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陈元仲

双月刊

1672-4194

fmuxb@mail.fjmu.edu.cn

0591-22862884

350108

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镇学园路1号福建医科大学图书馆二楼学报编辑部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59年创刊,为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刊物,主要登载广大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者在医药科研领域中所取得的新理论、新成果、新经验、新技术、新方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头颈部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体位固定技术研究进展

    梁钧业吴云强张义龙李梓翔...
    213-217,233页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体位固定头颈部肿瘤综述

    轻型创伤性颅脑损伤影响认知功能的任务态脑电研究进展

    邬树凯孙冀骁黄金钟
    218-221页

    轻型创伤性颅脑损伤任务态脑电认知功能

    基于双硫死亡相关lncRNA构建老年肝细胞癌的新型预后模型

    林世钊林志明姚向庆
    222-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肝细胞癌(HCC)患者中新型的双硫死亡相关lncRNA(DRLS)预后模型,验证该模型在评价老年HCC患者的预后及指导治疗选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下载TCGA-LIHC项目的转录组数据、临床资料及突变信息.筛选DRLS,分为老年组和年轻组.使用韦恩图排除对年轻组HCC有影响的lncRNA,保留仅对老年组有影响的DRLS.通过Cox回归和最小绝对收缩及选择算子(LASSO)分析,构建DRLS预后模型.评估老年HCC患者高风险组与低风险组的预后、生物功能、突变情况以及药物敏感性的差异.结果 本研究采用LASSO和Cox回归方法确定了 DRLS,并将患者分为低风险组和高风险组.低风险组患者的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显著高于高风险组患者.构建具有良好临床适用性的列线图.通过差异基因表达富集分析发现,这些基因在细胞周期、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活性产生的超氧化物、细胞分裂、细胞骨架运动以及相关代谢活动中显著富集,低风险组在肿瘤免疫功能障碍及排斥(TIDE)评分较低.在药物敏感性分析中,低风险组对索拉非尼、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表现出更高的敏感性;而高风险组对5-氟尿嘧啶、MIRA-1和星形孢菌素更敏感.老年HCC患者中低风险组的预后更好,突变发生率更低,免疫治疗效果更佳,且对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更高.结论 DRLS在预测老年HCC患者的预后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效果,并与其生物学功能、突变基因及药物敏感性密切相关,为深入探索双硫死亡与HCC的关系提供新线索.

    双硫死亡老年人肝细胞癌lncRNA预后模型

    miRNA-29 b及膜联蛋白A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张金磊李枫武红姚丽...
    234-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miRNA-29b(miR-29b)及膜联蛋白A2(ANXA2)在子宫内膜癌(E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72例EC(EC组)、40例子宫内膜上皮瘤样病变(EIN组)和30例子宫良性疾病(对照组)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检测各组miR-29b和ANXA2的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索二者的相关性.根据miR-29b及ANXA2表达的中位值,将EC患者分为miR-29b低表达组、miR-29b高表达组和A NX A 2低表达组、ANXA2高表达组,采用x2检验分析不同分组间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别,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分析其与术后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关系;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29b与ANXA2的靶向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和EIN组比较,EC组子宫内膜组织中miR-29b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ANXA2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miR-29b与ANXA2表达呈负相关(r=-0.321,P<0.05).高miR-29b组患者的OS和PFS 高于低 miR-29b 组(P<0.05),而高 ANXA2 组患者的 OS 和 PFS 低于低 ANXA2 组(P<0.05);miR-29b高表达是EC患者OS的保护因素(HR:0.177,95%CI:0.064~0.492,P<0.05),而ANXA2高表达是EC患者PFS的危险因素(HR:2.281,95%CI:1.139~4.567,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A NXA2是miR-29b的靶基因.结论 miR-29b可能通过靶向负调控ANXA2的表达参与EC的进展,二者均可作为EC患者潜在的预后指标.

    子宫内膜癌微小RNA-29b膜联蛋白A2预后生存期

    驱动压指导的肺保护性通气对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手术期的效果分析

    陈梅芳林勇张家欣吕晓钗...
    241-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驱动压指导下的肺保护性通气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AD)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接受全麻开胸手术的ATAAD患者,按围手术期通气策略分为驱动压指导组(D组)和常规肺保护性通气组(C组).主要观察指标包括:围手术期发生低氧血症的次数和例数;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术后并发症、围手术期氧合分数变化趋势、术后重症监护室总滞留时间、术后有创呼吸机总辅助时间以及安全性评价.结果 D组术中驱动压显著低于C组,呼气末正压、气道峰压和动态肺顺应性均显著高于C组;术后早期氧合功能优于C组;术后肺部并发症显著少于C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和重症监护室滞留时间也显著短于C组.结论 应用驱动压指导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能有助于改善ATAAD患者术后早期的氧合功能,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与较短的重症监护室滞留时间和有创呼吸机辅助时间有关.

