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农业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农业学报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福建农业学报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刘波

月刊

1008-0384

fjnyxb@163.com

0591-87869455

350003

福建省福州市五四路247号省农科院大楼

福建农业学报/Journal Fuj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学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福建省及周边地区农业科学领域中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的相关科研成果。本刊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福建省优秀科技期刊,被14家国内外重要文摘刊物、数据库固定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鸭骨形态发生蛋白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刘鸿威林昶王劭肖世峰...
    1509-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旨在建立一种检测鸭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mRNA转录水平的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中BMP1、BMP2、BMP3、BMP4、BMP5、BMP6、BMP7、BMP8a、BMP10和BMP15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产物回收后克隆至pMD-18-T载体,构建阳性重组质粒作为标准品,优化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反应条件,建立其标准曲线,对建立的方法进行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试验.[结果]建立的BMP1、BMP2、BMP3、BMP4、BMP5、BMP6、BMP7、BMP8a、BMP10和BMP15基因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方法特异性强,无引物二聚体及非特异性产物,熔解曲线为单峰,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8,组间和组内变异系数均小于1%.应用该方法检测BMPs基因在半番鸭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BMP1、BMP2、BMP5和BMP7基因在心脏中表达量较高,分别为5.5×104、1.1×105、5.1×105和7.7×105拷贝·μL−1;BMP6和BMP10基因在肝脏中表达量较高,分别为7.5×104和7.6×103拷贝·μL−1;而BMP3、BMP4、BMP8a和BMP15分别在法氏囊、胸腺、喙和脾脏中表达量最高,分别为1.5×105、2.1×104、1.8×103和3.3×103拷贝·μL−1.[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特异性强、重复性好,为检测鸭BMPs表达水平提供了技术手段.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荧光定量PCRSYBRGreenI

    日粮不同精粗比对杜蒙羔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马甜高智雄杨晓东郭邵乾...
    1519-1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日粮不同精粗比条件下杜蒙羔羊生长及健康状态,寻求杜蒙羔羊更加合理科学的饲养模式.[方法]选用30只3月龄、体重(25±2.14)kg杜蒙公羔羊,随机分为3组,即低精料C30组(精粗比30:70)、中精料C50组(精粗比50:50)和高精料C70组(精粗比70:30),每组10个重复.预饲期15 d,正试期60 d,分析其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结果]1)生产性能结果表明:C50组和C70组全期平均日增重(ADG)与C30组相比极显著升高(P<0.01),料重比(F/G)极显著降低(P<0.01),C50组比C70组ADG提高了24.12%;C50组的全期平均日采食量(ADFI)极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2)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C50和C70组粗蛋白(CP)和中性洗涤纤维(NDF)消化率分别极显著或显著高于C30组(P<0.01或P<0.05);C50组酸性洗涤纤维(ADF)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3)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C50组和C70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活性(ALT)、碱性磷酸酶活性(ALP)、白蛋白(ALB)含量、血糖(GLU)含量和直接胆红素(DBIL)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C30组(P<0.05或P<0.01).4)血清免疫指标结果表明:试验第30天时,C70组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极显著高于C30组(P<0.01),而试验第60天时,C70组血清中IgA、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低于C50组(P<0.05),且C70组血清中白介素6(IL-6)含显著高于C30组(P<0.05).[结论]在精粗混饲生产条件下,日粮精粗比为50:50时更有利于杜蒙羔羊生长和保持机体健康状态.

