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纺织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纺织学报
纺织学报

尹耐冬

月刊

0253-9721

fangzhixuebao@126.com fzxb@chinajournal.net.cn

010-65017711-8000

100025

北京市朝外延静里中街3号主楼6层

纺织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面向全国纺织行业的国家级科技类期刊。主要报道国内最新纺织科研成果,学术理论探讨,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开发,国内外纺织动向综述或评论等。代表着我国纺织科技发展水平,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和权威性。应广大作者、读者的要求并经主管部门的批准,本刊将于2006年起变更为月刊,每月中旬出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服装品牌的微信营销策略

    李雪黄斌沈雷
    130-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特殊时期线下销售渠道关闭导致服装品牌销售受阻的问题,采用理论研究、案例分析、归纳概括的方法,对服装品牌的微信社群、分销、直播、展示4种营销策略的营销形式、品牌案例、实战策略进行深入的剖析与探讨.最后通过分析调研案例,提炼出4种策略在品牌宣传、产品展示、成本支出、客户拓展、增强黏性、个性服务6个层面具体的实践方式,再根据不同的实践方式逐一分析其应用时的实际情况,归纳出4种策略在6个层面的作用效果与方法差异.研究得出,线下渠道受阻时服装品牌可参照微信营销布局体系,服装企业应根据自身资源与营销目标结合布局体系制定执行计划,以达到最佳的营销效果.

    微信营销服装品牌社群分销直播营销策略

    基于机器视觉的纱笼纱杆快速定位方法

    张文昌单忠德卢影
    137-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纺织印染过程全流程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生产,针对纺织印染行业大尺寸纱笼上密集纱杆数字化精确定位问题,提出一种离线检测与在线检测相结合的数字化视觉定位方法.该方法将单目工业相机安装在机器人末端,离线检测单元在非生产时间时对纱笼上的纱杆位置进行定位检测,并将纱笼上所有纱杆的位置信息记录到数据库中;在线检测单元在生产过程中对纱笼上少数几个纱杆进行定位检测,结合离线检测的纱杆位置信息,采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得到纱笼的整体位姿偏移,然后根据纱笼位姿偏移计算得到所有纱杆的位置信息,从而引导机器人完成相应的取放作业.实验表明,该方法定位准确,鲁棒性强,生产中占用节拍少,实用性强.

    单目视觉机器人纱笼纱杆最小二乘法离线检测在线检测

    基于Euler-Bernoulli梁理论的无缝内衣机织针编织过程固有频率特性研究

    戴宁彭来湖胡旭东崔英...
    144-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无缝内衣机织针编织过程固有频率理论模型少、编织过程织针振动特性难捕获等问题,采用Euler-Bernoulli梁理论对织针沿针筒切向方向的振动方程进行求解,获取织针横向弯曲的振型曲线及固有频率,同时采用ANSYS仿真软件对第2退圈三角上6个出针位置进行模态分析.对比理论数值结果发现二者振型一致,固有频率相对误差不超过2.3%.采用德国PCO公司DIMAX系列高速相机,获取织针沿三角弧面做受迫运动时的横向振动曲线表明,基于Euler-Bernoulli梁理论可准确分析织针编织过程中的固有频率特性.实验采用的捕获织针横向振动方法,对圆形纬编针织机织针振动特性的测试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织针编织过程固有频率振型曲线Euler-Bernoulli梁理论ANSYS仿真

    镍-磷-纳米碳化硅-聚四氟乙烯化学复合镀对纺纱钢丝圈寿命的影响

    马沙沙王俊勃雒千思芳...
    151-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分析不同表面处理工艺对钢丝圈纺纱性能的影响,进一步提高钢丝圈使用寿命,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向镀液中添加纳米碳化硅(SiC)和聚四氟乙烯(PTFE),制备Ni-P-SiC-PTFE化学复合镀层的钢丝圈.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和环锭纺纱机等对钢丝圈及镀层的微观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相对于Ni-P化学镀钢丝圈,Ni-P-SiC-PTFE化学复合镀钢丝圈的镀层晶粒细化,厚度均匀,镀层与基体之间结合良好,镀层厚度增加1倍,镀层硬度提高24.5%;采用Ni-P-SiC-PTFE化学复合镀钢丝圈试纺后,纱线的细节、粗节和棉结分别降低40%、18.8%、10.3%,且钢丝圈挂花引起的断头率降低50%,纺纱性能优于Ni-P化学镀钢丝圈;Ni-P-SiC-PTFE化学复合镀钢丝圈上机后的磨损量减少了31.6%,耐磨性得到明显提升.

