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纺织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纺织学报
纺织学报

尹耐冬

月刊

0253-9721

fangzhixuebao@126.com fzxb@chinajournal.net.cn

010-65017711-8000

100025

北京市朝外延静里中街3号主楼6层

纺织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面向全国纺织行业的国家级科技类期刊。主要报道国内最新纺织科研成果,学术理论探讨,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开发,国内外纺织动向综述或评论等。代表着我国纺织科技发展水平,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和权威性。应广大作者、读者的要求并经主管部门的批准,本刊将于2006年起变更为月刊,每月中旬出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服装褶皱形态的参数化表征方法

    王一品李小辉
    149-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服装结构设计趋向智能化与自动化的背景下,褶皱形态的量化表征存在种类繁杂、影响因素多等问题.通过分析服装褶皱形成的影响因素,提出基于款式特征参数的褶皱形态量化表征方法,建立服装褶皱形态二维平面款式与三维结构间的映射关系.选取了比较典型的6种褶皱形态,制作了 5款裙装,在满足同一面料、裙长、纱线方向及观察视角的条件下,进行14个款式特征参数量化估计值与测量值对照实验,得到22组实验数据.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有效约束和描述不同褶皱类型,且量化估计值与测量值在95%的置信区间下具有显著相关性.该量化方法直观准确,灵活高效,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工程实用性,能有效地实现服装褶皱形态的量化表征.

    服装褶皱褶皱形态参数化表征结构设计智能制版服装工程

    《宫乐图》中仕女服饰的数字化复原

    黄智威石雅杰陆冯李青...
    155-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数字化手段对古代画作中的人物服饰进行重现可达到简化传统服饰复原流程、节约修复成本等目的.以《宫乐图》中端茶仕女为例探索古代服饰的数字化复原方法论.首先,借助数字化服装制图技术对原画受损部分进行修复,并基于文史资料及服装美学原理,对仕女服款式、结构等信息进行分析和推断;而后,通过数字化制板技术绘制服装样板,运用三维虚拟现实技术对服饰进行数字化还原展示;最后,结合层次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三层级的评价体系对复原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复原后的仕女服不论从服装造型、结构、面料及工艺的还原程度,还是服饰的整体复原效果,其好评占比均达到40%以上,说明本文提出的以古代画作为参考进行的古代服饰数字化复原方法可行,效果满意.

    宫乐图仕女服饰数字化复原虚拟展示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

    八达晕纹样结构参数化解构与再生设计

    张素雅崔荣荣王志成蒋汶秦...
    165-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传统纹样创新设计效率,提出了一种参数化解构和再生设计方法.以八达晕纹样为例,在解读其艺术价值和形态结构的基础上,将其划分为填充、装饰、骨架3类元素,分别拆解为基本图元;各图元参数量化后,构建形态拟合公式,利用Rhino软件建立基础纹样模型;此基础上,通过调整不同参数,生成不同形制的纹样.并进一步,对生成纹样内部区域进行自动赋色.结果表明,基于八达晕纹样的参数化图案设计模型可衍化出不同风格效果的近似纹样,拓展纹样生成的丰富性;相较于传统设计方法,该方法实现由线稿、结构、赋色的一体化设计,为当代服饰纹样再生方法提供参考.

    八达晕纹样参数化设计方法解构再生设计图案数字复原

    面向纺织印染的新一代数字制造系统

    袁沐坤于广平刘坚李健...
    173-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纺织印染业数据感知、信息融合、知识推理、业务交互、人机协同等网络化、智能化产业升级需求,提出纺织印染新一代数字制造系统框架,结合业务生产全流程建立数据中台实现跨系统融合的综合智能决策;面向全生产决策领域构建决策支持组件池,推进业务系统与控制系统的融合;基于全业务生产流程数据的感知融合,搭建经营驾驶舱、订单数字化管控系统、设备数字化管控系统、能源数字化管控系统与环保安防数字化管控系统等,形成决策-执行闭环反馈的模式,实现业务和生产全流程信息管控.广东某纺织染整有限公司基于该纺织印染新一代数字制造系统框架对染色车间进行数字制造技术升级,与2019年度相比,该企业2021年度智能染色和定形示范车间人均产值提升145.0%和129.9%,良品率提升9.1%和2.6%,能源利用率提升31.9%和34.9%,在生产效率、产品质量、能源利用方面获得显著提升.

    纺织印染产业升级数字制造数据感知融合人机协同

    空间连杆引纬机构的刚柔耦合磨损分析

    李博刘旭柠郭杰胡凯...
    186-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准确预测空间连杆引纬机构间隙磨损机制,通过结合Lankarani-Nikravesh与Bai碰撞力模型,建立可变刚度与阻尼系数非连续接触碰撞力模型,采用改进的Coulomb摩擦力模型描述含间隙机构旋转铰的切向摩擦力,通过Lagrange方法对系统动力学建模;其次选取空间连杆为柔性化对象,综合Ansys与Adams分析,对空间连杆引纬机构进行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最后将系统的动态仿真响应结果与Archard模型相结合,求解运动副磨损情况.结果表明:柔性构件可以有效缓解机构间隙碰撞的冲击作用,间隙为0.15 mm条件下,剑头加速度振荡最大幅值缩减53.2%;当间隙升至0.5 mm后,虽磨损范围大幅增加,但间隙磨损深度并未随之大幅提升.

