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农业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农业学报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福建农业学报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刘波

月刊

1008-0384

fjnyxb@163.com

0591-87869455

350003

福建省福州市五四路247号省农科院大楼

福建农业学报/Journal Fuj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学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福建省及周边地区农业科学领域中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的相关科研成果。本刊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福建省优秀科技期刊,被14家国内外重要文摘刊物、数据库固定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酸性氧化电位水对玉米种子表面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及其安全性评价

    甘林何心怡郑秀琴代玉立...
    1454-14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明酸性氧化电位水(简称酸化水)对玉米种子表面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种子发芽、出苗的影响.[方法] 以福建主栽玉米品种泰鲜甜1号和泰鲜甜2号为材料,采用酸化水与玉米种子表面微生物菌悬液及种子混合法,检测菌悬液的含菌量和种子的带菌率,调查种子出芽率、出苗率、苗鲜重等指标.[结果] 结果表明,酸化水对玉米种子表面微生物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在泰鲜甜1号、泰鲜甜2号V(种子菌悬液)︰V(酸化水)=1︰2及m(种子/mg)︰V(酸化水/mL)=125︰2混合6 h后,从菌悬液中检出的菌量分别为0.44、0 cfu·mL−1,检出的种子带菌率分别为14.00%和7.33%,而空白对照的2个品种菌悬液菌量均高于10000 cfu·mL−1,种子带菌率均为100%.从酸化水处理的带菌种子中,检出的细菌和真菌出现频率分别为1.33%和20.00%,其中镰孢菌属真菌在所有携带真菌的种子中出现频率最高.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种子用酸化水处理6 h后,与各自的对照相比,在未接种病原菌的试验组中,泰鲜甜1号和泰鲜甜2号2个品种的种子出芽率、芽长、主胚根长和胚根数分别提高了13.33%和8.66%、0.32 cm和0.55 cm、0.73 cm和0.42 cm、0.16条和0.07条;而在预先接种病原菌拟轮枝镰孢菌试验组中,2个品种的种子出芽率、芽长、主胚根长和胚根数分别比其对照提高了17.04%和6.67%、0.54 cm和0.33 cm、1.89 cm和0.40 cm、0.60条和0.26条,在预先接种病原菌假单胞杆菌试验组中,2个品种的种子出芽率、芽长、主胚根长和胚根数分别比其对照提高了35.34%和28.66%、0.85 cm和0.30 cm、2.30 cm和1.70 cm、0.76条和0.36条.此外,泰鲜甜1号和泰鲜甜2号种子用酸化水处理6 h后,出苗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5.33%和8.00%,株高和地上部鲜重与对照无明显差别.[结论] 酸化水处理能有效抑制玉米种子表面微生物活性,对细菌的抑制效果优于真菌,且对种子出芽和出苗安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酸化水可作为一种新型的玉米种子消毒剂.

    玉米种子酸性氧化电位水(酸化水)微生物抑制作用安全性

    茶园扁刺蛾生防菌筛选、鉴定及其发酵条件优化

    贺望兴谢小群杨普香李文金...
    1463-1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筛选适宜生态有机茶园防治扁刺蛾的生防菌.[方法] 采用温度筛选法从自然罹病死亡的扁刺蛾肠道体内初筛生防菌,浸液饲喂法测定生防菌对扁刺蛾幼虫的室内毒力;综合菌株的形态特征、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及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分析进行菌株的鉴定;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生防菌的发酵参数条件进行优化.[结果] 筛选到1株对扁刺蛾幼虫具有较高防效的内生生防菌X-11,扁刺蛾3龄幼虫取食经2.56×108个·mL−1 X-11菌液处理的茶枝条7 d后扁刺蛾累计校正死亡率达到90.5%,致死中时(LT50)仅为2.88 d.菌株X-11经16s 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及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分析确定为偶氮还原拟杆菌(Paenibacillus azoreducens).发酵条件优化试验表明,菌株X-11的适宜发酵条件为:菌株接种量2%,在发酵温度36℃条件下发酵培养60 h,菌株含量最高达1.34×109个·mL−1.[结论] 筛选到1株对扁刺蛾幼虫具有较高防效的内生生防菌x-11,可作为防治扁刺蛾幼虫的生物防治菌剂使用.

