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康复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康复学报
福建中医药大学
康复学报

福建中医药大学

陈立典

双月刊

2096-0328

xb@fjtcm.edu.cn

0591-22861121

350122

福州市闽侯上街华佗路1号

康复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CDCSTP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着重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继承与发扬并举,重视学术争鸣,立足本校,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继承和发扬祖国医药学,保持中医特色,刊载研究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的新成果、新观点、新技术、新方法和临床各科的诊疗经验,突出重点学校骨伤研究、针灸与推拿等栏目,充分体现高等中医院校学报的特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在脑卒中后功能障碍的应用

    张立新
    417-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taVNS)已被证明能激活中枢神经系统中与侵入性迷走神经刺激相似的迷走神经投射,降低因手术带来的不良反应,并产生相似的甚至更大的临床疗效.近年来,有关taVNS对脑卒中的研究日益增多,结果显示其对运动感觉、吞咽、言语及认知、意识等功能障碍均有一定的疗效,大部分的研究集中在taVNS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的研究,另有一些研究针对意识障碍及吞咽功能障碍,而有关taVNS在脑卒中后言语认知功能障碍及卒中后抑郁方面的研究较少.无论是在其他康复治疗之前应用或是与其他康复治疗同时应用,taVNS均可产生较好的疗效,其最佳参数的确定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taVNS促进脑卒中后功能恢复的机制尚不明确,现有研究提示的机制包括改善皮质兴奋性,增加皮层的可塑性,通过增加神经营养因子的分泌、抑制神经炎症等途径减轻神经细胞和血脑屏障的损伤,促进神经的修复和血管的再生.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taVNS用于卒中后康复的辅助治疗是安全可行的,仅有轻度不良反应,在迄今为止的研究中测试的剂量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未来,我们还需进行更深入的高水平研究来证实其疗效及揭示其更确切的作用机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脑卒中功能障碍神经康复

    老年冠心病全周期康复中国专家共识

    董安琴贾杰陈欣丁毅鹏...
    426-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是影响老年(≥65岁)人群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冠心病不仅威胁着老年人群生命和健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由于老年人常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多种基础疾病,严重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因此老年人群冠心病防治任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通过规范化、个体化的老年全周期康复管理来降低老年心血管事件的再发生率、延长老年人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研究热点.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老年全周期康复技术体系与信息化管理研究(2018YFC2002300)"项目组牵头,组织国内老年冠心病康复、医护等多领域的专家撰写老年冠心病全周期康复中国专家共识,旨在从疾病全周期、参与人员全周期、空间全周期3个层面为老年冠心病患者提供一个"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医疗保健康复体系.本专家共识详细阐述了老年冠心病患者全周期康复评估及治疗内容,为老年冠心病康复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提供科学指导,推动我国老年冠心病全周期康复工作的开展.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脏康复运动综合评估老年全周期康复

    康复分级服务评定工具和路径的编制与使用规范

    高焱叶睿雪薛凯文张泽宇...
    438-442,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级诊疗作为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被视为改善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最大程度合理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国家多次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其向纵深发展.目前,分级诊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经在康复医学领域取得广泛共识,然而在临床实践中难以落地.本研究团队针对各级康复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关于患者收治范畴和双向转诊理解存在明显差异的问题,通过查阅文献、专家调查、多中心研究,结合多年临床工作经验编制了"康复分级服务评定工具和路径".前期研究证明,该"工具和路径"使用便捷、可操作性强,有利于患者合理分流,促进分级诊疗的临床实施.基于此,本文对"康复分级服务评定工具和路径"的编制流程与使用规范进行详细说明,旨在为临床医务人员的使用提供指导和依据.

    康复医学分级服务评定工具转诊路径临床规范

    丰富环境下的有氧运动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重复刻板行为和工作记忆的影响

    王银顾琴梁冠军陈小明...
    443-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丰富环境下的有氧运动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重复刻板行为和工作记忆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2022年5-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康复科就诊的ASD儿童6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此外,对照组进行小组室内散步活动,观察组采用小组室内跨越障碍物跑步的方式进行有氧运动,并且每周更换1次室内环境.15 min/次,2次/d,5 d/周,连续进行15周.治疗前后采用重复刻板行为检查表(RBS-R)进行重复刻板行为评估,采用第4版韦氏幼儿/儿童智力量表(WPPSI/WISC-Ⅳ)进行工作记忆的评估.结果 治疗15周后,对照组RBS-R总分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在刻板行为、强迫行为和总分上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P<0.01);2组组间比较,观察组在刻板行为和总分上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WPPSI/WISC-Ⅳ评分中的工作记忆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有氧慢跑干预停止后4周,观察组RBS-R得分较干预15周时进一步降低(P<0.05).结论 丰富环境下有氧运动可以减少ASD儿童的重复刻板行为,提升工作记忆功能,并且在有氧运动停止后可持续减少ASD儿童的重复刻板行为.

