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长江师范学院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长江师范学院

张明富

双月刊

1674-3652

xbyznu@vip.163.com

023-72791333

408100

重庆市涪陵区李渡聚龙大道98号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创办于1985年,1998年9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从1999年起,学报坚持“学术个性、地缘优势、前卫姿态”的办刊方针,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精心策划,开门办刊,全力打造精品学报。学报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全面分析重庆市内外学报办刊特色的基础上,对传统栏目进行了锐意的改革,相继开办了“重庆文学史”、“女性文学研究”、“重庆少数民族研究”、“西南民族文化研究”、“重庆区域经济”等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常设栏目,还设置了“21世纪文论”、“文革文学研究”等面向全学术界的精品栏目。此外,本刊还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哲学、教育等领域的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共同富裕视域下分配公平对幸福感的影响——因果推断与机器学习在社会科学中的融合应用

    田一川张茂英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同富裕既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也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根据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与因果森林算法系统考察机会公平与结果公平对幸福感的影响.结果显示:机会公平与结果公平均对幸福感具有正向促进效应;女性身份及大学学历能强化机会公平的幸福感提升效应,城镇户籍能强化结果公平的幸福感提升效应;结果公平的幸福感提升效应在住房刚需群体中最为明显,并且在三十岁前后存在明显转向.为此建议,为实现共同富裕应加快构建机会公平机制、稳步推进结果公平建设.

    共同富裕人民幸福机会公平结果公平

    以共同富裕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逻辑探析

    郝飞飞刘欢
    1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内涵性目标之一,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最为显著的特征,全面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深层逻辑.从历史逻辑来看,共同富裕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遵循的社会主义道路.从价值逻辑来看,共同富裕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恪守的民本立场.从现实逻辑来看,共同富裕抓住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面临的现实任务.从世界逻辑来看,共同富裕凸显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深远的世界意义.全面探析共同富裕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逻辑,对新发展阶段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中不断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新境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发展阶段

    从端午仪式到文化遗产:泽林旱龙舟文化传承的历史进程、现实困境与发展路径

    黎锁
    2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节俗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泽林旱龙舟作为彰显荆楚地域特色的端午节俗活动,其历史源远流长,巡游仪式多样,完整地保留了先楚民众祭祀、驱邪、祈福等民俗事象,演绎了端午节的原始自然属性,具有传承文化记忆、维系乡土情感、建构叙事认同等多重社会功用.近年来,泽林旱龙舟由端午巡游仪式到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其文化传承备受关注.然而,权力向资本的转移助推了文化再生产转向,泽林旱龙舟正面临民俗内涵逐渐偏移、文化代际传承断层与节日文化空间压缩等文化传承困境,基于此,应修复本土文化记忆、完善非遗传承体系、拓展多维文化空间,以期实现泽林旱龙舟可持续发展.

    泽林旱龙舟仪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传承

    池州傩戏:文化特质、功能与传承创新

    汤付强
    30-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池州傩戏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池州傩戏的传承现状堪忧.通过探究池州傩戏的文化特质、功能,探寻池州傩戏与现代社会融合的路径,促进传统民俗文化焕发现代化的生机,为其他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借鉴思路.池州傩戏内含古文化的特质,沿袭了古傩文化驱邪纳福的功用、保留了宗族文化特质、融合了佛道文化色彩.池州傩戏在当代社会中具有健身、美学和文化功能的价值,可通过提高民众的傩文化认同感、增强傩文化传承自觉性、加强资金政策保障、建立傩文化创新特色产业、打造区域傩文化形象、促进城市公共空间的傩文化渗透等策略促进池州傩戏的传承创新.

