首页期刊导航|建筑节能(中英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节能(中英文)
建筑节能(中英文)

邹庆堂

月刊

2096-9422

bee@vip.126.com

024-23853673

110006

沈阳市和平区光荣街65号

建筑节能(中英文)/Journal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CSTPCD
查看更多>> 《建筑节能》(月刊)是由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主管主办,建设部建筑节能中心、清华大学建筑节能中心、中国建筑协会建筑材料分会协办的国家级专业技术期刊, 于2007年1月荣获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辑委员会颁发的“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7年8月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2008年4月被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收录,2012年12月被英国《科学文摘》(网络版)收录,是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 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统计源期刊。2008年1月起参加“期刊编校无差错承诺”活动。国内统一出版物号CN21-1540/TU,国际标准出版物号 ISSN1673-7237。 《建筑节能》以刊登建筑节能技术、工艺、设计、设备、材料为主要内容,读者主要是面向房地产开发公司、建筑设计技术单位、施工企业、监理公司等企业的技术主管及技术人员,建筑节能产品生产技术人员,建筑节能行业管理人员,相关科研单位技术人员和专业院校师生等。 主要专栏:暖通与空调、新能源及其应用、绿色建筑与设计、保温隔热与材料、生态城市与环境、电气与智能建筑、节能产品与企业、节能改造与技术、标准规范与检测、节能经济与行业研究、绿色施工技术与管理、政策与法规、高层论坛、行业资讯、国际文摘等。 《建筑节能》期刊是目前我国建筑节能行业唯一经国家批准公开发行的建筑节能专业技术期刊,期刊稳定的专业读者群和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为建设、设计、施工、生产、科研人员进行技术交流提供了理想的平台。 新浪博客: 新浪微博: 百度百科: 投稿邮箱:bee@vip.126.com 办公邮箱:cce-ed@163.com 联系电话:024-23853673,62123873(兼传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北方某村镇地区地热梯级利用供暖系统适宜性及运行效果分析

    秦越霍倩男周辉刘瑞军...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北方村镇地区冬季供暖能耗量大、能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各地区都在推广清洁能源供暖、因地制宜地利用可再生能源,这对北方村镇地区冬季供暖具有重要意义.地热梯级利用供暖系统是一种清洁的供暖方式,其在村镇地区推广较少且具有一定的地域选择性.分析北方典型地区的清河县某村镇地区地热梯级利用供暖系统的适宜性和运行效果,对比不同供暖系统方案的适宜性,发现地热梯级利用供暖系统初投资较高,但运行成本较低,系统综合能效较高.经过适宜性综合评价得出:地热梯级利用供暖系统在北方村镇供暖具有优越性;分析地热梯级利用供暖系统的实际运行效果得出:系统实际运行费用为13.48元/m2,运行能效比为4.49,系统运行状况良好;分析用户侧室内环境得出:在供暖季内,用户室内温度均高于设计温度,室内环境品质均达到标准要求,用户满意程度高.为推广地热梯级利用供暖系统在北方村镇地区的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村镇地区可再生能源地热梯级利用供暖系统适宜性运行效果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强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宗树
    9页

    吨水耗电量在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的应用

    韦古强张荟文崔宏唐千喻...
    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建设绿色低碳校园的理念提出,太阳能空气源热泵技术在高校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更好地分析和评价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的节能降碳效果,以某高校宿舍楼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并联式太阳能空气源热泵(SC-ASHP)热水系统,分析了该系统的年实际运行情况,并与单一热泵(ASHP)热水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高校宿舍楼典型用水高峰期在18:00-22:00时,这有利于并联式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在白天利用太阳能加热水箱,剩余不足部分由热泵进行补热.吨水耗电量可作为评价该热水系统运行效果的关键参数,并联式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吨水耗电量y随环境温度Ta升高在逐渐降低,随进水温度Tin升高先减小后增大.在Ta和Tin都是11.5 ℃时,系统吨水耗电量达到最小值,这是因为当Tin>11.5 ℃时,不利于热泵凝汽器放热,热泵效率降低,热水系统吨水耗电量随之增大.并联式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吨水耗电量整体低于单一热泵热水系统,其中热泵对系统吨水耗电量的影响最大.并联式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比单一热泵热水系统年平均节省电量为4.18万kW·h,年平均降低CO2间接排放量为41.67 tCO2,具有明显的节能降碳效果.

    吨水耗电量太阳能空气源热泵技术热水系统进水温度节能效果

    空气源能源塔与空气源热泵机组在寒冷地区供暖的应用分析

    魏代晓徐铭忆张悦王学龙...
    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电气化替代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空气源热泵机组是寒冷地区供暖电气化替代产品的重要选择.为了解决空气源热泵机组在推广应用中自身结霜、低温适应性的技术问题,以及"供给侧"与"使用侧"之间的适应性问题,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典型应用项目案例进行数据测试.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开式能源塔"、"闭式能源塔"、模块机组3种不同型式的空气源热泵机组在不同室外环境温度、空气湿度、供水温度等状况下机组运行性能的差异,剖析现有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提供不同类型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应用建议,以期为空气源热泵机组在寒冷地区零碳建筑、近零碳建筑中冬季供暖应用提供实际运行数据参考.

