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复合材料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复合材料学报
复合材料学报

益小苏

双月刊

1000-3851

010-82316907(7099)

100191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7号

复合材料学报/Journal Acta Materiae Compositae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复合材料学报》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主办的学术性科技期刊(双月刊,~180页/期)。本刊主要刊载我国复合材料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造性、高水平和具有重要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的论文。刊载范围:纤维或颗粒增强聚合物基、金属基、陶瓷基等复合材料(包括:结构、功能、生物医用、电子、建筑等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设计等,以促进国内外复合材料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及先进复合材料的推广应用。  《复合材料学报》是美国工程索引《Ei》的核心检索收录刊,同时也是美国化学文摘《CA》、苏联《文摘杂志》、美国应用力学评论《Appl.Mech.Rev.》、剑桥科学文摘(工程类)《CSA2》、国际航宇文摘《IAA》、美国金属文摘《Metal Abstracts》等国际检索系统用刊。在中文数据库中,复合材料学报是《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的收录期刊,并入选为500种“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期刊。经过复合材料领域专家、作者及编辑部的共同努力,学报的出版时滞不断缩短(从投稿到刊出在12个月内),影响因子逐年提高,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最新统计(2005年),复合材料学报2004年度影响因子为0.818。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增材制造钛基复合材料体系与组织结构设计

    高翔鲁晓楠李建超王欢...
    1633-1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增材制造技术作为一种样件快速成型制备技术,为基于成分调控与结构设计的高性能钛基复合材料的开发带来了机遇.本文介绍了增材制造钛基复合材料研究与应用的最新进展,分析了能量密度、打印路径及冷速控制等对材料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以陶瓷、金属间化合物及稀土元素为主的增材制造钛基复合材料成分调控策略.其中,以TiB、TiC为代表的陶瓷增强相及Ti-Cu体系的金属间化合物为目前钛基复合材料中广泛使用的增强体;以La、Ce和Nd为主的稀土元素则可有效解决氧偏聚问题并显著细化晶粒.进而以网状结构和层状结构为例介绍了增材制造钛基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研究进展.其中,网状结构多通过Ti与B和C元素的原位反应生成增强相,并通过控制凝固过程实现对增强相非均匀分布的调控;层状结构则多通过交替打印多种粉体获得.网状、层状结构设计对钛基复合材料强韧化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最后通过对研究现状和未来研究趋势的简要分析与展望,为增材制造高性能钛基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制备提供一定参考.

    增材制造钛基复合材料成分调控结构设计力学性能

    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筋/拉索数值模拟研究综述

    朱江涛赵杏
    1653-1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FRP)是由纤维和树脂基体组合而成的一种材料,在各种领域中拥有广泛的应用.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可以更加简单、精确地预测FRP筋/拉索性能,从而加快设计效率、减少试验工作量,因此大量学者针对FRP筋/拉索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本文主要介绍了单向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模拟控制因素和需求,在微观、细观和宏观尺度下研究FRP的理论模型和分析方法,提出了在不同尺度下对FRP筋/拉索进行数值模拟的不足之处及数值模拟在微观、细观和宏观层面中的应用.重点论述了不同尺度数值模拟方法在FRP筋/拉索中的应用和最新多尺度数值研究进展及FRP筋/拉索在锚固区的数值模拟方法及现状,最后简要阐述了FRP筋/拉索数值模拟在未来可能的研究发展方向.为建立精细化FRP筋/拉索损伤和性能预测模型发展提供参考.

    FRP结构数值模拟多尺度分析有限元法耐久性

    生物可降解聚酯/生物陶瓷3D打印骨组织工程支架研究进展

    刘嗣聪刘宏治殷亚然
    1672-16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移植骨植入物是目前治疗骨缺损的公认有效手段之一.生物可降解聚酯/生物陶瓷复合材料结合了生物可降解聚酯的良好力学性能、可降解性能和生物陶瓷的成骨活性,为骨植入物材料提供了新的选择.骨组织工程通过模拟骨骼微环境,加速骨缺损修复.将生物可降解聚酯/生物陶瓷复合材料制备成骨组织工程支架,能进一步加快骨修复进程.3D打印技术的引入能使生物可降解聚酯/生物陶瓷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制备过程精确、可重复且具备高自由度,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阐述了骨组织工程支架应具备的各项性能,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生物可降解聚酯/生物陶瓷骨组织工程支架上述性能的改善策略,并展望未来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

    生物可降解聚酯生物陶瓷3D打印骨组织工程支架骨修复

    石墨烯气凝胶复合材料在电化学储能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惠晨柯闫翎鹏杨未鹏崔晋超...
    1694-1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石墨烯气凝胶作为一种内部互连的三维框架体,在微观和宏观尺度上具有突出的维度特性,成为各种零维、一维、二维和三维材料的理想宿主.其高导电性、高比表面积及高结构稳定性等特点令石墨烯气凝胶在储能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高比容量金属离子电池负极和超级电容器电极等领域.首先,本文对石墨烯前体及气凝胶的处理策略进行整理,介绍当前不同处理方式对石墨烯前体及气凝胶成型影响.其次,根据储能机制的不同,介绍石墨烯气凝胶复合材料在主流储能器件中的改性应用及性能表现.最后,对电化学储能用石墨烯气凝胶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指出当前存在的挑战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石墨烯气凝胶储能材料复合材料储能应用电化学

    热处理木材性能改良与工艺优化研究进展

    蒋军杜静静徐信武梅长彤...
    1712-1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热处理木材是一种环保无污染且绿色可持续材料.但木材经过热处理会导致其部分力学性能下降、表面润湿性能不足及容易发生光老化等问题.传统的热处理技术所需要的高温环境会产生大量能耗,导致生产成本较高.针对以上热处理木材存在的性能缺陷和生产工艺不足,从热处理木材性能改良和工艺优化两个角度,概述了国内外热处理木材的性能改良研究进展.具体内容涉及热处理木材力学性能改良、表面润湿性能改良、耐光老化性能改良和热处理工艺优化 4个方面.分析了热处理木材相关性能改良方法的局限性和改进措施,提出了木材热处理改性应在结合改性机制和实际应用的基础上,对热处理造成的潜在木材性能劣化进行规避,以更好地体现其综合性能优势,提高附加值并拓展应用范围.

