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农业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农业学报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福建农业学报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刘波

月刊

1008-0384

fjnyxb@163.com

0591-87869455

350003

福建省福州市五四路247号省农科院大楼

福建农业学报/Journal Fuj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学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福建省及周边地区农业科学领域中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的相关科研成果。本刊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福建省优秀科技期刊,被14家国内外重要文摘刊物、数据库固定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优质高产抗病耐储藏杂交稻品种内10优702的创制

    陈丽萍谢鸿光蒋家焕王颖姮...
    555-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创制生产上亟需的优质高产抗病耐储藏杂交稻新品种.[方法] 将镇恢084、明恢86和多系1号通过多次杂交、回交、复交等育种技术,结合多年多品质鉴评、稻瘟病抗性鉴定及人工模拟老化进行耐储性鉴定等方法进行杂交稻新组合的选育.[结果] 创制得到农艺性状优良的恢复系福恢702,将恢复系福恢702与优质三系不育系内香10A进行测交,选育出三系杂交稻新组合内10优702.内10优702的稻米品质达到部颁三级优质稻米质量标准,内10优702于2016?2017年参加湖北省恩施州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 两年区试每667 m2平均产量586.60 kg,比对照瑞优399增产3.51%.内10优702的田间自然发病鉴定及室内接菌鉴定都表现为抗稻瘟病,人工老化处理21 d,整体发芽率为97.33%,28 d后整体发芽率仍然高达73.33%,2019年8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鄂审稻2019040).[结论] 内10优702是优质高产兼较强的稻瘟病抗性及耐储性的杂交稻新品种.

    杂交稻品种内10优702优质抗病耐储藏

    优质高产早熟杂交水稻新品种潢优粤禾丝苗的选育

    王洪飞游晴如陈春霞房贤涛...
    562-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充分挖掘和利用优良常规稻资源,加强早熟优良杂交水稻不育系的创制,培育杂种优势强、优质、抗病及广适应性的早熟杂交水稻新品种,满足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对早熟优良杂交水稻品种需求.[方法] 以泸香90B为母本,早熟优质常规稻佳辐占为父本杂交,后代经福建建阳和海南三亚两地穿梭加代育种,及福建上杭茶地稻瘟病抗性鉴定,从中筛选出早熟、大粒、优质、抗病的优良单株与Ⅱ-32A测交和多代回交转育,于2013年育成早熟优质高配合力水稻不育系潢达A;2016年春季在海南用潢达A与恢复系粤禾丝苗进行制种配组(潢优粤禾丝苗).潢优粤禾丝苗于2016–2017年参加福建、海南和江西等多地品比试验,2018–2020年参加福建省早稻组和长江中下游晚籼早熟组联合体区试和生产试验,考察其综合性状表现.[结果] 潢优粤禾丝苗在多地品比试验中,平均产量达8100.00 kg·hm?2以上,比对照品种增产4.33%~18.76%.在福建省早稻新品种筛选试验、区试和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分别达8014.50 kg·hm?2、8003.70 kg·hm?2和7444.65 kg·hm?2,比对照品种T78优2155平均增产4.80%、10.93%和8.26%;在长江中下游晚籼早熟组联合体区试和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9761.25 kg·hm?2和8838.45 kg·hm?2,比对照品种五优308平均增产4.18%和3.54%;于2020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200009),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210328).[结论] 潢优粤禾丝苗是早晚兼用型、高产稳产、抗病的优质杂交水稻品种,其早稻和晚稻米质分别达部颁一等和三等优质稻品种品质标准,可在福建全省作早稻种植和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杂交水稻早熟潢优粤禾丝苗品种选育

    鲜食大豆新品种闽豆10号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张玉梅蓝新隆陈伟滕振勇...
    572-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加快鲜食大豆品种更新换代,助力福建省乡村振兴及鲜食大豆产业的发展,通过有性杂交系谱选育高产优质的鲜食大豆新品种供推广种植.[方法] 以抚鲜5号为母本,K丰72-2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选育,聚合父母本优良基因,定向选出组合08B2-1.2017年春进行品比试验,平均鲜荚产量8379.60 kg·hm?2,比毛豆3号(CK)增产16.35%,增产极显著.定名为闽豆10号推荐参加福建省鲜食大豆品种区域试验,闽豆10号在2019—2020年福建省鲜食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鲜荚产量11381.85 kg·hm?2,比CK增产5.40%.[结果] 2021年7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豆20210001).[结论] 育成鲜食大豆新品种闽豆10号,该品种荚大粒大,清煮口感香甜柔糯,属中熟鲜食大豆品种,适宜福建省春播种植.