    纳米碳化硅化学复合镀镍-磷-碳化硅-聚四氟乙烯毛羽率耐磨性钢丝圈

    纤维基可穿戴电子设备的研究进展

    王霁龙刘岩景媛媛许庆丽...
    157-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促进纤维基柔性可穿戴电子产品的发展,推动柔性可穿戴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带动传统纺织服装行业的转型升级,归纳了近几年柔性纤维基可穿戴电子设备的研究进展,并对其进行系统分类,包括传感器、能量收集储存设备和其他功能性电子设备;讨论了目前纤维基可穿戴电子设备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指出多领域交叉综合、电子集成以形成系统、对人体安全无危险、可洗且穿着舒适是柔性纤维基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发展趋势,而基于纤维或纱线基的柔性可穿戴电子设备将成为下一代多功能柔性可穿戴电子产品的发展重点.

    纤维基柔性可穿戴电子设备感应器纳米发电机超级电容器电子设备智能纺织材料

    缝合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海洋领域的应用

    林琛成玲
    166-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海洋资源的大力开发,复合材料在海洋领域的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传统的层合复合材料的层间性能较弱,缝合工艺可有效地改善其层间性能.针对海洋环境的特点,综述了海洋环境下缝合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海洋环境和缝合工艺对缝合复合材料的层间性能、抗冲击性能以及面内性能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概述了缝合复合材料在船舶、船舶配件、海上风力发电机和海底汽油田平台设备等领域的潜在应用.最后,总结了缝合复合材料在海洋环境中进一步应用亟待解决的问题,展望了未来海洋环境中缝合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层合复合材料缝合复合材料缝合工艺海洋环境层间性能

    气密型化学防护服研究进展

    张婷婷张杰田新宇陈祯...
    174-181,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国内外危险化学品事故灾害频发、生化恐怖袭击威胁日益严峻、防化装备研发及生产体系不健全,国内个体化学防护装备特别是气密型化学防护服的材料研发、结构设计、装备生产、性能检测及选择使用亟待规范等问题,梳理了国际标准、美国消防协会标准、欧洲标准及中国国家标准中涉及气密型化学防护服的产品分类及性能要求,介绍了国内外气密型化学防护服市场上主流产品的防护性能、结构特征、产品认证情况及其发展现状,对比分析了化学防护领域广泛应用的防护材料种类及性能.研究表明:尽管目前采用高分子膜制作化学防护面料的国内厂商较少,但部分面料的防护能力已经能够同时达到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和欧洲标准的要求;建议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继续给予化学防护行业必要的政策扶持,以尽快实现高性能化学防护装备的国产化、规模化及体系化.

    应急救援个体防护装备化学防护服气密性渗透性能

    木质素生物质阻燃剂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肖梦苑周新科张佳悦任元林...
    182-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木质素作为生物质阻燃材料化学结构复杂、阻燃效率较低等问题,对国内外木质素在阻燃材料中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主要介绍了常见的4类木质素阻燃剂:单组分木质素阻燃剂、复配型木质素阻燃剂、化学改性木质素阻燃剂和纳米木质素阻燃剂,分析了木质素在阻燃体系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对各类阻燃剂的特点和阻燃机制进行阐述,以及木质素作为生物质阻燃材料的发展方向进行总结和展望;最后指出在4类阻燃剂中,复配型木质素阻燃剂和化学改性木质素阻燃剂阻燃性能比较优异,将木质素与其他物质复配以及对木质素进行结构改性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

    木质素生物质阻燃剂化学改性功能材料阻燃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