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法律适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法律适用
法律适用

万鄂湘

月刊

1004-7883

010-67559093 67559100

101100

北京市通州区天成桥甲1号

法律适用/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应用法学理论研究刊物。立足于我国司法实践,重点案件审中的新型、疑难、特殊法律问题进行研究,展示法官学术研究成果。辟有特别策划、权威访谈、问题探讨、学术前沿、案例评析、新法新、国外司法、法律适用信箱等栏目、读者为法官、检查官、律师及政法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改革的实践探索与未来展望

    陶凯元
    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作出的战略部署.2019年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揭牌,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开始运行.五年多来,法庭坚持严格保护、能动履职、统筹协调的知识产权审判理念,有效激励保障科技创新、维护市场公正竞争、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工作成效显著,实现了改革预期目标.未来,法庭工作应着眼社会关切、着眼解开心结、着眼诉讼体验,进一步提升案件办理质效和诉讼服务水平.同时,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改革仍需深化,可考虑在法庭基础上适时设立国家层面的知识产权专门法院.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国家层面知识产权专门法院

    "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进路

    陈宜芳危浪平
    1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要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精神内核,以新时代人民法庭为有形载体,深刻把握人民法庭处于服务群众、解决纠纷第一线与守护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辩证统一关系,依托司法裁判权力,推进多元解纷,融入基层治理.通过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司法为民、推动源头预防、参与基层治理、做实指导调解、强化多元化解、立足执法办案、加强自身建设,推进"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工作.

    新时代"枫桥经验"枫桥式人民法庭诉源治理

    关于加强"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助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调研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课题组程建乐陈建勋张福军...
    2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民法庭根植于基层,处于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人民群众一线,如何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助推转型中的乡土社会走向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之治"的一项重要课题.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创建一批"枫桥式人民法庭",为新时代人民法庭高质量发展带来重大历史机遇."枫桥式人民法庭"作为新时代人民法庭工作的重要抓手,核心要义是建设现代化人民法庭,工作重心是推动人民群众的感受提升、司法职能的高效发挥、制度机制的变革重塑,最终目标是实现新时代人民法庭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审视当前,"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面临着工作理念、内部建设、外部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及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民法庭自身发展与基层治理深化,亟需在工作理念、实施路径和发展方向上更迭发力,坚持做到"小阵地与大格局""执法办案与参与治理""大众化与专业化""优良传统与现代科技"四个相统一,持续完善"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的话语体系、工作体系、考评体系,着力推动新时代人民法庭的差异化、品牌化、集群化、数字化发展,打造以人民法庭为重要支点的基层社会法治体系,助推基层治理的法治化、现代化.

    枫桥式人民法庭基层治理核心要义实践特征发展方向

    建设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实践问题研究

    王国亮张晓光
    5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战略事关国家前途命运,人民法庭工作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价值.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应当立足"三治融合",服务乡村自治、保障乡村法治、推动乡村德治,成为乡村治理体系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对人民法庭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当前人民法庭工作中仍存在诸多内外部薄弱环节,影响其职能的发挥.新时代人民法庭工作要准确把握职能定位、明确职责使命,坚持便民利民工作导向,积极参与多元化社会综合治理,服务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人民法庭工作应当聚焦多元解纷职能,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完善诉源治理和"分调裁审"工作机制,加强村规民约适用.人民法庭要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升审判质效水平,锻造稳定过硬队伍,营造乡村治理良好法治环境,不断推进我国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枫桥式人民法庭乡村振兴社会治理服务保障

    人民法庭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职能定位——以"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为例

    肖建国李皓然
    6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基层社会治理格局中,"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为人民法庭司法职能定位的调整提供了契机.面对基层社会中的多元治理主体、多样矛盾纠纷、多重规范资源等客观环境,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方法论意义上为人民法庭借助基层治理力量、密切联系群众、透视纠纷肌理、能动自主履职提供了有利的组织条件、群众基础和程序空间."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的实质,是通过司法职能前移延伸出"准司法"职能,为矛盾纠纷化解过程中的不同主体供给规范预期,培育社会解纷力量和民间规范等基层治理资源,站在群众立场诠释和适用法律,发掘司法中的交往理性,使法律权威建立于司法认同之上,并由此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枫桥经验人民法庭基层社会治理司法职能