    羔羊精粗比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血清免疫指标

    减氮配施生物炭对水稻产量及不同生育期氮素累积的影响

    徐彬王小利蒙婼熙杨宏伟...
    1528-15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化学氮肥减量配施不同生物炭比例的还田效应,为稻田秸秆生物炭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定位试验,共设6个处理:对照CK(不施氮肥,只施磷钾肥)、常规施肥T0(100%化肥氮)、T1(90%化肥氮+2.5 t·hm−2生物炭)、T2(80%化肥氮+5.0 t·hm−2生物炭)、T3(70%化肥氮+7.5 t·hm−2生物炭)、T4(60%化肥氮+10.0 t·hm−2生物炭).每个处理3次重复,按随机区组排列.[结果]水稻产量随减氮配施生物炭比例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以T2处理最高,较常规施肥T0处理显著提高了10.22%(P<0.05).3个时期地上部和根系各处理氮素累积量分别为T2和T3处理最高,且氮素累积量均成熟期最高;与T0处理相比,成熟期T1、T2和T3处理的秸秆和籽粒及根系氮素累积量分别提高了5.05%~15.96%、4.65%~21.45%和6.76%~19.00%,且籽粒部分氮素累积量最高.T1~T4处理的秸秆生物量、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效率较T0处理分别提高了5.34%~41.44%、17.43%~63.81%和42.50%~85.93%,T1、T2和T3处理的氮肥表观利用率提高了77.12%~106.79%,均T2处理最高;与T0处理相比,T1处理的氮素收获指数降低,其余处理均增加.[结论]80%化肥氮+5.0 t·hm−2生物炭能显著增加水稻产量、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和促进水稻对氮素的累积.

    水稻产量生物炭生育期氮素累积量氮肥利用效率

    不同生境对紫两优737类黄酮及B族维生素含量的影响

    房贤涛郑建华游晴如廖发炼...
    1536-15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紫黑米品种紫两优737在不同种植季节及不同生境的黄酮及B族维生素的变化差异,进而为生产者最佳种植季节及种植地点安排、提高紫两优737生产品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21年4月中旬至10月中旬种植于福建12个地方的紫两优737样本,测定其花青素、黄酮、类胡萝卜素和B族维生素含量,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晚季和烟后季种植情况下,紫两优737样品中花青素、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明显比早季和中季高,且随海拔升高,这3种物质都有上升的趋势;总维生素含量方面,早、晚季种植比中季和烟后季种植含量高,维生素含量与海拔无明显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表明,VB6、VB4、VB5、花青素、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在第一主成分上有较高的载荷,这一部分体现了紫黑米中主要的营养物质.VB3、VB8、VB7在第二主成分上有较高载荷,VB1和VB2则在第三主成分上有较高载荷.样品中得分最高的是宁德岚亭晚季样本,中季样本普遍得分较低.[结论]紫两优737的B族维生素含量VB5、VB1、VB6较高;从种植季节或种植地点而言,晚季种植或光照充足、气温较低的高海拔地区种植的样本均含有较高花青素、黄酮、类胡萝卜素和B族维生素.

    紫两优737花青素黄酮类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

    荸荠淀粉分支酶CwSBEII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赵若男陈振林玉万国许薇...
    1546-1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克隆荸荠(Eleocharis tuberosa)淀粉分支酶CwSBEII基因,分析该基因的蛋白功能特性及其在荸荠不同组织以及不同膨大时期的表达模式,为进一步深入研究CwSBEII基因的功能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RT-PCR的方法克隆得到CwSBEII基因的cDNA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其蛋白功能特性,利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该基因在荸荠球茎中的时空表达特征.[结果]成功克隆得到CwSBEII基因,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2547 bp,编码848个氨基酸.CwSBEII蛋白分子量为96100.52 Da;理论等电点(pI)值为5.24,不稳定指数为41.07,GRAVY为−0.473,属于不稳定亲水蛋白.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荸荠与禾本科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水稻(Oryza sativa)、玉米(Zea mays)的SBEII蛋白聚为一支,亲缘关系最近.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CwSBEII基因在根、叶片、荸荠皮以及荸荠肉中均有表达,但在叶片中的表达量最高.在荸荠球茎膨大初期CwSBEII基因表达出现明显上调.[结论]CwSBEII基因在荸荠中特异性表达,在叶片中的表达量最高,膨大初期表达明显上调,推测该基因在荸荠淀粉合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荸荠CwSBEII克隆基因表达

