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福建农林大学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福建农林大学

郑金贵

双月刊

1671-5470

jfau@fiau.edu.cn

0591-83744237

350002

福建省福州市金山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立足本校,面向社会。读者对象为国内外有关专业的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教师和研究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水力侵蚀的自然与人为驱动机制

    陈培济俞慎
    433-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力侵蚀是一种自然现象,在土壤特性、地形、植被和气候等自然因素的驱动下,在地球表面呈条带状或区域化分布.然而,在人类活动(农业活动、城市建设、工业发展和水利工程建设)引起的地表剧烈变化及全球气候变化的驱动下,水力侵蚀模式会发生转变.本文综述了自然和人类活动共同驱动下的水力侵蚀机制.土壤母质决定了土壤的本质属性,其中包括土壤可蚀性;通常,水力侵蚀速率随着坡度、坡长和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升高,而植被因子负反馈调控水力侵蚀过程.自然水力侵蚀过程是缓慢的;然而,在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下,土壤、地形、植被和气候发生了巨变,极大加速了自然水力侵蚀过程.人类对陆地表面的改造,引起全球土地利用格局的巨大变化,导致植被锐减和全球气候变化;人为的植被破坏成为全球水力侵蚀加剧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极大地改变了水力侵蚀模式,导致极端水力侵蚀事件频发.可持续的土地管理可降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基于流域尺度的水力侵蚀预报模型的建立与应用,有利于水力侵蚀的预报、预警和防治.

    水力侵蚀驱动机理人类活动气候变化可持续土地管理预报模型

    蜜蜂舞蹈行为研究进展

    封王江张曌楠黄景南苏松坤...
    451-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舞蹈行为是蜜蜂之间交流食物源信息的重要方式,能够保证蜜蜂个体和蜂群的生存和延续.蜜蜂是否跳舞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食物源收益性的评估.食物刺激能够引起蜜蜂的反应,包括可见的行为反应和不可见的基因表达变化.行为反应往往伴随脑部神经系统的变化,如神经递质介导的信号传递;行为反应与脑部基因的表达变化也同步.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蜜蜂舞蹈行为的发生与发展机制,本文从行为学、神经生物学和神经组学的层面综述了蜜蜂舞蹈行为的研究进展.

    蜜蜂食物收益性舞蹈行为行为学神经生物学神经组学

    抑草圈种植下水稻和稗草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变化

    马华燕王艳萍林舜贤何海斌...
    460-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稻/稗共培抑草圈土壤盆栽法研究化感水稻PI312777和非化感水稻Lemont与稗草共培下水稻化感潜力、根际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结果表明,化感水稻PI312777显著抑制12 cm处稗草的生长,PI312777根际土壤过氧化物酶和蔗糖酶活性高于Lemont,稗草根际土壤的蔗糖酶、脲酶活性降低;PI312777根际土壤微生物对氨基酸类、糖类和酚酸类碳源的利用程度显著高于Lemont,稗草根际土壤微生物对氨基酸类、多聚物类、酚酸类、羧酸类的利用率显著下降.相关性分析表明,水稻对稗草的抑制率与水稻根际土壤的过氧化物酶和蔗糖酶活性显著负相关,与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对羧酸类、多聚物类和酚酸类碳源的利用率相关,与稗草根际土壤微生物对氨基酸类和酚酸类碳源的利用率相关.水稻对稗草的化感作用与供体和受体植株根际的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种群变化密切相关,对水稻化感作用的微生态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化感作用抑草圈根际土壤土壤酶活BIOLOG

