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纺织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纺织学报
纺织学报

尹耐冬

月刊

0253-9721

fangzhixuebao@126.com fzxb@chinajournal.net.cn

010-65017711-8000

100025

北京市朝外延静里中街3号主楼6层

纺织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面向全国纺织行业的国家级科技类期刊。主要报道国内最新纺织科研成果,学术理论探讨,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开发,国内外纺织动向综述或评论等。代表着我国纺织科技发展水平,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和权威性。应广大作者、读者的要求并经主管部门的批准,本刊将于2006年起变更为月刊,每月中旬出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聚乳酸非织造基材触摸传感电子织物制备及其性能

    徐瑞东王航曲丽君田明伟...
    161-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薄膜状、硅胶基触摸传感器件抗弯折性差、热湿舒适性不佳等问题,提出了采用柔软亲肤的聚乳酸非织造材料为基材构筑柔性触摸传感电子织物的研究策略,构建聚丙烯酰胺-氯化锂离子水凝胶双向离子导电体系,采用芯吸沉积效应制备石墨烯导电非织造织物,复合形成层叠结构电子织物,研究触摸传感电子织物对触摸动作的识别及不同机械形变对触摸信号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触摸传感电子织物可定位识别触摸动作;响应时间仅为 25 ms,表现出优异的响应速度;在不同速度触摸下,触摸信号波动率仅为 5%,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弯曲循环 500 次后,触摸传感电子织物的触摸性能仍维持恒定,表现出优异的抗干扰性.此外,触摸传感电子织物具有优异的热湿舒适性,可长期穿戴.基于此,触摸传感电子织物可实现显示界面的控制功能,在可穿戴人机交互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

    离子水凝胶石墨烯导电非织造布柔性电子织物触摸传感

    针织毛衫版片的参数化设计模型与实现

    李玉贤巫晓雯吴光军丛洪莲...
    168-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毛衫设计的准确性和高效性,以合体毛衫版片为例,探讨了针织毛衫版片的参数化设计方法.首先基于服装基础版型绘制毛衫样板,探讨样板与人体参数之间的关系,确定各部位关键点位置.其次基于人体工学要求拟合领口曲线、袖窿曲线及袖山曲线,研究拟合过程中存在的数学关系,提出参数约束方法,并通过合体毛衫设计实例来验证样板的准确性.结果表明:针织毛衫设计过程中,可利用圆弧拟合模型约束领口曲线和袖窿曲线,利用贝塞尔曲线模型约束袖山曲线.基于部位间数学和位置关系进行针织毛衫参数化变款式设计,再结合尺寸数据快速生成上机工艺,可节省反复计算和打样时间,提升毛衫数字化设计水平.

    针织毛衫基础版片数字化设计方法参数约束圆弧拟合

    基于图像的人体肩部特征点检测方法

    邓中民王健恺靳晓凝魏宛彤...
    175-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检测算法对肩部特征点的误检、漏检和检测误差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人体轮廓编码的肩部特征点的检测方法.该方法以人体所占图像的大小来确定特征链码串的长度,并且通过特征区域分割、特征区域遍历,具有几何特征的链码串动态筛选的搜索方式,筛选出符合条件的肩部特征点.在获取肩部特征点以后,计算出肩宽值,并且与实际人工测量的肩宽值进行比对与分析.本文实验共选取了 100 名不同身型的青年测试者(50 男/50 女)在同一拍摄环境下对该方法的可行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能够快速识别人体的肩部特征点,与人工测量值对比得出的平均误差仅在 3%左右,较好地提升了二维人体肩宽尺寸检测的效率,并且为后续服装匹配等相关工作提供了更加精确的数据支持.

