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茶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茶叶
福建茶叶

汤鸣绍

双月刊

1005-2291

fjtea@163.com

0591-87601225

350001

福建省祥福州市湖东路189号“凯捷大厦”6层西侧

福建茶叶/Journal Tea in Fujian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综合性的茶叶科技期刊。办刊宗旨是提高茶叶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掌握技术信息,以及交流生产管理经验和市场流通等方面的经验。立足福建,面向全国。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宋代茶诗艺术特色

    胡园园
    176-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茶文化与诗歌文化之间的互动,催生了茶诗这种兼具茶文化内涵与文学价值的艺术形式。不同时期的茶诗呈现出的艺术特色展现出了一定差异,而宋代作为诗词文化繁荣发展的时期,无论是在诗的创作特色、艺术境界还是思想内涵方面,都展现出了独特性。文章以宋代茶诗为研究对象,从茶诗创作特色、艺术境界以及思想内涵三个方面,对茶诗艺术特色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对宋代茶诗做出更为深入的了解,对其特点进行更为准确的把握。

    宋代茶诗艺术创作艺术境界思想内涵

    《红楼梦》中的茶文化研究

    蒋晓光
    179-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作为茶的故乡,在漫长历史长河中积淀形成了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成书之际,茶事颇为盛行,茶也成为了当时社会中十分重要的一种社交媒介,曹雪芹将茶文化充分融入进小说创造中,一方面对各类名茶、茶水运用、茶俗等茶文化内容进行了细致描写,体现了作者扎实的茶文化知识素养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为读者展现了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另一方面还使茶文化发挥了塑造人物形象、助推故事情节发展、表达主题思想等方面的作用。文章从茶文化相关内涵入手,对《红楼梦》中的茶文化进行了梳理,以供参考。

    《红楼梦》茶文化茶事茶俗

    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茶元素体现与文化传播

    郑巍
    182-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茶文化对英美文学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在英美文学创作实践中,茶经常作为一种文化元素、象征元素出现,反映着社会生活、文化现象等。对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元素做出挖掘与了解,能够更为清晰的看到茶文化对英美文学的影响,也能够了解社会文化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联。本文在对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茶元素的价值与特点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茶元素传播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英美文学茶文化元素体现文化传播

    隋唐茶文化探究

    王文博
    185-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隋唐是我国茶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在这一阶段,我国茶文化逐渐深入人心,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持续提升。隋唐茶文化不仅对当时的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而且也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本文对隋朝时期、唐朝时期的茶文化发展做出了分析与论述,并对隋唐茶文化对当时社会和现代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隋唐茶文化发展影响

    公共艺术教育视角下采茶舞的传承与发展

    端木一凡
    188-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对公共艺术教育的多元功能、采茶舞传承发展的紧迫性、采茶舞融入公共艺术教育的价值与问题做出了分析与论述,并从教学方法的创新、课程教材的开发、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考核评价的强化四个方面,对依托公共艺术教育推进采茶舞传承发展的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促使采茶舞得以更高效的传承与发展。

    公共艺术采茶舞传承价值策略

    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意义与路径

    韦克立
    191-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茶作为一种日常消费品,在我国不仅承担起一部分经济职能,同时以茶为基础构成的茶文化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与茶相关的一种传统文化存在形态,拥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等,因而需要我国对茶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有效的法律保护。基于此,文章首先探究了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意义,其次分析了茶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为茶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提出相应路径对策,以期促进茶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健康发展。

    茶叶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

    福鼎白茶制作技艺在非遗保护中的实践与探索

    钟玉龙
    194-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古法制茶角度展开分析,在制作福鼎白茶时主要采用萎凋与干燥两种工序,其流程主要为流水线形式。通过对此种制作技艺的有效传承,可以极大地保留福鼎白茶具有的优秀品质,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需要充分传承此种制作技艺,使其得到有效保护和实践。本文针对非遗保护中福鼎白茶制作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展开分析,介绍了福鼎白茶的主要价值和濒危状况,探讨了福鼎白茶制作技艺,并提出具体的非遗保护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福鼎白茶制作技艺非遗保护实践对策

    浅析建阳水仙白的历史与制作工艺

    余德荣余雪明
    196-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仙茶为全国最早的国家优良茶树品种,起源于南平市建阳区小湖镇大湖村岩叉山。但是,何人何时,如何发现和繁殖水仙茶树等问题都有不同的看法。从现代传统工艺白茶来看,主要出现在1665年至1772年之间,特别是随着白茶在南坑的兴起,使传统工艺白茶走向成熟,形成了一定的生产经营规模。群体品种原料多样,水仙品种繁多,质量过硬,科学"烘干工艺"等特点,造就了建阳水仙白特有的风格特色。继承与创新结合,利用企业、农户生产经营模式、新时代发展理念,促使建阳水仙白步入快速发展之路。文章主要基于建阳水仙白历史及品种特点,调查建阳水仙白品质特点及加工工艺,以期推动相关工作顺利实施。

    建阳水仙白历史与工艺现状与发展

    投稿须知

    《福建茶叶》编辑部
    封2页

    人物介绍

    前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