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纺织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纺织学报
纺织学报

尹耐冬

月刊

0253-9721

fangzhixuebao@126.com fzxb@chinajournal.net.cn

010-65017711-8000

100025

北京市朝外延静里中街3号主楼6层

纺织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面向全国纺织行业的国家级科技类期刊。主要报道国内最新纺织科研成果,学术理论探讨,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开发,国内外纺织动向综述或评论等。代表着我国纺织科技发展水平,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和权威性。应广大作者、读者的要求并经主管部门的批准,本刊将于2006年起变更为月刊,每月中旬出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遗传算法的服装缝制生产线平衡优化

    张旭靖王立川陈雁
    125-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服装缝制生产线作业间不平衡产生的效率损失问题,建立以最小化平衡损耗率为目标的平衡优化模型.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以男式衬衫按照工序流程、工艺种类和服装部件3种工作地布置方式的生产线为例进行应用分析.结果表明:按工序流程方式和工艺种类方式布置工作地,生产线平衡后有14个工作地.按服装部件方式布置工作地,生产线平衡后有15个工作地,同样需要的作业人员数量和机器设备数量要多于其他2种工作地布置方式.按照工序流程方式布置工作地的时间损耗率为8.74%,按照工艺种类方式布置工作地的时间损耗率为11.79%,按照服装部件方式布置工作地的时间损耗率为20.32%,但仍高于企业对生产线最低编制效率的要求.通过仿真模型验证可知,经过优化的3种工作地布置方式均可运用到实际生产中,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遗传算法缝制生产线平衡工作地布置方式男士衬衫时间损耗率

    电发热袜发热区域对足部表面温度的影响

    刘咏梅肖平范雅雯
    130-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电发热袜发热区域不同时对足部整体及各个区域升温保暖的影响,结合足部的生理特征和袜子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区域划分,选择了足背前部、足底前部及足底中部3个区域为发热区域,并设计了单区域和双区域发热的6款电发热袜,用红外热像仪和激光多普勒血流检测仪分别探测足部在穿着不同款式电发热袜时各区域表面温度变化和微血管血流量的变化,量化对比足部升温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电发热袜的款式虽有所差异,但均具有一定的保暖效果;发热片对应的足部区域升温最为明显,其次是邻近区域;相比之下足背单区域加热对足血管微循环的影响较小,双区域中足底加热组合比足背与足底加热组合较好.

    电发热袜足部区域红外热像仪激光多普勒血流检测仪温度血流灌注量

    多弹性支承-轴向运动导纱梳栉的振动模型

    苏柳元孟婥王亚诚葛晓逸...
    136-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经编机导纱梳栉由于弯曲振动造成导纱针与舌针摩擦的问题,基于连续梁理论从静态和动态方面建立了导纱梳栉的振动模型.通过能量法获得导纱梳栉的振动方程,通过边界条件和连续性条件获得导纱梳栉的特征方程和模态函数.在静态情况下,研究了不同材料和支承刚度对导纱梳栉固有频率和振型的影响;在动态情况下,研究了轴向速度、加速度和横移时间对导纱梳栉固有频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材料和支承刚度对导纱梳栉振动的影响显著,而速度、加速度和横移时间的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可为减小导纱梳栉的弯曲振动和优化经编机的横移系统提供参考.

    多弹性支承轴向运动导纱梳栉振动模型连续梁

    经编机梳栉电子横移伺服的最优滑模控制

    汪健东夏风林李亚林赵钰宁...
    143-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经编电子横移系统易受外部机械振动等因素干扰的问题,根据经编机横移控制原理,通过对电气传动机构与机械传动结构进行建模,依据二者之间的输入输出关系构建经编电子横移系统的空间数学模型.再根据线性最优控理论下的性能指标为基础,结合滑模控制理论,设计出经编电子横移系统最优滑模控制方法.通过MatLab仿真结果表明:当外界不存在干扰时,最优滑模控制具有良好的动静态性能;当伺服系统外界存在干扰时,最优滑模控制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克服干扰影响.通过对比参考模型,在单位阶跃响应的仿真中进一步验证了最优滑模控制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及稳定性.

