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粉煤灰综合利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粉煤灰综合利用
粉煤灰综合利用

王长荣

双月刊

1005-8249

fmhzhly@163.com

0311-86692425

050011

石家庄市东大街46号(河北省图书馆内)

粉煤灰综合利用/Journal Fly Ash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集中深入研究粉煤灰及其它工业废渣综合利用的科技期刊,主要内容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规,面向电力、建工、建材、能源、交通、水利、环保、农业、化工、大专院校、个体企业等报道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介绍国内外理论研究新成果和先进经验。由十多个专题栏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面向生产、面向企业,为企业排优解难,实用性强、信息量大,深受读者喜爱。有二十多所知名大学科研院所的三十多名专家教授组成编委会,保证杂志质量和不断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建筑垃圾和纤维联合改性膨胀土路用性能研究

    郑和武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膨胀土路用性能和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本文研究了玻璃纤维与建筑垃圾改良膨胀土的强度特性和胀缩特性,并结合微观特征探索改良机理.研究发现:建筑垃圾和玻璃纤维均能显著提高膨胀土的强度和降低膨胀土的胀缩特性.建筑垃圾和玻璃纤维掺量过高会导致改良膨胀土内部孔隙无法有效填充以及纤维成团现象,从而影响改良膨胀土的路用性能.建筑垃圾和纤玻璃维的最佳掺量分别为 40%和 0.6%;微观测试结果表明纤维能为膨胀土提供附着点,从而达到增密膨胀土内部结构的效果.上述研究成果能为膨胀土改良和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膨胀土建筑垃圾玻璃纤维强度特征胀缩特性微观结构

    热养护对大体积混凝土不同活性矿物掺合料早期水化性能的影响

    夏雨高妮王永维刘竞怡...
    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大体积混凝土中粉煤灰和矿粉在热养护条件下对水泥早期抗压强度的影响,并通过水化热、XRD以及TGA等技术手段阐述了水化反应过程.结果表明:常温时,粉煤灰和矿粉加入均会大幅度降低早期强度;热养护时,粉煤灰-水泥体系的早期强度仍远低于空白组;但随着矿粉用量的增加和热养护温度的升高,体系早期强度与空白组的差距逐渐减小;50℃养护时,矿粉-水泥体系的早期强度高于空白组.这说明在热激发条件下,粉煤灰的早期火山灰反应仍然有限,但矿粉的早期水化活性显著提高,通过火山灰反应和自水化反应完成水化产物的积累.

    粉煤灰矿粉热养护水化过程水化产物

    粉煤灰镧改性吸附水中磷的性能研究

    梁旭华石家豪韩非
    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粉煤灰与碳酸钾混合后焙烧,再浸渍硝酸镧,制备出镧改性粉煤灰(La-FA).通过多种手段对La-FA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对含磷废水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La-FA表面形成许多孔隙,具有更多吸附位点和羟基官能团,硅和铝含量的增加.La-FA零点电位的pH值为 5.8.当水中磷的质量浓度为 30 mg/L、温度为 20℃、pH为 4.1 时,投加 2g/L的La-FA且吸附时间为 20 min时,磷去除率可达 98%,吸附量为 24.13 mg/g.La-FA对磷的吸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拟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是自发进行的,且为吸热反应,吸附机理为离子交换.

    粉煤灰镧改性吸附

    煤矸石粉制备混凝土用复合掺合料的性能研究

    王建华赖益梁刘刚杨枫...
    18-2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用煤矸石粉部分替代粉煤灰制备混凝土用复合矿物掺合料,通过正交实验研究煤矸石粉、粉煤灰、磷渣掺量对受检胶砂抗折强度、抗压强度、活性指数和抗压强度增长比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火山灰效应和微集料效应,煤矸石粉、粉煤灰、磷渣对水泥的水化存在较强相互作用,设计配合比适宜时,受检胶砂的 7 和28d活性指数及强度增长比均达到普通Ⅲ级复合矿物掺合料指标要求,表明用煤矸石粉部分替代粉煤灰制备混凝土用复合矿物掺合料完全可行,最优方案为煤矸石粉掺量 25.0%、粉煤灰掺量 62.5%、磷渣掺量 12.5%.

    煤矸石粉粉煤灰复合掺合料混凝土磷渣性能

    TLA与聚酯纤维复合改性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胡文娟
    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改善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及耐久性,首先采用TLA与聚酯纤维进行复配设计,然后基于马歇尔、高温车辙、低温弯曲、浸水马歇尔、冻融劈裂、两点弯曲与浸水APA等试验,针对TLA与聚酯纤维复合改性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抗疲劳耐久性能展开综合考察.结果表明:单掺TLA或聚酯纤维均能改善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能、低温抗裂性能及水稳定性,且TLA的各项性能改善效果相对较为明显;经复掺TLA与聚酯纤维改性后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均得到显著的提升,可适用于我国北方严寒或南方高温湿热多雨等复杂气候地区的沥青路面建设之中;TLA能够有效提高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劲度模量与疲劳寿命,合理复掺聚酯纤维后提升效果更为明显,均符合高模量沥青混合料的规定及要求;采用合理比例的TLA与聚酯纤维进行复掺,可综合提升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及耐久性.