    肩部特征点肩峰点人体轮廓编码人体尺寸测量特征链码串肩宽

    运动内衣承托及其动态舒适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孙玥周凌芳周祺旋张诗晨...
    180-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对运动内衣的功能性和舒适性进行可量化预测及评估,缩短内衣行业的产品设计开发流程,对人体和运动内衣的动态接触关系建立有限元模型,并研究乳房在运动过程中与运动内衣的复杂相互作用机制.首先通过三维人体扫描获得人体点云数据,运用逆向工程软件进行处理,得到胸部、身体躯干和运动内衣的几何模型.利用过盈配合方法模拟人体穿着运动内衣的预紧力状态,并在重力场中加入三维运动系统捕捉的躯干动态位移作为边界条件来驱动有限元模型,从而模拟人体穿着运动内衣时的乳房运动形态.模拟结果与真实测量值的相对误差为5.15%,验证了此模型的准确性.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运动内衣面料的力学属性进行参数化设计,研究了5 倍初始弹性模量的运动内衣对乳房的控制性能和动态压力舒适性.结果表明,使用高弹性模量材料的运动内衣虽然能轻微增加对胸部位移的控制效果,但相应增加的人体服装压已经高于人体舒适的服装压力范围.本文提出的研究方法和结果可从功能性和舒适性角度综合指导运动内衣的面料选择,优化运动内衣的设计并缩短开发时间.

    运动内衣承托性能动态舒适性乳房位移接触压力有限元模型

    面向虚拟现实的着装人体个性化头面部纹理生成技术

    陈金文王鑫罗炜豪梅琛楠...
    188-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用户在虚拟现实中的体验感,让相同着装人体可以拥有定制的用户面容,提出通过输入单张用户正面人脸图像,利用DECA神经网络生成三维头部模型和初始纹理.在此基础上,对初始纹理进行光照校正,并通过掩膜提取面部主要区域和边缘肤色,然后对头颈部纹理进行肤色转换和面部纹理 2 次修复,得到一个完整的头面部纹理,接着将其作为风格图像,将着装人体的原始身体纹理作为内容图像,通过PAMA神经网络进行风格迁移,得到肤色转换后的身体纹理.将经过处理的头面部纹理与身体纹理重新映射在三维模型上,得到具有用户特征的定制化着装人体.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修复的头面部纹理能最大限度保留用户面部信息,生成时间仅需1.4s左右,肤色转换后的面部与身体纹理过渡自然,映射得到的用户着装人体真实度高,可用于各种虚拟现实的应用场景.

    定制化着装人体头面部纹理光照校正纹理修复风格迁移虚拟现实

    棉纺精梳机分离罗拉连杆驱动机构动力学仿真及有限元分析

    冯清国巫鳌飞任家智陈宇恒...
    197-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棉纺精梳机的使用寿命及生产运行可靠性,避免精梳机在长期高速运转条件下各零件的疲劳、磨损、断裂等造成的生产事故问题.利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分离罗拉驱动机构三维模型并导入Adams软件分别进行运动学与动力学仿真,得出了不同速度条件下分离罗拉驱动机构各零件铰接点在一个运动周期内的受力分布曲线;利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各零件赋予材料属性并进行有限元仿真,得到各零件在一个运动周期内不同速度下的最大应力.结果表明:当精梳机速度为500钳次/min及以下时,一个运动周期内的分离罗拉驱动机构各零件的最大应力均小于材料的许用应力(400 MPa),材料强度满足生产条件;当精梳机速度依次提高到 600 和700钳次/min后,定时调节盘的最大应力(415.98 MPa)较500钳次/min时分别增大40.55%和 79.1%,超过材料的许用应力(400 MPa),该零件有疲劳、磨损、断裂的风险,易故障停车并造成生产事故.在JSFA588 型精梳机上按照零件设计要求进行了制造、装配及生产试验,进一步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有效性.

