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福建农林大学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福建农林大学

郑金贵

双月刊

1671-5470

jfau@fiau.edu.cn

0591-83744237

350002

福建省福州市金山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立足本校,面向社会。读者对象为国内外有关专业的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教师和研究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土壤含水量对玫瑰茄花青素含量及DFR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汪桦燕李静陈浩楠林荔辉...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土壤含水量对玫瑰茄萼片花青素含量以及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FR)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为玫瑰茄栽培时的水分管理以及进一步明确DFR基因在花青素合成中的功能提供参考。[方法]以玫瑰茄品种'广东早熟'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了 33%(极度干旱)、55%(轻度干旱)、80%(渍涝)3 个土壤含水量处理,分别测定各处理下开花后 10(前期)、20(中期)、30 d(后期)玫瑰茄萼片中花青素的含量以及 5 个DFR基因的表达量,并对花青素含量与DFR基因表达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1)不同土壤含水量下,随着开花时间的推移,玫瑰茄萼片花青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且开花前期与开花后期的差异显著;含水量为 80%时,花青素含量下降幅度最大;开花前、中期,土壤含水量为 33%的花青素含量明显低于土壤含水量为 55%、80%的含量;开花后期,3 个土壤含水量处理的花青素含量差异不显著。(2)不同土壤含水量下,DFR基因的表达量随着开花时间的推移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土壤含水量为 33%时,5 个DFR基因的表达量高于其他两个含水量处理,且在开花后 30d显著上调,达到最高值,其中,DFR4 表达量最高,DFR5 表达量最低;土壤含水量为55%、80%时,5 个DFR基因的表达量均较低。(3)土壤含水量为 55%时,DFR4、DFR5 表达量与花青素含量显著相关,表明其为调控花青素合成的关键基因。[结论]严重的干旱和渍涝都不利于玫瑰茄萼片花青素的合成;干旱胁迫促进了DFR基因的表达,而渍涝情况下DFR基因的表达受到了抑制;DFR4、DFR5 基因为调控玫瑰茄花青素合成的关键基因。

    玫瑰茄土壤含水量花青素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基因表达

    植物病毒蛋白液-液相分离的研究进展

    吴婷王驰安媛媛苏兰怡...
    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大分子可以通过液-液相分离(LLPS)组装成无膜细胞器,确保各种生命活动在空间和时间上有序发生。植物病毒蛋白的LLPS对植物病毒的复制和长距离运输有着重要作用。对驱动LLPS的大分子多价相互作用种类、LLPS对促进植物病毒复制与侵染及干扰寄主防御的作用进行综述,为深入探究病毒如何增强自身复制能力和干扰寄主免疫功能等相关问题提供参考。

    植物病毒蛋白液-液相分离分子凝聚体病毒复制寄主免疫

    木毒蛾钙黏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与结构特点分析

    孙媛媛陈佳宁倪涛任昊杰...
    1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木毒蛾钙黏蛋白(LxCad)的分子特征、表达量及其与Cry1Ac毒素的分子互作机制,为深入研究Cry毒素受体蛋白提供参考。[方法]以木毒蛾4 龄幼虫cDNA为模板,通过RT-PCR技术对LxCad基因进行克隆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qRT-PCR技术分析该基因在木毒蛾幼虫不同龄期及不同组织(头、中肠、表皮)中的表达模式;通过毒力测定获得Cry1Ac毒素对木毒蛾 2 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并利用qRT-PCR分析经LC50的Cry1Ac胁迫后LxCad的表达量;对LxCad进行同源建模,并从PDB数据库中下载Cry1Ac 3D模型,利用计算机模拟蛋白-蛋白对接,预测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的氨基酸残基。[结果]克隆获得木毒蛾中肠LxCad基因(GenBank ID:MN380035。1)开放阅读框(ORF)全长序列,全长为5 172 bp,编码 1 723 个氨基酸,理论分子质量为 194 ku,等电点为 4。24;推断出的氨基酸序列包括 1 个信号肽(SIG)、1 个前蛋白区(PRO)、12 个Cad重复区(CR)、1 个近膜区(MPR)、1 个跨膜区(TM)以及 1 个胞质区(CYT);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表明,LxCad与舞毒蛾的LdCad的一致性最高。qRT-PCR结果表明,LxCad主要分布于木毒蛾幼虫肠道,在 5 龄幼虫中的表达量最高,在6 龄幼虫中次之,低龄幼虫表达量较低;使用Cry1Ac毒素对木毒蛾2 龄幼虫进行胁迫后,发现LxCad的表达量相比于对照组显著上调。蛋白-蛋白分子对接分析结果表明,Cry1Ac毒素和LxCad受体中分别有多个氨基酸残基通过氢键相互作用,这些氨基酸残基分别位于PRO、CR8 以及CR9 中。[结论]木毒蛾LxCad可能是Cry1Ac的潜在受体蛋白。