    热处理木材力学性能表面润湿性能耐光老化性能热处理工艺

    纳米限域强化催化降解典型环境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李子涵张武翔郭庆勇史明月...
    1726-17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境水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了潜在的威胁,水资源的保护和污染治理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然而,传统水处理技术在处理水体中有机污染物时存在一定的限制,如去除机制、去除效率、选择性和稳定性等.近年来,纳米限域催化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在水处理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技术通过纳米限域介导的强化催化,能够实现纳米材料内部的催化调控,在降解环境污染物方面展现了独特的优势.本文综述了纳米限域在热强化催化、光强化催化、电强化催化和膜强化催化降解典型环境污染物方面的研究进展.其中,对催化原理、催化效率及影响因素等进行总结,并展望了限域催化未的来研究方向和挑战.

    纳米限域催化高级氧化技术降解有机污染物环境水污染

    过渡金属磷化物基材料在电催化析氢中的改性策略:现状及展望

    雷琬莹吴攀司渭滨赵亮...
    1737-1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氢能作为一种零碳燃料,被认为是替代化石能源的理想能源.电催化析氢(HER)是一种绿色环保技术,可以裂解水分子制备氢气.因此开发低廉高效且稳定性好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对于解决能源危机和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过渡金属磷化物(TMPs)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多变的化学组成、丰富的储量和稳定的理化性质,是HER反应重要的催化剂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HER反应机制及TMPs的结构特点,然后总结了TMPs的合成方法包括液相合成法和气-固合成法等,接着重点分析了现有TMPs的改性策略如形貌调控、缺陷调控、元素掺杂和界面复合,最后对未来TMPs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过渡金属磷化物氢能电催化析氢反应改性策略

    无胶秸秆基纤维板的研究进展

    苏琼卢新宇石小琴聂宏杰...
    1750-1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胶秸秆基纤维板是生物质复合材料,具有无毒、可降解、可回收和可再生等特点.因其不消耗石油资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可替代部分木材应用于地板、建筑材料、家具、室内装修等领域.但对其制板机制及工艺的研究较欠缺,导致市场份额占比仍较低.本文综述了无胶秸秆基纤维板的自粘结机制和应用现状,分析了近年来无胶秸秆基纤维板的工艺进展,着重从纤维的预处理、纤维尺寸、工艺参数(压制时间、压力和温度)对无胶秸秆基纤维板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综述,并对未来无胶秸秆纤维板的优化设计、大规模生产及推广应用进行了展望.

    无胶秸秆基纤维板生物质自粘结机制制造工艺秸秆预处理

    木质素改性方法及其制备碳纤维的应用研究进展

    沈聪浩章沈翀李靖郭大亮...
    1764-17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木质素作为自然界最丰富的芳香族化合物,其含碳量达 30%~40%,是制备碳纤维的优质原料.然而由于存在非晶态化学结构、低分子量、宽分子量分布和排列不良等特性,其复杂的非均质结构和固有的易絮凝特质需通过改性以克服.本文介绍了木质素的基本结构单元与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详细描述了物理混合、化学改性、生物作用等改性过程工艺条件及其对木质素结构及木质素基碳纤维的强度、电化学、过滤、透气等性能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碳纤维在交通建筑、航空航天、生命健康及新能源等领域应用进行了拓展探讨.此外,拓展概述了木质素的定向官能团改性、绿色改性方法及改性过程表达等可行性,为木质素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思考,并推动其实现工业化应用.

    木质素物化改性碳纤维力学性能电化学性能

    连续碳纤维3D打印圆形增强蜂窝的面内压缩性能

    孟云聪周光明蔡登安
    1776-17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圆形蜂窝(CH)的抗压缩性能和吸能性能,以CH结构为基础,在横向和竖向上增设树叶形支撑,提出了单向增强圆形蜂窝(SEH)和双向增强圆形蜂窝(DEH)两种改进型蜂窝.以碳纤维(CF)作为增强体,聚乳酸(PLA)为基体,使用连续纤维 3D打印技术制造了试验件,并规划结构内部CF的成型路径,同时设置PLA对照组.通过准静态压缩试验研究各蜂窝的面内压缩性能、吸能特性和结构的变形失效模式.结果表明:CF增强后的DEH-CF相较CH-CF在比吸能上提升 167.63%.CH、SEH和DEH在采用CF增强后,比吸能相比 PLA对照组分别提高 43.37%、63.17%和 161.58%,平均压缩力分别提高 51.72%、61.81%和96.09%.研究发现,CF增强结构内部的纤维路径规划会影响结构的刚度和变形行为,采用"支撑一体化成型"路径的DEH-CF在压缩时,其结构动态泊松比保持在PLA对照组33.36%以下.

    圆形蜂窝面内压缩连续纤维路径规划3D打印复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