    低温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菘蓝抽薹开花的影响

    吴红李勇军丁银花韩大雷...
    1554-1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温度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菘蓝生长以及抽薹开花的影响,为进一步阐明菘蓝抽薹开花的调控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中青一号菘蓝种子为试验材料,在人工气候箱中对菘蓝幼苗进行2、4、6℃低温春化处理,研究低温春化对菘蓝抽薹性状的影响,同时在25℃和4℃条件下测定菘蓝茎尖内源激素的变化以及赤霉素和烯效唑对菘蓝抽薹率的影响.[结果](1)低温处理可促进菘蓝抽薹、开花和花芽分化,4℃春化处理40 d的幼苗在定植后27 d,12片叶时开始开花,比2℃处理和6℃处理的植株平均提前了4个节位;(2)茎尖内源激素含量分析表明,低温处理增加菘蓝茎尖中3-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的含量,低温和25℃处理下菘蓝IAA含量和GA缓慢上升后下降,IAA含量在出苗后40 d达到最高值,GA含量出苗后50 d左右,且抽薹后IAA和GA含量低于抽薹前,ABA含量在整个生长季节持续增加;(3)低温和GA协同处理的植株表现出加性正效应,低温加速了菘蓝的抽薹、开花进程,这种促进不仅通过在茎尖诱导产生GA,还通过低温与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烯效唑处理显著降低了菘蓝的抽薹率,而GA则可以打破这种抑制.[结论]低温春化促进菘蓝抽薹和开花,低温处理提高了GA、IAA和ABA的含量,外源GA处理可代替低温处理诱导植物在缺乏低温的条件下开花,而GA合成抑制剂烯效唑的作用相反.

    菘蓝低温植物生长调节剂抽薹开花

    叶面喷施不同钙源对辣椒生长及其果实品质的影响

    丘智晃冯紫荟陈煜林杨依彬...
    1562-1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叶面喷施不同钙源研究其对辣椒的农艺性状、果实钙含量的影响,为生产上辣椒果实钙含量的提升、产量增加和品质改善提供参考.[方法]以辣椒为试验材料,采用基质培养,设置CK(叶面喷施清水)、G1(叶面喷施氯化钙)、G2(叶面喷施糖醇钙)、G3(叶面喷施小分子肽钙)4个处理,测定辣椒的主要农艺性状、钙含量、产量和品质等指标.[结果]喷施3种不同的钙源均可加快辣椒果实的成熟,提高地上部钙素在果实的分配率.G3与CK相比,辣椒的地上部鲜重显著增加22.02%,单株产量为536.9 g,显著增产38.77%.果实钙含量与积累量分别达2.78 g·kg−1和96.86 g·株−1,较CK处理显著升高46.32%和78.25%.辣椒地上部中,果实的钙素分配率较CK处理显著提高58.58%,维生素C含量达0.6378 mg·g−1,较CK处理显著增加17.29%;G3与G1相比,辣椒的单株产量、单果重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显著提高18.0%、33.8%、18.3%;G3与G2相比,辣椒的地上部鲜重、成熟果个数和单株产量均显著提高.地上部氮、钾、钙的积累量增加.[结论]与氯化钙和糖醇钙相比,小分子肽钙能更好地从辣椒的叶片转移到果实中,进而提高果实钙含量.供试条件下,在促进辣椒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方面,叶面喷施小分子肽钙的处理效果最佳.

    辣椒小分子肽钙钙含量果实品质

    内源激素对砂梨花芽休眠进程的调控作用

    王会全李亮李永裕吴少华...
    1571-1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砂梨花芽休眠进程中内源激素的含量及平衡关系对梨花芽休眠进程的调控作用,为研究南方短低温梨花芽休眠解除的调控机理奠定基础.[方法]以黄花梨和蜜雪梨2个砂梨品种花芽为试材,利用HPLC技术分析赤霉素(GA3)、脱落酸(ABA)、3-吲哚乙酸(IAA)、玉米素(ZT)等4种内源激素含量以及GA3/ABA、IAA/ABA、ZT/ABA、(IAA+GA3)/ABA比值在2个砂梨品种花芽休眠进程中的变化.[结果]在砂梨花芽休眠进程中,GA3和ABA的影响主要在内休眠解除启动期,并且GA3促进了花芽内休眠解除启动,而ABA抑制了花芽休眠解除启动;IAA在休眠进程中的变化规律不明显,对于休眠解除的影响不显著;ZT在黄花梨中促进了内休眠的解除,而在蜜雪梨中则作用于内休眠解除的启动.GA3/ABA和(IAA+GA3)/ABA在砂梨花芽休眠进程中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均表现出在内休眠阶段比值较小,并且变化趋势不明显,而内休眠解除启动时明显升高,并且在内休眠解除时稍低于内休眠解除启动期;IAA/ABA其对休眠进程的影响较小;ZT/ABA的比值在黄花梨花芽休眠解除启动期稍低于内休眠解除期,而在蜜雪梨中花芽休眠解除启动期会稍高于内休眠解除期.[结论]砂梨花芽休眠进程中GA3和ABA两种內源激素起主要作用,ZT不能直接影响休眠进程,而且内源激素调控花芽的休眠进程更主要取决于各内源激素的平衡.不同品种之间內源激素变化不完全一致,但总的趋势相似,本研究为內源激素调控休眠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砂梨内源激素GA3ABA休眠

