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梁宗祥

双月刊

1672-1144

sjxb@nwsuaf.edu.cn

029-87082937

712100

陕西杨凌渭惠路23号(水科所校区)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and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CSTPCD
查看更多>>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是由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科技期刊(双月刊)。本刊创刊于1991年,原刊名《防渗技术》(内部发行),1995年公开发行(季刊),2003年更名为《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0年由季刊变更为双月刊。 二十年来,经过学报编委会全体专家教授辛勤工作,一如既往支持本刊工作的论文作者的无私奉献,国家出版总署、陕西省出版局相关司局领导的大力支持,相关领域的高校师生、工程技术人员的精心呵护以及学报编辑部共同努力,《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出版物影响因子逐年稳步提高,在同类出版物中以学术气氛浓厚、办刊作风严谨、社会服务周到著称。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先后荣获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奖、《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等荣誉。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及时适应互联网时代对学术性期刊办刊模式的要求,积极对外扩展交流,努力把自身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现已成为众多国内顶尖数据库的核心合作伙伴,为广大作者扩大自身学术影响、及时掌握国内外研究前沿、与相关领域专家无障碍沟通提供及时、周到、持续的热心服务。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现为: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 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刊源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SWIC)收录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涉及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水文水资源、河流及航道治理、水工土木建筑、岩土工程、材料与结构、地质矿产等领域的学术性刊物。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热忱欢迎相关领域的高等院校师生、研究院、设计院的科研人员、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公务人员以及在生产一线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向本刊赐稿,学报编委、审稿专家以及编辑部将以高效、热情的服务,及时将您的学术成果、工程实践经验向社会各界介绍、推广。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基本信息: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编辑单位:《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编辑部 主 编: 梁宗祥 副主编:蔡明科 地 址: 陕西杨凌渭惠路23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科所校区) 邮政编码:712100 电 话: 029—87082937 学报 办公qq:1378118253 电子邮件:sjxb@nwsuaf.edu.cn 国内刊号:CN 61—1404/TV 国际刊号:ISSN 1672—1144 定 价:120元/年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无人机地空瞬变电磁法的水库库区滑坡体探测研究

    史俊杰
    149-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预防水库库区滑坡灾害、保障水库安全,以江口水库库区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无人机地空瞬变电磁法的滑坡体探测方法.通过麦克斯韦方程组计算出水库的磁感应强度,结合磁感应强度、无人机发射的信号以及探测半径,确定探测的方位角;基于无人机地空瞬变电磁法,结合多个探测点所获取的感应电动势数据,定位滑坡体异常位置;利用GNSS技术和多种测量工具,对滑坡体变形量参数进行系统的计算,确定水库库区滑坡体的变形量,实现滑坡体探测.结果表明,该方法探测结果的准确性始终保持在95%以上,能够有效识别出高程位置的变形情况,该水库库区的滑坡体变形程度较小,且变形速率缓慢,目前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其危险性相对较低.

    地空瞬变电磁法滑坡体磁感应强度GNSS技术

    开挖扰动下的风化卸荷边坡变形分析及处理措施

    孙斌许建军段军邦
    155-160,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托某水电工程交通隧洞洞口边坡松弛变形处理工程,分析边坡变形的成因,并结合地质勘察资料及现有边坡稳定情况,通过计算反演地质参数,验证边坡的整体稳定性.通过反推计算所需的加固力,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结果表明:初拟的三号滑动面在正常、暴雨(完全饱和)、暴雨(饱和深5m)及地震工况下均不满足稳定要求.计算得出各种工况不同条件下单位宽度所需的抗滑力,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通过实施边坡加固、坡面防水和坡体排水等综合措施,可以有效改善边坡的稳定性.

    松弛变形破坏模式参数反演稳定分析支护处理

    隧洞衬砌结构外水压力和渗流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董培源
    161-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分析隧洞工程建设中衬砌结构外水压力和渗流量的影响因素,以无压圆形断面隧洞为研究对象,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在灌浆层厚度、灌浆层渗透系数、初期衬砌渗透系数以及二次衬砌渗透系数变化条件下衬砌结构外水压力和渗流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灌浆层厚度的增加或灌浆层、初期衬砌渗透系数的减小,作用于二次衬砌的外水压力及衬砌渗流量逐渐减小.相较初期衬砌,固结灌浆对衬砌渗流量的调控更显著.随着灌浆层厚度增大到一定程度,衬砌外水压力和渗流量的变化趋于平缓,工程中应考虑建设成本及工程安全合理选取灌浆层厚度和渗透系数等参数.

    衬砌外水压力渗流灌浆渗透系数

    分级循环荷载下粉土动力特性研究

    王静胡金虎杨亚源周邦龙...
    166-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的动力学参数是地震安全性评估的重要依据,为了研究粉土在振动荷载下的变形和破坏行为,以郑州地区粉土为研究对象,利用GCTS三轴振动仪对重塑土样进行分级循环加载的动三轴试验,分析粉土在不同含水率和围压下的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粉土的动剪切模量随着动剪应变的增大逐渐减小,曲线速率则随着动剪切应变的增大减缓,最后趋向稳定,含水率和围压不改变粉土动剪切模量-动剪切应变曲线的变化形态;粉土的动剪切模量随着围压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低围压时,围压增加对土体动剪切模量的增大作用尤为显著,并且深度较大的土样具有抵抗破坏的天然优势;粉土的阻尼比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围压的增加而减小;阻尼比的大小与土体所处深度及周围压力有关,围压越大,阻尼比越小;围压对阻尼比的影响受含水率影响,含水率越高,围压对阻尼比的影响越明显.

