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防护林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防护林科技
防护林科技

张剑斌

月刊

1005-5215

FHL8072309@163.com

0452-8072309

161005

齐齐哈尔市龙沙区合意大街8号

防护林科技/Journal Protection Fore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唯一以集中报道护林科学研究和生态体系建设的专业期刊。覆盖我国正在实施的六大生态工程,具体包括农用防护林、水土保持林、草牧场防护林、防风固沙林,以及海防林、退耕还林还草、湿地工程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科技成果、实用技术等。本刊立足防护林体系科学研究前沿,高举林业生态大旗,宣传党的林业政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从而加快防护林体系建设步伐。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9种台湾阔叶树种引种选择初步研究

    谢斌
    4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人工林树种结构不尽合理,闽清美菰国有林场从台湾引进台湾光腊、山桐子、台湾黄檗、台湾栾树、山樱花、琼楠、雅楠、大叶楠、细叶榄仁等9种阔叶树种进行造林试验。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引进树种10年生时的适应性、速生性、丰产性和形质性状等指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台湾栾树、琼楠、细叶榄仁、大叶楠和雅楠等5种阔叶树种均有较强的适应性和较高的生产力,可在闽清县及周边山区造林应用。

    台湾省阔叶树种引种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

    龙岩市中心城市生态景观林树种选择与应用

    陈建东
    45-47,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选择适宜的绿化树种,对龙岩中心城区一重山景观绿化造林中应用的紫花泡桐、乌桕、枫香、黄山栾树、广玉兰、山杜英、木荷、黄花风铃木、银杏等主要造林树种造林成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紫花泡桐、乌桕、黄山栾、枫香的适应性较强,造林成效好;山杜英、广玉兰、木荷山地适应性表现及造林成效一般;银杏、黄花风铃木的山地适应性表现较差,造林成效不高。

    景观林树种选择应用

    配比施肥对越南抱茎茶幼苗生长的影响

    罗彩君
    4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越南抱茎茶高效栽培技术,以2年生越南抱茎茶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探究氮、磷、钾不同配方施肥对越南抱茎茶生长的影响,从而筛选最优施肥配方。结果表明:试验设置的施肥量范围内,适量施肥能够显著促进越南抱茎茶幼苗的苗高、地径和冠幅的生长,以处理5(N:K:P=1:1:2)的施肥效果最佳,其苗高生长量为23。22 cm,比对照增加51。47%;地径生长量为1。61 cm,比对照增加64。08%;冠辐生长量为22。46 cm,比对照增加33。61%。

    越南抱茎茶配比施肥生长量

    不同优势树种组不同时期碳储量和碳密度研究

    唐青梅吴立素刘松林陈杰...
    51-5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不同优势树种组在不同时期的碳储量和碳密度,以广西国有黄冕林场各优势树种为研究对象,通过生物量扩展因子法,估算了黄冕林场森林固碳能力。结果表明:(1)黄冕林场2014年、2019年总碳储量分别是562 040。09 t和826 000。61 t,2019年比2014年增加了 47。0%,其中一般阔叶树的碳储量最大;(2)杉木类、松类、速生桉和一般阔叶林的碳密度随着龄级的增加逐渐增大,2019年比2014年分别增加了 21。7%、61。2%、22。1%和41。3%,且杉木类、松类、一般阔叶林在过熟林时碳密度达到最大值,而速生桉则在近熟林时最大;(3)杉木类、松类、一般阔叶林的碳储量随着龄级的增加逐渐增大,在过熟林时碳储量最大,而速生桉则在近熟林时最大。

    生物量碳储量碳密度森林经营

    千岛湖木荷天然次生林生长特征及其林下套种三叶青研究

    徐高福方贞云丰忠平项慧娟...
    5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木荷在我国南方森林生态、林业产业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探讨木荷天然次生林生长特征及其林下套种三叶青的生长情况,以千岛湖木荷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抽样调查了以木荷为主要优势树种的天然次生林群落结构及生长状况,通过平均木测算各组成部分生物量,通过树干解析分析了千岛湖木荷生长过程。结果表明:在木荷林下仿生套种的三叶青保存率达91。3%,可为木荷天然次生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木荷天然林群落生长过程三叶青千岛湖区