    池州傩戏文化特质社会功能传承创新

    返乡创业浪潮下我国农村产业人才供需失衡问题与对策——基于产业融合模式的考察

    余永跃吴方
    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国返乡创业群体规模逐渐壮大,成为促进农村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在此返乡创业浪潮下,面对不同的农村产业融合模式,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着人才供需失衡问题.在供给方面,返乡创业人员劳动技能水平、教育背景以及创业就业动机明显不同.在需求方面,不同农村产业融合模式下对产业人才需求的数量规模、技能结构也有所差异.分析产业人才供需缺口及其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引进和培育各类急需人才,可为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产业融合模式返乡创业群体人才基础

    人工智能时代工业文化的反思及价值提升

    袁义王志标
    4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历三百多年的工业化历程后,对工业文化进行反思极有必要,且在当前必须考虑到人工智能的影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澄清工业文化的内涵,对工业文化中人的异化、人与机器的控制与被控制关系进行反思,并分析其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演化.最后,对工业文化的价值进行系统归纳,并分析人工智能在用户锁定、价值还原、价值重塑、价值增值和价值传播方面对工业文化的提升作用.

    人工智能工业文化价值

    要素配置效率对农业生产率影响的区域差异分析——基于2011-2020年不同地区82个涉农企业的实证考察

    丁雨凡贾兴梅
    54-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1-2020年中国82个涉农企业面板数据,根据所属地理位置,将其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运用超额对数生产函数对农业生产率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测算要素配置效率,并对各地区要素配置效率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进行实证考察.结果表明:要素投入的持续增加不能带来产出的持续增加,结合要素之间的组合作用说明要素的投入存在最佳投入范围.东部、中部地区涉农企业的资本要素对产出的影响分别呈现出显著的U型和倒U型特征,劳动要素对产出的影响呈现显著的倒U和负向作用,并且存在组合效应,西部地区不存在显著曲线特征;东、中、西部地区资本和劳动要素对产出都存在显著的线性作用和组合效用,且线性作用均为正向作用,组合效用为负向作用;东、中、西部地区的资本配置效率对农业生产率具有阻碍作用,其中中部地区最强,西部次之,东部最弱;东部、中部地区的劳动要素配置效率对农业生产率起促进作用,但西部地区则是抑制作用;整体来看,资本要素配置效率绝对值均大于劳动要素配置效率.为此,企业需提升要素配置效率,减少要素配置扭曲,以此提升农业生产率.

    要素配置效率农业生产率超额对数生产函数涉农企业

    江苏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条件和框架结构

    陈鹏远
    6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基础,而以点带面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创新突破则是江苏地域的历史使命.在阐述中国式现代化历史的背景下,首先,以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剖析为起点,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理论指导;其次,基于发展数据提炼江苏现代化经济的基本状况和基本特征,形成区域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实践基础;最后,在理论和实践并行推进下,从点、线、面逐步升维的路径中逐步呈现江苏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框架设计,着力推动江苏经济发展,并为"全国一盘棋"发展做出示范.

    中国式现代化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域发展理论

    虚拟主播文化下的受众情感满足探析

    刘佳佳
    70-77页
    查看更多>>摘要:虚拟主播作为技术和文化共同作用的产物,所具有的开放性与拟像性满足了受众获取情感体验与身份认同的需求,受众可以通过虚拟社群中信息的交互获得多种满足感.与此同时,虚拟和现实的边界被消融,受众对虚拟空间的依赖感加强,使其现实亲密关系呈现消解化趋向.因此,个体在虚拟关系中所获得的情感必须与现实亲密关系构建相结合,实现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进一步的良性互动,最终使个体形成健康的社会交往与人际关系,促使虚拟主播文化良性发展.

    虚拟主播受众情感诉求虚拟社群交互社会关系

    Web3.0时代短视频产业版权过滤义务规则探析

    曹帅帅
    78-85页
    查看更多>>摘要:Web3.0时代背景下,短视频平台凭借数字技术的发展已由简单服务中立者转变为内容服务辅助者.从规范角度检视,传统的"通知—删除"规则不仅成为平台滥用并逃避责任的借口,还因被动等待、事后保护的特征导致短视频产业发展同规则治理错位明显.因此,尝试引入内容过滤义务是解决该冲突的关键.通过深入对过滤义务规则进行正当性论证,建议不仅需引入事前过滤义务还应结合事后保护规则,形成产业保护链,充分发挥事前、事后双向保障之功效.最后,在借鉴欧盟立法的同时应立足我国实际,重新审视产业职责以营造数字营商环境.提出分层级过渡适用事前过滤方案,不仅施以"硬法"保护也加以"软法"塑造,以期发掘短视频产业治理的新路径.

    Web3.0时代短视频产业通知—删除过滤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