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农业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农业学报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福建农业学报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刘波

月刊

1008-0384

fjnyxb@163.com

0591-87869455

350003

福建省福州市五四路247号省农科院大楼

福建农业学报/Journal Fuj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学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福建省及周边地区农业科学领域中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的相关科研成果。本刊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福建省优秀科技期刊,被14家国内外重要文摘刊物、数据库固定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黄鱼变形假单胞菌的遗传学和血清学聚类特征初步分析

    许斌福陈秀锦池洪树徐梦婷...
    1109-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内脏白点病是冬春季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最主要的细菌性疾病,变形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lecoglossicida)是内脏白点病的主要病原.分析大黄鱼来源的变形假单胞菌病原聚类特征,为大黄鱼变形假单胞菌流行规律研究和科学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克隆7株不同时空来源的大黄鱼变形假单胞菌16S rDNA、gyrB,测序并构建进化树;制备上述菌株的O-特异链血清(O抗原血清)与鞭毛蛋白血清(H抗原血清),进行菌体凝集试验.[结果]16S rDNA和gyrB序列分析表明,所有的变形假单胞菌聚为一簇;O抗原和H抗原凝集结果表明,7株变形假单胞菌以及变形假单胞菌标准株均会发生凝集反应,凝集效价也无明显区别,与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enes)、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和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不发生凝集反应.[结论]本研究所用的7株不同时空来源的变形假单胞菌亲缘关系接近,可能具有共同的起源.

    大黄鱼变形假单胞菌16SrDNAgyrB血清菌体凝集聚类分析

    不同组合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对仔猪的免疫效果研究

    江兴华
    1117-1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设计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活疫苗与灭活疫苗4种不同组合方式免疫仔猪,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对仔猪的免疫效果,为生产上制定PRRS的疫苗防控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制定4组不同组合的PRRS疫苗免疫方案,筛选25头28~35 d仔猪,随机分成5组.A组为使用PRRS活疫苗(CH-1R株)A进行一免,每头注射2 mL(含1头份),间隔14 d使用PRRS灭活疫苗(CH-1a株)A进行二免,每头肌肉注射2 mL;B组免疫同A组,只是一免用PRRS活疫苗(CH-1R株)B,二免用PRRS灭活疫苗(CH-1a株)B;C组为一免与二免均使用PRRS灭活疫苗(CH-1a株)A,两次免疫间隔14 d,每次肌肉注射2 mL;D组为一免与二免均使用PRRS灭活疫苗(CH-1a株)B,其他方法同C组;E组为未免对照组.各组均于免疫前、一免后1、3、5、7 d进行采外周血检测细胞因子含量(IL-2、IFN-γ、IFN-α、TNF-α),于一免前、一免后14 d、二免后7、14、21、28 d进行采血检测免疫后抗体水平(GP5蛋白与N蛋白抗体),各组于二免后28 d进行攻毒,攻毒后21 d内观察体温变化,21d后进行剖检观察肺脏的病变.[结果]各免疫组一免后细胞因子含量发生不同的变化,对照组IL-2随日龄的增大有明显的下降,A、B组在3d时显著高于其他免疫组;C、D组的IFN-γ含量在3、5、7d时均显著高于A、B组;B组的IFN-α含量在一免后3、5、7 d时显著高于其他组,A组的TNF-α含量在7 d时显著高于其他组.攻毒后对照组的体温上升快且高,高温持续期长,B组温度上升幅度小,较快降至常温.免后不同时间抗体水平、抗体阳性率、攻毒保护率B组均最高.[结论]PRRS活疫苗与灭活疫苗组合在仔猪上的免疫效果优于PRRS疫苗组合组,B厂家疫苗免疫组免疫效果优于A厂家免疫组.

