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中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中医药
福建中医药

李灿东

双月刊

1000-338X

fjzy@fjtcm.edu.cn

0591-22861121

350122

福州市闽侯上街大学城华佗路1号

福建中医药/Journal Fuji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自1956年创刊以来,坚持中医特色,注重临床实践、内容丰富实用,深受读者、作者的喜爱,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本刊先后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全国中心核心期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设有学术探讨、老中医经验、临床报道、针灸与推拿、方与药、中医骨伤、临证心得、实验研究、百家谈等栏目,是广大读者、作者获取学术信息,开展学术交流的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161例糖尿病前期证候、证素分布特点及证素积分与代谢指标关系的研究

    杨纬君罗凡杨毓彦陈明燚...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前期(IGR)中医证候特征与证素分布特点,并分析证素积分与血糖、血脂、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等代谢相关微观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2年11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和石狮市湖滨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161例IGR患者,采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证候及代谢指标,运用中医健康状态辨识系统分析主要的证候特征、病位及病性分布特点、证素积分及其与代谢指标的关系.结果 ① 161例IGR患者中医症状频次出现较高的依次为易激动、健忘、口渴、急躁易怒、暑天汗多等;舌质主要以舌红、舌黯红、舌边齿印、舌紫黯为主;舌苔主要以舌苔厚、舌苔黄、舌苔白为主;病位证素主要集中于肝(45.34%)、肾(24.84%)、脾(13.04%)、心(12.42%);病性证素则主要集中于阴虚(34.78%)、气滞(33.54%)、阳虚(28.57%)、血瘀(26.09%)、气虚(25.47%).② 青年组病位证素以肝证素为主,虚性病性以阳虚为主,实性病性以气滞、血瘀为主;中老年组病位证素以肝、肾证素为主,虚性病性以阴虚为主,实性病性以气滞为主.与青年组比较,中老年组肝、肾证素占比明显升高(P<0.01),阴虚、气虚、血虚、痰证素占比明显升高(P<0.05).与青年组比较,中老年组肝证素和气滞证素积分明显升高(P<0.01);血瘀证素积分明显降低(P<0.01).③ IGR主要证素积分与各项指标相关性分析:肝积分与WC、BMI、收缩压呈正相关;肾积分与舒张压呈正相关;气滞积分与TC、LDL-C呈负相关;痰积分与2 hPG呈负相关;气虚积分与TG呈负相关;阴虚积分与收缩压呈负相关.结论 IGR患者病位主要在肝、肾、脾、心.证素积分以虚证病性为主,常兼有气滞和血瘀.IGR的病位、病性和代谢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糖尿病前期糖调节受损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受损证候特征证素代谢指标

    金威尔教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中医处方用药分析

    邱心悦赖思艺刘光辉金威尔...
    6-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挖掘福建省金威尔教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中医处方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金威尔教授2012年12月—2022年9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门诊治疗RVO的中医处方流水,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的统计报表系统对中药的频次、四气、五味、归经等基本信息进行挖掘,采用数据分析系统对方剂中的中药使用频次、组方规律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处方307首,涉及中药163味.使用频次最高的中药种类前3位分别为补虚药(1 532次,30.11%)、活血化瘀药(811次,15.94%)、清热药(767次,15.07%).四气以寒性药最多,占比35.51%.五味以甘味药为首,占比33.14%.归经以肝经最多,占比23.04%.高频中药(使用频次≥70次)有28味,排名前4位的分别为茯苓(243次,4.78%)、黄芪(215次,4.23%)、赤芍(160次,3.14%)和当归(157次,3.09%);关联规则分析药对出现频次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黄芪-茯苓、黄芪-当归和赤芍-茯苓.结论 金威尔教授临床治疗RVO时基于升清降浊原则,善用补气活血,常佐清热、渗湿、平肝之品,药性多甘、寒,以入肝经为主,配伍时以"黄芪-茯苓"这一药对为核心进行加减.

    视网膜静脉阻塞用药规律数据挖掘金威尔

    祛湿降浊饮联合非布司他治疗脾虚湿热型慢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吴方真罗邦水肖小莉连文亮...
    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祛湿降浊饮联合非布司他治疗脾虚湿热型慢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6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风湿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脾虚湿热型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00例,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剔除3例,对照组剔除5例,均因观察数据不完全而剔除.2组均进行痛风标准化饮食及健康宣教,并口服非布司他;对照组每日常规饮水2 L,观察组给予祛湿降浊饮煎煮2 L药液口服.2组均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检测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4、8、12周谷丙转氨酶(ALT)、血尿酸(BUA)、血肌酐(Scr)和尿酸碱度(尿pH值),并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观察2组治疗过程中BUA达标月数和痛风复发次数.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4、8、12周Scr明显降低(P<0.05),eGFR和尿pH值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8、12周BUA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4、8、12周BUA和Scr均明显降低(P<0.05),eGFR和尿pH值均明显升高(P<0.05).2组痛风复发次数和血尿酸达标月数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祛湿降浊饮联合非布司他可减少脾虚湿热型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痛风复发,优化肾小球滤过率,碱化尿液,促进尿酸达标.

