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农业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农业学报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福建农业学报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刘波

月刊

1008-0384

fjnyxb@163.com

0591-87869455

350003

福建省福州市五四路247号省农科院大楼

福建农业学报/Journal Fuj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学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福建省及周边地区农业科学领域中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的相关科研成果。本刊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福建省优秀科技期刊,被14家国内外重要文摘刊物、数据库固定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优质常规早稻新品种泉珍12号的选育及其遗传多态性分析

    陈锦文谢旺有谢少和魏毅...
    379-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选育优质常规早稻新品种供推广种植,促进常规早稻品种更新换代,并研究新育成品种泉珍12号与其双亲的遗传相似性及多态性差异.[方法] 以佳辐占为母本、榕籼1号为父本进行杂交,经系谱选育成的泉珍12号,于2017—2018年参加福建省早稻区域试验,2018年同步进行生产试验.以48对SSR引物对泉珍12号及其亲本的基因组DNA进行SSR分析,研究泉珍12号及其双亲的遗传相似性及多态性差异.[结果] 2年区域试验,泉珍12号平均产量为7557.6 kg·hm-2,比对照杂优品种T78优2155增产1.8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6694.05 kg·hm-2,比T78优2155减产6.83%;米质达部颁二等优质食用稻品种标准.2019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190002).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泉珍12号与母本佳辐占共显性条带为20条,遗传相似系数为0.625;与父本榕籼1号共显性条带为12条,遗传相似系数为0.375.[结论] 育成的优质早稻新品种泉珍12号米质好,株高较矮,适宜在福建省早季种植.泉珍12号在形态特征及亲缘关系上更倾向于母本佳辐占.

    优质稻泉珍12号选育遗传分析

    优质超甜玉米新品种闽双色4号的选育

    廖长见张扬陈伟林建新...
    386-3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选育品质优、产量高、抗倒性强、抗病性较强、适应性广的超甜玉米新品种.[方法] 2013年,应用"温带种质×热带种质"的甜玉米杂种优势模式,利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最新育成的热带种质黄色超甜玉米自交系闽甜系G73与温带种质白色超甜玉米自交系闽甜系AS67测交配组,培育黄白粒超甜玉米新品种闽双色4号.2017年分析了闽甜系G73和闽甜系AS67两个自交系的配合力情况,2016–2017年闽双色4号参加秋季国家东南区鲜食玉米科企联合体区试.[结果] 配合力测定结果:闽甜系AS67的穗重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高,闽甜系G73的穗重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中等,而闽甜系AS67×闽甜系G73的穗重特殊配合力效应值高.秋季国家东南区鲜食玉米科企联合体区试结果:产量方面,闽双色4号在2016–2017年区试中,2年平均鲜穗产量11691.0 kg·hm-2,比对照品种粤甜16号增产4.3%,增产点率77.5%.抗逆性方面,在室内接菌试验和田间自然诱发鉴定试验中,表现抗茎腐病、中抗纹枯病,并具有较强的抗倒性.品质方面,经专家鉴定,2年区试平均,综合评分达90.2分,显著优于对照品种粤甜16号(85.0分),并达到国家颁布的优质甜玉米品种标准(专家品尝分≥90.0分);经扬州大学农学院理化品质检测,闽双色4号2年平均皮渣率10.2%、可溶性总糖含量20.2%、还原糖含量8.3%,优于对照品种粤甜16号的理化品质.2018年9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玉20180363).[结论] "温带种质×热带种质"的杂种优势模式可应用于甜玉米新品种选育;闽双色4号很好地协调了品质与产量、抗性的关系,具有品质优、产量较高、抗倒性强、抗病性较强等优点,满足了生产上对优质高产新品种的需求,适宜在我国东南部鲜食玉米栽培区种植.

    甜玉米品种选育闽双色4号特征特性

    福建鲜籽粒大粒蚕豆种质资源的引进及评价

    李程勋李爱萍徐晓俞郑开斌...
    394-4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引进国内先进的大粒蚕豆种质资源在福建地区种植,对其农艺性状进行鉴定评价,筛选出适宜福建地区种植的优良大粒蚕豆品种.[方法] 以福建省认定的陵西一寸品种为对照,对来自青海、江苏的10个大粒蚕豆品种进行比较试验,观测其生育期、株高、分枝数、荚长、荚宽、鲜荚产量、籽粒长、籽粒宽、百粒重、出籽率、鲜籽粒产量等指标,并进一步分析产量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 生育日数、单荚鲜重、荚宽、鲜籽粒百粒重与鲜荚每667 m2(下同)产量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分枝数、单株实荚数与鲜荚产量显著正相关,株高与鲜荚产量显著负相关.青海大粒蚕豆品种在福建表现为生育期短、株型高、分枝少、产量低、总体经济产值低,江苏的通蚕品种整体表现较好,其中通09-110-1蚕豆品种的荚长、荚宽、鲜荚产量、籽粒长、籽粒宽、百粒重、出籽率、鲜籽粒产量等指标均较高,干籽粒百粒重为200.08 g,出籽率达到50.53%,鲜荚产量达到1200.58 kg,高出对照32.81%.[结论] 通09-110-1蚕豆品种在福建地区种植时表现良好,适宜在福建地区推广种植.