    疫苗组合PRRS活疫苗PRRS灭活疫苗免疫效果

    不同地方鸭品种(系)肌肉营养价值分析

    刘晨龙季华员刘林秀黄江南...
    1126-1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300日龄的北京鸭Z9系、靖西大麻鸭和吉安红毛鸭3个地方品种(系)鸭胸肌和腿肌营养成分,挖掘3个品种(系)300日龄的营养价值.[方法]将同一天刚出壳的1日龄北京鸭Z9系、靖西大麻鸭和吉安红毛鸭各60只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饲养至300日龄后,每个品种随机抽取公、母鸭各5只进行屠宰并采集胸肌和腿肌样品,测定肌肉化学成分、氨基酸以及脂肪酸含量.[结果]吉安红毛鸭胸腿肌粗蛋白含量最高,北京鸭Z9系胸肌和腿肌的肌内脂肪和胆固醇含量最高;吉安红毛鸭胸肌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呈味氨基酸总量最高,靖西大麻鸭腿肌氨基酸总量和呈味氨基酸总量最高,吉安红毛鸭腿肌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吉安红毛鸭胸肌和腿肌的饱和脂肪酸总量最低,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最高,北京鸭Z9系和吉安红毛鸭胸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靖西大麻鸭,吉安红毛鸭腿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极显著高于靖西大麻鸭,显著高于北京鸭Z9系.[结论]3个地方品种(系)鸭300日龄肌肉品质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吉安红毛鸭肌肉品质和营养价值好于北京鸭Z9系和靖西大麻鸭.

    北京鸭Z9系靖西大麻鸭吉安红毛鸭肌肉营养价值

    茉莉花JsMYB305转录因子互作蛋白的筛选及验证

    胡莉万超张蕖陈清西...
    1135-1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茉莉花JsMYB305是参与萜烯合成酶(Terpene synthetases,TPS)基因调控茉莉花香气的转录因子.本研究旨在进一步分析JsMYB305转录因子调控茉莉花香气物质代谢的可能机制.[方法]基于茉莉花瓣酵母文库,以白色花苞和完全开放时的茉莉花为材料构建双杂交文库,通过酵母双杂交的方式筛选JsMYB305的互作蛋白并进行鉴定和验证.[结果]JsMYB305全长具有显著的自激活性,分别扩增不同长度的片段进行自激活验证,当编码长度≤510 bp时,JsMYB305没有自激活性.进一步以pGBKT7-JsMYB305(510 bp)为诱饵,从酵母双杂交文库中筛选到1个互作蛋白,经鉴定为水杨酸甲酯转移酶(Salicylic acid carboxyl methyltransferase,SAMT)蛋白.酵母定向双杂验证表明JsMYB305与JsSAMT具有相互作用.[结论]SAMT属于苯丙烷/丙环生物合成途径,故JsMYB305转录因子也参与了茉莉花苯丙烷/丙环类香气物质合成过程.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JsMYB305在茉莉花香气合成中的调控机理提供了参考.

    茉莉MYB转录因子酵母双杂交互作蛋白

    铁皮石斛DcbHLH14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理雅刘博婷赖思慧罗伟红...
    1145-1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克隆铁皮石斛转录因子DcbHLH14基因并分析其在非生物胁迫响应中的表达情况,为研究DcbHLH14基因的功能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同源克隆从铁皮石斛叶组织中得到DcbHLH14基因,对其编码的蛋白序列特征和组织表达特性进行分析,并采用qRT-PCR对DcbHLH14基因在低温、干旱和ABA处理过程中的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DcbHLH14基因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为1269 bp,与参考序列存在7个碱基差异,仅含有1个外显子且无内含子,编码422个氨基酸.DcbHLH14蛋白的分子式为C2011H3192N586O613S13,理论分子量为45.8 kD,理论等电点(pI)为5.98,含有bHLH家族保守结构域bHLH-MYC-N和HLH,属于bHLH家族,与鼓槌石斛(Dendrobium chrysotoxum)和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bHLH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分别为97.16%和86.90%.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DcbHLH14基因在云南产地野生铁皮石斛花蕾中的表达量最高,在叶中的表达量最低.进一步qRT-PCR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在广东丹霞铁皮石斛叶中的表达量最高,而在茎中的表达量最低.DcbHLH14基因启动子富含多种与水分胁迫、低温、脱水以及ABA响应等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DcbHLH14基因明显受到低温、干旱和ABA诱导,低温和ABA处理6 h后DcbHLH14表达量被显著提高并达到峰值,分别是处理前的12.6倍和3.7倍;干旱处理9 h后,DcbHLH14表达量最高,是处理前的6.5倍,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结论]DcbHLH14基因可能在转录水平上通过依赖于ABA信号通路途径响应低温和干旱胁迫,从而调控下游功能基因表达,提高铁皮石斛抗逆性.

