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农业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农业学报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福建农业学报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刘波

月刊

1008-0384

fjnyxb@163.com

0591-87869455

350003

福建省福州市五四路247号省农科院大楼

福建农业学报/Journal Fuj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学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福建省及周边地区农业科学领域中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的相关科研成果。本刊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福建省优秀科技期刊,被14家国内外重要文摘刊物、数据库固定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樱桃叶斑病菌生物学特性及室内药剂筛选

    王磊支欢欢马永强姚强...
    503-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明确青海省樱桃叶斑病菌杨柳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alicis的生物学特性,并筛选出高效的杀菌剂.[方法] 采用十字交叉法及孢子计数法研究了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并用生长速率法测定病原菌对26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 该病原菌的最适培养基为PDA;菌落生长和产孢的最适碳源分别为肌醇和葡萄糖,菌落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氮源分别为牛肉膏和蛋白胨.该菌在5~40 ℃条件下均能生长,且最适温度为25 ℃,致死条件为58 ℃水浴处理10 min;在pH值为4~12内均可生长和产孢,最适pH值为7;在12 h /12 h光暗交替下,菌落生长快且产孢多.供试杀菌剂中化学与生物杀菌剂抑菌效果最好的分别是10%苯醚甲环唑WG和0.3%丁子香酚SL,其EC50值分别为0.6、1.15 mg∙L−1;20%乙蒜素EC、80%代森锰锌WP和500 g∙L−1异菌脲SC的抑菌效果较差,EC50值高达301.44、679.36、1012.52 mg∙L−1.[结论] 明确了樱桃叶斑病病原菌生长和产孢的最适培养条件和营养物质,并筛选出抑菌效果较好的杀菌剂.

    樱桃叶斑病杨柳炭疽菌生物学特性高效药剂毒力测定

    福建甜椒蓟马发生情况及蜡蚧轮枝菌对蓟马优势种的致病力

    黄鹏张杰陈汉鑫蓝炎阳...
    514-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明确福建甜椒蓟马发生情况及蜡蚧轮枝菌对蓟马优势种的生防潜力.[方法] 以主产地漳州的甜椒种植基地为观测点,调查3种甜椒品种上蓟马的种类和数量,测定蜡蚧轮枝菌LL-01对甜椒蓟马优势种的致病力.[结果] 甜椒路帅品种和布兰妮品种上蓟马数量近似且均显著高于特雅斯品种;甜椒上有花蓟马、黄胸蓟马和棕榈蓟马3种蓟马,其中花蓟马的相对丰度高达91.31%~94.93%.菌株LL-01侵染花蓟马7 d后的LC50达3.47×105孢子·mL−1,1×107~1×108孢子·mL−1处理的累计致死率为78.16%~87.36%,LT50为3.73~4.24 d.[结论] 蓟马对不同甜椒品种的嗜好性不同,花蓟马为优势种;蜡蚧轮枝菌LL-01对花蓟马的致病力强,可用于该虫的生物防治.

    蓟马甜椒嗜好性优势种蜡蚧轮枝菌致病力

    四川省马铃薯孢囊线虫的形态和分子鉴定

    顾建锋邵宝林方亦午马欣欣...
    520-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四川省越西县马铃薯发现疑似线虫侵染症状,为查清病原,对分离获得的线虫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 采集马铃薯根系和根围土壤,对根系内部线虫进行染色观察,用简易漂浮法分离孢囊,并对发现的二龄幼虫、雌虫和孢囊进行显微摄影和形态学测计.提取孢囊和二龄幼虫的DNA,用种特异PCR方法进行鉴定,同时PCR扩增后获得核糖体rDNA部分18S基因、28S基因D2~D3区和ITS区DNA序列,在GenBank中下载已登录的各近似种(球孢囊线虫属)的部分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并使用MrBayes 3.2.3软件进行贝叶斯法系统进化树的构建.[结果] 该种线虫能入侵寄主根系内部,二龄幼虫口针基部球近圆形,向后倾斜;口针平均长<23 μm;孢囊Granek比值≥3,与马铃薯金线虫高度一致.特异PCR扩增3个孢囊和4条二龄幼虫均得到了430 bp左右的明亮条带,进一步测序后得到的序列长度均为434 bp,与马铃薯金线虫一致.核糖体rDNA 18S和28S进化分析表明,该四川越西马铃薯上发现的孢囊线虫属于球孢囊属线虫,核糖体ITS基因序列进一步分析证实该群体确为马铃薯金线虫.[结论] 四川省越西县马铃薯根系分离获得的线虫为马铃薯金线虫,该线虫为我国内检和外检均十分关注的检疫性线虫,一旦传入和定殖扩散,根除十分困难.建议尽快建立马铃薯金线虫疫情监测体系,加强马铃薯种薯的检疫监督管理,增加马铃薯金线虫防控技术的研发投入、研发检测和防控技术,为我国马铃薯主粮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马铃薯孢囊线虫形态学分子生物学检疫鉴定监测