    烟秆生物炭对土壤不同形态钾含量及烟草光合特性的影响

    张红雪吴凤英陈宇琳何峥旋...
    468-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富钾的农业废弃物"烟秆"为原料,研究烟秆生物炭对南方土壤不同形态钾含量及对烟草光合特性的影响,以期为化学钾肥减量和提升烟草光合作用能力提供依据.采用盆栽试验,以烟草专用肥养分配比(N:P:K=12:7:22)为参考,设置5个处理:对照(CK)、施化肥(F)、施烟秆生物炭(B)、施烟秆生物炭、施钾量减半化肥(KFB)、施烟秆生物炭、施化肥(FB).烟草收获后,测定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土壤水溶性钾、交换性钾、非交换性钾、全钾含量,测定烟草生长指标、各器官钾含量、烟叶光合特性指标及叶绿素含量,分析土壤各形态钾与烟草光合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施用烟秆生物炭后土壤pH提升了11.64%~12.98%,土壤速效氮、磷、钾及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且土壤水溶性钾、交换性钾和非交换性钾含量均显著提高,但对土壤全钾影响作用不显著;烟秆生物炭与化肥配施后,土壤水溶性钾和交换性钾提升幅度最大,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分别提升了4.09、6.21倍;烟秆生物炭与钾量减半化肥、化肥分别配施后,与仅施用烟秆生物炭相比,土壤水溶性钾和交换性钾含量分别提升14.06%~34.99%、6.72%~10.11%,而土壤非交换性钾含量显著降低了4.65%、4.61%;施用烟秆生物炭后,烟草株高、茎围和最大叶面积分别提高了37.02%、29.27%和19.36%,促进烟叶品质指标的增加,但KFB处理的烟草生长状况与正常施钾肥效果接近.随着烟草生长,烟秆生物炭施用能够显著提高烟叶细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净光合速率,增加烟叶SPAD值,钾肥减半施用使烟叶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增加了9.61%、3.89%、21.48%.综上所述,烟秆生物炭能够增加土壤不同形态钾含量,促进烟草生长发育及光合作用能力提升,增强烟草对钾素的吸收积累,有利于土壤肥力提升和化学钾肥的减量施用.

    烟秆生物炭土壤钾含量烟草光合特性

    PhJAZ1蛋白对毛竹中抗虫相关代谢物和SPL家族基因的影响

    黄锦鹏李玉红朱腾飞任慧波...
    478-485页
    查看更多>>摘要:PhJAZ1蛋白是不同类型毛竹叶差异应对害虫取食的核心,然而其分子信号途径的下游,特别是SPL家族,及其对抗虫相关次生代谢物的影响依然未知.本研究先在拟南芥JAZ1缺失性突变体(jaz1)背景下构建了PhJAZ1蛋白的过表达植株(PhJAZ1-OX/jaz1),并检测了不同基因型植株中单宁、黄酮及生物碱等次生代谢物质的含量;然后,通过棉铃虫饲喂试验分别测定了取食不同基因型拟南芥叶片对棉铃虫2龄幼虫体重和存活率的影响;同时,通过同源表达的手段(瞬时表达体系),在毛竹幼苗中过表达了PhJAZ1蛋白,并分析了PhJAZ1对下游PhSPL家族基因表达量的影响,及其对次生代谢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携带jaz1的拟南芥植株相比,PhJAZ1-OX/jaz1植株叶片中的单宁和生物碱含量分别减少了40.5%和70.8%(P<0.01);与取食携带jaz1的拟南芥相比,取食PhJAZ1-OX/jaz1拟南芥叶片的棉铃虫2龄幼虫的体重和存活率分别提高了195.8%和36.7%(P<0.01);与野生型毛竹相比,PhJAZ1过表达毛竹中的单宁含量减少了11.7%(P<0.05);此外,毛竹中过表达PhJAZ1能显著上调24个PhSPL家族基因(PhSPL6-2、PhSPL3-3、PhSPL9-1、PhSPL9-2等)的表达.以上结果说明,毛竹中的PhJAZ1能在转录水平上影响多个PhSPL家族基因的表达,进而抑制部分抗虫相关次生代谢物质的积累,最终起到钝化毛竹抗虫性的效果.

    毛竹茉莉酸JAZ1SPL抗虫性

    拟南芥EPF/EPFL基因对核盘菌抗性的功能分析

    黄幼梅柴梦楠席鑫鹏朱文辉...
    486-492页
    查看更多>>摘要:EPF/EPFL基因家族成员编码一类富含半胱氨酸的分泌型小肽,本研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核盘菌接种和二氨基联苯胺(DAB)染色分析11个EPF/EPFL基因在拟南芥对核盘菌防御反应中的作用.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接种核盘菌后,EPFL1、EPFL2、EPFL3、EPFL4、EPFL5、EPFL6和EPFL9的表达水平至少在一个时间点明显上调.核盘菌接种处理后,epfl1、epfl2、epfl3、epfl4、epfl5、epfl6和epfl9拟南芥单突变体叶片的病斑面积与野生型拟南芥(WT)相似,且DAB染色显示的H2O2含量也与WT没有明显的差别;epfl1,2,4,6四突变体拟南芥叶片的病斑面积明显大于WT.DAB染色结果显示,与WT相比,epfl1,2,4,6四突变体拟南芥的H2 O2含量明显增多.荧光定量PCR结果进一步显示,与WT相比,核盘菌抗病相关基因YDDs在epfl1,2,4,6四突变体拟南芥接种核盘菌前后的表达量均明显下调.这说明EPFL1、EPFL2、EPFL4和EP-FL6在拟南芥应答核盘菌的防御反应过程中存在冗余功能,通过介导YDDs基因的表达,共同调控植物免疫反应.

