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农业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农业学报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福建农业学报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刘波

月刊

1008-0384

fjnyxb@163.com

0591-87869455

350003

福建省福州市五四路247号省农科院大楼

福建农业学报/Journal Fuj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学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福建省及周边地区农业科学领域中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的相关科研成果。本刊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福建省优秀科技期刊,被14家国内外重要文摘刊物、数据库固定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5种杉木幼林不同龄期生长特性比较

    张丽霞曹光球林开敏马祥庆...
    904-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5种杉木幼林不同龄期生长特性,为杉木人工林高效培育技术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共设置5种处理(洋020、洋061、广西二代、福建埔上三代营造纯林、洋020和洋061株间混交造林),比较其生长过程的平均胸径、树高、东西冠幅、南北冠幅、单株立木材积、径阶分布等的变化情况.[结果]各杉木良种的胸径、树高、冠幅和单株材积生长的良种效应差异多数达到显著性水平;洋061与洋061(混交)良种的平均胸径、树高、冠幅生长量变异都很小,洋061良种造林时林分分布更整齐;福建三代标准地径阶分布图形明显呈正态分布,具有良好的空间结构,洋061(混交)与洋061良种在8~12 cm径阶林木株树占总株数的百分比最多,分别为60.45%、41.81%.[结论]洋061良种林木各项生长指标表现最好,拥有大量的大径阶林木,在造林初期杉木洋061良种效应相较于其他良种更有优势,具有高效培育杉木人工林的优质潜力.

    杉木幼龄林遗传控制材积径阶

    不同类型红曲的功能活性成分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

    吴俐汤葆莎赖谱富李怡彬...
    912-9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功能曲(Functional Qu,FQ)、色曲(Coloring Qu,CQ)、乌衣红曲(Wuyi Qu,WQ)和古田红曲(Gutian Qu,GQ)4类红曲的主要功能活性成分和体外抗氧化活性,促进红曲抗氧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方法]首先,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色差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4类红曲的色素、莫拉可林K(MK)、γ-氨基丁酸(GABA)、麦角固醇、多糖等主要功能活性成分.其次,通过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erric ion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DPPH(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radical)自由基清除试验、ABTS(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ate)自由基清除试验分别测定 4类红曲的铁离子还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等体外抗氧化活性.最后,采用SIMCA和SPSS软件分析主要功能活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结果]4类红曲的主要功能活性成分结果显示:CQ的橙色价、黄色价和红色价显著高于FQ、GQ和WQ,GQ的橙色价、黄色价和红色价显著高于FQ和WQ,FQ的橙色价显著高于WQ.FQ的MK含量显著高于CQ、GQ和WQ.WQ的GABA含量显著高于CQ、FQ和GQ.WQ和FQ的麦角固醇含量显著高于CQ和GQ.FQ的多糖含量最高,其次是CQ.4类红曲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显示:CQ的铁离子还原力、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均显著强于FQ、WQ和GQ,FQ的铁离子还原力强于WQ和GQ.4类红曲的主要功能活性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分析显示,铁离子还原能力与色价之间极显著正相关(0.733≥r≥0.703),DPPH IC50和ABTS IC50与色价之间极显著负相关(-0.896≤r≤-0.880和-0.773≤r≤-0.758),说明在4类红曲主要功能活性成分中,色素是抗氧化活性的主要功效成分,MK、GABA、麦角固醇和多糖等功能活性成分与抗氧化活性无明显相关性.[结论]CQ的色素含量和抗氧化活性明显强于FQ、GQ、和WQ,抗氧化活性与色素极显著正相关,说明红曲中色素是抗氧化活性的主要功效成分.研究结果为红曲抗氧化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红曲抗氧化活性色素次生代谢物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做青工序对肉桂茶代谢产物的影响

    林馥茗孙威江
    921-9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GC-TOF-MS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茶叶做青工序对武夷肉桂茶树叶片代谢物的影响,探究做青对乌龙茶品质形成的作用机制,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摘武夷肉桂中开面3、4叶,经短时间晒青后,按照闽北乌龙茶的做青工艺制成做青组样品,将叶片自然摊放作为对照组(CK),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检测样品,运用多元统计分析OPLS-DA 和单变量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差异代谢物,并进行代谢通路KEGG富集分析.[结果]与晒青叶相比,对照组及做青组样品中能够鉴定出的差异代谢物分别为21个和14个,其含量主要呈现上调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做青组样品中显著上调和下调的差异代谢物分别为9个和3个;检测到的差异代谢物包括莽草酸、柠檬酸、L-苹果酸、棉子糖、麦芽糖等有机酸和糖类物质.[结论]做青工序显著刺激了三羧酸循环中部分中间产物以及莽草酸途径中莽草酸含量发生变化,这主要与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等物质代谢有关;其中莽草酸含量在做青结束时显著降低,而苯丙氨酸含量有所提高,这可能与茶叶芳香族化合物的合成有关.

