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非金属矿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非金属矿
非金属矿

贾茂荣

双月刊

1000-8098

szfjsk@163.com

0512-68272696

215004

苏州市三香路999号

非金属矿/Journal Non-Metallic Min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1979年创刊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建材技术期刊,主要报道国内外非金属矿以及建材原材料矿产等开发利用、制品、选矿深加工、采矿以及当前行业管理、设备研制、市场等方面的有关论文、科技成果、生产经验、综合评述等。本刊主要面向非金属矿及有关的生产、设计、科研、机关、院校、基建、地质勘探及乡镇企业等单位,读者对象为科技、领导干部、院校师生和企业管理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LaCoO3纳米粒子的制备、掺杂及丙酮敏感性能研究

    袁杰刘沛东邓婷赵广源...
    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开发新型的钙钛矿钴氧化物气敏材料,探究不同掺杂离子及掺杂量对LaCoO3 气敏性能的影响,以La(NO3)3·6H2O、Co(NO3)3·6H2O、丙烯酰胺、柠檬酸为主要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钙钛矿结构的LaCoO3 及A位Ca2+、Sr2+掺杂的纳米粒子.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光谱(IR)对样品的结构、形貌、半导体性质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掺杂量对LaCoO3 纳米粒子晶粒大小、活化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A位Ca2+、Sr2+掺杂可以增大LaCoO3 晶粒的生长活化能、抑制晶粒生长;对制得样品进行丙酮敏感性能测试后发现,Ca2+、Sr2+掺杂均可提高LaCoO3 对丙酮的响应能力,尤其是Ca2+掺杂量为15%时,样品对2%体积分数丙酮的灵敏度可达97.83%.

    钙钛矿结构溶胶-凝胶法LaCoO3掺杂丙酮

    一步水热改性石英砂支撑剂及性能研究

    王迪东曹晶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石英砂在压裂液中的分散稳定性,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对传统石英砂表面进行改性.结果表明,CTAC质量分数为0.6%,在80℃中性条件下与石英砂反应120 min,可以使石英砂的沉降速度降低44.85%.改性前后石英砂与水的接触角由28.233°增至87.853°,表明石英砂表面的疏水性有大幅度改善,石英砂颗粒与水分子之间的排斥力增大.表面自由能由83.342 mJ/m2 降至22.379 mJ/m2,表面自由能降低使系统更加稳定,从能量的角度解释了改性后石英砂沉降速度降低的原因.改性后石英砂的zeta电位是改性前的2倍,石英砂颗粒之间的静电斥力明显增大,从而使颗粒之间不容易聚沉,体系更加稳定.

    水力压裂支撑剂石英砂亲油疏水悬浮分散稳定性

    阴离子捕收剂与DTAC浮选分离赤铁矿和石英研究

    杨山龙罗溪梅周永锋郭鑫...
    10-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赤铁矿和石英两种纯矿物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阴离子捕收剂与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DTAC)组合使用对浮选分离赤铁矿和石英的影响,其中阴离子捕收剂分别为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油酸钠(NaOL)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LS).结果表明,与单一DTAC捕收剂相比,SDS或SLS与DTAC组合使用时,精矿Fe品位和Fe回收率明显提高,但捕收剂总用量较大.与单一DTAC相比,当SDBS与DTAC组合使用(质量比1∶2)时,在相同的浮选条件下,即捕收剂用量为20 mg/L,pH值为7,淀粉用量为20 mg/L,获得的精矿Fe品位相近,Fe回收率由81.44%提至85.96%.这为赤铁矿反浮选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赤铁矿石英浮选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组合捕收剂

    基于臭氧纳米气泡的羟基化石墨烯制备及结构表征

    张博仑赵梅张明犹登江...
    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分散剂加超声的手段对天然鳞片石墨进行剥离得到石墨烯,然后分别经常规臭氧(O3)氧化和水力空化形成的臭氧纳米气泡(O3NBs)氧化处理制备羟基化石墨烯(G-OH)并进行对比.通过原子力显微镜、zeta电位、X射线光电子能谱及拉曼光谱测试对样品进行了结构、形貌、电位及谱学分析.结果表明,经两种氧化方式处理后的石墨烯薄片厚度为3~4 nm;经O3 氧化处理后的石墨烯表面官能团与未经处理石墨烯相似;与O3相比,O3NBs的氧化效能更高,经其处理后的石墨烯羟基化程度更高,同时在石墨烯的芳香环中引入了少量羰基,使得O3NBs制备的G-OH同时具有羟基和羰基功能.

    羟基化石墨烯臭氧纳米气泡臭氧氧化

    二次铝灰基多孔莫来石陶瓷制备研究

    齐涛刘璇满苏醇刘锦川...
    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次铝灰富含大量的铝元素,可在制备莫来石陶瓷材料中作为铝源.为综合利用二次铝灰,将水洗焙烧后的二次铝灰、活性硅粉、玉米淀粉和聚乙烯醇(PVA)结合剂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多孔莫来石陶瓷,探讨Al2O3 与SiO2 摩尔比、烧成温度、保温时间对试样性能的影响,并进行X射线衍射(XRD)与扫描电镜(SEM)分析.结果表明,在Al2O3 与SiO2 摩尔比为1.8,温度为1 200℃,保温时间为4 h的条件下,制备的多孔莫来石陶瓷体积密度为1.83 g/cm3,吸水率为18.05%,显气孔率为32.94%,抗压强度为18.46 MPa,且有柱状莫来石晶体生成,试样综合性能较优.