    EPF/EPFL基因家族核盘菌YDDs

    龙眼全基因组和转录本序列SSR位点的鉴定

    林恩文林榕榕陈钦常雷雯...
    493-5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龙眼基因组和转录本数据,共鉴定了260204个SSR位点,平均每1 Mb含有538.24个SSR位点.在全基因组中,二核苷酸重复基序所占比例最大,为36%;在转录本中,三核苷酸重复基序所占比例最大,达50%.在基因组序列和转录本中,发现不同长度基序的SSR重复次数的分布规律基本相似,均表现为基序越短,重复次数越多,出现频率越高.在全基因组中,共有20761个基因含有SSR位点,16381个基因不含SSR位点,SSR位点多分布于基因的内含子区域.此外,龙眼及其近缘种全基因组SSR分布规律比较分析表明,龙眼SSR的分布规律与荔枝最为相似,龙眼与荔枝的近缘关系也高于其他物种;在本研究所有物种的SSR序列中,A+T含量均显著高于G+C含量,表明含有A/T核苷酸的SSR位点在无患子科植物中的含量尤为丰富.

    龙眼基因组序列转录本SSR标记特征鉴定

    橄榄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特征

    赖瑞联陈瑾冯新覃振师...
    502-5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CodonW程序和EMBOSS在线软件对橄榄叶绿体基因组进行密码子偏好性分析,并研究其密码子偏好性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橄榄叶绿体基因组有效密码子数(ENc)、密码子GC含量(GC)和密码子第3位上的GC含量(GC3s)分别为50.36、0.385和0.305,CGT、CCT和GGT等可作为橄榄叶绿体基因的最优密码子.中性绘图分析、ENc对应分析、偏倚分析和同义密码子相对使用度对应性分析发现,橄榄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不是单一因素影响的结果.橄榄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较弱,整体上偏好使用A和T,这种偏好性可能受突变压力、自然选择和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

    橄榄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进化

    连栽杉木林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的多样性

    陈艳芳文竹梅屈峰刘青青...
    510-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福建省南平市不同连栽代数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一、二、三、四代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通过OTU聚类分析、物种注释及数据库对比,探讨了不同连栽代数杉木林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变化特征,揭示杉木林土壤丛枝菌根群落对土壤养分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连栽代数杉木林土壤中共得到1314765条有效序列,有1340个AMF-OTUs.AMF相对丰度前三的属分别为Glomus、Rhizophagus和Rhizoglomus.(2)α多样性指数表明,AMF群落的Chao1、ACE指数随着连栽代数的增加而增加,Shan-non和Simpson指数在不同连栽代数间无显著差异.(3)随着代数的增加,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和硝态氮含量整体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冗余分析表明铵态氮含量与AMF丰富度指数呈正相关,而速效钾、硝态氮含量与之呈负相关;全氮含量与Simpson指数呈正相关.综上,随着连栽代数的增加,杉木林土壤AMF的丰富度逐渐增大,土壤因子对AMF群落组成和丰度的影响显著.

    人工林多样性高通量测序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

    圆齿野鸦椿两种色原酮碳苷化合物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筛选与分析

    向双孙维红乐易迅陈德强...
    517-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圆齿野鸦椿为材料,比较叶片、枝条和果皮的5,7-二羟基-2-甲基-色原酮-6-c-β-d-葡萄糖苷(biflorin)和5,7-二羟基-2-甲基-色原酮-8-c-β-d-葡萄糖苷(isobiflorin)含量差异,并利用高通量测序平台构建圆齿野鸦椿的转录组数据库并注释unigenes的功能,对biflorin和isobiflorin的生物合成相关基因进行筛选与分析.结果表明:圆齿野鸦椿果皮中的biflorin和isobiflorin含量最高,叶片次之,枝条最低.从圆齿野鸦椿转录组数据库中共获得85342个unigenes,从差异基因中筛选出1个差异表达的CHS基因和7个差异表达的糖基转移酶UGT基因,这些基因可能参与biflorin和isobiflorin的合成.7个UGT基因可分为4个6-C UGT和3个8-C UGT.6-C UGT和8-C UGT基因的表达情况不同,6-C UGT在果皮中表达量最高,而8-CUGT在叶片中表达量最高.qRT-PCR分析验证了转录组数据的准确性.

    圆齿野鸦椿biflorinisobiflorin生物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