    动三轴试验含水率动剪切模量阻尼比

    磷石膏-玄武岩纤维固化低黏聚性土的组合优化研究

    王浩然杨秀娟陈顺福欧自然...
    172-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低黏聚性土的力学性质,采用磷石膏-玄武岩纤维作为复合固化材料,设置磷石膏掺量、玄武岩纤维掺量、含水率、压实度4 因素的正交试验,研究不同组合下固化土的黏聚力、压缩性及渗透性的变化规律,并通过熵值法筛选出最优组合.试验结果表明:极差分析显示含水率对固化土的抗剪强度、压缩性及渗透性影响程度最大,压实度对固化土渗透性影响显著;磷石膏掺量和玄武岩纤维掺量的增加有利于固化土的抗剪强度提高.通过熵值法确定磷石膏掺量、玄武岩纤维掺量、含水率、压实度分别为6.5%、0.8%、12%、98%时为最优组合,此时处理后的低黏聚性土黏聚力为75.9 kPa,压缩系数为0.17 MPa-1,渗透系数为1.43×10-5 cm/s.

    磷石膏玄武岩纤维固化低黏聚性土正交试验熵值法

    基于增量型贝叶斯概率统计的滑坡预测模型研究

    朱祖腾蓝燕金简文彬林昀昭...
    181-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展基于滑坡灾害大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建立台风暴雨诱发滑坡概率预测模型,对预防台风暴雨诱发滑坡的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价值.基于贝叶斯理论和增量学习理论,推导基于连续型变量的滑坡增量型贝叶斯分类预测概率模型;利用该模型对研究区已发生的539 个滑坡点作为学习样本,进行时空联合预测预报;选取研究区部分滑坡作为待预测样本,检验模型的学习性能和预测精度.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在时间上实现了延续性,能捕捉连续变量微小变化对参数学习和更新的影响;在当前学习样本的条件下,增量型预测模型因为有检验元组部分样本的加入,使模型结构更为完整、概括性更强;该模型整体预测精度达75%,能较好的实现灾害时空联合预报.

    影响因子滑坡贝叶斯理论概率预测模型时空联合预报

    松坪沟活断层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满侨侨赵其华
    189-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松坪沟流域地质构造复杂且发育断层,地质灾害频发,为研究松坪沟断层对地质灾害的影响;通过野外勘察、物探等方式对松坪沟主沟发育的松坪沟断层进行厘定,同时对该区地质灾害进行详细勘察分析.结果表明:松坪沟断层破裂带整体走向为北偏西,沿着松坪沟主沟发育,起始于茂县较场弧形构造带及其西侧,分为三段斜列式展布.地质灾害沿着断层的两侧呈带状分布,距离断层越近,地质灾害越发育且规模越大,断层两头的部分地质灾害发育集中.地质灾害发育的坡向与断层走向呈斜交,表明受到了断层长期活动的影响;地质灾害发育规模从断层南东段向北西段依次逐渐减少,进一步说明断层活动性依次减弱.

    松坪沟断层活断层地质灾害发育分布影响

    水盐含量和固化剂掺量对红黏土抗剪强度的影响研究

    饶杰龙张家新于立通刘潇...
    196-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海相填土被海水逐渐渗透条件下抗剪强度变化,对大连红黏土进行一系列直剪试验,分析含水率和含盐量对红黏土抗剪强度的影响,并分析2%、4%石膏粉和18%、20%、22%糯米浆对含盐红黏土的固化效果,在此基础上,量化水盐含量和固化剂种类及掺量对红黏土剪切强度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红黏土的含水率是影响抗剪强度的主要因素,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其抗剪强度呈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变化过程.含盐量是影响红黏土抗剪强度的因素之一,低含盐量能适当提升红黏土的抗剪强度,过量含盐量会使其抗剪强度大幅降低.石膏粉对含盐红黏土的固化效果相对较好,并且随着干密度的增加,固化含盐红黏土的抗剪强度也会随之上升.

    海洋填土直剪试验抗剪强度含水率含盐量固化剂干密度

    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模式研究与探索

    李九阳陈立王晓雨
    202-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我国工程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基础,加快推动我国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转变.以长春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践行与探索为例,力争打造出卓越工程师培养新模式的"样板间".首先分析"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工程教育的意义,随后从创新育人模式、重构课程体系、整合教学资源、创新教学评价方式、深化产教融合等五方面对卓越计划的实践进行总结,最后分析"卓越计划"实施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教学实践表明,长春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积极践行卓越计划,推进以卓越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对各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提供参考.

    卓越计划工程教育土木工程培养模式

    《河流动力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杨海英卢敏
    208-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河流动力学》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中存在基础要求高、知识碎片化、教材有局限等问题.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知识,提出基于大单元的教学内容整合及重构、基于自主学习的重难点讲授、基于典型工程的案例教学三大举措,并且在此基础上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索.实践表明:混合式教学模式解决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论与实际工程耦合,提高了学生分析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河流动力学》混合式教学改革可为水利类专业的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河流动力学》专业核心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