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福建农林大学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福建农林大学

郑金贵

双月刊

1671-5470

jfau@fiau.edu.cn

0591-83744237

350002

福建省福州市金山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立足本校,面向社会。读者对象为国内外有关专业的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教师和研究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淀粉消化的影响因素及其速率调控的研究进展

    魏芷茜欧雨嘉汤俊杰兰小玲...
    289-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淀粉及淀粉类食物富含碳水化合物,在提供能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肥胖和糖尿病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健康问题.减慢摄入碳水化合物时葡萄糖的释放速度有助于减缓血糖指数和胰岛素水平的升高,并可获得饱腹感,有助于降低肥胖和糖尿病的患病风险.本文综述了淀粉消化速率的调控及其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以期为深入探究调控淀粉消化速率的方法、丰富调控淀粉消化速率的研究内容、拓展慢消化淀粉的应用范围等提供依据.

    慢消化淀粉消化速率影响因素低血糖生成指数

    黄麻与其他物种HD-ZIPⅠ和LEA14蛋白序列同源性及其盐胁迫表达分析

    陈毓娜Manuel Sebastian Fiallos李静李云清...
    298-3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黄麻与水稻、拟南芥和大豆等的HD-ZIPⅠ和LEA14蛋白的相似性构建系统进化树,并以耐盐性不同的两个黄麻品种福农1号(较耐盐)和中黄麻1号(较敏感)为材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盐胁迫下HDZ4和LEA14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在黄麻中鉴定到10个与其他作物具有同源性的HD-ZIPⅠ编码蛋白,其与大豆、拟南芥(双子叶)的蛋白序列相似度高于与水稻(单子叶)的相似度,与拟南芥的进化分歧时间明显短于与水稻的进化分歧时间,表明HD-ZIPⅠ家族基因在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中存在功能分化;鉴定到1个与其他作物同源性较高的LEA14编码蛋白,其与棉花的进化关系最近.在盐胁迫处理下,HDZ4在不同黄麻品种及不同时间点的表达量没有明显差异;而LEA14在中黄麻1号中的表达量随时间延长呈先下调再上调最后下调的趋势,在福农1号中的表达量呈先上调后下调的趋势,同时,在福农1号中的表达量整体高于在中黄麻1号中的表达量;LEA14在两个黄麻品种叶片中的表达量均高于在根部的表达量,并且在两个品种叶片和根部的表达量均在盐处理48 h时达到高峰.

    黄麻HD-ZIPⅠLEA14同源分析盐胁迫表达

    香蕉枯萎病菌转录因子Fow2的功能分析

    尤海霞郭萍婷林亚琪杨帅...
    307-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oc)是引起香蕉枯萎病的主要病原菌.本试验利用生物学功能分析方法对Zn(Ⅱ)2Cys6型转录调控因子Fow2(F.oxysporum wilt 2)在香蕉枯萎病菌中的致病调控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转录因子Fow2在FocTR4(Foc tropical race 4)和Foc1(Foc race 1)中均不参与调控菌丝的营养生长、分生孢子形态和孢子产量,也不参与调控病菌对盐胁迫、氧化胁迫、蛋白质胁迫以及细胞壁胁迫的响应过程;Fow2敲除突变体在香蕉植株叶片和根部的致病性明显降低,但其在根部的附着能力及早期侵染过程与野生型相比无明显差异.由此可知,Fow2是与Foc菌株致病性相关的转录因子.

    尖孢镰刀菌转录因子Fow2生物表型致病性

    黄麻黄脉病毒侵染性克隆的构建及应用

    林文忠李景远彭诗山韩星...
    317-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麻黄脉病毒(Corchorus yellow vein virus,CoYVV)属于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含有DNA-A和DNA-B两个组分.本研究利用同源重组法和酶切连接法分别对该病毒DNA-A和DNA-B进行了侵染性克隆的构建,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植物接种法将其接种于黄麻植株,可产生花叶、黄脉等典型症状,并且通过PCR和Southern blot均检测到了病毒DNA组分.以上结果表明CoYVV侵染性克隆构建成功,也验证了黄麻黄脉病的病原是CoYVV.CoYVV侵染性克隆的构建可为病毒致病机制的解析奠定基础.

    黄麻黄脉病毒侵染性克隆菜豆金色花叶病毒黄麻

    藜麦穗腐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尉天春薛婧姜晓东赵晓军...
    32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9—2020年在山西省藜麦种植基地发现一种穗腐病.通过病原菌分离、致病性测定、形态特征观察及rDNA-ITS、翻译延长因子(TEF1-α)和微丝肌动蛋白(ACT)基因序列分析,对该病害的病原菌种类进行鉴定,并测定了碳源、氮源、温度和pH值对其菌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藜麦穗腐病的病原菌为枝状枝孢(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以葡萄糖为碳源和草酸铵为氮源的培养基有利于枝状枝孢菌株LMSF-1的生长;该菌株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7.