    鲜食大豆新品种闽豆10号选育特征特性

    植物生长调节剂拌种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吴雁斌吕和平高彦萍梁宏杰...
    578-5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生长调节剂拌种对马铃薯种薯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筛选适合生产小型种薯的生长调节剂.[方法] 以马铃薯红美原种为供试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利用不同含量的5%氨基寡糖素、甲壳寡糖素、寡聚酸碘、6-BA,复配6种生长调节剂(D1~D6),清水为对照(CK),研究生长调节剂拌种对马铃薯植株生长、光合及产量的影响.[结果] D2(10 mL·L?15%氨基寡糖素+2.5 mg·L?16-BA+7.5 mL·L?1寡聚酸碘)、D5(5 mL·L?1甲壳寡糖素+2.5 mg·L?16-BA+7.5 mL·L?1寡聚酸碘)处理出苗期较其他处理提前2 d,盛花期也较CK处理提前5 d和4 d.D3(10 mL·L?15%氨基寡糖素+2.5 mg·L?16-BA)和D4(5 mL·L?1甲壳寡糖素+7.5 mL·L?1寡聚酸碘)株高较CK分别提高12 cm和9 cm.D2处理茎粗最大,主茎数最少,茎粗生长速率最大,较CK高79.16%.D3处理茎粗最小,主茎数最多;D2处理马铃薯叶片净光合速率最大,显著高于对照,较对照增加53.86%.D2处理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与D5处理无差异,显著高于其他处理.D2处理显著提高了≤50 g块茎比率,而D5处理显著提高了>50 g块茎比率.D2处理单株结薯数最高,产量35335.94 kg·hm?2;D5处理单株薯重最高,产量30572.42 kg·hm?2.[结论] D2处理拌种处理能够提高马铃薯茎粗、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单株薯重,进而提高马铃薯小薯率和产量,适用于马铃薯机械化种植中原种生产;D5处理可提高单株薯重、大薯数量及产量,提高马铃薯商品薯产量.

    马铃薯生长调节剂光合作用产量

    铁皮石斛AP3-3基因及启动子的克隆与分析

    王义琴孙博何玲师凯辉...
    585-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AP3-3属于MADS-box基因家族B类基因,参与兰科植物花被和唇瓣的形成,克隆该基因并进行启动子分析可以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启动子调控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RT-PCR和常规PCR技术克隆铁皮石斛DoAP3-3基因及其启动子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启动子缺失片段与GUS基因融合表达载体,农杆菌介导转化铁皮石斛原球茎,进行瞬时表达.[结果] DoAP3-3基因cDNA长度为675 bp,编码蛋白质的分子式为C1129H1803N333O347S12,分子量25.98 kDa,pI为8.71,不稳定性指数40.14,GRAVY为?0.823,不存在跨膜区域,亚细胞定位预测得分为细胞核87.0%、线粒体8.7%、细胞质4.3%.启动子片段长度1885 bp,顺式作用元件含有大量的光响应元件等;3个启动子片段均可驱动GUS基因表达,表达强度为?1885~0 bp>?1604~0 bp>?750~0 bp.[结论] DoAP3-3蛋白具有碱性、亲水性和不稳定性,无跨膜结构域,亚细胞定位于细胞核中.DoAP3-3启动子可能受光照、植物激素、MYB转录蛋白等多个因素调控,具备启动活性,且随启动子缺失长度减少呈现增加趋势.