    木毒蛾钙黏蛋白Cry毒素受体表达谱分析分子对接

    AaPGRP-SC2在埃及伊蚊抗Bti杀虫晶体蛋白Cry4Ba和Cry11Aa侵染中的功能

    余思宸彭晓丽陈丽霞蔡怡珊...
    26-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AaPGRP-SC2 在埃及伊蚊抵御Bti杀虫晶体蛋白Cry4Ba和Cry11Aa侵染中的功能,为研发新一代生物杀虫剂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qRT-PCR)技术,分析埃及伊蚊 4 龄幼虫感染 Bti 杀虫晶体蛋白Cry4Ba和Cry11Aa后,不同时间点体内AaPGRP-SC2、抗菌肽基因及Toll通路和免疫缺陷(IMD)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同时,在蚊虫体外原核表达AaPGRP-SC2,并采用SDS-PAGE结合Western blot检测纯化蛋白的质量;利用Far Western blot检测AaPGRP-SC2 与Cry4Ba和Cry11Aa的结合情况。[结果]埃及伊蚊 4 龄幼虫感染Cry4Ba和Cry11Aa 2 h后,AaPGRP-SC2基因表达量与对照相比均显著上升,但在 12h 后,Cry4Ba 处理组的 AaPGRP-SC2 表达量下降,而 Cry11Aa 处理组的AaPGRP-SC2 表达量继续升高。在Cry4Ba和Cry11Aa侵染2h后,埃及伊蚊4 个抗菌肽基因CecA、Att、Dipt和DefA以及Toll通路3 个下游基因Spz2、Tube、Toll1A的表达量显著上升,但IMD通路下游基因中只有Cry4Ba处理组的Dredd和Cry11Aa处理组的Ankyrin1 的表达量显著上升;12 h后,4 个抗菌肽基因CecA、Att、Dipt和DefA以及Toll通路 3 个下游基因Spz2、Tube、Toll1A的表达量仍高于对照,而IMD通路下游基因中只有Cry11Aa处理组的Ankyrin1 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不论侵染时间长短,IMD通路下游基因中Ankyrin2、Ankyrin3、Kenny和UevlA基因的表达量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此外,成功表达了AaPGRP-SC2 蛋白,并纯化得到Cry4Ba和Cry11Aa两个杀虫晶体蛋白;Far Western blot检测显示,AaPGRP-SC2 可与Cry4Ba和Cry11Aa结合。[结论]AaPGRP-SC2 可激活Toll通路并产生抗菌肽,但在调控IMD通路并产生抗菌肽的过程中基因表达变化不显著。

