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观察不同治疗方法下氧合血红蛋白(HbO2)的浓度变化与脑区激活的相关性,为产后盆底康复的临床研究提供客观评估指标和分析依据.方法 选取2023年1-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收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PFD)的患者4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纯凯格尔组、电刺激组、磁刺激组和电磁联合组,每组10例.纯凯格尔组,进行凯格尔训练,每次30 min,每周3次;电刺激组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每次20 min,频率5~50 Hz,每次治疗前后进行5 min凯格尔训练;磁刺激组给予盆底磁刺激治疗,每次20 min,每次治疗前后进行5 min凯格尔训练;电磁联合组给予电刺激和盆底磁刺激交替联合治疗,每次20 min,每次治疗前后进行5 min凯格尔训练.4组均治疗1个疗程10次.4组治疗前后均采用盆底解剖学指标评估盆底脱垂情况,肌电图评估盆底肌表面肌电值,同时利用fNIRS观察不同脑区HbO2的浓度变化和脑区的激活情况.结果 治疗后,纯凯格尔组膀胱颈移动度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尿道旋转角、肛提肌裂口面积有一定程度改善(P<0.05);电刺激组、磁刺激组、电磁联合组盆底解剖学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进一步组间比较,电磁联合组治疗后改善幅度优于其他3组(P<0.05).治疗后,纯凯格尔组前静息状态下盆底肌表面肌电值较治疗前改善(P<0.05),耐力收缩状态下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电刺激组、磁刺激组、电磁联合组较治疗前前静息、快速收缩、紧张收缩、耐力收缩和后静息状态下盆底肌表面肌电值均有所改善(P<0.05);进一步组间比较,磁刺激组对前静息、后静息状态下盆底肌表面肌电值改善幅度优于纯凯格尔组和电刺激组(P<0.05);电磁联合组快速收缩、紧张收缩、耐力收缩状态下盆底肌表面肌电值改善幅度均优于其他3组(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L-PMC区域电刺激组和磁刺激组治疗后HbO2浓度增大(P<0.05);L-PMC区域电磁联合组治疗后HbO2浓度增大(P<0.05);L-SMC区域磁刺激组治疗后HbO2浓度增大(P<0.05);电磁联合组治疗后网络效率增加(P<0.05).组间差值比较发现,与电刺激组比较,R-PMC区域磁刺激组HbO2浓度差值更大(P<0.05);与电刺激组比较,R-SMC区域电磁联合组HbO2浓度差值更大(P<0.05);与磁刺激组比较,电磁联合组网络效率差值增大(P<0.05).结论 电磁联合治疗方案强化了右半球的参与度,增强了多个脑功能区域之间的协同效率,更有利于增强盆底收缩力,减小盆底解剖学异常.临床上建议多采用电磁联合治疗,有助于运动区脑功能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