    铁皮石斛AP3-3cDNA启动子克隆序列分析

    转As6G-FFT基因烟草的阳性鉴定及基因拷贝数测定

    铁原毓文军琴田洁
    592-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验证转As6G-FFT烟草的基因功能,筛选稳定遗传的阳性株系材料,以建立基于SYBR Green的实时荧光定量PCR的转基因拷贝数检测方法.[方法] 利用PCR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RT-PCR)技术及生理指标分析鉴定转As6G-FFT基因阳性烟草植株,并利用基于SYBR Green的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定阳性转基因烟草中As6G-FFT基因的拷贝数.[结果] (1)基于PCR检测,14个转基因烟草叶片均能扩增出目的片段,表明14个株系中均已成功转入目的基因As6G-FFT;(2)14个转基因株系中As6G-FFT基因表达量呈极显著(P<0.01)或极其显著上升(P <0.001),其中6个株系的表达量呈极其显著升高(P <0.001);且其表达量与野生型相比最高提高215.13倍;(3)基于生理指标,测定转As6G-FFT基因烟草的果聚糖含量,发现14个转基因株系中果聚糖含量呈极显著(P <0.01)或极其显著上升(P <0.001),其中13个株系的果聚糖含量极其显著升高(P <0.001);且其果聚糖含量与野生型相比最高提高10.47倍;(4)基于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构建As6G-FFT和NtACT基因的标准曲线,分别为y=?0.2907x+3.0145和y=?0.2813x+8.0141,R2均为1;在检测的14个转基因株系中As6G-FFT基因拷贝数为1~3,其中1、2和3拷贝的单株数分别占总数的35.7%、50.0%和14.3%.[结论] 本研究从DNA、RNA和生理水平综合进行阳性转基因烟草的鉴定,鉴定结果更为准确.此外,还建立了基于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的转基因烟草中外源As6G-FFT基因拷贝数检测方法,可用于快速、高效地估算转基因烟草中外源基因拷贝数,为后续获得稳定遗传材料提供筛选依据.

    As6G-FFT基因转基因烟草阳性鉴定拷贝数

    红麻亚硝酸还原酶基因HcNiR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张超邓勇黄思齐伍应保...
    600-6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红麻亚硝酸还原酶基因HcNiR生物信息学特性及组织表达特异性,为培育红麻氮高效利用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红麻材料349叶片的cDNA为模板,利用PCR扩增HcNiR基因的CDS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HcNiR的氨基酸组成、蛋白质跨膜结构、信号肽、高级结构以及蛋白的同源进化树;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cNiR基因在红麻不同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 HcNiR基因cDNA全长1395 bp,编码蛋白含有464个氨基酸,包含2个保守的亚硝酸和亚硫酸还原酶4Fe-4S结构域及铁氧蛋白部分结构域.HcNiR蛋白是一个不含跨膜转运结构与信号肽的亲水稳定性蛋白质,该蛋白质等电点是5.49,分子量51.68 kDa;具有26处潜在磷酸化位点.在其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所占比例超过70%.通过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红麻HcNiR氨基酸序列与木槿HsNiR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较高,达到97.37%,都含有铁-硫/铁血红素结合位点.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红麻HcNiR基因与木槿HsNiR基因亲缘关系较近.组织特异性表达结果显示,红麻HcNiR基因在叶中的表达量高于根.[结论] HcNiR基因编码蛋白含亚硝酸和亚硫酸还原酶4Fe-4S结构域及铁氧蛋白部分结构域;HcNiR基因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在红麻叶片中表达较高,推测其主要在初级氮的同化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