    埃及伊蚊苏云金芽孢杆菌肽聚糖识别蛋白AaPGRP-SC2抗菌肽

    氮、镁交互作用对杉木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孟芳芳关恒锋杨浩许祖元...
    36-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氮、镁交互作用对杉木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确定适合杉木幼苗生长的氮、镁用量。[方法]以1 年生杉木品种'青杉'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法,设置氮三因素[0(N0)、1。2(N1)、2。4(N2)g·株-1]、镁三水平[0(M0)、0。64(M1)、1。28(M2)g·株-1]共9 个处理,分别于施肥后的30、60、90、120、150、180 d测定各处理杉木幼苗的苗高、地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MDA)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等指标。[结果](1)整个试验期间,杉木幼苗的苗高、地径增长量随着氮、镁用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N1 M1处理的苗高、地径增长量显著大于N0 M0 处理(P<0。05)。(2)整个试验期间,随着氮、镁用量的增加,叶绿素含量整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整体呈先上升后逐渐趋于稳定的趋势,MDA浓度、SOD活性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OD活性、CAT活性整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3)整个试验期间,N1M1 处理的叶绿素含量显著大于N0 M0 处理(P<0。05);N1M1 处理的 MDA 浓度在多数情况下最低;N1 M1 处理的 POD 活性显著大于 N0 M0 处理(P<0。05),且大于N2 M1、N1 M2、N2 M2 处理;处理 60~150 d时,SOD活性整体变化较平稳,N1M1 处理的CAT活性大于N0 M0 处理。[结论]氮、镁交互作用处理N1 M1 可降低细胞膜的损害程度,提高细胞渗透调节能力,增强细胞抗氧化酶活性,促进杉木幼苗生长发育。

    杉木氮、镁交互抗氧化酶生长特性生理特性

    模拟氮沉降和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杉木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陈书羽杨淑雅伊力塔刘美华...
    47-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根系共生真菌对杉木响应氮沉降的调节作用,为全球氮沉降增加背景下提高杉木人工林生产力提供参考。[方法]以温室盆栽杉木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加氮(N0,0 kg·hm-2·a-1)、低氮(N30,30 kg·hm-2·a-1)、高氮(N60,60 kg·hm-2·a-1)3 个模拟氮沉降水平和不接种、接种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dices)、接种摩西球囊霉(G。mosseae)3 个接种处理的交互试验,研究模拟氮沉降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杉木的生长以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模拟氮沉降条件下,两种丛枝菌根真菌对杉木根系的侵染率均较高。模拟低氮沉降和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杉木的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摩西球囊霉的促进作用更强;模拟高氮沉降使得杉木地下生物量降低,而接种摩西球囊霉显著增加了高氮下杉木的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的积累(P<0。05)。植株根冠比在模拟氮沉降下表现出下降的趋势,但接种降低了高氮对杉木根系的影响,其交互组根冠比的变化不显著(P>0。05)。在模拟氮沉降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的杉木幼苗叶绿素含量、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以及电子传递速率均得到显著提高(P<0。05),其中,低氮和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共同处理使杉木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达到最大。[结论]丛枝菌根真菌能有效侵染杉木根系;接种丛枝菌根真菌促进了氮沉降下杉木幼苗的生长,其中,摩西球囊霉的促进作用更强;且接种丛枝菌根真菌能够缓解高氮沉降对植株的影响,提高植株的光合作用。