    机械通气低氧血症主动脉夹层并发症

    正常体质量与超体质量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不同固定方式放射治疗摆位误差分析

    薛万桂陈君陈舒影邱玲娜...
    250-255,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正常体质量和超体质量乳腺癌患者使用乳腺托架和一体化体架2种不同固定方式对分次放射治疗(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2022年8月86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接受放疗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乳腺托架的正常体质量和超体质量患者各15例,使用一体化体架的正常体质量和超体质量患者各28例,记录患者在X、Y和Z轴方向上的5组分次间定位数据,分析正常体质量与超体质量患者使用2种不同固定方式的分次摆位误差.结果 (1)正常体质量和超体质量患者使用乳腺托架和一体化体架的摆位误差比较,仅有正常体质量患者在Z方向上摆位误差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21),其他方向上摆位误差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正常体质量患者使用乳腺托架时,在Z方向上的第1次摆位误差大于其他分次;在使用一体化体架时,在Y方向和Z方向上的第1次摆位误差大于其他分次,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超体质量患者使用乳腺托架时,在Y方向上的第1次摆位误差大于其他分次,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使用一体化体架时,在X、Y和Z方向第1次摆位误差均大于其他分次,Z方向首次摆位误差与其他分次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体化体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乳腺托架以减少时间成本,但乳腺托架具有较小的分次间误差.对超体质量患者推荐使用乳腺托架.

    乳腺癌乳腺托架一体化体架摆位误差

    三期双流法在CT肺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评价

    薛莉薇许念洁刘元芬
    256-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三期双流法在CT肺动脉造影(CTPA)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2022年2-12月可疑肺动脉栓塞患者80例,根据注射对比剂的不同方式分为传统双流组和三期双流组各40例,进行能谱CT扫描.测量或计算2组图像的各级肺动脉、右肺肺静脉和主动脉CT值、肺动脉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射束硬化伪影(BHA)指数.采用3分法对图像质量和安全性进行主观评分.比较2组图像的主客观结果.结果 客观评价方面,三期双流组在左肺动脉干、左肺上叶、左肺叶间、左肺下叶、右肺动脉干和右肺下叶基底段动脉CT值均高于传统双流组(P<0.05),其动静脉分离程度、BHA值亦显著优于传统双流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质量评价方面,三期双流组的平均上腔静脉BHA、动静脉分离均大于传统双流组(P<0.05);主观安全性上,三期双流组的患者主观感受优于传统双流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42).结论 三期双流法CT肺动脉造影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在CT肺动脉造影中能有效提升动静脉分离效果并减少BHA.

    CT肺动脉造影三期双流法能谱成像安全性射束硬化伪影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联合复方甲氧那明治疗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感染亚急性咳嗽的临床疗效分析

    倪孔守费英明王汝团矫捷...
    263-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信必可都保[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Ⅰ)=320 μg/9.0μg]联合阿斯美(复方甲氧那明)治疗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后亚急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22年12月—2023年6月确诊的SARS-COV-2(Omicron BA.5.2、BF.7感染)亚急性咳嗽患者2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0例.观察组给予信必可都保吸入(1吸/次,2次/日),阿斯美口服(2粒/次,3次/日);对照组给予咳必清、酮替芬和孟鲁司特钠三联药物常规止咳、平喘对症治疗.采用咳嗽程度评分表(CET)观察并记录治疗后第3、5、7天咳嗽缓解情况,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后第3、5、7天患者的CET评分、FeNO值均较前下降.观察组临床控制86例,显效11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对照组临床控制68例,显效17例,有效13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9%.2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信必可都保和阿斯美联合治疗SARS-COV-2(Omicron BA.5.2、BF.7感染)亚急性咳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咳嗽症状.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复方甲氧那明联合治疗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咳嗽咳嗽程度评分表

    肛周脓肿患者切开引流术后复发形成肛瘘的影响因素分析

    王飞祝靳
    266-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肛周脓肿患者切开引流术后复发形成肛瘘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7月—2023年6月120例行切开引流的肛周脓肿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术后复发形成肛瘘情况分为发生肛瘘组(n=38)和未发生肛瘘组(n=82).收集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术后复发形成肛瘘的影响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评价模型预测术后复发形成肛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 发生肛瘘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单纯性切开引流比例、致病菌为肠道来源、深部脓肿和马蹄形脓肿比例明显高于未发生肛瘘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致病菌为肠道来源、深部脓肿和马蹄形脓肿为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复发形成肛瘘的危险因素,手术方式(根治性切开引流)为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复发形成肛瘘的保护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术后复发形成肛瘘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00(95%CI:0.728~0.872),灵敏度为87.50%、特异度为72.50%.结论 肛周脓肿患者切开引流术后复发形成肛瘘发生率较高.高BMI、致病菌为肠道来源、深部脓肿和马蹄形脓肿为术后复发形成肛瘘的危险因素,早期筛查术后复发形成肛瘘的高危患者并给予干预,有助于降低其发生率.

    脓肿引流术复发肛瘘影响因素

    聚焦解决模式配合改良预测评分在瘢痕子宫产妇中的应用价值

    叶肖云罗国洪李慧媚
    271-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聚焦解决模式配合改良预测评分在瘢痕子宫产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就诊的瘢痕子宫产妇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30)和常规组(n=30),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聚焦解决模式配合改良预测评分,均干预至患者出院.比较2组患者再次分娩结局、平均产程、产后出血量、护理满意度、干预前和分娩前1 d情绪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应对方式.结果 研究组经阴道分娩率83.33%(25/30)高于常规组60.00%(18/30)(P<0.05),分娩前1 d的SAS、消极应对和SD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平均产程短于常规组(P<0.05),产后出血量低于常规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聚焦解决模式配合改良预测评分可提升瘢痕子宫再次分娩产妇阴道分娩率,缩短产程,减少术后出血量,减轻产妇负性情绪,调节产妇应对方式,提升产妇的护理满意度.

    聚焦解决模式改良预测评分瘢痕子宫分娩结局应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