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农业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农业学报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福建农业学报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刘波

月刊

1008-0384

fjnyxb@163.com

0591-87869455

350003

福建省福州市五四路247号省农科院大楼

福建农业学报/Journal Fuj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学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福建省及周边地区农业科学领域中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的相关科研成果。本刊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福建省优秀科技期刊,被14家国内外重要文摘刊物、数据库固定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山羊地方性鼻内肿瘤病毒SU蛋白的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和特性分析

    江锦秀张靖鹏林裕胜游伟...
    135-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明确山羊地方性鼻内肿瘤病毒(ENTV-2)SU蛋白的功能.[方法] 采用RT-PCR方法从ENTV-2FJ分离株中扩增获得SU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到Pmd-19T载体;测序验证后,再亚克隆到PET-32a(+)上,在RosettagamiB(DE3) 感受态细胞进行表达,采用SDS-PAGE 、Western-blot和ELISA对重组蛋白进行鉴定及抗原性分析.[结果] 结果显示,表达的重组菌融合蛋白大小约64.38 Kd,在IPTG终浓度0.4 mmol·L-1、37 ℃诱导4 h表达效果最好.用纯化的ENTV-2进行SDS-PAGE,SU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制备的多克隆抗体作为一抗,进行Western-blot,结果显示鼠抗SU蛋白多克隆抗体能与ENTV-2抗原进行特异性的反应.[结论] 表达的SU蛋白有较好的抗原性,为制备ENTV-2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及建立ENTV-2特异性血清学方法奠定了基础.

    山羊地方性鼻内肿瘤病毒表面蛋白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

    新型鹅星状病毒FJ-NP株的分离鉴定

    林裕胜江锦秀张靖鹏游伟...
    141-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确定福建某鹅场雏鹅以痛风为主要病征导致高死亡率的病原.[方法] 2019年8月福建省南平市某鹅场暴发一种以痛风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该病在5~20日龄的雏鹅中发病率高达40%,死亡率为80%,对该场采集的3份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和病原分离鉴定.[结果] PCR检测结果显示3份样品新型鹅星状病毒均为阳性;细菌分离结果显示,未分离到细菌,排除细菌感染引起;接种11日龄鹅胚未出现死亡,但胚体全身皮肤出现点状出血,肾脏、肺脏均有出血点,对收集尿囊液和组织样品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只有新型鹅星状病毒阳性,未检测到其他鹅常见病毒,将其命名为FJ-NP;并对分离株部分ORF2基因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与安徽(GD AHAU2、AHAU3、AHAU5)、黑龙江(AstV-Goose-2018-HLJ01)和河南(AstV-HN02-Goose-1119-18、AstV-AH02-Goose-0715-18、AstV-HB02-Goose-0310-19、AstV-HN03-Goose-0402-19)株在同一进化分支上,与湖北、北京、福建株亲缘关系较远.[结论] 成功分离到了1株新型鹅星状病毒,同时进行ORF2部分基因遗传进化分析,为福建省后续开展新型鹅星状病毒相关研究提供了素材.

    痛风新型鹅星状病毒分离鉴定

    怀玉山高山马铃薯蔗糖合酶基因的克隆和分析

    洪森荣邓雨晴吴洪婷陈婷...
    148-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蔗糖合酶是植物蔗糖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分析蔗糖合酶的核酸序列信息,预测其蛋白结构与功能,以期揭示该酶生物学功能.[方法] 通过怀玉山高山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 cv. Huaiyushan,缩写S.tuberosum L. cv. Huaiyushan)试管苗转录组数据库筛选到蔗糖合酶基因的核心片段(PGSC0003DMG400002895,SuSy 4),利用RT-PCR技术克隆怀玉山高山马铃薯蔗糖合酶基因,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怀玉山高山马铃薯蔗糖合酶基因cDNA总长度为2418 bp,G+C含量为45.08%;怀玉山高山马铃薯蔗糖合酶由805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92471.33 Da,等电点5.87,为亲水性蛋白;怀玉山高山马铃薯蔗糖合酶的二级结构包括α-螺旋(45.84%)、β -片层(15.16%)、无规则卷曲(39.01%),C端和N端含β -片层和α-螺旋,而无规则卷曲、延伸链、β -片层和α-螺旋则散布于整个蛋白质中;怀玉山高山马铃薯蔗糖合酶的三级结构为四聚体;怀玉山高山马铃薯蔗糖合酶主要存在细胞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怀玉山高山马铃薯与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潘那利番茄(Solanum pennellii)、智利番茄(Solanum chilense)、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辣椒(Capsicum annuum)、风铃辣椒(Capsicum baccatum)等6种植物在一个大分支下,这说明怀玉山高山马铃薯蔗糖合酶基因在进化上与这6种植物的亲缘关系较近,尤其是与马铃薯的进化上具有最高的亲缘关系.[结论] 怀玉山高山马铃薯蔗糖合酶基因具有典型蔗糖合酶的结构特征,氨基酸序列及核酸序列与同源物种相似度高,在进化上高度保守,对进一步揭示该酶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怀玉山高山马铃薯试管苗蔗糖合酶克隆序列分析