    正红菇菇位土壤可培养细菌多样性与网络结构分析

    王英浩满家银张桃香练春兰...
    529-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对正红菇菇位土壤细菌的分离培养,探究其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及其种间互作关系,为后续筛选促进正红菇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形成分化的菌根促生菌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LB和ISP2两种培养基通过传统分离培养的方法对正红菇菇位土壤中的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确定分离菌株的分类地位,使用R语言中的Bipartite包分析可培养细菌属间的相互作用.[结果] 6份正红菇菇位土壤中共分离出128株细菌,隶属于3门16属34个OTUs,丰度最高的3个属分别是芽孢杆菌属、伯克霍尔德氏菌属和链霉菌属.属水平-采样品网络分析表明,可培养细菌分布具有随机的嵌套性.Bacillus属和Burkholderia属在细菌群落中存在较多的有效合作值(Effective partners)和亲密度(Closeness),被其他细菌所依赖程度(Species Strength)较高,是该群落中的重要组成类群.[结论] 正红菇菇位土壤中具有丰富的细菌资源,细菌的群落组成和网络结构相结合分析可以更清晰阐明细菌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正红菇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网络结构

    巨菌草叶片形态特征及其估算模型构建

    卜建超周童晖林占熺白妮妮...
    538-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叶片是植物的重要器官,但巨菌草叶片的形态特征尚缺乏基础的数据支撑.利用巨菌草叶片相关指标构建叶面积和叶鲜重模型可为巨菌草形态特征研究提供便捷方法.[方法] 采集巨菌草叶片长度、宽度、叶面积和叶鲜重等信息,对巨菌草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片鲜重、叶面积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利用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片长宽积、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长2、叶宽2等7个指标,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二元线性回归模型、二次三项式模型对叶面积和叶鲜重进行模型的构建.[结果] 巨菌草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片鲜重、叶面积指标间的相关性较好,指标间相关性系数在0.74~0.91.最适宜巨菌草叶面积的估算模型为:yA=0.72xP(R2=0.99,yA代表叶面积,xP代表叶片长宽积),叶片鲜重最优估算模型为:yF=0.02xP(R2=0.96,其中yF代表叶鲜重,xP代表叶片长宽积).验证结果表明,实测叶面积与估测叶面积线性回归拟合较好R2均为0.99,叶面积和叶鲜重的RMSE分别为18.67 cm2、0.67 g.[结论] 本研究得出了巨菌草叶面积和叶鲜重的最优模型,对于菌草研究基础数据的扩充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巨菌草叶面积估算叶鲜重估算模型构建

    植物氮素吸收、转运和同化的分子机制

    段永康杨海燕吴文龙李维林...
    547-5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氮是植物生长过程中必需的矿质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外施氮肥可以促进植物生长,但氮肥的滥用会导致水土污染、臭氧层破坏和农业生产成本增加等问题.为提高氮素利用率,植物在演变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吸收、转运和同化氮素的分子机制.本文综述了植物对NO3−-N、NH4+-N和有机态氮的分子调控机制,并阐明了转录因子和miRNA在氮素响应中的作用,旨在为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力以及培育新品种提供参考.

    氮素转运同化分子机制转录因子mi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