    氮沉降丛枝菌根真菌生长光合作用杉木

    退耕套种模式对云杉林土壤细菌群落及理化性质的影响

    张苗苗杨逢志杨先吉刘浩洋...
    5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套种模式下云杉林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细菌群落的变化特征,为退耕地林下作物选择及生态栽培提供依据。[方法]以云杉纯林(CK)及其不同套种模式,即云杉+蚕豆(CD)、云杉+大豆(DD)、云杉+油菜(YC)、云杉+花生(HS)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套种模式下云杉根际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细菌群落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不同套种模式下云杉的根际土壤理化指标存在差异,套种均相对提高了土壤含水率(SWC),土壤全碳(TC)、全氮(TN)、全钾(TK)、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速效磷(AP)、速效钾(AK)含量及脲酶(URE)活性。其中,CD及DD模式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显著高于其他模式(P<0。05)。门水平上,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是所有套种模式的优势菌群。属水平上,CD模式中Ellin6067 属、根瘤菌属(Allorhizobium-Neorhizobium-Pararhizobium-Rhizobium)相对丰度较高,DD模式中土壤红色杆形菌属(Solirubrobacter)、MND1 相对丰度较高,YC模式中RB41、红色杆菌属(Rubrobacter)等相对丰度较高。从土壤细菌群落功能来看,化学异养、有氧化学异养占比最高。聚类分析结果表明:HS、CD、DD模式下土壤细菌群落功能与YC、CK模式下的有明显差异。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WC,pH,TN、AK、NO-3-N含量与不同套种模式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相关性高;TN、NH+4-N、AP含量分别与根瘤菌属、Ellin6067 属及MND1 相对丰度呈正相关;SWC与红色杆菌属呈正相关;AK含量与溶杆菌属(Ly-sobacter)呈正相关。[结论]云杉林下套种能改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丰富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提高土壤养分,不同套种模式对云杉林土壤细菌群落及理化性质的影响表现为CD>DD>YC>HS>CK。

    套种云杉土壤养分土壤细菌群落组成

    日本野漆树不同部位浸提物对其组培苗的化感作用

    李海琳马东晓段晓盟李文江...
    74-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日本野漆树不同部位产生的化感物质对其组培苗的化感作用,为引种栽培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在生根培养基中分别加入日本野漆树根皮和树皮的甲醇及水浸提物,分析这些浸提物对组培苗生根数、根直径、根长、鲜质量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添加 1。2 mL·L-1无水乙醇对组培苗生根影响最小,该体积分数为溶解甲醇浸提物的最佳选择。根皮和树皮的水浸提物以及树皮甲醇浸提物均对组培苗生长有抑制作用,而根皮甲醇浸提物对根长有较弱的促进效果,并能使初始生根时间提前。[结论]日本野漆树树皮浸提物对组培苗生根的抑制作用大于根皮。根皮和树皮的甲醇浸提物化感活性较强,甲醇可作为漆树化感物质的有效浸提剂。

    日本野漆树浸提物化感作用组培苗生根

    福建省鳞毛蕨属植物新记录

    付厚华韦宏金陈彬苏享修...
    8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报道了福建省鳞毛蕨属植物分布新记录 8 种 1 变种,分别为中尼鳞毛蕨Dryopteris sinonepalensis Z。Y。Zuo&Fraser-Jenk。、裸叶鳞毛蕨D。gymnophylla(Baker)C。Chr。、狭顶鳞毛蕨D。lacera(Thunb。)Kuntze、羽裂鳞毛蕨D。integriloba C。Chr。、高鳞毛蕨D。simasakii(H。Itô)Sa。Kurata、密鳞高鳞毛蕨D。simasakii var。paleacea(H。Itô)Sa。Kurata、两广鳞毛蕨D。liangk-wangensis Ching、边生鳞毛蕨D。handeliana C。Chr。和寻乌鳞毛蕨D。xunwuensis Ching&K。H。Shing,并对寻乌鳞毛蕨及其相似种的形态学特征进行了描述。

    华东地区福建鳞毛蕨科新记录

    长链非编码RNA编码微肽的鉴定和功能研究进展

    黄桂英王李伟刘嘉茵王松...
    89-9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翻译组测序、多肽组学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发现大量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含有可编码功能性微肽的短开放阅读框。这些由lncRNA编码的微肽不仅参与调控骨骼肌的生理功能、胚胎发育和神经细胞发育,还对多种癌症的发生与发展、炎症反应及心血管疾病产生影响。研究这些微肽的功能对于深入理解生命活动的调控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也为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概述了鉴定lncRNA编码微肽的常用方法,以及这些微肽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长链非编码RNA短开放阅读框微肽鉴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