    藜麦穗腐病病原鉴定枝状枝孢生物学特性

    龙眼微管蛋白家族成员全基因组鉴定及其在龙眼体胚发生早期的表达模式

    路保顺张舒婷赵桦张梓浩...
    329-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微管蛋白(tubulin)家族成员在龙眼体胚发生早期的表达模式,基于龙眼基因组数据库,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龙眼tubulin家族蛋白理化性质、系统进化关系、基因扩张、进化选择模式、染色体分布、基因结构、蛋白保守基序和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进行分析.基于龙眼体胚发生早期转录组数据库,分析tubulin家族成员在体胚发生早期的表达模式,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龙眼tubulin家族共有15个成员,其中,α-tubulin类型成员6个,β-tubulin类型成员8个,γ-tubulin类型成员1个(TUBG2),所有成员均包含tubulin和tubulin C两个保守结构域.同一类型tubulin家族成员间的亲缘关系较近,不同类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龙眼tubulin家族15个成员分布在10条染色体上,氨基酸数目为197~473个,分子质量为21.88~53.25 ku,等电点为4.44~5.67,为酸性蛋白.龙眼tubulin家族基因外显子数目为3~11个,其编码的蛋白具有高度保守的基序.龙眼tubulin家族基因启动子区域存在光、激素、细胞周期、分生组织和抗逆境胁迫等响应元件.对tubulin家族基因在龙眼体胚发生早期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发现,龙眼tubulin家族大多数成员在体胚发生早期呈下调表达趋势,在胚性愈伤组织阶段的表达量高于球形胚阶段.以上结果表明,龙眼tubulin家族成员高度保守,且在胚性愈伤组织中大量累积,可能在龙眼胚性愈伤组织的胚性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

    龙眼tubulin体细胞胚胎发生表达模式

    基于叶绿体基因组重建中国野生葡萄的系统发育关系

    张丽娜何华勤田甜王亚男...
    339-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野生葡萄类群有一半以上分布在中国.学者们基于形态特征和核基因组对其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研究,但结果存在比较大的冲突,类群间的亲缘关系仍未明确.为探究基于叶绿体基因组重建的中国野生葡萄的系统发育关系与前人基于形态特征或核基因组的研究结果是否一致,本研究从已公布的重测序数据中组装出26个中国野生葡萄的叶绿体基因组,并使用联合分析和溯祖理论重建了这26个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联合分析的结果将中国野生葡萄分成了3个分支,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也存在较大冲突;而基于溯祖理论的分析没有得到较高分辨率的系统发育关系,这可能是由于单个基因的系统发育信息比较低,限制了该理论的应用.另外,相对于编码区和非编码区数据,叶绿体全基因组数据对中国野生葡萄系统发育关系的解析能力较好.

    叶绿体基因组不一致性系统发育葡萄属

    枇杷MADS-box全基因组鉴定及其在果实成熟过程中的潜在作用

    刘楠寇燕李小婷陈旭...
    351-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全基因组水平鉴定枇杷MADS-box基因家族成员,并对其系统进化关系、保守结构域、基因结构、基因复制和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进行分析;同时,结合转录组数据和qRT-PCR结果,分析鉴定出的MADS-box基因家族成员在不同品种和不同成熟阶段的表达情况.本研究共鉴定出89个枇杷MADS-box基因(命名为EjMADS1~EjMADS89),其N端都含有MADS结构域.系统发育树显示,Ⅰ型MADS-box基因有31个,Ⅱ型有58个.Ⅱ型MADS-box基因可划分为14个亚族,同属于一个亚家族的基因有着相似的保守基序.MADS-box基因以不同密度分布在第1~17号染色体上,存在12对串联重复基因.转录组分析表明,在果实成熟过程中,有8个MADS-box基因在果实成熟期间差异表达,其中,Ej-MADS26、EjMADS43和EjMADS41这3个基因序列分别与其他调控果实成熟的SEP亚族基因高度相似,且它们的启动子中都含有赤霉素和脱落酸响应元件.另外,EjMADS37和EjMADS05在不同品种间(特早熟/中晚熟)有明显表达差异.综上,推测EjMADS26、EjMADS43、EjMADS41、EjMADS37和EjMADS05对果实成熟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枇杷全基因组MADS-box基因果实成熟

    圆齿野鸦椿Biflorin和Isobiflorin的抗氧化性及其对H2O2氧化损伤肝细胞的保护作用

    王金熠唐彩婷郭梦云苏超茹...
    361-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自由基清除试验检测Biflorin和Isobiflorin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构建H2 O2诱导的L02人肝细胞氧化损伤模型,以MTT法和化学荧光法测定两者对细胞存活率和ROS消除率的影响;运用RTq-PCR和Western blot分析两者对抗氧化信号通路中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Biflorin和Isobiflorin有明显去除DPPH、·OH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提升了被H2 O2氧化后L02细胞的生存率和ROS去除能力,并能促使肝细胞Nrf2蛋白通过胞浆向核内转移,进而显著上调了抗氧化反应信号途径中HO-1、NQO-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Biflorin和Isobiflorin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通过调控抗氧化信号相关的通路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来抑制细胞的氧化损伤.

    圆齿野鸦椿色原酮自由基消除氧化应激

    武夷山不同海拔毛竹林土壤碳氮磷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张健郭倩孙一铭林丛...
    367-3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海拔对毛竹林土壤养分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揭示C、N、P元素的生物地理化学循环规律,采用方差分析与冗余分析(RDA)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毛竹林土壤C、N、P元素的垂直分布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武夷山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的均值分别为(48.97±18.88)、(4.63±1.75)和(0.40±0.18)g·kg-1,土壤碳氮比、碳磷比、氮磷比的均值分别为10.98±2.93、133.73±53.43和12.55±4.73.(2)随着海拔的上升,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呈上升趋势,土壤碳磷比、氮磷比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土壤全磷含量、碳氮比未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3)pH与土壤全磷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土壤氮磷比、碳磷比呈负相关关系;容重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呈负相关关系;砂粒与土壤全磷含量呈负相关关系.(4)海拔和pH是影响毛竹林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变化的主导因子,其解释率分别为41.50%和27.60%.

    生态化学计量学海拔梯度土壤养分冗余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