    扁刺蛾菌株筛选拟杆菌发酵条件正交试验

    蜜柚间座壳黑点病菌(Diaporthe citri)LAMP可视化检测技术的建立

    赖宝春姚锦爱
    1470-14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蜜柚间座壳黑点病菌快速、简便、灵敏的LAMP(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可视化检测方法,在植株表现症状之前或初期实现病原菌的监测,为病害的早期监测、诊断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以EF-1a(Elongation factor-1α)基因序列为靶序列,设计了一套LAMP特异性引物;以蜜柚黑点病菌DNA为模板,优化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建立LAMP检测反应体系,开展特异性和灵敏度验证及田间病株检测.[结果] 建立的LAMP反应体系可特异有效地检测出蜜柚黑点病菌.该体系最佳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分别为65 ℃和60 min.灵敏度验证结果表明,LAMP检测最小质量浓度为10 fg·μL−1.采用LAMP法对15份疑似蜜柚黑点病田间样本进行快速检测,检出率为100%.[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蜜柚间座壳黑点病菌LAMP快速检测方法不仅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且检测结果可视,可用于田间黑点病菌的实时监测和快速检测.

    蜜柚黑点病间座壳菌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检测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香蕉田土壤细菌群落数量和结构的影响

    孙建波李淑霞李春强张世清...
    1476-1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明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香蕉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方法] 设计5个不同施肥处理:不施肥处理(CK,T1);25%化肥配施有机肥(T2);50%化肥配施有机肥(T3);100%化肥(100% CF,T4)和50%化肥(50% CF,T5).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土壤细菌16S rRNA基因保守区进行测序,并对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细菌群落数量、结构和多样性的差异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T1、T2、T3、T4和T5处理的OTUs数分别是30、33、31、34、31个.不同处理中,优势菌群所占的比例各不相同.T3处理提高了土壤中有益菌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的相对丰度.各处理土壤细菌的Shannon指数大小顺序为:T3>T5>T2>T1>T4.和单施50% CF(T5)化肥相比,50% CF配施有机肥处理(T3)提高了土壤细菌多样性.与T5处理相比,T2处理的多样性降低,说明化肥用量过低不利于土壤多样性的提高.T4处理的微生物多样性最低,表明过量的化肥施入降低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主坐标分析和热图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细菌群落结构、相对丰度和优势菌群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结论] 与单施化肥相比,合理的有机无机配施能够提高土壤细菌多样性、改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减氮50%配施有机肥(T3)处理不仅减少了氮肥施用量,而且增加了土壤有益细菌的相对丰度和土壤细菌多样性,有利于土壤生物肥力的提高.

    配施化肥减量细菌群落多样性高通量测序

    农业废弃物戈尔膜发酵过程可培养真菌种群的生态学特性

    刘欣肖荣凤陈燕萍陈峥...
    1483-14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农业废弃物戈尔膜发酵过程中的真菌种群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为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戈尔膜发酵效果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农业废弃物戈尔膜发酵槽物料为研究对象,监测发酵过程物料的温度变化,并通过时间和空间格局采样,分离鉴定物料中的真菌种类及数量,分析发酵过程中的真菌种群数量分布、空间分布型指数、多样性指数和生态位特征等参数.[结果] 发酵物料的温度监测表明,第2~16天的平均温度为55.27~74.64 ℃,定义为高温期;第17~27天的平均温度为41.26~50.64 ℃,定义为低温期.从72份物料样本中共分离鉴定出5种真菌,分别为沃尔夫被孢霉(Mortierella walfii)、青霉菌(Penicullium sp.)、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棘曲霉(A.spinosus)和土曲霉(A.terreus).从空间分布上看,烟曲霉在物料浅层和深层的种群数量均较多,分别为1.13×105 CFU·g−1和1.47×105 CFU·g−1;而棘曲霉在物料浅层和深层的种群数量均最少,分别为4.90×103 CFU·g−1和1.56×103 CFU·g−1,说明烟曲霉适宜在该物料中生长,而棘曲霉则不适宜.从发酵时间看,发酵前期 (3~12 d)的总菌量在4.10×104 ~1.30×105 CFU·g−1,发酵后期(17~27 d)的总菌量在9.35×103~2.63×104CFU·g−1.发酵过程中真菌种群呈现明显的差异性,且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烟曲霉在物料中生存适应性最强,但竞争能力较弱或不存在竞争.[结论] 农业废弃物戈尔膜发酵过程中的可培养真菌的数量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上均存在明显的差异,其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