    铁皮石斛DcbHLH14基因非生物胁迫表达分析

    62份紫花风铃木的表型多样性分析

    黄稚清吴林源高筱钰丁释丰...
    1156-1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紫花风铃木(Handroanthus impetiginosus)是我国南方广泛应用的一种园林观赏乔木,其表型性状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通过对紫花风铃木表型多样性进行分析,了解其表型性状差异,可为紫花风铃木优质种质资源发掘和科学育种提供重要理论基础.[方法]以广东省内6个城市12个群体62份紫花风铃木样本为材料,选取20个表型形状对样本进行变异度、Shannon多样性指数、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并基于表型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紫花风铃木20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3.53%~59.13%,Shannon指数为0.79~4.08,表型性状变异性和多样性较高,具有丰富的表型性状多样性.相关性分析显示,叶性状相关的数量指标之间相互关联.主成分分析显示,从20个表型性状中提取6个主成分,其中叶宽、叶面积、小叶柄长、叶长、叶柄长等叶性状指标和胸径、枝下高等枝条与树干指标贡献较大.采用Hierarchical法进行表型性状聚类分析可将62份紫花风铃木材料划分为4大类群.[结论]紫花风铃木具有较为丰富的表型变异性和多样性,其中与枝条和树干有关的指标变异系数最高,而叶性状相关指标的多样性较高.主成分分析显示贡献较大的为叶表型性状指标和枝条与树干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可知第II类群中包含的个体花量较大,花色较深;而第I类群中存在开白花的个体,花色比较独特,均具有较好的观赏效果,可从中进一步筛选和繁殖优良品种.

    紫花风铃木表型性状表型多样性表型变异性

    48份观赏海棠种质不同叶位叶片色彩组分及分类研究

    王静茹张往祥狄昌毅陆晓吉...
    1167-1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48份观赏海棠种质不同叶位的叶片在观赏期内的色彩与色素组分变化规律,对主要观赏叶位的叶片色彩参数进行分类研究,建立观赏海棠叶色评价体系.[方法]以48份观赏海棠种质为试验材料,使用色差仪和光谱仪对不同品种的上、中、下位叶进行色彩参数和色素含量的测定.[结果](1)基于6月份不同叶位色彩参数的亮度值(L*)、饱和度(C*)、色调角(h°)在CIELCH色空间中的分布以及不同叶位的叶色频率分布图分析,所测观赏海棠品种的叶片位点随着叶位下降呈现逐渐集中趋势,上位叶色彩表现最为丰富,位点最为分散.(2)色素相对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48份观赏海棠种质叶片中的花青素(Anthocyanin)、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相对含量位点随着叶位下降整体呈左移(减小)的趋势,叶片中叶绿素(Chlorophyll)相对含量的位点随着叶位下降整体呈上移(增大)趋势.(3)叶色聚类分析将48个观赏海棠种质划分为绿色类群A(亮绿色系A1、深绿色系A2)、棕色类群B和红色类群C(红棕色系C1、紫红色系C2)3大类群.[结论]A1色系叶绿素相对含量高,叶片色彩亮度高,颜色饱满,为优良的亮绿色观叶品种;B类群各色彩参数与色素相对含量差异性显著,类胡萝卜素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类群,可作为进行叶色改良的试验品种;C1色系花青素与叶绿素相对含量的比值高(Anth/Chl=1.22±0.24),色调角位于红色区域(h°=29.74°±4.74°),红色特性显著,是优良的红叶观赏品种.