    红麻亚硝酸还原酶HcNiR基因基因克隆表达分析

    不同栽培原料对灵芝生长及其子实体营养品质的影响

    刘艳玲刘朋虎李晶王彤...
    609-6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菌草栽培灵芝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模式.[方法] 分别以木屑、五节芒、芒萁、巨菌草等为栽培原料熟料袋式栽培灵芝,研究灵芝菌丝满袋时间、原基形成时间、生物转化率及营养成分,比较不同菌草和木屑栽培灵芝生长情况.采用国标通用方法对灵芝子实体营养成分、氨基酸成分和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比较不同栽培原料对灵芝子实体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 4种配方的菌丝满袋时间和原基形成时间无显著差异,配方C(五节芒48%、芒萁30%、麦麸20%、石膏2%)子实体产量(27.03g)和生物转化率(13.52%)均略高于对照组(A配方即木屑配方),但无显著性差异;配方B(五节芒78%、麦麸20%、石膏2%)和配方D(芒萁30%、巨菌草48%、麦麸20%、石膏2%)粗蛋白显著高于木屑配方(P<0.05),配方C粗蛋白含量略高于木屑配方,但无显著性差异;配方C多糖含量(12.01 mg·g?1)、三萜含量(1.01 mg·g?1)高于对照组木屑配方(10.2 mg·g?1、0.80 mg·g?1);4种配方子实体中的氨基酸总量基本一致,且4种配方子实体重金属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以及绿色食品标准.[结论] 菌草作为灵芝栽培基质与木屑作为灵芝栽培基质相比具有成本低、来源足等优越性,为菌草栽培灵芝提供了理论依据.

    灵芝菌草配方子实体营养成分重金属

    低温弱光对不同品种辣椒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胡晨曦李子恒张云虹张林巧...
    617-6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选育耐低温弱光的辣椒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6个不同品种辣椒为材料,研究低温弱光[15 ℃/5 ℃(昼/夜),100 μmol·m?2·s?1]对其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温光[25 ℃/15 ℃(昼/夜),300 μmol·m?2·s?1]相比较,低温弱光降低了不同品种辣椒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和植株干重等生长指标,其中扬椒5号的降低幅度要小于其他品种,不同品种冷害指数表现为:扬椒5号<科技之光9号<苏椒5号<巨无霸5号<海花3号<茄门甜椒.同时,低温弱光降低了不同品种辣椒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化学光化学淬灭系数(qP),其中扬椒5号的降低幅度要小于其他品种,维持了叶片较强的光合能力和光能利用率.此外,低温弱光降低了不同品种辣椒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其中扬椒5号的降低幅度要小于其他品种,有利于维持叶片良好的光合特性.相关分析表明,低温弱光下Pn、Gs、Tr、Fv/Fm、ΦPSII、ETR和qP与冷害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与植株干重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低温弱光抑制了不同品种辣椒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而扬椒5号能通过维持叶片较强的光合特性来缓解低温弱光对其生长的抑制,因此具有较强的耐性.

    低温弱光辣椒生长光合特性

    钼对新疆野苹果幼苗生长和氮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

    夏营曹洪建丁荔王龙...
    626-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钼对苹果砧木新疆野苹果幼苗生长和氮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为苹果生产中科学施钼,提高氮素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新疆野苹果幼苗为试材,设置5个供钼水平:CK、M1、M2、M3、M4,相应为0.00、0.25、0.50、1.50、3.00 μmol·L?1的H2MoO4·H2O.运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不同供钼水平对15N利用率和各器官Ndff值(植株器官从肥料15N中吸收分配到的15N量对该器官全氮量的贡献率)的影响,同时测定不同钼含量对幼苗生长、根系形态及活力和叶片中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与CK相比,施钼显著提高了幼苗各器官的生物量和15N利用率,并且随着施钼水平的增加均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至M2处理时均达到最大值,15N利用率相对于CK处理提高了123%.0.00~0.50 μmol·L?1钼水平下,新疆野苹果根系长度、表面积及根尖数均显著增加,叶片中硝酸还原酶(NR)活性和根系活力显著提高,各器官Ndff值也显著增加,而1.50~3.00 μmol·L?1钼处理显著抑制了根系的生长,新疆野苹果幼苗根系长度、表面积、根尖数量均显著下降,叶片中NR活性及根系活力、各器官的Ndff值也表现出下降趋势,各指标均与M1处理差异不显著.[结论] 0.50 μmol·L?1的钼酸处理,一方面有利于植株生长和根系发生,增强对氮素的吸收;另一方面提高了硝酸还原酶活性,通过推进氮还原的进程促进了氮素的利用.因此,在此浓度钼酸处理下幼苗15N利用率最高.

    新疆野苹果根系氮素15N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