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森林与环境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森林与环境学报
福建农林大学
森林与环境学报

福建农林大学

洪伟

季刊

2096-0018

fjlb@chinajournal.net.cn

0591-83771857

350002

福州市金山福建农林大学学报编辑部

森林与环境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Forest and Environment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福建农林大学主办的与林有关的综合性学术类期刊,刊载全科林学的科研报告、学术论文、文献综述、专题讨论等文章,1960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长期以来被确定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源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所发表的论文被国内外同行专家大量引用。据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01年公布的“2000年被引频次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300名排行表”与“2000年影响因子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300名排行表”,《福建林学院学报》的总被引频次为385次,排名第75位;影响因子为0.474 7,排名第52位,总被引频次与影响因子均进入中国科技期刊100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云南蒋家沟流域不同海拔梯度土壤种子库特征

    刘颖贺静雯李松阳余杭...
    225-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云南蒋家沟流域土壤种子库在不同海拔梯度上的变化特征,明确种子库对植被垂直带谱的响应性机制及群落恢复潜力,选取蒋家沟流域8条海拔带[Ⅰ(2700~2900 m)、Ⅱ(2500~2700 m)、Ⅲ(2300~2500 m)、Ⅳ(2100~2300 m)、Ⅴ(1900~2100 m)、Ⅵ(1700~1900 m)、Ⅶ(1500~1700 m)、Ⅷ(1300~1500 m))]为研究对象,对其植物群落土壤种子库的数量特征、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及种子库相似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Ⅲ、Ⅱ海拔带的平均物种数和种子密度显著高于Ⅶ、Ⅷ海拔带,土壤种子库种子密度与物种数量随海拔降低而逐渐减少;Ⅰ、Ⅱ、Ⅲ海拔带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M)大于5.000,Ⅶ、Ⅷ海拔带M小于3.000.种子库萌发物种以菊科和禾本科草本植物为主,海拔2300 m以上以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海拔2100 m以下则以1年和2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各海拔带物种分布均匀性较好,除Ⅵ海拔带外,其余海拔带Pielou均匀度指数(J)均大于0.900.Ⅲ海拔带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D)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最高,分别为0.942和3.006;Ⅶ海拔带的D和H最低,为0.810和1.720.除Ⅶ、Ⅷ海拔带以外,其余海拔带的土壤种子库均与临近海拔带种子库相似性最高,Sorensen相似性系数(CS)为0.400≤CS<0.550,且整体上表现为随海拔升高CS逐渐减小的趋势.蒋家沟流域植被群落土壤种子库的变化受海拔梯度的影响,与蒋家沟流域内气候的垂直地带分布具有一定的关系.

    土壤种子库海拔梯度数量特征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相似性蒋家沟流域

    带状采伐对毛竹林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

    张洋洋凡莉莉王敏何天友...
    234-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带状采伐后土壤质量的恢复特征,以福建省建瓯市房道镇千竹园毛竹林为研究对象,设置两种不同采伐宽度的带状采伐,即5 m(C1)和7 m(C2),以不进行采伐处理为对照(CK),研究采伐后Ⅰ时期(2018年10月)和Ⅱ时期(2019年6月)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采伐后Ⅰ时期和Ⅱ时期相比,土壤质量含水量、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显著增加;采伐后Ⅰ时期C1和C2的土壤容重小于CK,但采伐后Ⅱ时期则相反.土壤中的水解氮(DON)含量在采伐后Ⅰ时期表现为C2>C1>CK,在采伐后Ⅱ时期不同土层平均值表现为CK>C2>C1;土壤中的有效磷(AP)含量在采伐后Ⅰ和Ⅱ时期均表现为C1>C2>CK;土壤中的速效钾(AK)含量、电导率(EC)和pH值在采伐后Ⅰ和Ⅱ时期均表现为C2>C1>CK;与采伐后Ⅰ时期相比,采伐后Ⅱ时期的土壤蔗糖酶(S-SC)与土壤酸性磷酸酶(S-ACP)活性升高,而土壤脲酶(S-UE)活性下降.带状采伐能明显增加土壤中AP和AK含量,提高EC、土壤pH值和S-UE活性;7 m带状采伐在改善土壤理化方面优于5m带状采伐;故通过带状采伐可以提高土壤质量,有利于毛竹林恢复地力.