    大粒蚕豆性状鉴定福建地区资源评价

    油棕多胺合成酶基因的分离及其在低温和脱水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金龙飞尹欣幸张安妮曹红星...
    402-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多胺合成酶基因在油棕生长发育及非生物胁迫应答中的作用,为油棕抗性品种培育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 从油棕基因组中鉴定出15个编码多胺合成酶的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表达模式分析. [结果] 多胺合成酶的氨基酸长度为318~720,分子量为36.00~46.43 kDa,等电点为4.78~6.31,蛋白不稳定指数为29.26~48.73,脂溶指数为76.46~94.41,总平均亲水性为-0.315~0.082,外显子数目为1~11个,具有特定的蛋白保守基序和保守结构域.进化分析发现油棕多胺合成酶基因可以分为3个家族,EgADCs与水稻的亲缘关系较近,EgACLs、EgSPDSs与椰枣的亲缘关系较近,EgSPMSs与玉米的亲缘关系较近.启动子上鉴定出大量植物激素响应、逆境胁迫响应和光响应的顺式作用元件.组织表达分析发现多胺合成酶基因在油棕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多胺合成酶基因受低温和脱水胁迫的诱导. [结论] 多胺合成酶基因参与油棕对低温和脱水胁迫的应答,其中EgSPDS1、EgSPDS2、EgSPMS1、EgADC1、EgADC2、EgACL5-2、EgACL5-3、EgSAMDC3-1、EgSAMDC4-1、EgSAMDC 4-2和EgACL5-1受低温胁迫的诱导,EgSPDS1、EgSPDS2、EgADC1、EgADC2、EgSAMDC4-1和Eg SAMDC4-2、EgACL 5-1受脱水胁迫的诱导.

    油棕多胺合成酶低温脱水基因表达

    低温抑制中国水仙花芽分化的生理生化机制

    李霖李婷婷杨坤张志忠...
    412-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15 ℃低温抑制中国水仙(Narcissus tazetta var. chinensis)花芽分化的生理机制,为中国水仙花期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用中国水仙'金盏银台'三年生鳞茎球为材料,以15 ℃低温进行处理,常温贮藏为对照,测定水仙在2种贮藏温度下鳞片的保护酶活性、可溶性蛋白以及糖类物质的含量变化.[结果] 整个观测期间常温组水仙鳞片中超氧阴离子(O2·-)含量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均呈升-降-升的变化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花芽分化过程中始终维持较高水平,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处于低水平,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花芽分化后期显著上升,蔗糖和淀粉含量在花原基分化期迅速下降,同期α-淀粉酶和可溶性糖保持较高水平.15 ℃低温处理后鳞片中O2·-和H2O2含量均高于同时期常温组;SOD活性变化趋势与常温组类似;在与常温组雄蕊原基分化期对应的时间段,15 ℃低温处理组的POD活性和CAT活性显著增强;各时期鳞片中可溶性糖、蔗糖、淀粉含量及α-淀粉酶活性都低于常温组.[结论] 可溶性糖、蔗糖和淀粉含量在花芽分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低温15 ℃处理后大大影响了糖类物质的积累,进而影响花芽分化,这种影响在花原基分化时期变化最为剧烈.

    中国水仙低温花芽分化活性氧糖代谢

    四季秋海棠BsMYB62基因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的构建及互作蛋白的筛选

    刘静王阳姚珂心屈莹...
    418-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低温和高光均能引起四季秋海棠(Begonia semperflorens)叶片因合成积累花色素苷而变红.本研究从低温和高光处理四季秋海棠的转录组中筛选并克隆得到1个MYB转录因子基因并命名为BsMYB62 ,对其进行生物学信息分析,并从四季秋海棠cDNA文库中筛选出与其互作的蛋白.[方法] 设计BsMYB62引物,克隆BsMYB62 CDS区,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BsMYB62基因序列及其编码蛋白序列分析.构建pGBKT7-BsMYB62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对该诱饵载体进行毒性和自激活检测后, 用Mating法筛选BsMYB62的互作蛋白.[结果] BsMYB62基因的CDS区为801 bp(NCBI登录号:MT560845),编码266个氨基酸. pGBKT7-BsMYB62有自激活现象 ,对宿主酵母菌无毒性.在含45mM 3-AT的SD/-Trp-Leu-His-Ade培养基上能明显抑制BsMYB62蛋白的自激活.酵母双杂交结果显示与BsMYB62蛋白互作的蛋白有9类,分别是XTH9、LHB1B2、EBS7、PSI-F、UBE2、FDH、RBCS1A、FP6和BCA.[结论] 推测四季秋海棠BsMYB62蛋白与以上9类蛋白互作响应低温、高光胁迫.