    慢性痛风性关节炎脾虚湿热祛湿降浊饮

    基于SCF/c-kit信号通路探讨理气通便方对气滞型慢传输型便秘大鼠肠道动力的影响

    柯丹枫刘启鸿骆云丰柯晓...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SCF/c-kit信号通路探讨理气通便方对气滞型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肠道动力的影响.方法 将36只Wistar雌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只和造模组30只.造模组采用"洛哌丁胺混悬液+夹尾刺激"复制气滞型STC大鼠模型,连续刺激14 d.当大鼠表现出激惹、易怒、烦躁等情况,正常喂养饲料时出现大便干硬、排便数量减少等表现时,说明气滞型便秘模型造模成功.将造模成功的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西药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各6只,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5.15、10.3、20.6 g/(kg·d)给予理气通便方药液灌胃;西药组按0.18 mg/(kg·d)给予琥珀酸普芦卡必利片混悬液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按10 mL/(kg·d)给予无菌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灌胃14 d.比较6组末次给药后6 h的粪便排出量、粪便含水量和小肠推进率;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结肠组织c-kit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c-kit、SCF蛋白表达量.结果 HE染色显示:对照组大鼠结肠黏膜完整,杯状细胞和腺体排列整齐,未见炎症细胞聚集;模型组结肠黏膜出现肠腺排列欠整齐,黏膜下层间质血管扩张;各给药组结肠黏膜肠腺排列整齐,未观察到明显上皮损伤.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粪便排出量、粪便含水量和小肠推进率均明显降低(P<0.05),结肠组织c-kit蛋白表达水平和c-kit、SCF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粪便排出量、粪便含水率和小肠推进率均明显提高(P<0.05),低剂量组粪便排出量和粪便含水率均明显提高(P<0.05);给药组结肠组织c-kit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提高(P<0.05);低、中、高剂量组结肠组织c-kit蛋白表达量均明显提高(P<0.05),高剂量组SCF蛋白表达量明显提高(P<0.05).结论 理气通便方可提高气滞型ST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中ICC的表达及调控SCF/c-kit信号通路,恢复对胃肠道节律的正常调控来改善便秘的症状.

    慢传输型便秘气滞理气通便方ICCSCF/c-kit信号通路

    紫白膏促进创面修复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林峰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紫白膏促进大鼠创面修复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① 动物实验:采用外科创面结合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建立大鼠红肿创面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凡士林组和紫白膏组,每组7只.凡士林组外用凡士林,紫白膏组外用紫白膏,涂抹量均为3 g;空白组不做处理.创面清洁包扎防治感染,每天进行换药至创面完全愈合.观察3组大鼠创面色泽、质地,测量创面面积.待创面完全恢复后将大鼠脱颈处死,剥离新生的组织.RT-qPCR检测大鼠创面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1(Ang-1)mRNA相对表达水平.② 细胞实验:将HUVEC细胞分为DMSO组、1 mg/mL组、5 mg/mL组和10 mg/mL组,DMSO组用DMSO溶液干预,1、5、10 mg/mL组分别用1、5、10 mg/mL紫白膏混悬液干预,均干预48 h.MTT法检测干预12、24、48 h后细胞活力;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RT-qPCR检测HUVEC细胞VEGF和Ang-1 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① 动物实验:与空白组和凡士林组比较,紫白膏组治疗第4天后创面面积均明显缩小(P<0.05).与空白组比较,凡士林组和紫白膏组VEGF和Ang-1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凡士林组比较,紫白膏组VEGF和Ang-1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② 细胞实验:与DMSO组比较,1 mg/mL组干预12、24、48 h后活力明显提高(P<0.05),5、10 mg/mL组干预12、24、36、48 h后细胞活力明显提高(P<0.05).与DMSO组比较,1、5、10 mg/mL组细胞迁移率明显升高(P<0.05),侵袭和迁移的细胞计数明显增多(P<0.05),VEGF和Ang-1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紫白膏通过促进创面血管生成,从而加速创面愈合.

    创面修复紫白膏血管生成划痕愈合侵袭迁移

    "五辨"思维析微

    唐文王洋蔡姿尧王志斌...
    2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深入李灿东教授"五辨"思维,即"症""证""病""人""机"5个维度,重新梳理"五辨"思维中易混淆的概念,讨论"五辨"思维中尚未阐明的部分,全面理解"五辨"思维是提升临床疗效的必要条件.

    五辨中医思维中医诊断学李灿东

    中医骨伤"筋骨"与"筋骨关联"探析

    彭斯伟肖艳陈鹏付小鹏...
    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阐述"筋""骨"的含义、筋骨的荣养与属性,归纳总结"筋骨关联"内涵.筋与骨的荣养主要体现在"肝主筋、肾主骨".刚柔、动静是筋骨的属性,"刚柔并济""动静结合"才能维持着筋骨的生理功能,为筋骨关联提供基础."筋骨关联"的生理内涵中,"筋束骨、骨张筋"是筋骨间生理功能关系最概况的描述;"骨正筋柔"精炼地概括了筋、骨刚柔互济最和谐的状态;"骨固筋利、骨合筋舒"是对筋骨动静属性结构特点的描述;筋骨在不同状态或不同部位中,存在着"筋主骨从、骨为筋本"的不同侧重.

