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月刊

1671-8402

fjltzzs@163.com;fjltwsz@163.com

0591-83791487

350001

福建省福州市柳河路18号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Fujian Tribune (The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重思马克思"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经典论断

    刘同舫冉力文
    5-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经典论断.在对"全部社会生活"的内涵理解上,应当从"具体存在"和"总体原则"的双重向度出发,重新审视"全部社会生活"所包含的丰富差异性内容;在对"本质"的理论把握中,应当基于对黑格尔"本质"概念在方法论层面的辩证吸收,将马克思的"本质"理解为内蕴否定性的辩证运动,而非抽象普遍性概括的"外在的反思";在对"实践的"的思想认识中,指明"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应该在"实践的"思维方式中被规定和建构,并具体表征为"现实的感性活动""有限的历史运动"和革命的"改变世界"的三重规定.重思"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经典论断,在回应学界关于马克思实践观争议的同时,裨益于领会"实践的"思维方式作为马克思实践观思想精髓的深刻意蕴.

    马克思实践观《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的若干理论问题

    侯为民
    1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跨越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立足点.新质生产力范畴的提出,在新时代条件下坚持并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科技创新路径具有本质的区别,不能将发展新质生产力简单等同于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系统性的社会生产变革过程,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生产力构成要素的拓展、对现代化发展动能的激发和对经济发展条件的构建上.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同时蕴含着新型生产关系的产生,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突破了传统社会下直接生产过程的局限,是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中的又一次巨大飞跃.在我国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新型生产关系国有经济主导

    新质生产力何以炼成

    马莉莉
    3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跨学科方法,剖析数据和信息在个体认知、群体交往、协作行为中不同的作用机制,探究新质生产力的实质在于数智赋能的社会生产重构跃升;它离不开数据智能的作用,但归根结底是由数智化劳动者及其群体行为驱动生产力实现"质变";随着数据智能技术应用程度的提高,社会生产日趋由线性演进转向非线性跃升.科技创新无法任意选择,新质生产力得以形成取决于社会生产生态系统的支撑.在新生产方式迅猛发展,世界生产与消费格局空间分化的大变局时代,驱动新质生产力孕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在数智科技新赛道开拓高附加值制造环节和推进服务环节的产业化;主要措施包括持续发展模块网络化新生产方式、培育数智化劳动群体、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发展、创新多层级生产组织、发挥金融的要素组合效应、统筹发展与安全等.

    新质生产力数据智能数智化劳动者科技创新

    "发表需有信念"是作者的认知义务吗?——基于哲学分歧的视角

    陈常燊
    43-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哲学上,只发表自己相信的主张是作者的一项认知义务吗?基于"发表需有信念"(PB)的认知义务论对此持肯定回答,它似乎符合学界关于学术诚信和认知义务的道德直觉,但势必面临哲学发表的"不可能困境":它使一阶和二阶哲学分歧上的调和论者无法发表自己的主张,最终使哲学陷入某种独断论.究其缘由,哲学这门学科的分歧认识论特征不同于科学:与其说哲学旨在追求关于答案的客观真理及其集体收敛,毋宁说它追求对问题本身的更好理解,而"发表无需信念"(PWB)能比PB更好地促进哲学理解;哲学维度的真诚性不同于科学,而PWB能比PB更好地兼容哲学真诚性.作为替代方案,基于PWB的认知权利论主张不管是坚定论者还是调和论者,都有权利无信念地发表其一阶和二阶分歧性观点,如此不仅能避免哲学发表的"不可能困境",还能更好地推动哲学理解和哲学进步.

    分歧认识论认知义务论哲学理解哲学真诚性认知权利论

    论意识形态的身体化维度——以布迪厄理论为基础的考察

    鲍金吴婷
    54-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意识形态最微妙的地方不在于意识形态的明确号令和显性规定,而在于人们与意识形态的本体性契合和身体性涵化,由此就需要我们去深入把握意识形态的身体化维度.根据布迪厄的理论,意识形态的身体化有三个维度,分别为身体的模糊逻辑及其效果、实践智慧的形态及其效应、利益格局的生成与维护.身体成为意识形态的隐性资本.推进意识形态身体化维度的研究,对于深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具有重要的价值.

