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福州大学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福州大学

顾泉佩

双月刊

1000-2243

xb@fzu.edu.cn

0591-87893102

350116

福建省福州市大学新区学园路2号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Fuzhou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载数学、物理、电气、信息科学与技术、自动控制、机械、材料、土木建筑、化学化工、生物、轻工、资源、环保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目前,《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在国外被《化学文摘》(CA)、《数学评论》(MR)所收录;在国内,除了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作为来源期刊,还被《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力学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无线电子学文摘》、《分析化学文摘》等重要文献系统所收录与转引。学报在历次有关优秀期刊评比活动中多次获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改进TDM-LoRa低功耗森林火灾监测预警系统

    林金亮彭侠夫
    253-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森林火灾监测系统成本高、功耗大、维护复杂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改进TDM-LoRa设计的低功耗森林火灾监测预警系统.系统以STM32 系列微处理器为节点控制核心,LoRa-SX1278 芯片为通信模块,并使用增量传输和改进时分复用通信机制,有效降低节点能耗,从而延长监测节点和汇聚节点寿命.试验结果表明,数据信息在发射功率为20 dBm、传输速率为1.2 kbit·s-1的情况下,节点在3500m范围内实现的丢包率仅为 7.2%;在使用2600 mA·h的电池、数据采集上传间隔时间为30 min的情况下,单个节点有效工作时间理论可达 90.7 个月,实现无中继远距离低功耗森林环境监测数据的采集.

    森林火灾火灾监测预警系统改进TDM-LoRa增量传输低功耗丢包率

    基于OpenLane的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工具

    王建新许弘可郑玉崝肖超恩...
    261-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一种基于OpenLane的专用集成电路(ASIC)设计工具的设计方案.以Gambas开发环境为基础,利用插件技术实现对OpenLane工具链的集成,完成基于OpenLane的ASIC设计工具,即EasyASIC.该工具涵盖工程管理、代码编辑、Verilog 代码的编译、仿真、OpenLane 初始化文件的配置、GDSII 文件的生成、GDS2D 和GDS3D显示等功能,从而实现ASIC设计的自动化.以 32 bit有符号乘法器为例,对该工具进行功能验证测试.实验结果表明,EasyASIC能够在国产Deepin操作系统下流畅运行,实现 32 bit有符号乘法器从寄存器传输级文件描述向GDSII文件的转换,该工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易用性,对于提升我国集成电路设计工具软件产业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集成电路设计工具专用集成电路OpenLaneGambas

    聚乳酸聚氨酯嵌段预聚体增韧PLA/TPU共混物

    朱海彬朱涛张卫英英晓光...
    268-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成聚乳酸聚氨酯嵌段共聚物预聚体(PLA-b-PUP),以其作为聚乳酸(PLA)和热塑性聚氨酯(TPU)的活性相容剂,通过原位反应增容制备PLA/TPU/PLA-b-PUP 超韧共混物.通过拉伸试验、冲击试验、SEM、FTIR、DSC和TGA研究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和增韧机理.结果表明,PLA-b-PUP中的异氰酸酯基团与PLA和TPU上的活性基团发生反应,显著改善了PLA/TPU共混物两相界面的相容性.随着PLA-b-PUP的加入量增加,共混物中PL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相对结晶度逐渐降低,当PLA-b-PUP的质量分数为PLA/TPU共混物的 4%时,共混材料的断裂伸长率和缺口冲击强度分别达到无相容剂时的 8.12 和 2.73 倍,表现出良好的增容增韧效果.添加PLA-b-PUP后,共混物的初始分解温度有所降低,但最快分解温度有所提高.

    PLA/TPU/PLA-b-PUB共混物聚乳酸聚氨酯嵌段预聚体原位反应聚乳酸热塑性聚氨酯增容机制增韧机理

    不同缺陷类型双层石墨烯旋转摩擦特性

    李明林王攀洪若瑜
    276-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构建双层石墨烯旋转摩擦的原子模型,研究缺陷类型、浓度、尺寸效应、石墨烯堆叠方式等因素对其层间旋转摩擦特性的影响,并探讨应变工程的减摩效应.实验结果表明,缺陷类型和堆叠方式对石墨烯旋转摩擦特性的影响较为显著,缺陷类型的影响程度最高.当对底层石墨烯引入拉伸应变后,其旋转摩擦阻力发生衰减,且单空位缺陷与无缺陷模型的力矩递减趋势最为相似.对比研究底层石墨烯的压缩应变,发现其在一定范围内使得层间摩擦增大.本研究有助于缺陷石墨烯层间旋转摩擦特性理论的进一步完善.

    缺陷石墨烯旋转摩擦拉伸应变分子动力学正交试验设计

    矿物掺和料对海水海砂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的影响

    余海玲郑建岚王国杰王德辉...
    284-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 10 组试验,研究了 10%~30%粉煤灰、10%~30%矿渣、5%~15%偏高岭 土在单掺下对海水海砂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及化学组成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对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水海砂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随着粉煤灰掺量提高先减少后增大,随着矿渣掺量提高逐渐增大,随着偏高岭土掺量提高逐渐减小;偏高岭土、矿渣和20%以下粉煤灰掺入海水海砂混凝土后,均可见随着掺量的提高混凝土中的Friedel盐增多,自由氯离子及Ca(OH)2 含量降低,混凝土孔溶液pH值降低;偏高岭土对海水海砂混凝土的氯离子化学结合和物理吸附作用及微观结构的改善最佳,20%以内掺量的粉煤灰次之.