    毛竹林带状采伐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采伐宽度

    氮添加对马尾松和木荷幼苗根系土壤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影响

    黄幸然谢承劼潘若琪徐亚...
    243-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土壤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对氮沉降的响应,本研究以马尾松和木荷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氮水平(5.6、15.6和20.6 g·m-2·a-1)和两种氮添加方式(土壤施氮和叶面施氮),通过质子转移反应飞行时间质谱仪分析植物土壤VOCs对不同氮水平和氮添加方式的响应.结果表明,马尾松和木荷幼苗根系土壤释放的总VOCs通量为19.50~70.94 pmol·g-1·h-1,以含氧VOCs(乙醛、甲醇和乙烯酮)和含氮VOCs(甲酰胺和丙胺)为主,分别占总VOCs的22.04%~47.71%和3.31%~38.68%.两种氮添加方式均显著地促进马尾松和木荷幼苗根系土壤含氮VOCs释放,这与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显著相关.叶面施氮处理下马尾松根系土壤总VOCs释放显著增加,不同幼苗根系土壤释放的不同种类VOCs对氮水平和氮添加方式的响应不一致.研究结果可为评估土壤VOCs对大气氮沉降增加的响应提供基础数据.

    氮沉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施氮方式马尾松木荷

    离子型稀土矿堆浸场地不同恢复年限植被多样性

    李启艳黄偲祺朱晨璐李宗勋...
    251-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群落多样性是判断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指标,为了解人工建植对稀土矿废弃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以福建省长汀县离子型稀土矿堆浸废弃地为研究对象,利用植被恢复固定监测点,选取植被恢复5、8、11 a废弃地为样点,调查不同恢复年限样地物种种类和数量,分析稀土矿废弃地物种多样性随恢复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前期人工种植的植物逐渐被本土野生植物取代,增加物种以禾本科和菊科植物为主.乔木层、草本层植物种类和数量随恢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稀土矿废弃地乔木层物种丰富度(Gleason指数、Margalef指数)、Shannon指数逐渐增加,而乔木层、草本层Pielou均匀度指数则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植被恢复8与11 a植被相似度最高,其次是植被恢复5与8 a,其中植被恢复11 a与对照样地植被相似度最低;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与Shannon指数呈显著相关.因此,随着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稀土矿生态退化区植被恢复前期人工干涉效应在逐渐降低,后期演变为自然演替,物种群落结构和种类发生变化,但与当地本土植物群落仍存在一定差异,表明生态退化区植被演替仍处于动态变化阶段.

    离子型稀土矿人工建植植被演替植被相似度生态恢复

    毛竹及其变种叶功能性状与影响因素

    郭雯张建漆良华商泽安...
    260-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毛竹、黄槽毛竹、花毛竹、厚壁毛竹、金丝毛竹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其不同年龄立竹间叶功能性状特征,筛选主要叶功能性状指标,并探究影响毛竹及其变种叶功能性状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毛竹及其变种叶功能性状存在差异,而竹种比年龄(1、3、5 a)对叶功能性状的影响程度大;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毛竹及其变种叶功能性状的主要指标为叶全氮、叶全磷、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总量、比叶面积、叶含水量;叶全碳、叶全氮、叶全磷、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总量、叶面积、叶厚度、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叶含水量、叶组织密度均与土壤养分呈显著相关.毛竹及其变种叶功能性状受土壤有效磷、全磷、碱解氮、有机质、全钾、速效钾含量的共同影响,其中有效磷、全磷、碱解氮含量是影响其叶功能性状的主要因子.叶养分元素(全氮、全磷)、叶绿素、叶形态性状(比叶面积、叶含水量)可作为毛竹及其变种筛选的主要叶功能性状指标,毛竹及其变种通过多性状间的功能协调形成最佳功能组合进而使其自身适应环境变化.

    毛竹变种年龄叶功能性状土壤养分生存策略

    道路绿化树种滞尘的季节效应与叶片特征关系

    路艳卞贵建季洪亮
    269-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潍坊市9种道路绿化树种为研究对象,分析季节、累积时间、道路交通环境对植物叶片滞留颗粒物能力的影响,建立树种综合滞尘效应量化模型,探讨绿化树种的滞尘规律.结果表明:9种道路绿化树种的滞尘能力差异显著,叶片滞尘量随累积时间增加,20 d后增量减慢趋向平缓,拟合了植物叶片单位叶面积滞尘量与累积滞尘时间的二次曲线方程函数;树种滞尘量具有显著的季节效应,变化规律为春季>秋季>夏季,与潍坊市大气颗粒物浓度的季节变化基本一致;树种滞留颗粒物的能力与道路交通环境基本一致,表现为宝通街>潍安路>北海路>樱前街.采用综合指数法分析树种综合滞尘能力,丁香、悬铃木、日本晚樱滞尘能力最强,五角枫滞尘能力最弱,筛选丁香、悬铃木、日本晚樱作为潍坊市道路绿化的骨干树种推广应用.