    艾纳香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肖永锋黄梅于福来陈振夏...
    157-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艾纳香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多样性,为良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159份艾纳香种质资源为材料,进行9个数量性状和13个质量性状的测定,并采用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 数量性状中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株高(2.072),变异系数最大的是花枝数(32.76%);质量性状中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叶片形状(1.201).相关性分析表明,在数量性状中,冠幅与株高、叶宽、叶柄长度、花枝长度、花枝开张角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质量性状中,叶脉花青苷显色强度与主茎花青苷显色强度、叶片边缘花青苷显色强度和叶柄花青苷显色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前8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64.32%,根据各性状的载荷量大小将各因子依次命名为产量因子、显色因子、叶光滑度因子、叶片边缘因子、叶片形状因子、叶片绿色因子和花枝角度因子.基于表型性状,以离差平方和法在遗传距离为10处将供试材料分为3个类群,类群Ⅰ有39份材料,占总数的24.53%;类群Ⅱ有38份材料,占总数的23.90%;群Ⅲ有82份材料,占总数的51.57%.[结论] 159份艾纳香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叶片形状的变异类型较为丰富,叶宽可作为日后选育高产艾纳香种质的指导目标性状.

    艾纳香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番茄SlSIP1L12基因负调控种子萌发的研究

    崔宝禄陈国平
    168-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鉴定番茄中Trihelix转录因子SIP1亚家族SlSIP1L12基因的生物功能,[方法] 利用RT-PCR分析了SlSIP1L12基因的表达模式、对外源激素和非生物胁迫的响应;利用RNAi干扰技术获得了SlSIP1L12转基因植株,利用ELISA鉴定转基因种子体内ABA的含量.[结果] (1)基因克隆分析表明:番茄AC++中,SlSIP1L12基因编码长度为1125bp,编码374个氨基酸;进化分析表明,番茄SlSIP1L12基因进化明显.(2)表达模式证实:SlSIP1L12基因主要在茎、成熟叶中表达,花和果实中次之.(3)外源处理显示:SlSIP1L12受外源激素ABA和脱水胁迫诱导,说明SlSIP1L12功能与ABA有关.(4)SlSIP1L12转基因株系的种子发芽速度快于对照;相同条件下,胚根伸长速度明显比对照快.(5)发芽7 d时,转基因种子体内ABA含量明显小于对照.[结论] SlSIP1L12基因负调控番茄种子萌发的机制与ABA含量密切相关.

    番茄SlSIP1L12基因种子萌发ABA响应

    澳洲坚果蛋白磷酸酶基因MiSTPP1和MiSTPP4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李季东杨祥燕蔡元保李穆...
    176-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澳洲坚果蛋白磷酸酶基因MiSTPP1和MiSTPP4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以期为阐明澳洲坚果蛋白磷酸酶基因的功能及作用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基于澳洲坚果转录组数据和RT-PCR方法克隆澳洲坚果蛋白磷酸酶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同源性、系统进化、理化性质、磷酸化位点、亚细胞定位、跨膜域和信号肽.[结果] 获得2个新的澳洲坚果蛋白磷酸酶基因MiSTPP1和MiSTPP4,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MT374548和MT374551.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MiSTPP1和MiSTPP4与其他植物来源的PP1蛋白具有极高的序列相似度,都包含典型结构域MPP_PP1_PPKL.进化树分析表明,MiSTPP1和MiSTPP4与PP1家族蛋白的亲缘关系最近.蛋白基本理化性质分析表明,MiSTPP1是一个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而MiSTPP4蛋白是一个稳定的亲水性蛋白.磷酸化位点分析表明,MiSTPP1和MiSTPP4都以丝氨酸和苏氨酸磷酸化为主.亚细胞定位、跨膜域和信号肽预测表明,MiSTPP1和MiSTPP4极可能定位于细胞质,且都为非分泌蛋白和非跨膜蛋白.MiSTPP1和MiSTPP4的二级结构和三维结构主要含有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结论] MiSTPP1和MiSTPP4属于蛋白磷酸酶PP1家族基因,推测在响应逆境胁迫、信号转导等生理生化过程中发挥作用.