    引纬机构接触碰撞力模型Coulomb摩擦力模型刚柔耦合磨损空间连杆

    适应多类型纱筒的换筒末端执行器关键技术

    毛慧敏屠佳佳孙磊戴宁...
    193-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现有换筒夹持机构无法适用于不同规格纱筒抓取的问题,根据针织生产车间纱架结构特征和纱筒更换工艺流程,设计了由夹爪机构、刹车机构、离合机构、推纱机构、翻转机构等组成的换筒末端执行器,该末端执行器可通过外扩电动机和外张气缸分别调节夹爪收缩尺寸以及夹爪间角度,以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纱筒抓取.在机构设计过程中,不仅对各组成部分及其运动原理进行分析,还通过ANSYS Workbench软件对不同直径和不同长度的夹爪进行了静力学仿真,得出夹爪的直径为18 mm、长度为58 mm时可满足设计要求.同时研制样机,并进行了不同规格圆柱筒和圆锥筒的抓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换筒末端执行器能够稳定、快速抓取内径为20~65 mm、质量不大于6 kg的纱筒,可应用于圆型纬编针织生产线.

    换筒末端执行器夹爪机构翻转机构自动换筒机械设计纱筒

    静电纺纳米纤维结构的研究进展

    刘思彤金丹孙东明李懿轩...
    201-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静电纺丝技术及纳米纤维结构设计,达到实现纤维纳米尺度的导向性结构控制,有效提高纳米纤维的比表面积、力学性能及形貌均一有序性的目标.简要介绍了静电纺丝技术在纺丝效率不断提高的同时逐渐发展出同轴共纺、偏轴共纺、并轴共纺、共轭电纺等纺丝方法,综述了基于实心纳米纤维、多孔纳米纤维、中空纳米纤维、纳米电缆及Janus纳米纤维等不同纳米纤维的结构特点、制备方法及纺丝机制,分析了静电纺丝技术在不同结构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形成机制及结构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成果,并进一步表明静电纺丝技术在实现纳米尺度导向性结构控制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认为纤维从简单的光滑细丝状逐渐向形貌多样化、结构多级化发展,应用领域从单一功能向多功能及多功能协调领域发展.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纤维结构多功能静电纺丝装置

    生物质基碳气凝胶及其在储能器件中应用研究进展

    高志浩宁新明津法
    210-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生物质基碳气凝胶的电化学性能,促进其在储能领域的产业化应用,对储能器件领域用生物质基碳气凝胶材料进行了系统评述.首先介绍了目前制备生物质基碳气凝胶的主要方法,即凝胶炭化法、水热炭化法和直接炭化法,并对比分析了 3种方法的优缺点.分别总结了 3类生物质基碳气凝胶在超级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等储能器件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未经改性的纯生物质基碳气凝胶以及通过金属掺杂和杂原子掺杂改性的复合生物质基碳气凝胶,并重点阐述了其材料设计和微观结构与电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最后在对研究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展望了生物质基碳气凝胶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指出提高原料利用率、改善整体环保性以及调控结构性能将会成为今后的热点方向,而生物质基碳气凝胶也势必将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电化学能源材料而得到蓬勃发展.

    生物质基碳气凝胶储能器件材料设计微观结构电化学性能

    二维过渡金属碳/氮化合物基柔性纺织压力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王建张蕊郑莹莹董正梅...
    219-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维过渡金属碳/氮化合物(MXene)具有二维层状结构、高导电性、亲水性和高比表面积等独特的优势,为挖掘其在柔性纺织压力传感器上的应用价值,对近几年基于MXene材料所制备的柔性纺织压力传感器的研究和发展现状及应用进行了综述.介绍了 MXene材料的性能和主要制备方法即氢氟酸刻蚀法、原位形成氢氟酸刻蚀法、熔融盐刻蚀法、浓碱法、溶液相絮凝法、电化学法和水热法;分析了 MXene材料在压阻式、电容式、压电式以及摩擦电式压力传感器中的主要作用机制,且对其性能和应用领域进行分类与探讨,包括健康和运动监测、人机交互以及基于集成阵列的空间压力映射领域等;同时根据MXene材料优异的性能,展望了其在柔性纺织压力传感器中的应用前景.

    MXene纺织压力传感器人机交互健康监测

    服装裁片自动抓取技术及其布局方法的研究进展

    王建萍沈津竹姚晓凤朱妍西...
    227-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促进服装裁片自动化运输的发展,推动服装加工端完成产业升级,即"机器代人",实现服装智能制造,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服装裁片智能抓取技术及其布局方法的研究现状.具体分析了空压吸附式抓取,静电式抓取,针刺式抓取,机械手抓取和软体手指抓取的原理和特点,阐述了各抓取方式所适用的面料范围,将其在面料表面的布局方式总结为3类:盲式布局抓取、单点布局抓取和多点协同抓取.研究认为软体手指抓取技术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并展望了服装裁片智能抓取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指出提高抓取准确率,提高抓取头的重复定位精度,研发便捷、高效、经济的布局方式,以及研发结合机器视觉技术等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抓取方式为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自动抓取面料抓取布局规划软体手指服装智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