    孤独症谱系障碍有氧运动重复刻板行为丰富环境工作记忆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相关肌群活动与呼吸肌功能关系研究

    苏盼盼何川冯敏贾园园...
    450-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表面肌电图(sEMG)研究呼吸肌无力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过程中吞咽相关肌群活动的影响,探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相关肌群活动与呼吸肌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江苏盛泽医院于2022年12月—2023年10月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另选取资料匹配的15名健康受试者为对照组.使用肺功能检测仪评估所有受试者的最大吸气压(MIP)和最大呼气(MEP),研究组根据MEP和MIP测试结果,将4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非呼吸肌无力组(MIP≥预计值70%和/或MEP≥预计值70%)15例和呼吸肌无力组(MIP<预计值70%且MEP<预计值70%)25例.受试者吞咽5 mL水时,通过sEMG采集健侧、患侧颏下肌群及舌骨下肌群的sEMG信号,比较3组间健、患两侧的均方根值和峰值振幅,并对患者sEMG信号与呼吸肌功能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呼吸肌无力组MIP和MEP低于非呼吸肌无力组和对照组(P<0.05).呼吸肌无力组患侧颏下肌群的sEMG均方根值和峰值振幅低于非呼吸肌无力组和对照组(P<0.05),呼吸肌无力组健侧颏下肌群sEMG峰值振幅低于对照组(P<0.05),呼吸肌无力组患侧颏下肌群的sEMG均方根值和峰值振幅低于健侧(P<0.05).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患侧颏下肌群均方根值和峰值振幅、健侧颏下肌群峰值振幅与MIP呈正相关(r=0.366,r=0.415,r=0.317,P<0.05);患侧颏下肌群、健侧颏下肌群、患侧舌下肌群均方根值及峰值振幅与MEP呈正相关(r=0.534,r=0.595,r=0.332,r=0.455,r=0.323,r=0.375,P<0.05).结论 伴有呼吸肌无力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颏下肌群力量明显下降,且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相关肌群活动与呼吸肌功能存在相关性.

    脑卒中吞咽障碍吞咽相关肌群表面肌电图呼吸肌功能

    慢性背痛的脑功能连接梯度分析研究

    杨俊超尹小龙黄力江锋...
    457-4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慢性背痛(CBP)组和健康对照(HC)组功能网络连接梯度的差异,探讨CBP组功能网络层级结构变化与疼痛的关系.方法 从OpenPain数据库中获取CBP组和HC组的数据,包括VAS量表、疼痛年限等临床基本信息,以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图像(rs-fMRI).将其按年龄、性别进行1∶1匹配,每组32例.rs-fMRI数据经过预处理以获得Fisher-Z转换后的功能连接矩阵,采用BrainSpace分析2组被试7个功能网络(感觉运动网络、视觉网络、背侧注意网络、腹侧注意网络、边缘网络、额顶控制网络和默认网络)的梯度分数,统计分析比较2组被试功能网络梯度分数的差异,并将差异功能网络的梯度分数与VAS临床量表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CBP组功能网络层级的两端(即感觉运动网络和默认网络)相对于HC组范围明显收缩,皮质范围的梯度受到抑制.与HC组相比,CBP组的感觉运动网络、视觉网络、背侧注意网络、腹侧注意网络梯度分数升高;额顶控制网络、边缘网络和默认网络梯度分数降低;其中感觉运动网络(P<0.01)、腹侧注意网络(P<0.001)梯度分数升高以及边缘网络(P<0.05)、默认网络(P<0.001)梯度分数降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BP组感觉运动网络梯度分数与VAS评分呈正相关(r=0.432,P<0.05),即更高的感觉运动网络梯度分数表现为更加严重的疼痛反应;默认网络梯度分数与VAS评分呈负相关(r=-0.404,P<0.05),即更低的默认网络梯度分数表现出更为严重的疼痛症状.结论 CBP组宏观网络层级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并且该改变与CBP组疼痛症状密切相关,该结果不仅丰富了梯度分析的研究领域,也为进一步研究CBP组疼痛的神经机制提供了新视角.