    石羊河下游盐碱化林地土壤理化特征及其对植被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刘永刚许丽王菊莲姜俊基...
    5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石羊河下游盐碱化林地为研究对象,按照轻度、中度、重度3个标准,采用样地法调查盐碱地盐分含量、组成及其植被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石羊河下游盐碱化林地土壤盐分中Cl-、SO42-两个离子的含量最高,占比较大。Y1、Y3两样地Cl-离子含量高于SO42-离子,其他样地SO42-离子含量高于Cl-离子,土壤类型总体属于硫酸盐—氯化物型和氯化物—硫酸盐型。(2)石羊河下游盐碱化林地土壤盐分主要集聚在表层0~50 cm范围内,50 cm以下土壤盐分值相对较小,变化稳定。(3)土壤盐分、水分与土壤质地有密切关系,壤土和沙壤地的土壤含水量相对较高,土壤盐分相对较低,更有利于植被生长和恢复;植被覆盖度与土壤水分存在正相关性,覆盖度越大土壤水分越大。(4)盐碱化林地的物种组成、数量与土壤含盐量、土壤水分、土壤类型、气候干旱紧密相关,土壤盐分和水分对物种组成和数量呈正相关性,土壤盐分越低、水分越高,物种数量就越大,土壤封冻至次年3月土壤表层盐分浓度相对较低。盐碱地植被恢复应在土壤封冻前造林,整地挖穴深度≥50 cm,次年4-6月人工补水淋洗土壤表层盐分,可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植被恢复。

    石羊河下游盐碱地土壤理化特征物种多样性

    基于小班尺度的红松次生混交林类型划分及树种组成特征

    刘奇鹏祝旭加杨燕超王琦...
    66-7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牡丹江市城区现有365块红松次生混交林小班2017年调查数据为研究对象,选取小班树种种类、数量、胸高断面积等数据,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将红松次生混交林划分为四大类型,并通过计算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和重要值,分析了不同类型红松次生混交林的树种组成特征。结果表明:红松次生混交林可划分椴树红松阔叶次生混交林、云冷杉红松针阔叶次生混交林、杨桦红松阔叶次生混交林、蒙古栎红松阔叶次生混交林等四大类型。

    红松次生林树种组成林分分类小班

    不同基质配方对木荷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黄石德林捷黄丽汤行昊...
    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按不同体积比例配制了 11种基质配方,研究不同配方基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对木荷容器苗生长的影响,综合评价不同基质配方对木荷容器苗的育苗效果,并筛选出适宜木荷容器苗的最佳基质配方。结果表明:11种基质配方的容重均低于0。50 g·cm-3,均为轻基质,配方5、6、7、8和9总孔隙度超过了 60%,配方10总孔隙度不足40%。配方4有最大的有机质含量,各基质配方的营养元素含量也不相同,配方4、6和8分别有最高的总氮含量、全磷含量和全钾含量。随着培育的进行,不同基质配方木荷苗高、地径及高径比的分化程度逐渐增强,显示了基质配方逐渐增加对其容器苗生长的影响。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配方9(树皮∶谷壳∶珍珠岩=5∶2。5∶2。5)是最适宜木荷容器苗生长的基质配方。使用树皮和谷壳等替代泥炭,有良好的育苗效果,且成本更低,为林业生产提供经济可持续的育苗方案。

    基质配方理化性质木荷

    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荒漠化防治现状与治理对策

    周占邦左忠姜黎黄婷...
    7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修复是实现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文章以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为研究对象,对其生态修复已经取得的成果和目前依然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通过文献整理对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生态系统修复进行讨论和总结,以期为提高荒漠化治理成效、巩固生态治理效果提供参考。

    黄河流域中上游荒漠化防治对策与建议

    广西北部湾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的现状与防治对策

    滕开沛谢芝春王华宇甘雪...
    7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实地调查和文献查阅,概述了北部湾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生活型、分布状况等信息。发现北部湾地区共有入侵植物150种,38科102属;从原产地来看,来源最多的是美洲;从生活型来看,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从分布状况来看,防城港市种数最多,其次是北海市,最后是钦州市。分析了可能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对策,旨在为广西北部湾地区入侵植物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北部湾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生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