    筋骨筋骨关联生理内涵

    《温病条辨》运用生地黄拾萃

    郑春素
    2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整理、分析《温病条辨》含有生地黄的条文与其中方剂,总结吴鞠通温病注重养阴思想,尤为重视生地黄在温病中的应用.生地黄配伍玄参、麦冬增液泻下清热,配伍知母、牡丹皮清热泻火滋阴,配伍人参、天冬补气养阴扶正,配伍沙参、麦冬滋阴益胃生津,生地黄清泻补养之效在温病发展的上、中、下焦不同阶段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温病条辨吴鞠通生地黄

    基于lncRNA MGC-Mirg与PERK通路探讨荣筋拈痛方延缓膝骨关节炎小鼠软骨退变

    谢新宇林晴黄艳峰马德尊...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MGC-Mirg与PRKR样内质网激酶(PERK)通路探讨荣筋拈痛方延缓膝骨关节炎模型小鼠软骨退变的机制.方法 48只8周龄小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12只和造模组36只,造模组采用改良Hulth法诱导建立KOA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分为模型组、荣筋拈痛方组和阳性对照组各12只.荣筋拈痛方组按9 g/(kg·d)给予荣筋拈痛方药液灌胃;阳性对照组按500 mg/(kg·d)给予特异性内质网应激抑制剂牛磺熊去氧胆酸溶液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按10 mL/(kg·d)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均连续灌胃8周.采用HE染色与番红O-固绿染色观察小鼠关节软骨组织病理改变;Western blot检测膝关节软骨组织PERK、激活转录因子4(ATF4)、结合免疫球蛋白(BIP)、ER降解增强α-甘露糖苷酶样蛋白1(EDEM1)、生长停滞与DNA损伤诱导蛋白(GADD153)、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蛋白表达量;qPCR检测膝关节软骨组织lncRNA MGC-Mirg 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关节间隙变窄,软骨膜表层发生破坏,软骨层纤维方向出现偏移、变薄,软骨细胞数量降低,且胫骨平台处的软骨下骨出现塌陷,各层结构不完整;膝关节软骨组织PERK、ATF4、BIP、EDEM1、GADD153、Caspase-3蛋白表达量和lncRNA MGC-Mirg RNA相对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荣筋拈痛方组与阳性对照组软骨层结构基本完整;膝关节软骨组织PERK、ATF4、BIP、EDEM1、GADD153、Caspase-3蛋白含量表达和lncRNA MGC-Mirg RNA相对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荣筋拈痛方可以有效延缓KOA小鼠软骨退变,其机制可能与下调lncRNA MGC-Mirg基因、PER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抑制细胞内质网应激有关.

    膝骨关节炎荣筋拈痛方lncRNA内质网应激PERK通路

    基于斑马鱼模型研究活心丸对阿霉素心脏毒性的预防和作用机制

    曾来凤林久茂叶锦霞李宪美...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斑马鱼模型探究复方中药活心丸(HXP)对阿霉素(DOX)所致心脏毒性的预防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7月龄野生型AB品系雌性斑马鱼80尾,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各20尾.第1~7天,低、高剂量组分别按生药量9、12 μg/(g·d)予HXP药液腹腔注射,对照组和模型组按5.7 μL/(g·d)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第8天,模型组及低、高剂量组按生药量20 μg/(g·d)予DOX药液腹腔注射,对照组按5.7 μL/(g·d)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随后在养殖系统中静养4周.给药注射后每隔7 d观察各组斑马鱼存活情况,并计算存活率.静养4周后进行麻醉、称重,取斑马鱼心脏组织,测量心室面积,计算心室面积/体质量.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纤维化程度;α-actinin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心肌排列情况;TUNEL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凋亡情况;qPCR检测心脏组织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成酶(ptgs2)、花生四烯酸 5 脂氧合酶(alox5a)、NADPH氧化酶 1(nox1)、抗氧化应激因子谷胱甘肽过氧化酶1(gpx1)、心房利钠因子(anf)、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抑炎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b)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心室面积和心室面积/体质量均明显升高(P<0.05),ptgs2、alox5a、nox1、anf、tnfα、il6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明显提高(P<0.05),gpx1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病理可见心肌肥大、粘连、纤维化,心肌组织排列紊乱,凋亡细胞增多.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心室面积和心室面积/体质量均明显降低(P<0.05),ptgs2、alox5a、nox1、anf、tnfα、il6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tgfβ1b、gpx1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病理可见心肌肥大、粘连、纤维化、心肌组织排列紊乱和细胞凋亡情况改善.结论 活心丸可有效预防阿霉素所致的斑马鱼心脏病理改变,其机制可能与下调铁死亡和炎症水平有关.

    心脏毒性阿霉素活心丸斑马鱼铁死亡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