    慢性背痛梯度默认网络感觉运动网络层级结构

    富锶水对老龄小鼠运动能力的改善作用及机制研究

    沈志清和书宇李加鹏
    465-4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富锶水干预对老龄小鼠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20月龄SPF级雄性C57BL/6老龄小鼠16只,随机分为富锶水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对照组采用纯净水,富锶水组采用富锶水(6.11 mg/L)替代饮用水,2组均自由饮用,每隔2 d更换1次水瓶,连续干预8周;测量2组体质量及心、肝、肾等脏器的重量,HE染色法检测2组心脏、肝脏、肾脏、肌肉病理改变,拉力测试仪检测2组肌肉拉力值;旷场实验检测2组自主活动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组肌肉中TNF-α、IL-1β、IL-6炎症指标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2组NF-κB信号通路的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富锶水组体质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富锶水组心脏、肝脏、肾脏等脏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富锶水组心、肝、肾的病理形态均未产生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老富锶水组肌肉组织中肌细胞排列整齐度、紧密程度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富锶水组肌肉拉力(十次拉力)的均值明显增大(P<0.05);与对照组比较,富锶水组5 min持续位移距离及平均速度明显增加(P<0.05),静止时间缩短(P<0.05);与对照组比较,富锶水组肌肉组织中TNF-α、IL-1β、IL-6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富锶水组肌肉组织中NF-κB及p-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 富锶水通过抑制老龄小鼠肌肉中NF-κB炎症信号通路的激活,降低肌肉炎症反应,抑制炎症因子表达,提高老龄小鼠肌肉拉力及自主活动能力,可能是富锶水改善老龄小鼠机体运动能力的作用机制之一.

    骨质疏松富锶水肌肉炎症NF-κB信号通路运动能力

    清解扶正颗粒调控Cathepsin B/NLRP3通路减轻大肠癌小鼠5-FU化疗性肠黏膜炎的机制研究

    袁颖绯林久茂林明和赵锦燕...
    473-482,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Cathepsin B/NLRP3通路探讨清解扶正颗粒对大肠癌小鼠经5-氟尿嘧啶(5-FU)化疗后所致的肠黏膜炎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24只雄性BALB/c小鼠采取右前肢腋部皮下接种CT26细胞的方法构建大肠癌皮下移植瘤小鼠模型,待瘤体生长至100~300 mm3时,按照瘤体体积大小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5-FU组、5-FU+清解扶正颗粒组(5-FU+QFG组),每组8只.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和腹腔注射,其他2组小鼠腹腔注射5-FU[50 mg/(kg·d-1)],每日1次,连续5 d;5-FU+QFG组在化疗的同时灌胃给予清解扶正颗粒(1.0 g/kg·d-1),每日1次,连续7 d.每天观察小鼠的腹泻情况,记录体质量及瘤体积等情况.第7天末次给药后禁食12 h,动物取材,进行实验检测.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HE)法观察小鼠空肠组织病理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3组小鼠血清中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内毒素(E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空肠组织中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的阳性表达;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检测空肠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空肠组织中ZO-1、Occludin、Cathepsin B、NLRP3、ASC、cleaved Caspase-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① 小鼠一般情况:在实验周期内,清解扶正颗粒能够显著减轻5-FU化疗引起的腹泻症状(P<0.05),对5-FU化疗引起的体质量下降无显著改善(P>0.05),对5-FU抑制瘤体生长没有显著的协同效应(P>0.05).② 空肠组织病理变化:清解扶正颗粒可显著改善5-FU化疗引起的肠黏膜绒毛变短、隐窝变深、炎性细胞浸润等肠黏膜损伤症状.③ 血清DAO、D-LA、ET以及TNF-α、IL-1β、IL-6含量:与5-FU组比较,清解扶正颗粒可以显著降低大肠癌小鼠血清中DAO、D-LA、ET以及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的含量(P<0.05).④ 空肠组织Cathepsin B、NLRP3、ASC、cleaved Caspase-1蛋白相对表达量:与5-FU组比较,清解扶正颗粒显著降低空肠组织中Cathepsin B、NLRP3、ASC、cleaved Caspase-1蛋白相对表达量(P<0.05).⑤ 空肠组织ZO-1、Occludin 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与5-FU组比较,清解扶正颗粒显著增加空肠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P<0.05).结论 清解扶正颗粒通过调控Cathep-sin B/NLRP3信号通路,减少促炎细胞因子释放,抑制肠黏膜炎症反应,修复肠黏膜屏障损伤,从而减轻5-FU引起的化疗性肠黏膜炎.