    滞尘量季节效应道路绿化量化模型叶片特征

    两种杨树对铅和铅-镉复合胁迫的生理响应

    刘诺张新珏张爱琳余爱华...
    276-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同品种的杨树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和耐受性存在显著差异,为了解不同品种的杨树对铅(Pb)和镉(Cd)的耐抗特性,以南林95杨和南林895杨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不同浓度Pb胁迫和Pb-Cd复合胁迫下的生理响应,对其根系活力、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2种杨树对Pb和Cd胁迫的耐受性.结果表明,南林95杨和南林895杨在Pb胁迫和Pb-Cd复合胁迫下,各生理指标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均表现出较强的耐受性;在Pb胁迫和Pb-Cd复合胁迫下,南林895杨的根系活力和CAT活性均强于南林95杨,但其叶绿素含量少于南林95杨.Pb胁迫下,南林95杨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略高于南林895杨,在Pb-Cd复合胁迫下则相反.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南林895杨对重金属Pb和Cd的耐受性强于南林95杨,具有更好的修复前景.

    杨树重金属根系活力过氧化氢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叶绿素含量

    高温胁迫对鹿角杜鹃的生理及生长影响

    杨华宋绪忠王秀云
    284-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人工模拟设置对照[昼14 h/夜10 h(25℃/21℃),CK]、轻度胁迫(32℃/25℃)、中度胁迫(38℃/28℃)和重度胁迫(42℃/31℃)4个处理,分析比较鹿角杜鹃在不同高温胁迫处理下,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水分利用效率(WUE)、气孔限制值(Ls)及叶片形态等指标的变化趋势,评价其对高温胁迫的响应及耐高温能力.结果表明:在CK和轻度胁迫下,随处理时间的延长,SOD活性、Pn和Tr逐渐升高,MDA含量则先增加后减少,WUE和Ls下降;在中度胁迫下,SOD保持高活性,MDA积累不明显,Pn和Tr下降,而WUE和Ls升高,光合作用是气孔限制的;在重度胁迫下,处理5 d时,植株老叶变褐,处理10 d时,相对电导率、MDA含量明显升高,处理14 d时,Tr和Ls降至最低,Pn和WUE几乎为零,光合作用是非气孔限制的.因此,在重度胁迫下,SOD活性无法进行自我调节抵抗胁迫,细胞膜受到明显伤害,处理5 d后,植株出现不良表现,最后慢慢死亡.但在连续中度胁迫下,鹿角杜鹃维持细胞内活性氧产生和清除的平衡,维护细胞膜稳定,生长正常,适合应用于我国东南及中南部省份城市绿化.

    鹿角杜鹃高温胁迫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光合参数

    平潭光幼屿典型植物群落优势种生态位特征

    魏凯郑建忠杨铭何雅琴...
    290-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光幼屿典型植物群落中各物种在群落中的功能地位,为海岛植被保护与恢复提供借鉴,2018年9月对光幼屿上典型植物群落进行样方调查,通过生态位原理对岛上优势种的环境适应性以及不同物种间对资源的竞争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样方中共调查到种子植物38种,隶属于22科38属,其中菊科(Asteraceae)物种数最多,占全部物种数的23.7%;(2)物种重要值与生态位宽度没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5),乔木层中的黑松与灌木层中的木麻黄在所属层次中重要值最大,但生态位宽度比部分重要值小的物种小;(3)海岛生存环境恶劣,植物为了获得更多的资源,多数物种的生态位宽度较大,乔灌草三层次中优势物种生态位宽度大于0.600的物种占总物种数的82.6%;(4)物种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导致不同物种间生态位重叠普遍较大,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500的对数占总对数的46.5%,种间竞争激烈.

    海岛植被优势种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平潭

    哀牢山森林环境对铁载体子囊菌分布的影响

    梁宇鹏赵江源杨佩文何翔...
    298-3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收集并定向发掘铁载体功能微生物资源,对云南省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土壤中的产铁载体微生物进行纯培养筛选、分离和鉴定,结合土壤真菌内转录间隔区(ITS)扩增子高通量测序结果,锚定活性菌株在群落结构中的位置,并据此分析活性菌株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通过纯培养,从哀牢山低海拔河谷灌木林及次生林区域和高海拔原始森林区域土壤中筛选、分离和鉴定出的产铁载体真菌活性菌株,均为子囊菌门微生物,分属曲霉属(Aspergillus)、青霉属(Penicillum)、绿僵菌属(Metarhizium)、木霉属(Trichoderma)、篮状菌属(Talaromyces)及白僵菌属(Beauveria).这些微生物主要分离自高海拔原始森林区域,其中的土样大多具备高有机质含量、高含水量、低pH值及低铁含量的特性.结合ITS高通测序结果,以上活性真菌菌株均有对应的可操作分类单元(OTU).活性菌株相关属OTU分布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青霉属的分布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曲霉属的分布与pH值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土壤质量含水量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木霉属及篮状菌属的分布与所有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均不显著,白僵菌属、绿僵菌属的分布与pH值有一定正相关关系.原始森林环境对微生物具有选择性影响,其中的产铁载体子囊菌是一类值得深入挖掘的重要功能性资源,其在原始森林土壤矿物质利用和有机质形成的良性循环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子囊菌活性菌株铁载体环境因子聚类分析哀牢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