    澳洲坚果蛋白磷酸酶PP1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

    双孢蘑菇W192液体菌种摇瓶培养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分析

    戴建清
    182-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双孢蘑菇W192液体菌种摇瓶培养菌丝体生长规律,为液体种子活力判断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液体摇瓶培养,分别测定了液体培养过程中双孢蘑菇菌丝体生物量、菌丝球数量和直径、发酵液pH值、还原糖和氨基氮含量、羧甲基纤维素酶、淀粉酶、酸性蛋白酶、漆酶胞外酶活性生理生化指标.[结果] 摇瓶培养第8 d时,双孢蘑菇菌丝体生物量最大,为9.7 mg·mL-1;菌丝球数量最多,为880个·mL-1;菌丝体平均直径最大,为0.809 mm;培养液中还原糖、氨基氮含量最高,分别为5.228、0.079 mg·mL-1;羧甲基纤维素酶、淀粉酶、漆酶酶活性最高,分别为0.69 、2.11 、15.02 U.摇瓶培养第10 d时,酸性蛋白酶活性最高,酶活性为2.93 U.将摇瓶培养8 d的液体种子转接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模拟发酵罐液体菌种培养,获得的菌丝球数量最多,达115个·mL-1,菌丝体生物量最大,达7.56 mg·mL-1.[结论] 双孢蘑菇液体菌种活性与上述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合液体种子活力验证,判断第8 d的液体菌种活力最高,可作为液体种子用于发酵罐扩繁培养.

    双孢蘑菇液体菌种生理生化

    瘤菌根菌对铁皮石斛生长和营养成分的影响

    王伟英邹晖戴艺民林江波...
    188-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瘤菌根菌与铁皮石斛建立共生关系后对植株地上部生长和营养物质积累的影响.[方法] 通过液体培养瘤菌根菌属菌株,浇灌无菌盆栽铁皮石斛苗的根部共培养,观察铁皮石斛植株的农艺性状的变化,并比较不同年限铁皮石斛鲜条的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 接菌处理的铁皮石斛盆栽苗比未接菌的对照生长旺盛,叶色浓绿,植株健壮,1年条和2年条的有效茎杆数分别增加了65.67%和74.25%,单茎重分别增加了55.29%和51.45%,差异显著(P<0.05),提高了铁皮石斛的产量.接菌后还提高了粗多糖、石斛碱、粗蛋白和氨基酸的含量,其中接菌后1年条的粗多糖和粗蛋白含量较未接菌的对照分别提高了30.39%和18.7%,差异显著(P<0.05);接菌后1年条和2年条的氨基酸总量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27%和30.25%;粗纤维和灰分的含量在接菌后减少,分别减少了17.76%和36.36%,差异显著(P<0.05).[结论] 接入瘤菌根菌能够显著提高铁皮石斛的产量和营养成分的含量,说明增加产量与提高营养物质含量并不矛盾,这对铁皮石斛的有机菌肥的开发应用、人工栽培有机种植以及鲜条采收时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铁皮石斛瘤菌根菌营养成分

    响应面法优化亚临界水提取火龙果茎多糖

    李国胜黄秀银白新鹏
    195-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了开发先进的火龙果茎多糖提取方法,采用响应面实验优化亚临界水法提取火龙果茎多糖的工艺,为火龙果茎多糖的亚临界水提取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火龙果茎为原料,采用苯酚一硫酸法进行火龙果茎多糖含量的测定,用超声波预处理辅助,在温度、时间、液料比、pH等4个条件的影响下用响应面法对多糖的提取率进行了分析.[结果] 亚临界水提取火龙果茎多糖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温度144 ℃,提取时间19 min,液料比(v/mL:m/g)为31:1,pH值5.9;优化条件下火龙果茎多糖的提取率是26.47%.[结论] 建立的数学模型可对火龙果茎多糖的提取工艺参数进行分析和预测,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火龙果茎多糖提取工艺具有可行性.因此,亚临界水法提取火龙果茎多糖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亚临界水提取率多糖响应面法

    甜瓜蔓枯病菌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体系研究

    毛建才王豪杰李俊华翟文强...
    202-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高效的病原菌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体系,明确甜瓜蔓枯病菌的致病机理.[方法] 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利用2种混合酶20 g·L-1 Driselase和8 g·L-1 Lysing enzymes,以不同菌龄、摇培转速、不同酶解时间、温度、渗透压稳定剂的种类及pH、再生培养基为研究条件;对甜瓜蔓枯病菌原生质体的制备及再生体系进行优化.[结果] 结果表明:以培养36 h左右的菌丝体为材料,以0.7 mol·L-1 NaCl作为渗透压稳定剂(pH=7),用20 g·L-1 Driselase和8 g·L-1 Lysing enzymes在30 ℃、140 r·min-1条件下酶解4 h,原生质体的产量可达9.65×107个·mL-1;以琼脂含量为0.6%的SR培养基作为再生培养基,甜瓜蔓枯病菌的再生率可达22.53%;原生质体的再生率在存放10 h内下降迅速,10 h后下降速度逐渐平缓.[结论] 确定了蔓枯病菌的高效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体系,为该菌株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

    甜瓜蔓枯病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