    大肠癌CathepsinB/NLRP3通路肠黏膜炎5-氟尿嘧啶清解扶正颗粒

    冲击波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非特异性腰背痛疗效观察

    戴亚圆王晓军尹杰朱文娟...
    483-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冲击波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非特异性腰背痛(NLBP)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1月于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就诊的70例脑卒中后NLBP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病情选用红外线、脉冲调制中频电进行刺激,每项20 min/次;以及上下肢肌力、坐站位平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步行常规康复训练,40 min/次,5次/周,共治疗3周.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冲击波训练,2次/周,共治疗3周;再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30 min/次,1次/d,5 d/周,共治疗3周.2组在治疗前、首次治疗后和治疗3周后应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Berg平衡量表(BBS)进行评估;使用超声波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在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评估腰部肌肉僵硬度的变化:使用足迹分析法测量患者的步行参数变化,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首次治疗后和治疗3周后2组休息和步行状态下的VAS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首次治疗后和治疗3周VAS评分明显下降(P<0.05),试验组首次治疗后步行状态VAS评分下降(P<0.05),治疗3周后步行状态VAS评分显著下降(P<0.001).治疗3周后,2组的腰方肌、竖脊肌、腰大肌硬度、BBS评分、步行参数(患侧平均步长、步幅及步速)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且试验组的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冲击波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能够减轻脑卒中后NLBP患者的疼痛症状,有效缓解腰背部肌肉的僵硬状态,并显著提升患者的平衡能力、改善步行表现.

    脑卒中非特异性腰背痛冲击波核心稳定性训练步行能力

    基于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观察不同康复治疗方法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

    徐明月苏敏李春光祖晓彤...
    490-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观察不同治疗方法下氧合血红蛋白(HbO2)的浓度变化与脑区激活的相关性,为产后盆底康复的临床研究提供客观评估指标和分析依据.方法 选取2023年1-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收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疾病(PFD)的患者4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纯凯格尔组、电刺激组、磁刺激组和电磁联合组,每组10例.纯凯格尔组,进行凯格尔训练,每次30 min,每周3次;电刺激组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每次20 min,频率5~50 Hz,每次治疗前后进行5 min凯格尔训练;磁刺激组给予盆底磁刺激治疗,每次20 min,每次治疗前后进行5 min凯格尔训练;电磁联合组给予电刺激和盆底磁刺激交替联合治疗,每次20 min,每次治疗前后进行5 min凯格尔训练.4组均治疗1个疗程10次.4组治疗前后均采用盆底解剖学指标评估盆底脱垂情况,肌电图评估盆底肌表面肌电值,同时利用fNIRS观察不同脑区HbO2的浓度变化和脑区的激活情况.结果 治疗后,纯凯格尔组膀胱颈移动度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尿道旋转角、肛提肌裂口面积有一定程度改善(P<0.05);电刺激组、磁刺激组、电磁联合组盆底解剖学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进一步组间比较,电磁联合组治疗后改善幅度优于其他3组(P<0.05).治疗后,纯凯格尔组前静息状态下盆底肌表面肌电值较治疗前改善(P<0.05),耐力收缩状态下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电刺激组、磁刺激组、电磁联合组较治疗前前静息、快速收缩、紧张收缩、耐力收缩和后静息状态下盆底肌表面肌电值均有所改善(P<0.05);进一步组间比较,磁刺激组对前静息、后静息状态下盆底肌表面肌电值改善幅度优于纯凯格尔组和电刺激组(P<0.05);电磁联合组快速收缩、紧张收缩、耐力收缩状态下盆底肌表面肌电值改善幅度均优于其他3组(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L-PMC区域电刺激组和磁刺激组治疗后HbO2浓度增大(P<0.05);L-PMC区域电磁联合组治疗后HbO2浓度增大(P<0.05);L-SMC区域磁刺激组治疗后HbO2浓度增大(P<0.05);电磁联合组治疗后网络效率增加(P<0.05).组间差值比较发现,与电刺激组比较,R-PMC区域磁刺激组HbO2浓度差值更大(P<0.05);与电刺激组比较,R-SMC区域电磁联合组HbO2浓度差值更大(P<0.05);与磁刺激组比较,电磁联合组网络效率差值增大(P<0.05).结论 电磁联合治疗方案强化了右半球的参与度,增强了多个脑功能区域之间的协同效率,更有利于增强盆底收缩力,减小盆底解剖学异常.临床上建议多采用电磁联合治疗,有助于运动区脑功能连接.

    盆底功能障碍凯格尔训练盆底磁刺激生物反馈电刺激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