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森林与环境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森林与环境学报
福建农林大学
森林与环境学报

福建农林大学

洪伟

季刊

2096-0018

fjlb@chinajournal.net.cn

0591-83771857

350002

福州市金山福建农林大学学报编辑部

森林与环境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Forest and Environment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福建农林大学主办的与林有关的综合性学术类期刊,刊载全科林学的科研报告、学术论文、文献综述、专题讨论等文章,1960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长期以来被确定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源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所发表的论文被国内外同行专家大量引用。据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01年公布的“2000年被引频次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300名排行表”与“2000年影响因子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300名排行表”,《福建林学院学报》的总被引频次为385次,排名第75位;影响因子为0.474 7,排名第52位,总被引频次与影响因子均进入中国科技期刊100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喀斯特森林凋落物对土壤养分及土壤酶的影响

    薛飞龙翠玲廖全兰熊玲...
    449-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凋落物与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性的地形差异,以及凋落物与土壤养分、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酶活性之间的相关关系,以贵州省茂兰喀斯特森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坡地、槽谷和漏斗3种典型地形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地形的凋落物和土壤碳(C)、氮(N)、磷(P)含量、化学计量比以及土壤酶活性等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3种典型地形的森林凋落物总有机碳(TOC)含量、碳氮比(C/N)、碳磷比(C/P)、氮磷比(N/P)和土壤全氮(TN)、全磷(TP)含量、C/N、C/P、N/P均存在显著差异,地形显著影响凋落物和土壤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凋落物和土壤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凋落物TN含量与土壤TN含量、土壤N/P以及凋落物C/N与土壤N/P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凋落物TN含量与土壤C/N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不同地形间土壤碱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酶活性差异显著,且均为槽谷>漏斗>坡地,由于槽谷地形生境条件优越,水热、凋落物、土壤条件良好,土壤中植物根系发达,土壤微生物活动旺盛,因此表现出较高的酶活性.冗余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主要受土壤TN含量、pH值、C/N、N/P的影响,TN含量为关键影响因子.

    喀斯特森林凋落物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土壤酶活性茂兰

    森林火烧黑炭对闽楠幼苗生长及林地土壤养分的影响

    张秋霞吴晓生严强林勇辉...
    459-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森林火烧产物黑炭对闽楠幼苗生长的影响,以中亚热带马尾松林采伐迹地炼山后营造的闽楠幼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未炼山(UB)和炼山后不同黑炭处理[移除黑炭(B0)、单倍黑炭(B1)、双倍黑炭(B2)]2 a后闽楠的生长特性(树高、地径、冠幅)和土壤营养元素(常量和微量元素)含量及其相关关系.结果 表明:B1处理闽楠树高、地径和冠幅与UB处理样地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黑炭对闽楠的生长有显著影响,B2处理闽楠地径显著低于B0处理(P<0.05),不同处理闽楠树高和冠幅没有显著差异(P>0.05).B2处理土壤pH值显著高于B0和UB处理(P<0.05).B 2处理与B 0处理相比,土壤pH值、硝态氮、Ca、Mg、Ca/Al显著升高(P<0.05),铵态氮显著降低(P<0.05).闽楠地径与土壤铵态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有效态K和N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森林火烧黑炭对闽楠幼苗树高和冠幅生长没有显著影响,而黑炭输入增加显著抑制闽楠幼苗地径的生长,为完善炼山黑炭在人工林经营中的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黑炭对苗木生长影响的长期效应.

    炼山黑炭闽楠幼苗地径土壤养分

    西南地区松属乔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陆双飞陈禹衡周斯怡殷晓洁...
    466-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收集中国西南地区12种松属乔木的分布点数据,结合当前及未来(2070年)气候情景数据,基于最大熵模型预测松属乔木潜在地理分布,分析潜在分布区的环境特征,旨在为气候变化下松属乔木资源的保护以及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参考.结果 表明: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AUC)均大于0.8,预测精度达到"很准确"水平.12种松属乔木中,细叶云南松的潜在分布范围最窄,马尾松的分布范围最广.2070年代表性浓度路径4.5(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 4.5,RCP4.5)情景下,12种松属乔木的适宜区在面积和空间上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且整体上呈现向东偏北或西偏北方向扩张的趋势.乔松、思茅松、细叶云南松、云南松、高山松、华山松和油松的适宜分布区总体呈现扩张趋势,而细叶云南松和油松高适宜区面积则减小;巴山松、毛枝五针松、白皮松、华南五针松和马尾松的适宜区呈缩小趋势.8个主导环境因子在松属乔木适宜区内的平均变化范围分别为:年降水量647~2600 mm,最冷月最低气温-8~10℃,气温的季节性358~756,海拔281~3054 m,等温性25~45,气温日较差6~11℃,降水的季节性43~99,适宜区土壤质地主要为轻黏土、粉壤土和砂黏壤土.该结果对松属植物资源的保护、造林区规划以及可持续经营等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松属乔木地理分布气候变化最大熵模型西南地区