    不同菌草基质栽培灵芝多指标质量评价

    林冬梅罗虹建林树钱王赛贞...
    1579-15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以水溶性浸出物、灵芝多糖肽、灵芝酸、灵芝甾醇、单糖组成和分子量特征图谱为指标综合评价不同菌草基质栽培灵芝的品质.[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多糖肽、灵芝酸、甾醇含量和单糖组成,运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不同基质栽培灵芝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不同栽培基质的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为14.21%~17.35%,灵芝多糖肽含量为3.80%~6.63%,灵芝酸总量为0.24%~0.53%,甾醇含量为31.43~69.16μg·g−1;主成分分析筛选出2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84.63%;相关性分析显示浸出物与活性成分呈正相关;单糖组成主要是葡萄糖和少量甘露糖;分子量特征图谱标定了6个共有峰,组间相似度大于0.98.[结论]不同基质栽培灵芝的活性物质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灵芝多糖肽和灵芝酸可作为灵芝质量评价重要指标;类芦、芦竹和五节芒栽培灵芝富含活性成分,这为科学利用菌草栽培灵芝提供参考.

    菌草基质质量评价灵芝多糖肽灵芝酸甾醇单糖组成分子量特征图谱

    添加猴樟基质对牛樟芝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黄兴连宝元朵杨志娟陈小涛...
    1586-15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添加猴樟Cinnamomum bodinieri基质对牛樟芝Antrodia cinnamomea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并筛选出适宜的猴樟茎、叶浓度.[方法]比较分析在牛樟芝基础培养基中添加质量浓度分别为0.125、0.25、0.5、1、2、4、8、16、32、64 g·L−1的猴樟嫩枝、嫩叶、枝叶混合物时,牛樟芝的生长特性、生物量、SOD活性和总三萜(TT)含量的差异.[结果]在PDA培养基中添加质量浓度分别为0.5~4 g·L−1、2~8 g·L−1、1~4 g·L−1、4~16 g·L−1的猴樟嫩枝基质,牛樟芝相应表现出生长特性较优、生物量、SOD活性和TT含量较高的优势,并显著高于对照水平;在PDA培养基中添加猴樟嫩叶基质质量浓度为1~2 g·L−1时,其生长特性较优,SOD活性较高,当添加量为2~4 g·L−1时,其生物量和TT含量较高;在PDA培养基中添加猴樟枝叶混合物基质质量浓度分别为2~4 g·L−1、1~4 g·L−1、0.125~1 g·L−1、4~8 g·L−1时,其相应表现为生长特性较优、生物量、SOD活性和TT含量较高的优势.[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总体来说,在PDA培养基中添加猴樟基质均能促进牛樟芝菌丝体、生物量、SOD活性和总三萜含量的提高,其中猴樟嫩叶基质2 g·L−1对菌丝体和生物量的提高最显著、猴樟嫩枝1 g·L−1或嫩叶基质2 g·L−1对菌丝体SOD活性的促进效果最显著;猴樟嫩枝基质8 g·L−1,对菌丝体总三萜含量的促进效果最显著,达到23.73 mg·g−1,较对照组提高了81.77%.该结果是樟属植物对牛樟芝培养的补充,为牛樟芝的规模化生产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牛樟芝猴樟皿式培养生长特性总三萜超氧化物歧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