    建筑电气化空气源能源塔空气源热泵机组寒冷地区供暖项目案例

    太阳能供暖用蓄热-散热复合型睡床热特性研究

    于翔宇于国清胡悦沈洁翔...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太阳能在蓄热和建筑供暖方面的应用,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集蓄热与散热于一体的复合型睡床,其特征是在床下设置蓄热水箱并在水箱上表面与床板之间设置可启闭的水平空气层.对复合型睡床进行动态热特性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1)基本条件下(水箱尺寸长为2 m、宽为1.2 m、高为0.3 m,水箱表面温度35 ℃,床板与水箱之间的水平空气层厚度为20 mm),睡床总散热量为289.8 W,其中水箱上表面散热占比47.6%,侧面散热占比52.4%.床板上表面温度为21.1 ℃;(2)睡床总散热量随着水平空气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加,床板上表面温度随着水平空气层厚度的增加而降低,水平空气层厚度由20 mm升至50 mm时,总散热量增加了 36.0%,床板上表面温度降低了 2.1 ℃;(3)睡床总散热量与床板上表面温度均随着水箱表面发射率的增加而增加,水箱表面发射率由0.3升至0.9时,总散热量增加了 30.5%,床板上表面温度提高了 0.8 ℃.

    蓄热-散热复合型睡床太阳能供暖散热状态散热量

    基于LBM的典型建筑布局树木风环境模拟

    张慎王义凡尹鹏飞程明...
    3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定量评估景观绿植对建筑风环境影响,对于提高行人区域热舒适性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结合格子玻尔兹曼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和多孔介质模型,开展了边界层流场-建筑-树木耦合模拟和关键参数验证,针对城市街道区域典型矩形建筑平面布局存在的风速加速现象,开展树木挡风效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模拟方法能够重现出与试验吻合一致的树木尾流区平均风速和湍流特征;基于不同阻力系数的树木透孔率对树木背风区下游1H~3H范围内挡风效应影响明显;基于等效原则提出的圆柱体简化模型能够计算出与树木原型一致的挡风效应变化规律;建筑两侧和迎风端布置合理间距的树木能够减小矩形建筑两侧风速加速比和加速区域面积,可以通过经济合理的树木布置方案实现建筑周围风环境舒适度优化和通风廊道畅通.研究成果可应用于景观植被风环境优化设计,为方案设计阶段绿色建筑自然通风评估提供新的计算参考.

    矩形建筑树木风环境格子玻尔兹曼多孔介质模型风速加速

    廊道形式对于中小学建筑平面空间的自然通风性能影响研究

    唐甘霖韦峰
    38-4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多层中小学教育建筑的廊道空间设计、改善建筑自然通风性能的定量分析支撑等问题,通过控制构建不同的廊道宽度、廊道开窗面积、开窗位置以及不同的廊道与平面空间组合方式,以"标准层房间换气次数"为评价指标,进行室内风环境模拟,分析廊道空间变化与建筑自然通风性能的影响.得出结论:(1)走廊开窗面积比率越大越有利于通风,但增加度不呈线性相关;(2)廊道位于平面空间南面比位于平面空间北面更有利于建筑自然通风;(3)控制廊道相邻的教室墙壁开窗面积不要过小,否则达不到改善通风效果;(4)走廊宽度变化对建筑自然通风影响呈非线性关系.

    自然通风廊道空间换气次数CFD模拟

    浙江台州传统民居冬季室内热舒适评价研究

    李楷然于冰清张鹏
    44-52,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分析浙江台州典型传统民居冬季室内热舒适现状,在台州市临海古城、潮济村、李家宅村、高迁村、厚仁上街村的59户传统民居中,以问卷访谈的形式对当地居民的基本情况和以ASHRAE的7级热感觉标度对居民室内热感觉主观反应进行调查统计,同时对每户民居进行热环境测试.通过对实测数据与100份主观问卷结果进行回归分析解读发现,台州地区居民冬季的热中性温度为14.064 ℃(NET),80%可接受的舒适温度范围为12.122~25.071 ℃(NET),热期望温度为16.689 ℃(NET),为台州地区传统民居热环境提升提供依据.使用当地服装热阻和新陈代谢率平均值代入PMV-PPD模型进行计算,得到预测热中性温度为15.014℃(NET),与实测热中性温度相近,说明居民人体自适应水平较高,通过行为调节使身体达到舒适状态.

    热舒适浙江台州传统民居热环境

    居住建筑夏季行为节能计算模型研究

    范旭悦刘大龙马岚
    5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节能是实现能源消耗降低的重要途径.其中,住宅领域的能耗削减,尤其需要对居民行为节能的可能性进行深入探讨.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数据,以了解不同地域间节能行为的差异,进而分析行为节能的多种模式.这些模式主要包括与设备使用直接相关的行为,以及不涉及设备使用的其他行为.在夏热冬暖及夏热冬冷地区,对设备使用行为开展了特别的实地测试,并据此建立了相应的节能行为模型.在台州和广州两地,采集了居民实际使用空调的数据,并将其应用于行为模型中,形成基于概率函数的模型.测试结果显示,广州地区空调启动的温度临界点为29.8 ℃,而台州地区空调启动的温度临界点为28.8 ℃.建立行为模型不仅能够提高能耗模拟的精确度,而且可为热工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推动建筑节能技术的实际应用.

    居住建筑行为节能建筑热工建筑节能用能行为

    线传热系数ψ浅析

    易嘉
    5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构性热桥的线传热系数ψ是在建筑热工设计中的一个关键参数,但设计规范对其阐述较为概括,因此,有必要对其做进一步解析,方能使工程师或研究人员更深刻地理解其内涵.结合相关规范标准,采用计算机节能设计软件分析模拟,对线传热系数取值的算法及其合理性进行探讨.选取一个实际工程案例,通过对比窗洞口以及外墙空调机搁板两种主要线性热桥的取值变化,发现对于具有大量线性热桥的建筑,线传热系数的微小改变将对建筑的整体能耗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进而展示了该系数在建筑热工设计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为工程设计中正确拟定线传热系数ψ的取值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热桥线传热系数工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