    武夷肉桂做青非靶向代谢组学初级代谢物

    超声渗糖工艺对猕猴桃冻干时间的影响及响应面优化

    周梦琪陈昌琳吕远平
    929-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优化猕猴桃渗糖工艺,缩短猕猴桃冷冻干燥时间,提高冻干猕猴桃的品质.[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理想的糖液质量分数及超声作用时间、温度和功率范围,并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冻干猕猴桃的超声渗糖工艺.[结果]单因素试验表明,猕猴桃的干燥时间随着超声作用温度的增加而延长,40℃以上的温度会使干燥时间陡增;相反地,随着超声功率和糖液质量分数的增加,猕猴桃干燥时间整体上呈现缩短的趋势;此外,猕猴桃干燥时间随着超声作用时间的延长而缩短,并逐渐趋于稳定.响应面优化并修正后的超声渗糖最佳工艺条件:糖液质量分数45%,超声作用时间、功率和温度分别为50 min、200 W和24℃.该条件下猕猴桃干的干燥时间为43.07 h,硬度14 616.01 g,咀嚼性7 795.61 mJ,维生素C和总糖含量分别为0.19%和62.82%,并且感官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结论]优化后的超声渗糖工艺较传统糖渍工艺(不使用超声辅助)可显著缩短猕猴桃冻干时间,并且最终的产品质量更佳,口感更为酥脆.

    冷冻干燥猕猴桃超声渗糖工艺冻干时间响应面优化

    生防细菌蜡样芽孢杆菌BCCY-22发酵条件优化

    赵月杨亚楠李雅华赵洪海...
    938-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蜡样芽孢杆菌BCCY-22是有效防治多种线虫病害的生防细菌.本研究旨在探明生防菌蜡样芽孢杆菌BCCY-22的最优培养条件,为实现该菌株的高效发酵奠定基础.[方法]以蜡样芽孢杆菌BCCY-22的OD600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该菌株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高温、低初始pH和供氧不足显著影响蜡样芽孢杆菌BCCY-22的生长,最适发酵条件:发酵温度21.5℃、初始pH 7.3、种子液接种量3%、装瓶量23%、发酵时间 36 h.[结论]蜡样芽孢杆菌 BCCY-22优化发酵条件后,缩短了发酵时间 6 h,生物量是优化前的135.94%,研究为蜡样芽孢杆菌BCCY-22生防菌的发酵生产和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蜡样芽孢杆菌响应面法发酵条件单因素优化

    溶磷内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对薏苡生长发育的影响

    普凤雅谷书杰何永宏陈崧林...
    946-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筛选具有溶磷能力的薏苡内生细菌并明确其类型,为后续研制生物菌肥提供优良菌株资源.[方法]以播种25 d的薏苡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研磨稀释涂板法从薏苡的根、茎、叶中分离筛选具有溶磷能力的薏苡内生菌,探索该类菌溶解有机磷、无机磷、分泌磷酸酶的能力;通过盆栽试验探究溶磷内生菌对薏苡幼苗的促生长作用.[结果]筛选到溶解有机磷细菌8株,溶解无机磷细菌5株.其中,编号为R24的菌株溶解有机磷能力最强,摇瓶5 d后,上清液可溶性磷含量为37.20 mg·L-1;编号为L21的菌株溶解无机磷能力最强,摇瓶5 d后,上清液可溶性磷含量为62.93 mg·L-1.2株溶磷菌及等比例混合菌液能够促进盆栽薏苡的株高、茎粗、分蘖数,促生长能力从大到小为:L21>R24>混合菌液[V(R24)∶V(L21)=1∶1].通过16S rDNA序列鉴定,R24为短小芽孢杆菌,L21为贝莱斯芽孢杆菌.[结论]溶磷菌L21和R24对薏苡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

    薏苡内生菌溶磷细菌溶磷能力鉴定

    单季稻红萍绿肥还田的节肥增产效应

    邓素芳詹杰杨燕秋郑慧芬...
    954-9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开展红萍还田替代不同数量化肥对后茬水稻生长和稻田土壤的影响研究,明确水生绿肥红萍对单季稻的化肥减施效应.[方法]试验设计了3个减肥水平(氮钾肥减20%、40%、60%),比较了30 t·hm-2红萍还田替代不同数量氮钾化肥对后茬水稻的产量、生物学性状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与常规(配方)施肥处理相比,每公顷翻压30 t鲜红萍、减施氮钾化肥20%的处理,水稻的株高、有效分蘖数和丛穗数明显提高,产量增加11.11%,并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红萍还田处理的土壤pH值、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较未还田处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常规施肥处理下,红萍还田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质(P<0.05).减 60%氮钾肥并辅以红萍还田处理(T6)的速效钾含量与常规施肥处理的差异达显著性水平(P<0.05).[结论]每公顷翻压30 t新鲜红萍可以替代常规施肥中20%的氮钾肥,还能显著增加稻谷产量11.11%,并达到培肥地力的作用,是实现单季稻减肥增效的有效措施.本研究可为红萍在单季稻中的绿肥利用提供数据支持.

    绿肥红萍还田减肥培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