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苗健青

双月刊

1002-3321

zsxb@fzu.edu.cn

0591-87892444

350002

福建省福州市工业路523号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Fuzhou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人文社会科学的正确导向,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学术结合时代的宗旨,立足本校,面向社会,展示开放型学术刊物的风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辩证法意蕴

    冯显婷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性内蕴在世界历史的理论逻辑中,在历史与现实、事实与价值的统一中能够更好地澄清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正含义.作为利益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的统一,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人类的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在世界交往与发展的实践中推进特殊利益与普遍利益的统一,进一步凸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性和普遍性.人类命运共同体描绘了世界发展的理想蓝图,不仅是一个应然状态,还是一个"变革现存世界"的现实运动,需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映照中辩证把握主权国家与社会制度的矛盾关系,在遵循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历史辩证思维共同价值社会制度

    论资本逻辑对"气候新陈代谢"的撕裂

    张翔蔡华杰
    10-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业革命时期,马克思对受资本主义工业化推动的资本主义农业进行了批判,指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仅扭曲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且与工商业联合起来撕裂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变换,同时这一裂痕随着生态恶化渗透进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进入 21 世纪,资本逻辑主导的"新陈代谢断裂"致使全球气候问题逼近临界阈值,不仅使自然界、劳动者彻底沦为资本增殖的异化工具,更通过气候帝国主义加剧了治理领域的不平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则从生产、治理、合作三重领域突破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禁锢的牢笼,强调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氛围、致力于构建全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最终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资本逻辑新陈代谢断裂全球气候变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第二个结合"视域下国学经典传承创新的路径选择

    魏金明石璐美石慧琴
    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国学经典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既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题中之义,也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必然要求.高度相通的核心思想理念、高度相似的优秀传统美德、高度相同的人文思想内容为两者结合提供了基础及其契合点.在"第二个结合"视域下推动国学经典的传承创新,可以通过文本比较结合、学科交叉结合、内容有机融合、宣传阐释结合、队伍协同研究等,构建一个体系性的探索路径,为国学经典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提供系统全面的学理支撑.

    国学经典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两个结合

    延安时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涂秀珍
    26-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青年,以中国国情及革命实践教育青年、引导青年与工农群众相结合,在赢得和培养青年的过程中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并培养出一大批能够自觉应用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深入剖析中国具体实际并指导革命实践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这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积极投身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成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力量.

    延安时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平台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

    陈海汉谢翼泽
    3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平台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研究其如何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对于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基于 2013-2022 年中国 31 个省级行政单位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限回归模型研究平台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平台经济能正向促进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经过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平台经济有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市场交易效率和技术创新,进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平台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存在明显区域异质性,在平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其影响效果更为显著,能获得更大的平台经济发展红利.

    平台经济产业结构升级区域异质性

    人工智能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

    林志炳吴志煌
    4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碳"目标的实现对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利用人工智能减排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人工智能的应用会加速资源消耗,导致碳排放的增长,这表明人工智能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具有复杂性,对其进行识别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构建数理模型反映人工智能对碳排放的影响,并采用半参数空间滞后模型呈现人工智能对碳排放的非线性影响.同时,利用中介效应模型对人工智能助力减排的路径进行检验.数理模型分析的结果显示,当人工智能发展到高智能阶段,将促进碳减排.而当人工智能处于弱人工智能时期,人工智能对碳排放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实证结果表明:(1)省际碳排放之间存在空间正相关性.(2)当前人工智能对碳排放存在非线性影响,并且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呈现促进—抑制—促进的三阶段影响,稳健性检验结果仍支持这一结论.(3)地区异质性分析发现第三阶段促进影响主要体现在东部地区,阶段异质性分析发现不同时期人工智能对碳排放的影响也呈现非线性.(4)中介效应模型显示,人工智能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减少了碳排放,且节能减排技术的减排效果优于清洁能源技术.

    人工智能碳排放汉密尔顿函数半参数空间滞后模型中介效应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城市生态福利绩效评价研究

    刘丹蒋政郑宇婷
    60-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提高人民福利水平为导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 2015-2020 年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江西、贵州三省 26 个城市数据,运用网络SBM(Slacks Based Measure)模型测算其生态福利绩效,研究发现:(1)整体来看,在研究期内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城市生态福利绩效历年均值为 0.714,总体上未能实现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有效,城市之间绩效差异较大,只有厦门实现DEA有效,整体城市生态福利绩效呈现先增长后缓慢降低的趋势,相较于研究初期有所增长.(2)区域来看,不同地区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有所差异,呈现出"福建最佳,贵州次之,江西最末"的态势.(3)子系统来看,两子系统绩效的不均衡是整体生态福利绩效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为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议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加强创新能力,推进生态技术进步;深化区域合作,推进区域协同发展.

    生态文明城市生态福利绩效网络SBM模型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论我国轻罪前科消灭制度之构建

    何群张书惠
    7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刑法扩张的背景下,我国刑法向轻罪化方向发展.随着轻罪比例的不断攀升,现行前科体系之弊端日渐凸显,因此,为轻罪犯罪人构建前科消灭制度的呼声不绝于耳.构建轻罪前科消灭制度具有积极的制度价值,可以起到顺应轻罪比例升高之趋势,实现刑法体系现代化以及更新国人犯罪观念的积极效果.在宏观制度厘定层面,可通过制定单行"前科管理与适用法"的方式在规范层面明确轻罪前科消灭制度,同时应当对制定轻罪前科的规范性文件之层级作出限制,明确轻罪前科消灭的范围与时点.在微观制度构建层面,需要明确轻罪前科消灭的实质条件,免除附条件的过失犯罪人、微罪犯罪人以及"定罪免刑"犯罪人的前科担负,并为不能立即消灭其前科的犯罪人构建轻罪前科封存制度,以 5 年作为封存上限,根据罪行的差异分类配置个罪的具体封存期限.

    轻罪前科前科消灭制度

    安全生产行政公益诉讼起诉条件探究

    曹辰吴勇
    8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安全生产行政公益诉讼是当下检察机关探索的重要公益诉讼类型,也是理论界公益诉讼研究的热点.从司法实践上看,该领域公益诉讼配套法律制度仍较为薄弱,实践中安全生产行政公益诉讼的起诉条件尚存一定争议,对制度的进一步发展造成阻碍.通过文义解释、体系解释等方式,对安全生产行政公益诉讼中"安全生产""重大事故"与"重大事故隐患""负有监管职责的行政单位""公共利益"以及"行政机关未依法履职"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分析,厘清安全生产行政公益诉讼中检察机关受案范围、监督职责、诉讼前提以及诉讼对象等问题,进而明确安全生产行政公益诉讼起诉条件,为安全生产公益诉讼制度的实践提供助益.

    安全生产检察机关行政公益诉讼起诉条件

    商标注册中公序良俗之道德考量

    张铃
    89-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商标法规定了申请商标不得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以保护公序良俗.实践中,法院在判断申请商标是否违背公序良俗中的社会道德时,存在道德内涵解释不清、要求不明的问题,也缺乏统一的裁判标准.问题产生的因由主要包括立法对道德的模糊表达、道德判断的差异化、司法对"道德"价值定位的认知偏差,以及法院对司法裁判社会效果的过度考量等.问题的解决之策在于,回归不良影响条款保护最低道德的价值定位,明确社会道德在商标注册中的立法表达.在判断商标是否违背社会道德时,不仅要结合商标的使用情境等要素确定商标的固有含义,还要对商标的文化意涵进行价值判断.

    商标注册公序良俗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不良影响条款底线性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