    聚酯纤维热再生沥青混合料TLA路用性能耐久性

    湿热-碳化下环氧树脂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试验研究

    赵怀轩张启志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制备高性能耐久性混凝土,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环氧树脂掺量、湿热循环次数、碳化循环次数及湿热-碳化循环次数对环氧树脂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环氧树脂的掺入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但过量的环氧树脂掺量并不能显著的提高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对于该类混凝土试件的环氧树脂最佳掺量为 1.5%;随着湿热循环次数、碳化循环次数和湿热-碳化循环次数的增加,混凝土的碳化深度也逐渐增加,即抗碳化能力下降,对混凝土抗碳化性能影响排序为:湿热-碳化>碳化>湿热.该研究结论能够为今后高性能混凝土配制提供数据支持.

    环氧树脂掺量湿热-碳化循环混凝土抗碳化能力

    无熟料胶凝材料胶砂与混凝土性能的试验研究

    孟文慧宋少民
    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矿渣、粉煤灰、钢渣、铁尾矿微粉、熟石灰、脱硫石膏等为原材料研究无熟料胶凝材料的制备及其胶砂、混凝土性能.结果表明:无熟料胶凝材料标准稠度用水量在 28.5%~30.5%之间,初凝时间均大于150 min,终凝时间在 200~460 min之间;不掺加水泥的无熟料胶凝材料,早期钢渣含量较高的通用胶砂抗压强度较高,其专用胶砂抗压强度也较高且 56d时可达 50 MPa;掺入不超过胶凝材料 5%的P·Ⅰ型硅酸盐水泥的无熟料胶凝材料,钢渣含量较低、石膏含量较高的通用和专用胶砂抗压强度都相对较高,较优组别专用胶砂抗压强度 28d可达35 MPa,56 d达到45 MPa;选用胶砂强度较优的胶凝材料配比进行混凝土试验,无熟料胶凝材料混凝土工作性能良好,28 d抗压强度满足C20~C25 混凝土强度要求,56 d满足C25~C30 混凝土强度要求.

    无熟料胶凝材料胶砂混凝土工作性强度

    混掺垃圾飞灰和二次铝灰活性粉末混凝土性能研究

    杨俊超彭玲陈永强汪晖...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二次铝灰(SAD)与焚烧垃圾飞灰(WFA)混掺制备成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研究二次铝灰在两种混合料中的掺量对RPC流变性能参数(扩展度和塑性黏度)、抗折强度、抗压强度以及干燥收缩率的影响,并测定RPC在水中的重金属元素(Cr和Zn)渗出量;观察RPC的微观形貌,揭示RPC性能的机理.结果表明:当二次铝灰的掺量为 60%时,RPC的扩展度、抗折强度与抗压强度以及干燥收缩率达到最高,此时RPC的塑性黏度值最小;RPC中Cr与Zn的渗出量与其渗出时间成正相关,与RPC中二次铝灰的掺量成反相关;当二次铝灰掺入 60%时,RPC的微观结构最密实.

    二次铝灰垃圾飞灰流变参数强度重金属渗出

    煤气化灰渣烘烤球磨活化技术研究

    聂庆科李华伟张日华王庆军...
    4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煤气化灰渣的活性,增加煤气化灰渣资源化利用的途径和范围,实现煤气化灰渣的高值化利用,采用烘烤-球磨-筛分的方法对其进行处理.通过粒径分布试验和SEM试验分析活化前后、不同研磨时间的煤气化灰渣的粒度分布和物质形态,发现颗粒细度直接影响煤气化灰渣的活性,而煤气化灰渣颗粒的分布特征会影响胶凝材料整体的紧密堆积,从而决定硬化体的微观密实程度.通过活化前后的煤气化灰渣与熟石灰的抗压和抗折强度试验验证煤气化灰渣烘烤球磨活化技术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活化后的煤气化灰渣混合料的抗折和抗压强度是未经过活化的煤气化灰渣熟石灰混合料的 1.4~3.0 倍,证明了煤气化灰渣活化技术的可行性.

    煤气化灰渣高值化利用活化技术地质聚合物

    不同纤维改性透水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试验研究

    袁冻雷
    5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将不同掺量的玄武岩纤维与聚酯纤维掺入透水沥青混合料中进行改性,采用室内冻融劈裂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及浸水飞散试验,系统考察纤维类型及掺量对透水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BF、PF纤维掺量的增加,透水沥青混合料的劈裂强度、稳定度、冻融劈裂强度比及浸水残留稳定度大致均呈先增大后减小变化,而浸水分散损失则随之呈先减小后增大变化;适量BF、PF纤维的掺入能起到良好的加筋分散作用,有利于沥青混合料空间结构稳定,改善透水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BF纤维和PF纤维的最宜掺量分别为 0.4%和 0.2%;BF纤维能够显著提高透水沥青混合料的冻融劈裂强度比,而PF纤维能够显著提高透水沥青混合料的浸水残留稳定度及浸水飞散损失,故BF纤维适用于北方季冻地区,而PF纤维则更适用于南方多雨地区.

    透水沥青混合料玄武岩纤维聚酯纤维水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