    增强型植被指数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理

    尚雪何钊全张铜会
    478-4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05—2019年增强型植被指数(EVI)数据,分析陕北地区EVI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理.结果 表明,2005—2019年,陕北地区植被EVI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总体上表现为,东南丘陵沟壑区植被覆盖度较高,西北风沙区及城镇建设用地区域植被覆盖度较低.2005—2019年,各环境因子对EVI的影响程度排序为:年平均降水量>干燥度指数>植被类型>地貌类型>≥10℃积温>土壤类型>坡度>年平均气温>高程>坡向.其中,年平均降水量和干燥度指数的解释力均在40%以上,是影响EVI变化的主要因子.各环境因子对陕北地区EVI变化的影响存在相互增强和非线性增强交互关系.

    增强型植被指数环境因子驱动机理陕北地区

    基于无人机可见光影像的红树林冠层群落识别

    闻馨贾明明李晓燕王宗明...
    486-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快速准确地监测红树林群落类型和分布,获得无人机影像在高精度红树林群落制图中的应用方法,使用无人机获取海南省澄迈县富力湾红树林国家级湿地公园的高空间分辨率(5 cm)可见光影像,应用面向对象分类和最优分割算法提取红树林冠层边界,使用可见光波段差异植被指数和随机森林分类算法识别红树林冠层群落.研究结果表明:面向对象的随机森林红树林群落分类中,选用最优分割尺度和适宜的随机森林算法特征和参数能够提高红树林群落分类精度,最终分类结果总体精度达89.09%,Kappa系数为0.87.该方法适合高精度、小尺度的红树林群落制图,能够及时、准确地监测红树林群落变化.因此,无人机可见光影像在红树林的监测与管理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无人机可见光影像红树林冠层群落随机森林分类最优分割尺度

    毛红椿混交树种选择及其幼龄林生长效应

    黄红兰蔡军火彭欢张露...
    497-5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适合南方林区瘠薄土壤的毛红椿混交改造模式,对改造后的毛红椿纯林(CK)及无患子×毛红椿(SsT)、观光木×毛红椿(MoT)、火力楠×毛红椿(MmT)和壳菜果×毛红椿(MlT)混交改造林进行1~8a的生长调查,分析比较其林分结构、林地土壤和毛红椿的年生长动态及其生长差异.结果 表明:混交改造后,林分结构趋于复杂,林地土壤得到不同程度地改良,改良效果为MoT>MmT>MlT>CK>SsT.不同混交改造林林分幼龄期(4~8 a)的毛红椿生长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其胸径和树高生长基本呈"快-慢"的变化趋势,且表现为树高的生长节律优先,MoT和MmT混交改造林分尤为明显.毛红椿早期耐阴,约在4a后,混交改造对林分郁闭度产生影响,从而形成较合理的时空格局,并有利于毛红椿大径级材的培育.与CK相比,不同混交改造林分的毛红椿生长有促进、抑制性可能、后期抑制3个层次的生长效应,且随林龄增长均保持一致.其中,MoT和MmT混交改造林分对毛红椿的促进生长效应优,8 a林龄毛红椿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材积分别比CK提高了19.8%、22.1%、71.8%和25.7%、20.2%、85.1%;抑制性可能层次为SsT混交改造林分,毛红椿的生长均低于CK,其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单株材积分别较CK低5.9%、15.4%和24.8%;后期抑制层次的是MlT混交改造林分,造林后的前期(1~4 a)保持CK的正常生长速度,5~8 a生长最慢,混交效果极差.

    毛红椿混交改造混交优化树种生长效应

    造林密度对15年生马尾松生长和材性的影响

    徐慧兰颜培栋杨章旗
    505-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造林密度对马尾松林内不同径级的立木生长和材性的影响,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镇龙林场15年生马尾松为研究对象,选用不同径级立木的方法,分析4种造林密度[2500株·hm-2(A)、3300株·hm-2(B)、4500株·hm-2(C)和6000株·hm-2(D)]对马尾松不同径级生长、年轮宽度、晚材率、木材基本密度和径向变化规律的影响,并通过径级结构和木材干物质产量选择适宜的造林密度.结果 表明:4种造林密度对林分径级结构的影响非常显著,不同径级在不同造林密度中的占比分化明显;造林密度对生长性状的影响差异极显著(P=0.009<0.01),具体顺序为冠幅>胸径>单株材积>树高>枝下高.4种造林密度的年轮宽度、晚材率和木材基本密度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68>0.05),但径向趋势明显,即造林密度越高年轮宽度的峰值出现越早,晚材率和木材基本密度越高.木材干物质产量分析结果显示,10~12径级和14~16径级木材干物质最高产量均是D造林密度,18~20径级木材干物质最高产量的是B造林密度,22径级木材干物质最高产量的是A造林密度,C造林密度无一径级木材干物质产量高于其它造林密度,木材干物质产量基本取决于立木保存量.A造林密度适合大径材选育,D造林密度适合干物质量高产及高密度材选育.