    二次铝灰活性硅粉莫来石多孔陶瓷

    次石墨-纳米Cu2O/Cu制备及对UO22+去除性能研究

    李正伟张宏丽刘迪唐浩铭...
    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高效、快速清除放射性核素是当前核医学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选取放射性核素铀(VI)为对象,以次石墨(ShC)为载体,采用水热法制得对UO22+具有高效协同去除效能的ShC-Cu2O/Cu纳米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比表面积检测(BET)等对比了ShC及ShC-Cu2O/Cu的微观形貌与结构,并系统探究了吸附剂用量、pH、吸附时间等因素对UO22+吸附效率的影响.最后,通过吸附过程中的热力学、动力学行为及吸附前后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其去除机理.结果表明,纳米ShC-Cu2O/Cu对UO22+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在40 min内对UO22+的去除率可达91%,最大吸附量达35.44 mg/g,其高效的吸附能力归因于Cu2O/Cu与UO22+氧化还原作用及次石墨吸附作用的协同效应.

    次石墨纳米Cu2O/CuUO22+核素清除剂

    凹凸棒石增强PA6复合线材制备及3D打印研究

    倪寅栩文举高青青许高杰...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聚酰胺6(PA6)3D打印样件的力学性能,以凹凸棒石(ATP)为增强填料,通过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表面改性ATP,采用熔融共混制备PA6/ATP复合材料并通过单螺杆挤出形成3D打印线材,研究了ATP在3D打印过程中的取向行为及其对PA6力学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填料的增强机制.结果表明,适量的ATP能显著提升PA6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和杨氏模量分别为73.8 MPa和3.11 GPa,较纯PA6提升35%和27%,ATP在PA6基体中有序取向.

    凹凸棒石熔融沉积成型聚酰胺6复合材料

    三元矿物掺和料胶砂试件性能研究

    张延年李加明苏艳军辛全明...
    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煤矸石及钢渣作为单一掺和料强度不足的问题,以煤矸石、钢渣和矿粉为原材料制备复合掺和料水泥砂浆.研究不同配合比下掺和料对水泥砂浆抗压强度的影响,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热重-差热分析(TG-DTA)、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分析不同体系试块的水化机理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单掺煤矸石、钢渣均表现出较低的活性,而矿粉具有良好的反应活性;三元掺和料中煤矸石-矿粉-钢渣复掺比例为1∶7∶2时,试块的抗压强度最高,28 d抗压强度可以达55.26 MPa.在三元掺和料体系中,煤矸石、矿粉和钢渣可以相互促进水化,增多水化产物,加深水化程度,三者具有一定的耦合作用,具有制备三元矿物掺和料的潜力.

    煤矸石钢渣矿粉掺和料水化产物耦合活化

    热活化锂渣复合水泥基凝胶材料配比优化

    查文华邵炜星周雪云许涛...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热活化锂渣复合水泥基凝胶材料工程性能,实现锂渣高效资源化利用,基于室内单因素试验,采用响应面法分析了热活化锂渣掺量、水玻璃掺量、水固比、水玻璃模数和水玻璃波美度对流动度、凝胶时间、析水率及3 d、28 d抗压强度的影响,确定最优配比,并验证该配比下材料的工程效果.结果表明,在热活化锂渣掺量7.32%、水玻璃掺量8.81%、水固质量比0.6∶1、减水剂0.4%的条件下,制备的热活化锂渣复合水泥基凝胶材料流动度为235.69 mm,凝胶时间为73.54 s,析水率为1.123%,3 d、28 d 抗压强度分别为11.54 MPa、22.9 MPa.与传统水泥基凝胶材料性能相比,其工程性能和抗硫酸盐侵蚀性均表现更优.

    热活化锂渣凝胶材料配比优化水玻璃

    纳米CaCO3改性大掺量沸石粉混凝土性能研究

    李志强付晓琳贺向阳朱赫...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纳米CaCO3 对大掺量沸石粉混凝土的性能优化作用,分别以单掺沸石粉和复掺沸石粉、纳米CaCO3(NC)改性的方式制备高性能混凝土(HPC),并测试其工作性能、力学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及微观结构,研究NC对大掺量沸石粉混凝土的性能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大掺量沸石粉会降低混凝土工作性能和早期力学性能,但能够提高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和后期力学性能,当沸石粉掺量为20%时,HPC的7 d、28 d、90 d抗压强度分别为基准组的89.52%、97.60%、101.07%,劈裂抗拉强度为基准组的92.65%、99.85%、102.62%,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较基准组提高5.64%;在此基础上复掺NC后,沸石粉混凝土的负面影响得到改善,抗氯离子渗透性进一步增强.当NC掺量为1.0%时,HPC 7 d、28 d、90 d抗压强度分别较未掺NC时提高12.34%、8.90%、5.91%,劈裂抗拉强度提高14.76%、11.30%、7.95%,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提高20.92%.NC能够促进沸石粉水泥体系水化反应,优化水化产物形态,细化浆体孔隙结构,提高混凝土的致密性.当沸石粉掺量为20%,NC掺量为1.0%时,大掺量沸石粉混凝土的各项性能达到较优水平.

    大掺量沸石粉混凝土纳米CaCO3力学性能抗氯离子渗性能微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