    棉纺精梳机分离罗拉连杆驱动机构铰接点受力零件强度动力学仿真有限元分析

    基于轻量化网络和知识蒸馏的纱线状态检测

    任国栋屠佳佳李杨邱子安...
    205-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准确识别导纱管内纱线数量与种类,保证纱线打结有序进行,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纱线分类方法.首先,将采集到的3 500张图片分为训练集2 800张和测试集 700 张,再从训练集中划出 560 张作为验证集;其次采用叠加深度可分离卷积构建轻量化的自搭建学生网络.为克服学生网络准确率低、泛化性能弱等缺陷,采用迁移学习与知识蒸馏的组合训练方式对自搭建网络进行训练,将最终训练得到的学生网络权重进行移动端部署应用.实验结果表明:在PC端上对自搭建学生网络采取组合训练方式有效,在移动端上单根纱线识别概率在 70%以上、双根纱线为 80%以且纱线检测平均准确率达 98.86%.为针织行业有关纱线的检测与识别提供了新思路.

    纱线状态识别轻量化神经网络知识蒸馏迁移学习模型部署针织

    丝素蛋白基药物载体的应用研究进展

    罗元泽戴梦男李蒙俞杨销...
    213-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拓展和推动丝素蛋白材料在医药领域的临床应用,综述了近年来丝素蛋白在药物递送系统中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丝素蛋白药物递送载体的种类、制备方法、主要的药物负载类型及其应用性能.通过分析发现:丝素蛋白除具有出色的生物相容性和可控降解性外,其大分子独特的亲疏水链结构还赋予丝素蛋白聚集态结构自组装的调控基础;以丝素蛋白为基材所构建的微球、水凝胶和微针等多种形貌的药物载体表现出高效的药物负载能力和可控的释放速率,从而达到患者减少服药次数和提高治疗效率的目的.除负载小分子化学药物,丝素蛋白载体还可改善蛋白和基因类药物易降解和半衰期短的缺点.由于丝素蛋白的这些优异特性,将其用于研制靶向与特异性药物载体可实现对不同类型疾病的针对性治疗,从而提高药物利用度和降低副作用.最后指出使用丝素蛋白作为药物载体存在的问题和重要的发展方向.

    丝素蛋白药物载体生物医药制品可控释放应用性能

    石墨烯改性蚕丝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何铠君沈加加刘国金
    223-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优化蚕丝纤维和石墨烯材料的相互结合作用并进一步增强和丰富蚕丝纤维的性能和用途,扩大其在纺织及生物医疗柔性可穿戴领域的应用,详细介绍了石墨烯及其衍生物材料通过内在改性法和外在改性法制备蚕丝材料的方法及应用,并对比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简要介绍了改性蚕丝材料中氧化石墨烯化学还原法和高温还原法的特点.阐述了在力学性能、导电性能、抗紫外线性能、抗菌性能、防污/防水性能等方面,石墨烯改性蚕丝的工作机制及研究进展.综述了石墨烯改性蚕丝材料的性能及其在智能传感器纺织品领域的应用现状,最后展望了石墨烯改性蚕丝材料的研究及发展方向,以期拓宽其应用.

    蚕丝石墨烯材料功能化改性蚕丝材料柔性可穿戴

    增强纤维用上浆剂的耐高温化改性研究进展

    钱晨黄博翔李永强万军民...
    232-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高性能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开发与前沿应用中,常规的纤维上浆剂存在耐高温性能不足的问题,因此,耐高温型增强纤维上浆剂的开发与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基于纤维上浆剂的配方组成,介绍了近年来增强纤维用上浆剂的耐高温化改性研究进展.重点综述了耐高温型上浆剂体系中浆料树脂(成膜剂)的选择与优化方法,探讨了无机纳米杂化对上浆剂耐热性能提升及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改善效果,并分析了偶联剂在耐高温型上浆剂体系中的作用与性能.基于产业化应用的考虑,最后指出:深入分子结构设计,开发绿色环保的耐高温型上浆剂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考虑各类纤维及树脂基体的结构性能差别,有针对性地开发耐高温型上浆体系极为必要.

    纤维上浆剂复合材料热塑性树脂界面强度热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