    戈尔膜发酵真菌空间分布特性多样性指数生态位特征

    施用酸性土壤调节剂、腐熟咖啡果皮对咖啡苗生长及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的影响

    董云萍赵青云张昂赵少官...
    1493-15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咖啡园施用酸性土壤调节剂、腐熟咖啡果皮对咖啡苗生长及土壤养分含量、酶活的影响,为促进农业废弃物咖啡果皮的综合利用和改良咖啡园酸性土壤质量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方法] 采集56年龄咖啡园土壤,添加不同量的酸性土壤调节剂克酸宝(TL)和腐熟咖啡果皮(CP),试验处理分别为:对照CK(表土100%)、TL1(TL 2%)、TL2 (TL 4%)、TL3(TL 6%)、TL4(TL 8%)、CP1 (CP 4%)、CP2(CP 8%),分析添加TL和CP对咖啡叶片光合参数、干物质积累量、土壤pH值、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添加TL提高土壤pH值0.8~1.6,添加CP土壤pH值先增后降,种植6个月,土壤pH值比对照降低0.50个单位;土壤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随TL和CP施入量增加而显著增加,CP处理全N、碱解氮、速效磷显著高于其余处理,但添加TL处理土壤速效磷显著降低,其中TL4比对照低69.34%.光合参数表现最好的是TL2、 TL3,二磷酸核酮糖(RuBP)酶活性、净光合速率(Pn)分别比对照提高101.16%、135.30%,81.71%、80.35%.其次为CP1、CP2;添加TL和CP土壤酶活性除酸性磷酸酶(ACP)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外,其余酶活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各处理碱性磷酸酶(ALP)是对照的2.05~3.71倍,过氧化氢酶(S-CAT)显著高于对照109.62%~18.60%,由高到低为CP2>CP1>TL4>TL3>TL2.脲酶(S-UE)比对照高18.70%~5.37%,最高为CP2、CP1,其次为TL1、TL4.TL2、 TL3、CP1、CP2处理不同程度促进了咖啡植株生长和干物质累积量,其中株高、茎粗比对照提高25.09%~81.29%,叶、根、茎干重和单株总干重比对照提高1.65~5.02倍,效果最显著为CP1处理.[结论] 施用适量的TL和CP改善了土壤微生物环境,提高了土壤养分有效性,促进了咖啡植株的生长.但TL添加量增加,土壤交换态钙过高会引起磷的固定,添加CP随着有机氮的矿化 ,使土壤pH值降低.

    酸性土壤调节剂腐熟咖啡果皮咖啡苗生长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

    闽育1号小叶萍的选育研究

    郑向丽王俊宏徐国忠
    1503-15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选育产量高、耐热又耐寒、品质优良和适应性广的红萍新品种.[方法] 以母本小叶萍4018和父本细绿萍1001进行种间杂交选育.[结果] 选育出红萍新品种闽育1号小叶萍(A.microphylla 'Minyu.1'),2015年该品种通过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2015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国家区域试验结果显示:闽育1号小叶萍平均干草产量为88209 kg·hm−2,比对照覆瓦状萍500(34146 kg·hm−2)平均增产158.3 %,差异极显著(P<0.01);比父本细绿萍1001(67398 kg·hm−2)平均增产30.9%,差异极显著(P<0.01);比母本小叶萍4018(71738 kg·hm−2)平均增产23.0 %,差异极显著(P<0.01),表现出很好的丰产性和稳产性.该品种干物质营养成分含量为粗蛋白26.3%、粗脂肪16.0%、粗纤维11.2%、粗灰分13.6%、酸性洗涤纤维36.9%、中性洗涤纤维50.3%.[结论] 该品种具有繁殖快、产量高以及较强的抗寒抗热性,全国各地均可生长,适宜生长温度10~30 ℃,可作为鱼、牛、猪、鸡、鸭、鹅等动物的青饲料,亦可作为稻田的水生绿肥.

    闽育1号小叶萍新品种选育产量营养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