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农业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农业学报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福建农业学报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刘波

月刊

1008-0384

fjnyxb@163.com

0591-87869455

350003

福建省福州市五四路247号省农科院大楼

福建农业学报/Journal Fuj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学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福建省及周边地区农业科学领域中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的相关科研成果。本刊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福建省优秀科技期刊,被14家国内外重要文摘刊物、数据库固定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茶树抗假眼小绿叶蝉研究

    王芬裴会敏文狄陈志...
    326-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细胞生长的每个阶段都离不开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假眼小绿叶蝉侵染茶叶后差异基因参与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对解析抗虫分子机理具有指导意义.[方法]对有无受假眼小绿叶蝉侵害的都匀毛尖茶树鸟王种进行转录组测序,基于同源比对算法构建0h与12h、0h与24h的差异基因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结果]0h与12 h的差异基因共有212个互作,0h与24h的差异基因共有3 551个互作,合并网络后得到3 605个互作,并对网络进行拓扑属性分析,发现网络中蛋白质的度符合幂律分布.通过网络可以进行蛋白质的功能预测,并且对网络进行GO和KEGG分析发现差异基因的蛋白互作主要参与植物病原体互作,植物激素信号转导,DNA碱基切除修复、核酸切除修复、错配修复,亚麻酸和亚油酸代谢等生物过程,并且侵染24h比侵染12h需要启动更多的互作来抵御假眼小绿叶蝉的侵染.[结论]茶叶主要通过三个差异基因启动相应的互作来抵抗假眼小绿叶蝉的侵害,继续被侵害时将启动更多的互作,并通过产生相关次级代谢产物来抵御虫害.研究结果为探究鸟王种受假眼小绿叶蝉取食前后茶树抵御假眼小绿叶蝉侵染的代谢机理提供参考,为都匀毛尖病虫害防治、后续良种选育和引种奠定基础.

    差异基因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假眼小绿叶蝉鸟王种

    福建省七叶一枝花细菌性软腐病病原鉴定

    郑梅霞苏海兰肖荣凤何桂强...
    332-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七叶一枝花软腐病的发病特点及危害,分离和鉴定七叶一枝花软腐病的病原菌,以期明确七叶一枝花软腐病的病原菌,为该病的大田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七叶一枝花软腐病进行田间病害调查和采样,以及对采集来的七叶一枝花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形态特征鉴定、16SrDNA基因序列特征及致病性测定,综合分析鉴定七叶一枝花软腐病的病原菌.[结果]七叶一枝花软腐病的田间病害调查结果表明从每年2月植株出苗开始,七叶一枝花叶片、茎秆和块茎均有软腐病发生,常发于通气不良、田里积水环境.叶片发病由初期受害部位的水浸状的坏死有刺激性气味产生,而后感病部位内部组织被分解为液体状态,直至软腐.对发病植株上分离出的菌株进行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特征和致病性测定,将七叶一枝花软腐病病原菌鉴定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wvorum.[结论]七叶一枝花在通气不良、排水不畅的环境中易感软腐病,胡萝 卜软腐果胶杆菌P.carowvorum是七叶一枝花软腐病的病原菌.

    七叶一枝花软腐病病原鉴定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

    黏质沙雷氏菌灵菌红素合成基因簇异源表达及其潜在的温度调控机制

    刘方晨贾宪波吴良泉方宇...
    337-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构建黏质沙雷氏菌FZSF02灵菌红素合成基因簇的异源表达菌株,探究其合成灵菌红素可能的温度调控机制.[方法]构建3种携带不同启动子的异源表达大肠杆菌菌株,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FZSF02中pig基因簇pigA、pigF、pigN基因在37℃与28℃培养条件下的转录水平差异.[结果]在28℃低温条件下,3种不同的启动子均能在大肠杆菌中启动各自重组质粒所携带的pig基因簇表达并合成灵菌红素,其中携带T7强启动子的重组菌株经IPTG诱导后可以在37℃少量合成色素,其余菌株37℃不能合成色素.RT-qPCR结果显示在黏质沙雷氏菌中上述基因转录水平在37℃条件下较28℃出现下调.[结论]黏质沙雷氏菌FZSF02之所以能够在28℃合成灵菌红素而在37℃无法合成灵菌红素,一方面由于pig基因簇的编码基因转录水平下调,另一方面是由基因簇编码的合成灵菌红素所需前体MBC和MAP的一种或者几种关键酶在相对较高的温度(37℃)条件下活性受到抑制导致.