    海水海砂混凝土矿物掺和料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微观结构

    软土地层基坑群模型试验相似材料研制及应用

    李杨何旭罗学东蒋楠...
    291-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基坑群连续开挖存在的耦合效应问题,首先确定相似材料配比方案,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合理的配比材料,进而设计基坑群模型试验来研究两侧基坑叠加作用影响下车站基坑的围护结构和土体表层变形.研究结果表明:满足该软土地层相似常数的土层材料配比为(石英砂∶滑石粉∶双飞粉∶膨润土∶水=0.27∶0.27∶0.232∶0.058∶0.17);基坑群开挖时由于相邻墙体引起的墙后土拱效应叠加导致坑间土体水平应力降低,围护结构受力和变形量减小,坑间土体沉降量增大;基坑间距是支护结构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两侧基坑间距位于1H~2H之间(H为基坑深度),接近 1 倍开挖深度一侧的叠加影响大于接近 2 倍开挖深度一侧.

    基坑群软土地层相似材料室内模型试验围护结构地表沉降

    含生活垃圾焚烧炉渣的碱矿渣水泥耐高温机理

    张彬彬马宇梁咏宁林毅武...
    299-3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生活垃圾焚烧炉渣(MSWI-BA)对碱矿渣净浆耐高温性能的影响机理,将 6%的矿渣等质量替换为MSWI-BA,制备碱矿渣水泥净浆(AASBp),研究不同温度对AASBp的质量损失率、干燥收缩率和强度的影响.以普通硅酸盐水泥净浆作为对照组,结合多种微观手段,揭示AASBp的耐高温机理,并与未掺MSWI-BA的碱矿渣水泥(AASp)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AASBp中水化硅铝酸钙的钙硅比(C/S)先降低后升高;在 400℃时,水化硅铝酸钙的聚合度最高,C/S最低;Al—O键在 600℃断裂,而Si—O键在 1 000℃断裂;MSWI-BA可提高基体孔隙的连通性,高温处理后孔隙压力得到释放,因此AASBp比AASp具有更高的归一化抗压强度和耐高温性能.

    碱激发矿渣生活垃圾焚烧炉渣耐高温干燥收缩率水化硅铝酸钙的聚合度

    分子动力学的不同沥青分子自愈机制分析

    袁燕陈宏宇王叶飞徐松...
    307-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沥青材料的自愈合性能,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利用 Materials Studio软件建立基质沥青、SBS(styrene-butadiene-styrene)改性沥青、老化沥青以及老化SBS改性沥青的三维微裂缝模型;通过密度分析、相对浓度分布以及自由体积分数等方法,分析自愈合模型的愈合情况.结果表明,SBS改性剂对沥青的自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老化对沥青的自愈有一定的抑制作用,4 种沥青的自愈潜力从大到小依次为SBS改性沥青、基质沥青、老化后SBS改性沥青以及老化沥青.

    沥青胶结料分子动力学自愈合扩散系数

    饱和面干处理方式对再生细骨料UHPC自收缩性能的影响

    林添琦孙强顺张鸿儒刘超...
    316-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预湿饱和面干和外加水饱和面干处理再生细骨料(RFA),并以RFA替代 50%的河砂,制备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研究不同处理方式获得的饱和面干RFA对UHPC抗压强度、内部相对湿度和自收缩性能的影响,并利用压汞分析进行机理解释.研究结果表明,当总水胶比为 0.24 时,与采用预湿饱和面干RFA的UHPC相比,采用外加水饱和面干RFA的UHPC中孔径大于50 nm的孔体积增多,抗压强度降低;内部相对湿度减少,自收缩增大;其 28.0 d抗压强度仅降低 3.2%,且 7.0 d的自收缩仅提高 10.5%.因此,在实际工程的UHPC中可采用外加水饱和面干RFA,以获得更好的施工效益.

    超高性能混凝土饱和面干再生细骨料自收缩内部相对湿度

    单组分电炉镍渣基地聚物修补材料制备与性能调控

    吴文达张栋梁王景杨王雪芳...
    32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利用具有潜在活性的固体废弃物电炉镍渣,制备单组分电炉镍渣基地聚物修补砂浆.基于正交实验和极差分析,通过掺入掺合料并改变碱模数和碱当量等关键影响因素,对地聚物砂浆各项修补性能进行调控,获取满足修补性能的最优配合比,确定各因素对修补性能的影响主次.结果表明,最优配比是矿渣掺量为 30%,粉煤灰掺量为 30%,碱模数为 1.2,碱当量为 6.5%,其 28d抗压、抗折强度分别为90.29、9.23 MPa,干燥收缩率为0.56×10-3,14 d拉伸粘结强度为3.64 MPa,满足修补砂浆规范要求.经比较,矿渣掺量对修补砂浆性能调控影响最为显著.

    电炉镍渣地聚物修补材料正交实验单组分配合比性能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