    四季秋海棠BsMYB62酵母双杂交互作蛋白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红富士葡萄果实香气

    李凯商佳胤苏宏田淑芬...
    426-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检测分析天津产区红富士葡萄果实香气,研究其葡萄果实的活性呈香成分及香气特征.[方法]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及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提取检测果实香气,内标-标准曲线法定量,结合气味活性值及果实香气轮廓,分析葡萄果实活性呈香成分及香气特征. [结果] 天津产区红富士葡萄果实中共定性定量39种香气化合物(总浓度9737.05 μg·L-1),酯类浓度最高,醇类次之;乙酸乙酯、1-己醇、反式-2-己烯-1-醇、丁酸乙酯和反式-2-己烯-1-醛是5种主要香气成分,它们的浓度之和(9461.79 μg·L-1)与检出化合物总浓度的比值高达97.17%,其中乙酸乙酯浓度(9036.53 μg·L-1)最为突出,分别占酯类浓度、总浓度的98.53%和92.81%;气味活性值结果显示,其果实香气主要由丁酸乙酯、2-甲基丁酸乙酯、己酸乙酯和异丁酸乙酯等12种活性呈香成分贡献;香气轮廓直观地显示,其果实香气主要由花卉类、水果类、植物类、脂肪类、化学类和香料类气味构成,其中水果类气味最为突出. [结论] 天津产区红富士葡萄果实香气主要由酯类、醇类和醛类成分构成,含量最为丰富的酯类化合物贡献了突出的水果类气味.

    红富士葡萄顶空固相微萃取香气成分气味活性值香气轮廓

    砂梨石细胞含量多样性及其分级指标

    范净陈启亮杨晓平张靖国...
    43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砂梨种质资源石细胞含量特征及其多样性,进一步优化砂梨石细胞含量分级指标.[方法] 采用冷冻法检测480份砂梨种质资源石细胞含量,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果] 480份砂梨资源的石细胞含量呈正偏态分布,为0.043%~2.748%,平均石细胞含量0.706%,变异系数为61.11%,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95.地方品种、国外引进品种和国内选育品种(品系)不同种质类型的平均石细胞含量分别为0.886%、0.440%和0.400%,变异系数分别为48.82%、48.79%和47.02%,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98、2.00和2.01.地方品种不同省份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云南地方品种的平均石细胞含量最多(1.239%),变异系数最高(51.07%);四川地方品种的多样性指数最大(1.90);浙江地方品种的平均石细胞含量最少(0.595%);广东地方品种的变异系数最低(14.02%),多样性指数最小(0.95).国内选育品种(品系)不同区域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华东地区选育品种平均石细胞含量最少(0.372%),华中地区选育品种变异系数最低(43.41%),但多样性指数最大(2.04).[结论] 砂梨种质资源石细胞含量性状遗传多样性丰富,地方品种石细胞含量最高(0.886%),国内选育品种(品系)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2.01).优化的7级梯度差分级指标更适用于评价砂梨种质的石细胞含量性状,7级标准分级为SC<0.1%、0.1%≤SC<0.2%、0.2%≤SC<0.4%、0.4%≤SC<0.7%、0.7%≤SC<1.1%、1.1%≤SC<1.6%和SC≥1.6%.

    砂梨石细胞含量多样性

    猪精子核酸识别Toll样受体的表达特性

    章琳俐李丽辛清武朱志明...
    440-4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s, TLRs)作为天然免疫系统中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在抵御病原微生物感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猪精子核酸识别TLR的表达和分布情况,为精子TLR信号通路相关功能和抗微生物特性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RT-PCR技术检测公猪精子TLR3、7、8和9 mRNA的表达情况,利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了TLR3蛋白在猪精子上的分布.[结果] RT-PCR结果显示,TLR3、7、8和9 mRNA在猪精子均有表达;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TLR3主要分布在精子头部的后部和中段.[结论] 猪精子上核酸识别TLRs的存在以及TLR3分布的区域化提示猪精子可能对病毒及其衍生物感染做出应答,为进一步研究精子TLR信号通路提供依据.

    核酸识别TLRs猪精子mRNA免疫荧光

    小球藻悬浮液和金藻液对肉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裴文刚常秉乾杨敏敏王海波...
    445-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小球藻悬浮液和金藻液对肉鸡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1日龄健康良凤肉鸡(公雏)4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10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以正大肉鸡料为基础饲粮,对照组正常饮水,试验组肉鸡每天分别在饮水中添加30 mL小球藻悬浮液、1 mL金藻液、30 mL小球藻悬浮液+1 mL金藻液(联用液),试验期为70 d.[结果] 结果表明:添加小球藻悬浮液、金藻液和联用液显著提高了肉鸡的胸腺指数(P<0.05),对脾脏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对脾脏和胸腺的组织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试验组显著提高了肉鸡血清中IgG的含量(P<0.05).与对照组对比,试验组血清中TNF-α、IFN-γ、IL-1β、IL-2、IL-6等促炎性细胞因子含量显著降低(P<0.05),抗炎性因子IL-4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 综上表明,添加小球藻悬浮液、金藻液及联用液均能促进肉鸡免疫器官的发育、提高血液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分泌、促进抗炎性细胞因子生成,从而增强肉鸡的免疫功能.

    小球藻悬浮液金藻液肉鸡免疫器官免疫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