    异源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温度调控启动子黏质沙雷氏菌

    太子参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其与土壤主要理化因子的相关性

    高慧芳许佳音孟婷陈金绍...
    345-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区域栽培太子参产生连作效应的潜在原因.[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对柘荣县5个样地的太子参根际土壤进行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结果]土壤真菌的有效序列共744 331条,聚类后获得1314个真菌分类单元;获得细菌1032029条有效序列,聚类后获得10310个细菌分类单元.5个样地的共有OTU数明显多于每个样地特有的OTU数,表明不同样地的太子参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趋势大致相同.α多样性分析表明,不同样地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丰度之间有明显差异,Ⅳ、Ⅱ、Ⅰ样地的物种丰度较高,而Ⅴ、Ⅲ样地的物种丰度较低.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土壤化学性质和根系分泌物酚酸类物质影响太子参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群落分布.5个样地中都鉴定到镰刀菌属等致病真菌,且致病菌的含量与根际土壤其他微生物物种数呈反比,暗示镰刀菌影响太子参根际土壤其他微生物物种数.[结论]太子参连作效应及其病害的成因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其根系分泌物参与调控的根际微生物菌群结构和多样性演变,导致病原菌增多.

    太子参连作效应根际微生物高通量测序群落多样性相关性分析

    响应面优化刺五加总黄酮提取工艺及体外抗氧化研究

    阚琦缤刘瑞雪王晓娅苏建青...
    358-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响应面优化刺五加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探究其抗氧化能力,为刺五加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nhnken Design法优化总黄酮提取工艺,并通过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基自由基、总还原能力以及对巨噬细胞RAW264.7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评价刺五加总黄酮的抗氧化能力.[结果]通过响应面分析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质量分数55%,提取时间73min,液料比45g·mL-1,提取温度72℃,在此条件下刺五加总黄酮提取率为(24.11±0.17)mg·g-1;刺五加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8.38μg·mL-1、103.77 μg·mL-1和228.70μg·mL-1,并具有较强的总还原能力.刺五加总黄酮对H2O2刺激的RAW264.7细胞氧化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结论]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刺五加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发现刺五加总黄酮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为其临床开发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刺五加总黄酮提取工艺响应面抗氧化

    基于无人机数码影像的冬小麦氮素营养诊断研究

    杨福芹李天驰冯海宽谢瑞...
    369-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准确、快速地获取作物的氮素信息,对监测作物氮素营养状况、指导变量施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获取了冬小麦挑旗期及开花期数码影像和相应的冬小麦地面农学参数,首先分析了数码图像指数与氮营养指数的相关性,然后结合相关系数和方差膨胀因子,筛选出对氮营养指数敏感且图像指数间不存在共线性的图像指数,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各生育期氮营养诊断模型,并利用挑旗期和开花期的诊断模型对无人机影像进行填图和可视化.[结果]结合相关系数和方差膨胀因子筛选出挑旗期的图像指数分别是b、g/b、(r-g-b)/(r+g)、NDI、WI,筛选出开花期的图像指数分别是b、r/b、(r-g-b)/(r+g)、VARI.就生育期而言,开花期建模的决定系数比挑旗期的决定系数高0.008 8,均方根误差低0.021 7,开花期可以较好地反应冬小麦氮素营养状况.[结论]挑旗期和开花期的数码影像,经填图和可视化处理后得到的氮营养指数分布图能较好地监测不同生育期氮素营养状况,为田间小麦氮素营养状况监测提供高效的技术手段.

    冬小麦无人机氮营养指数方差膨胀因子偏最小二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