    意识形态身体化布迪厄模糊逻辑实践智慧

    从清政府理台政策看清代台湾的历史定位

    李细珠
    64-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台湾是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政府治理开发台湾200余年间,其理台政策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势变化不断地调整.其中,康熙末年的朱一贵事件、乾隆后期的林爽文事件和同治末年的牡丹社事件,是清政府较大规模调整理台政策的三个重要节点.清政府在台湾实行政治、军事、经济、移民、民族、文教等多方面的积极治理政策,台湾全岛包括广大汉族移民与少数民族地区全部被纳入国家治理体系,使台湾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等方面完成与大陆一体化的进程,台湾与大陆真正融合成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这是清政府治理台湾的重要历史贡献.

    清代台湾理台政策朱一贵事件林爽文事件牡丹社事件

    近代江南市镇绅商群体嬗递与地方治理变迁——以南浔绅商群体为中心

    郑卫荣
    8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代江南市镇的绅商群体是市镇的权势阶层、地方治理的实权阶层.近代南浔绅商在社会流动中崛起,借助业缘与地缘相重合的丝业贸易圈、姻缘与亲缘相交织的社会交往圈,从分散个体走向社会群体.南浔绅商群体在世代嬗递的同时,构建起一系列组织团体并参与"小南浔""大南浔"地方治理,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绅商治理模式,深刻影响着近代市镇地方治理变迁.

    近代江南市镇绅商地方治理南浔镇

    项目运作中的委托代理机制及其实践策略——基于C市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个案研究

    潘泽泉李亭雨
    100-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委托代理正成为研究纵向治理体系、央地事权、政府与社会、中央和地方等组织行为的重要分析范式.研究提出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中的三种委托代理模式:具有层级委托代理的街镇社工站项目,表现为形成阶段市场化取向下的正式机制、实施阶段柔性控制与行政吸纳下的悬浮型专业实践及评估阶段组织政绩导向的正式机制;具有双边委托代理的社区惠民项目,表现为形成阶段市场化取向下的非正式机制、实施阶段续约激励与资源依附下的半自主型专业实践及评估阶段社区需求导向的非正式机制;具有双重委托代理的"三社联动"项目,表现为形成阶段属地化取向下的含混型机制、实施阶段续约激励与合作共生下的自主型专业实践及评估阶段社会营销导向的含混型机制.不同项目具有不同的委托代理机制和实践策略,存在不同的委托代理风险.

    政府购买服务模式项目制委托代理机制实践策略

    从微观干预到宏观进路:慢性病疾痛叙事视角下的医务社会工作行动方略

    范斌谢春艳
    114-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改变使得慢性病患者群体日益庞大,慢性病患者的疾痛叙事和叙事治疗也成为医务社会工作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范式.着眼于慢性病疾痛叙事中的患病经历和临床遭遇,不难发现除了疾病带来的身心痛苦,医药市场、医学权力及医疗制度等医疗生态环境是慢性病疾痛叙事的社会根源.医务社会工作对慢性病患者疾痛叙事的研究与实务,不应局限于微观意义上对个体身心痛苦的干预和缓解,还要有更多的社会关怀,去发现和揭露医疗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价值引导和政策倡导,参与构建整合型服务与社区健康共同体,寻找推动医疗制度与医疗生态环境改变的可能性.

    疾痛叙事医务社会工作个体干预医疗生态环境

    媒介视角:论行动作为一种表演阐释

    朱全国
    126-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艺术意义的呈现过程中,往往是以某种媒介系统来完成意义的传达.从人们对媒介的认知历史以及信息是媒介的核心这一观点出发,行动可以被视为综合了多种媒介的聚合型媒介,颜色、语言、节奏、旋律以及形体等多种媒介围绕行动形成一个表现的综合体.行动是表演的核心,表演通过行动这一媒介达到对对象的阐释.以表演作为阐释的方式在叙事型艺术的理解中具有较大优势,可以为人们理解艺术作品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从而为更完整地体现艺术作品的意义提供帮助.受惠于现代信息技术,日常生活中的行动可以更为便利地成为表演行动,表演行动已然成为阐释日常生活的普遍方式.

    媒介行动表演阐释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