    经编机电子横移系统最优滑模控制MatLab仿真

    基于OPC UA的纺织智能染整车间信息模型研究与实现

    李锋张坤原丽娜
    149-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建立纺织染整行业智能染整车间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OPC UA的信息系统建模方案.以平幅连续生产车间为例,在分析重点设备的物理模型的基础上,抽象出"染整设备类型"和"监控单元类型",用于设备和监控单元公共的属性及控制方法的定义,同时通过各类设备的私有属性定义其特有的性质.模型定义符合OPC UA国际标准,设备能对外提供规范的服务,呈现统一接口和通信规范,实现了设备和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在建立设备模型的基础上,搭建了纺织智能染整车间的逻辑模型和整体架构,采用OPC UA通信规范,实现了设备端与制造执行系统的数据通信.该模型和车间架构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为OPC UA技术在纺织行业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OPCUA智能化染整车间通信规范信息模型

    聚丙烯腈纤维差别化及其在环境净化中的应用进展

    李甫刘淑强费鹏飞张曼...
    155-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拓展聚丙烯腈(PAN)纤维在产业用纺织品中的应用广度和深度,介绍了通过物理改性、化学改性、截面异形化以及纳米化等对PAN纤维进行差别化处理的方法,改性后的PAN纤维通过材料的结构特征或引入的功能基团以吸附、氧化还原、截留等方式去除水体、空气以及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评述了差别化PAN纤维在海水淡化、油水分离、有机污染物去除等水体净化领域,颗粒和有害气体过滤、气液分离等空气净化以及土壤净化3大环境领域方面的应用进展,并指出PAN纤维的绿色生产和废旧PAN纤维的绿色差别化是未来促进差别化PAN纤维在产业用纺织品中发展的主要方向.

    聚丙烯腈纤维差别化环境净化产业用纺织品

    静电纺纳米纤维纱线研究进展

    刘宇健谭晶陈明军余韶阳...
    165-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拓展静电纺纳米纤维的应用领域,提高静电纺纳米纤维的力学性能,对国内外近期静电纺纳米纤维纱线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按照加捻方式的不同,将纤维加捻方法分为流场加捻、电场加捻和机械加捻,详细介绍了几种加捻方法,并对这些方法制备的纱线的性能参数以及方法的优劣进行了对比;讨论了静电纺丝工艺参数对纱线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介绍了几种提高纳米纤维纱线力学性能的方法;对静电纺纳米纤维纱线在智能化织物、生物工程以及电子器件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总结;最后针对静电纺纳米纤维纱线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纱线智能化织物生物工程

    织物起毛起球机制的理论模型研究进展

    肖琪王瑞孙红玉方纾...
    172-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织物起毛起球机制复杂的现状,归纳分析了化学反应动力学、机械动力学、人工神经网络、纤维形尺度等4类织物起毛起球机制理论模型的建模条件、理论基础和应用情况,预测了织物起毛起球机制研究的发展方向.分析发现: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需求解未知参数;机械动力学模型的精度较理想,但计算繁琐;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需要大量训练样本加强泛化能力;纤维形尺度模型的实际应用能力强,但不能量化解释起毛起球机制.最后指出未来应在提高现有模型精度的同时,改进求解模型中的未知参数;应用分形数学、计算机仿真、有限元等新技术,从微观角度研究单根纤维在起毛起球过程中的几何非线性变形,建立新型的理论模型,同时提高其应用能力.

    织物起毛起球理论模型化学反应动力学机械动力学人工神经网络

    纺织品的石墨烯耐久功能整理研究进展

    常硕沈加加
    179-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将石墨烯更好地应用于纺织品功能整理,系统介绍了石墨烯及其衍生物赋予纺织品的多种功能及其作用机制,包括导电、紫外线防护、疏水、抗菌、阻燃等,并对纺织品的石墨烯耐久功能整理方法进行述评,包括浸渍、浸-轧-烘、黏合剂、真空过滤沉积、溶胶-凝胶、层层自组装等方法.剖析了获得耐久功能纺织品的关键因素认为,石墨烯整理剂的精确调控、织物的预处理以及合理利用基材纤维的特性等,是提高石墨烯功能纺织品耐久性的有效途径.最后,对纺织品的石墨烯耐久功能整理的工业化前景提出了展望与建议.

    石墨烯纺织品功能整理耐久性功能纺织品

    新型纺织用生物基抗菌整理剂的研究进展

    高雪李政巩继贤李秋瑾...
    187-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入了解目前生物基抗菌整理剂的研究进展,分别介绍了微生物基抗菌整理剂 ε-聚赖氨酸和灵菌红素,动物基抗菌整理剂复合型壳聚糖、改性壳聚糖和纳米壳聚糖,以及多种类型植物基抗菌整理剂的抗菌机制及性能特点;针对性地介绍了3类抗菌整理剂在纺织领域的应用基础与目前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其产品的抑菌效果及与传统纺织用抗菌整理剂相比的性能优势;最后总结了这些新型生物基抗菌整理剂仍然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在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纺织品生物抗菌整理剂抗菌机制抗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