    "两高"《关于办理危害税收征管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滕伟董保军姚龙兵张淑芬...
    80-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依法惩治危害税收征管犯罪,有效解决司法实践中的难题,"两高"制定、发布了《关于办理危害税收征管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解释坚持问题导向、主客观相统一、与时俱进等原则,明确了危害税收征管相关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明确了对有关罪名的理解,最主要的是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作了限缩解释;明确了新型犯罪手段的法律适用;根据危害税收征管犯罪特点,明确了补缴税款、挽回税收损失,有效合规整改的从宽处罚规则;明确了危害税收征管犯罪涉及的单位犯罪处罚原则等问题.

    税收犯罪司法解释逃税罪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数据权益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体系协调与规则创新

    北京互联网法院课题组姜颖赵长新朱阁...
    102-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要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数据是国家基础战略性资源和重要生产要素.2022年12月2日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从数据产权、流通交易等方面擘画了我国数据要素制度建设的蓝图,但对于数据权益保护的制度安排和体系协调方面却作了一定"留白".随着数据要素在经济活动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涉数据相关的诉讼案件也随之增长.本文基于国内对数据权益知识产权保护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北京互联网法院受理案件情况,从数据的概念与分类出发,在客体层面对比数据本体与知识产权客体的特性,在理论层面对数据保护与知识产权制度进行对比,在制度路径的可操作性、成本优势等方面考察数据权益保护与知识产权制度的契合性,系统地总结和提炼数据知识产权领域司法保护的规则,厘清知识产权保护模式中现有路径的区分、协调及其不足.

    数据权益司法保护知识产权制度

    破产程序中的回迁安置债权属性及其清偿顺位研究

    韩玥
    120-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回迁安置债权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破产程序中面临的较为特殊的一类债权,明确回迁安置债权的权利属性、优先清偿范围以及清偿顺位对于实现破产法追求的对债权人公平清偿、维护社会整体利益具有重要意义.将回迁债权优先权视为特种债权即债权物权化的形式既可以确保债权的优先性又不会突破物权法定原则.同时,在破产程序中涉及购房消费者债权和建设工程价款债权时,应当明确回迁安置债权高于符合特定条件的购房消费者债权,并高于建设工程价款债权的清偿顺位.

    回迁安置债权优先权债权物权化清偿顺位

    论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的积极协助义务——兼评《电子商务法》第61条

    靳桢
    132-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回应以电子商务平台为载体的新兴商务模式的异军突起与蓬勃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于2019年正式施行.该法重点着眼于对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的规制,其中第61条为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设定了在消费者同平台内经营者发生争议时积极协助消费者维护其合法权益的义务.此规范在内容上较为笼统,在实务中也容易产生不同理解.本文旨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61条适用为基点,就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积极协助义务的具体内容以及违反该条义务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进行厘清.对应消费者选择的维权方式,本文将该义务划分为"裁判者"义务以及"辅助者"义务,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违反对应义务应承担相应责任.最后就完善该条规定提出建议.

    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积极协助"裁判者"义务"辅助者"义务

    公众法感融入司法裁判的实践路径

    李珊
    144-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司法理念提出法官在办理具体案件时,应使司法裁判"文本法"的适用符合人民群众感受的"内心法".原因之一在于法感、直觉在判决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毫无疑问,法官在办理具体案件时,一定有法感、直觉的参与,此时,人民群众感受的"内心法"同样在场,即公众法感亦在场.故在以往讨论法官法感的基础上,将研究转向公众法感,深入辨析公众法感融入司法裁判的正当性和有益性.最后选取公众较为熟悉的案件进行细节分析,有助于思考公众法感融入司法裁判的具体路径.

    公众法感法官法感司法实践具体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