    马尾松造林密度径级结构生长材性

    低温对樟树抗寒性生理指标的影响

    王宁袁美丽安瑞云
    512-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油樟[Cinnamomum camphora(terpineol-type)]和芳樟[C.camphora(linalool-type)]的1年生实生苗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低温(0、6、12℃)及处理时间(0、2、4、6 d),探讨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SOD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并利用模糊隶属函数对其抗寒性进行评价,为耐寒樟树筛选提供参考.结果 表明:不同低温条件下,2种樟树叶片内脯氨酸和MDA含量、SOD活性、相对电导率均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持续增加的趋势,而叶绿素含量及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则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此外,12℃条件下,2种樟树的初始荧光(F0)呈先降后升的趋势;而6℃和0℃条件下,均持续上升.0℃条件下至第6天时,油樟的SOD活性较CK增加显著(P<0.05),而芳樟的叶绿素和MDA含量则较CK下降显著(P<0.05).相同低温条件下,随胁迫时间的延长,油樟叶绿素含量和Fv/Fm的降幅,以及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和F0的增幅均小于芳樟,而脯氨酸含量及SOD活性的增幅则大于芳樟.模糊隶属函数评价结果表明,油樟低温胁迫的适应性大于芳樟.

    叶绿素荧光抗氧化酶活性樟树低温胁迫

    3种热带植物幼苗的耐盐性

    赵斌徐张俊吴向崇郭昊...
    519-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南方沿海3种常见绿化植物的耐盐性,筛选出其中耐盐性最强的植物,以凤凰木、洋金凤和雨树幼苗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对照(0 mmol·L-1,CK)、低盐(100 mmol·L-1,N1)、高盐(200 mmol·L-1,N2)的NaCl处理15 d,测定植物的生长和生理指标,并用隶属函数法分析比较3种植物幼苗的耐盐性.结果 表明:N1处理下,凤凰木根系和地上部分的生长就开始受到抑制,在N2处理下影响更严重;洋金凤和雨树的根系和地上部分生长在N1处理下被促进,但在N2处理下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3种植物幼苗的相对电导率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洋金凤的增幅最显著.随着盐浓度的增加,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除了凤凰木呈现先降后增的趋势,其余树种均表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在不同浓度盐胁迫下,凤凰木的超氧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抗坏血酸(AsA)含量表现降低的趋势.在N1处理下,洋金凤的SOD活性和AsA含量显著增加;在N2处理下,其SOD活性显著降低,CAT活性、AsA含量显著增加.在不同浓度盐胁迫下,雨树的POD、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和AsA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隶属函数法分析表明,3种植物幼苗的耐盐性强弱顺序为:雨树>洋金凤>凤凰木.

    热带植物凤凰木洋金凤雨树酶活性抗氧化耐盐性评价隶属函数法

    不同磷肥对尾巨桉DH3229苗木生长及抗性生理的影响

    杜旭黄平升杨梅
    526-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两个月生盆栽尾巨桉DH3229组培苗为试验对象,以不施肥为对照(CK),研究不同磷肥处理[m钙镁磷:m磷酸一铵=10:3(P1)、m钙镁磷:m磷酸一铵=1:1(P2)、钙镁磷(P3)、磷酸一铵(P4)]对其生长和抗性生理指标的影响,找出对尾巨桉DH3229苗木生长促进效果较佳的磷来源.结果 表明,与CK相比,4种不同磷肥处理对苗木的各生长指标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根冠比显著降低,P4处理对苗木促生效果最优,且P4、P2处理对苗木生长及苗木质量指数的促进效果优于P1、P3处理;4种磷肥处理后,苗木叶片可溶性糖、蛋白含量显著提高,丙二醛(MDA)含量及4种抗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显著降低.4种磷肥处理均有利于促进桉树苗木的生长.主成分分析(PCA)表明,P4和P2处理的综合得分最高,分别为2.85和1.52,对苗木生长产生积极的影响,其中肥料中的磷酸一铵对苗木生长的促进作用占主导地位,桉树人工林追肥时以水溶性磷酸一铵作为主要磷源,可适当补充养分释放迟缓、肥效长的钙镁磷肥.

    尾巨桉DH3229钙镁磷磷酸一铵生长抗性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