    观赏海棠叶片色彩色素相对含量评价分析

    低温胁迫下山葡萄叶片酵母cDNA文库构建

    马登辉马红义李承男虎志瑞...
    1176-1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葡萄栽培过程中,由低温造成的冷害或冻害严重影响葡萄的生长发育、果实品质和产量.山葡萄是葡萄抗寒育种的重要种质资源,本文通过构建低温胁迫下山葡萄叶片酵母cDNA文库,为葡萄抗寒分子机理研究提供物质基础.[方法]以抗寒山葡萄左山-1(V.amuerensiscv.Zuoshan-1)扦插盆栽苗为材料,提取4℃低温处理0、2、4、8、12、24 h后叶片总RNA,采用SMART技术反转录为cDNA,经纯化和短片段去除后克隆至pGADT7三框质粒载体上,经过纯化后获得初级cDNA文库,对初级文库进行扩增、提取文库质粒后转入酵母Y187菌株中,制作扩增的酵母文库,并对文库质量进行鉴定.[结果]经检测所构建的3个读码框初级文库库容分别为1.7×106、2.0×106和1.9×106 cfu,重组率为100%,插入的片段长度主要分布在500~2000 bp;电泳检测和测序结果表明,插入片段所对应的编码蛋白类型丰富,具有良好的多态性.最终获得的Y187酵母文库滴度为4.0×108 cfu·mL−1.[结论]构建的低温胁迫下山葡萄叶片酵母cDNA文库质量较高,为筛选山葡萄低温胁迫下的互作蛋白提供了材料基础.

    山葡萄酵母cDNA文库低温非生物胁迫

    食用玫瑰烈火组培快繁关键技术研究

    陈剑勇
    1182-1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食用玫瑰烈火的组培快繁技术,建立组培快繁技术体系,解决烈火食用玫瑰种苗工厂化生产的瓶颈问题.[方法]通过对比试验,筛选外植体最佳的消毒药剂及处理时间组合;通过正交试验,筛选芽苗增殖培养最佳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浓度水平,筛选最佳的生根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浓度水平.[结果](1)食用玫瑰烈火的外植体消毒以0.1%HgCl2处理8 min,外加6%次氯酸钠溶液处理3~6 min效果最佳;(2)芽苗增殖最优培养基配方为MS+6-BA 2.0 mg·L−1+NAA 0.2 mg·L−1+TDZ 0.06 mg·L−1,增殖系数达3.47;(3)芽苗生根最佳培养基为改良1/2MS+NAA0.2 mg·L−1+IBA0.01 mg·L−1,生根率达89.44%,根系健壮.[结论]通过外植体消毒对比试验,芽增殖、生根培养正交试验所建立起的食用玫瑰烈火组培快繁技术体系,可为烈火食用玫瑰种苗工厂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促进食用玫瑰在农业上的推广应用.

    食用玫瑰组织培养芽诱导增殖生根

    玉米大斑病菌热激蛋白Hsp70的鉴定和结构分析

    张淑红范永山
    1187-1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玉米大斑病菌Hsp70(Setosphaeria turcicaHsp70,StHsp70)基因家族进行结构鉴定和功能分析,为进一步阐明StHsp70在玉米大斑病菌生长发育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玉米大斑病菌基因组数据库获得StHsp70基因家族成员,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系统进化、保守基序和结构域分析,构建三级结构模型,并预测启动子等顺式作用元件.[结果]StHsp70基因家族包括11个成员,分别为StHsp70-1~StHsp70-11,多数定位于细胞质,其次为内质网、线粒体和细胞核.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StHsp70家族成员可分为7类,其中Class A~F分别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热激蛋白SSA、SSB、SSC、KAR2、SSE、SSZ高度同源,而Class G在酵母中未发现其同源蛋白.结构预测分析发现,StHsp70家族成员都含有保守基序Motif 5,而Motif 6只存在于Class A~D中,Class G仅含有2~4种基序,与其他StHsp70家族成员存在显著差异.N端的NBD结构域类型在玉米大斑病菌和酵母不同Hsp70类型间存在显著差异,可能与亚细胞定位有关.不同类型StHsp70的C末端结构和延伸性变化较大,特别是Class G的StHsp70与其他类型具有显著区别,可能与底物的多样性有关.[结论]玉米大斑病菌Hsp70家族11个成员可以分为7类,其中Class G的4个成员在理化性质和结构特征上都与其他成员具有显著的区别,表明StHsp70属于多功能分子伴侣家族.

    玉米大斑病菌Hsp70结构分析功能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