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金融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金融
福建金融

月刊

1002-2740

0591-88010587 88010583

350003

福建省福州市五四路220号中国人民银行中心支行大楼11层

福建金融/CHSSCD
查看更多>>金融期刊。旨在宣传金融政策,研究金融体制改革,交流各地金融工作经验,帮助企业有效地运用资金。主要栏目有金融政策、行长论坛、城市金融、农村金融、投资建设、外汇管理、国际金融、港台金融、特区金融、保险窗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上市公司定增中大股东减持行为的法律规制——以现有限售期制度检视为视角

    胡晓媛李婉玉
    3-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规模的扩大,大股东违法违规减持行为也愈演愈烈.享有公司控制权的大股东凭借自身表决权及信息优势,利用定向增发配合减持行为套现谋利现象盛行.现行对定向增发大股东减持行为的监管以强制性限售为主,对减持行为的内在动因考虑不足,已无法满足证券市场发展需要.特定股东持股限制实际上是包含股份限售及解禁后的减持限制、信息披露等在内的完整制度体系,故在借鉴其他特定股东减持规则的基础上,证券监管机构应树立"疏堵结合"的监管理念,从强制性限售逐渐向约定性限售转变,并完善信息披露制度,逐步建立与证券发行市场相协调的长效监管机制.

    定向增发大股东减持限售期信息披露规制路径

    征稿启事

    10,67页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人民币离岸市场研究

    陈妍妍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重点的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可以建设新的人民币离岸市场,为促进人民币跨境交易开辟新的路径.人民币跨境交易量持续增长、大湾区人民币结算规模不断扩大、大湾区拥有丰富的金融资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提供了基础条件;人民币跨境交易发展、开展人民币对外投资、降低人民币跨境交易成本和培育人民币离岸基准利率、建设新型金融产品尝试交易市场等诸多需求,使得大湾区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具有必要性.最后,文章阐述了粤港澳大湾区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具体制度安排.

    人民币离岸市场人民币国际化粤港澳大湾区制度安排

    闽台农业领域融合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课题组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发布,福建对台先行示范作用进一步凸显.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完善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闽台农业领域的交流合作是福建作为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的一大特色,也是两岸农业融合发展的亮点.为了解闽台农业融合发展现状及福建省惠台政策落实情况,文章对79家台资农企开展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看,台企经营状况较好,惠台政策发挥重要作用,金融对台企支持力度不断提升.但同时也要看到,新形势下外部环境错综复杂,闽台农业融合的结构性瓶颈仍未突破,人才双向融合不足,两岸农业金融服务尚存差异,企业期盼政府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对此,文章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闽台农业融合发展制约因素推进策略

    两岸半导体产业融合发展研究——基于闽台合作视角

    郑锦民郑立君吴文鑫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两岸在半导体产业领域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台湾地区半导体产业居全球领先地位,大陆则是全球半导体产品使用量最大的市场,但在尖端技术、产业链完备性等方面较薄弱.台湾地区繁荣的半导体产业发展背后隐藏着危机与挑战,福建省则具有丰厚的自然与人力资源、良好的半导体产业基础、深厚的对台产学研交流合作基础,在承接台湾地区半导体产业的产能转移与人才交流方面,具备较强的区位与产业优势.为此,文章建议深化闽台半导体产业跨区域融合,发挥历史以来闽台半导体合作的基础与优势,利用台湾地区在半导体领域的技术、人才与全球影响力,加强闽台人才交流和"引培",打造人才集聚的"强磁场";搭建产业孵化平台,打造创新发展升级的"加速器";发展半导体工业软件和大数据产业,打造闽台合作的"奠基石";加强两岸资本市场合作,打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助推器".

    半导体产业融合发展闽台合作

    碳金融监管:制度困境、制度需求与制度供给路径——基于制度形成模式的视角

    竺元居董学智
    3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碳市场监管仅具雏形且尚未将监管拓展至金融层面,呈现出制度供给不足的困境.碳金融监管具有专业性、跨部门性以及目标多元性的特征,从制度形成模式视角看,碳市场"条块化"的制度形成与专业化监管制度需求的矛盾、部门化的立法体制与跨部门监管制度需求的矛盾、高层级立法需求与中央对碳市场定位较低的矛盾等,是碳金融监管制度供给不足的主要原因.碳金融监管制度需求的产生应以国家对碳市场定位的调整为前提,在碳金融监管制度形成过程中,不仅应发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主导作用,还要充分激发社会主体、市场主体的自我规制潜力,以实现"政府-社会-市场"多元利益的统筹协调及碳金融市场复杂风险的综合协同治理.

    碳金融金融监管制度形成人大主导立法多元参与

    低碳城市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郭燕珺林挺
    3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气候变化的愈发频繁,发展低碳城市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文章对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低碳城市发展经验和独特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围绕政府引领、产业驱动、技术支持、社会参与四个方面,比较国际城市在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过程中的实施举措,探讨中国城市低碳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低碳城市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完善政策机制、调整产业结构、加强技术支撑和促进社会参与等措施,实现经济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低碳城市国际经验低碳转型绿色金融

    金融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数字化监管体系研究

    课题组
    44-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的强有力支持.针对乡村振兴的金融需求和风险特点,亟须转变监管理念,提升数字化监管能力,高效引导金融机构提供精准金融供给并完善风险防控机制.目前,监管数据资源在乡村振兴金融监管领域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监管科技水平也存在提升空间.文章提出基于监管大数据系统及工商、司法等数据资源,综合运用多种大数据处理技术,构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数字化监管应用框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就提升数字化监管应用质效、提高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数字化监管能力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数字化监管乡村振兴金融服务EAST系统

    金融数字化转型探索与实践——以福建银联为例

    蓝启明马磊
    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金融机构在企业信息化系统搭建、业务数据采集及管理、业务系统延伸应用方面具备一定基础,但也普遍存在着缺乏数字化企业顶层战略架构设计、企业内部系统分散割裂、存在数据孤岛、未形成全链条的数字化运营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等问题.文章在对金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中,对金融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战略全局规划进行分析,以福建银联数字化转型创新理念为例,阐述数字化转型背景及重要性,提出金融数字化转型路径,建议金融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顶层规划,兼顾长期发展和短期收益,优化本地生活架构,构建新型商业模式.

    数字化转型数据治理用户经营商户分级本地生活

    数字证券监管问题研究——基于法律关系构成要件视角

    黄行健
    6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证券的特征在于其底层技术是区块链、信任来源是智能合约、价值基础是通证化的数字资产.数字证券在带来削减发行成本、提升融资效率等积极价值的同时,也引致包括技术漏洞、监管逃逸、市场波动和价格泡沫在内的风险,亟须监管做出有效回应.从数字证券法律关系构成要件的角度分析,当前监管存在客体方面的概念界分不清、主体方面的运行逻辑背离以及内容上的监管要求缺失等问题.鉴于此,需采取扩大证券定义,将数字证券纳入《证券法》规制范围的应对路径,同时强化主体合规,促进多元协同治理并细化义务要求,完善信息披露和投资者适当性义务.

    数字证券监管法律关系构成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