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分子影像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分子影像学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
分子影像学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

季刊

1674-4500

xbbjb104@fimmu.com

020-61648176

510515

广州市广州大道北1838号南方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分子影像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ImagingCSTPCD
查看更多>>《分子影像学杂志》(ISSN1674-4500;CN44-1630/R),是《南方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管理的国家正式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最新影响因子为0.75。 现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lrichsweb)等收录。本刊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技术方法等。本刊不收审稿费,稿件的发表周期在6个月以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光谱CT各参数的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学习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李炜王金花杨忠现刘于宝...
    622-6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基于光谱CT各参数构建的机器学习模型预测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2022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5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恶性结节组(n=106)及良性结节组(n=79),提取10个光谱CT参数构建6种机器学习模型,通过ROC曲线评价各模型预测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效能,比较模型曲线下面积的差异.结果 预测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极端梯度提升、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K最近邻学习模型、逻辑回归及决策树的AUC值分别为0.833、0.814、0.813、0.807、0.799、0.776,敏感度分别为0.833、0.833、0.800、0.733、0.767、0.733,特异度分别为0.808、0.769、0.731、0.846、0.808、0.731,准确度分别为0.821、0.804、0.768、0.786、0.786、0.732.结论 基于光谱CT各参数构建预测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学习模型效能较好,最优预测模型为XGBoost.

    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光谱CTXGBoost能谱曲线

    超声及右室定量系统与右心导管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功能间的相关性

    王德超杨冬妹
    627-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右室定量系统与右心导管评估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收缩功能间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2年8月~2023年5月就诊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的22例肺动脉高压患者,均接受超声、右心定量系统及右心导管检查,分析传统超声参数、右室定量系统参数及右心导管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包括三尖瓣外侧瓣环运动位移(TAPSE)、三尖瓣外侧瓣环运动速度(TASPV)、右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C)、右室射血分数(RVEF)、右室心输出量(RVCO)以及导管热稀释法测量右室的心输出量(TDCO).结果 TAPSE与RVCO、RVEF呈正相关(r=0.698、0.678,P<0.01);TASPV与RVCO、RVEF呈正相关(r=0.451、0.507,P<0.05);RVFAC与RVEF呈正相关(r=0.971,P<0.01);TAPSE与TDCO呈正相关(r=0.680,P<0.01);TASPV、RVFAC与TDCO无相关性.RVCO与TDCO呈正相关(r=0.918,P<0.01);Bland-Altman散点图显示RVCO与TDCO差值均值为-0.198 L/min(95%CI:-1.29~0.89 L/min,P>0.05),两种测量方法一致性高.结论 右室定量系统与导管评估右室收缩功能具有良好相关性,二者在测量心输出量上无明显差异,右室定量系统可以作为无创评估右室功能新方法.

    右心导管超声心动图右室定量系统心输出量相关性

    基于骨密度和临床特征分析的老年髋部骨折CT影像特征及危险因素预测

    曹英武陆海涛陈盈君赵乐...
    632-6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骨密度和临床特征分析老年髋部骨折CT影像特征及危险因素预测模型构建.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在本院体检的50例老年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通常采用定量CT方法测量骨骼的CT值并将其转换为骨密度值进行分析.计算髋部和脊柱的骨密度Z值和T值,通过分析骨密度、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BMI等临床特征,建立一个预测模型以评估老年髋部骨折的风险.结果 CT影像图显示,体积骨密度下降的妇女更容易发生骨折,且骨折类型可能更加多样化.在体积骨密度下降的患者中,骨折周围软组织可能更容易受损;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年龄、体质量、身高、BMI、髋部骨密度和脊柱骨密度Z值和T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缺乏运动、营养不良、吸烟和饮酒、家族遗传史例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模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体质量、身高、BMI、缺乏运动、营养不良、吸烟和饮酒、家族遗传史、脊柱骨密度Z值、脊柱骨密度T值均是影响老年髋部骨折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通过分析骨密度和临床特征,可以更好地了解老年髋部骨折的CT影像特征和危险因素,从而提高预测和治疗的效果,预测老年髋部骨折的风险,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降低髋部骨折的风险.

    骨密度临床特征老年髋部骨折CT影像特征危险因素预测

    高血压脑小血管病患者抑郁与影像学标志物及认知功能相关性

    曹佳丽韩永昌张月李璠...
    638-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小血管病(HT-CSVD)患者抑郁与影像学标志物及总负荷的关系,并分析抑郁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23年5~12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141例HT-CSVD患者,依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将患者分为抑郁组(n=49)与非抑郁组(n=92).收集患者人口学信息、既往病史、MRI图像、实验室检查及认知功能评分等临床资料,分析HT-CSVD患者抑郁的危险因素以及抑郁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 抑郁组患者腔隙、基底节区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BG-EPVS)、CSVD影像学总负荷高于非抑郁组,白蛋白水平低于非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腔隙、BG-EPVS是HT-CSVD患者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T-CSVD患者抑郁与认知功能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抑郁组MoCA总评分与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注意力、语言、延迟回忆和定向力等认知领域的单项评分均低于非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抑郁评分与MoCA评分、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注意力、语言、延迟回忆、定向力呈负相关(P<0.05).结论 腔隙、BG-EPVS是HT-CSVD患者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HT-CSVD患者抑郁与认知功能关系密切.HT-CSVD患者抑郁与总体认知功能、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注意力、语言、延迟回忆、定向力功能下降相关.

    脑小血管病高血压抑郁影像学标志物认知功能

    3.0T MRI在儿童癫痫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陈辉艳梁莎王映飞马慧...
    644-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GE 3.0T SIGNA Architect多模态MRI技术在儿童癫痫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2021年6月~2024年4月临床诊断癫痫疾病0~12岁的MRI检查患者110例,男58例,女52例,年龄6.15±0.66岁.根据不同的检查设备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Philips 1.5T Achieva,n=55)采用矢位T2WI,轴位T1WI、T2WI、T2 FLAIR及DWI序列观察灰白质结构、脑回脑沟发育、颞叶海马结构大小体积及颅脑信号等;B组(GE 3.0T SIGNA Architect,n=55)采用轴位全脑BRAVO T1等体素薄层扫描序列,轴位CUBE T2 FLAIR等体素薄层扫描序列,轴T2WI扫描双侧海马,矢位T2WI,轴位MUSE DWI、ASL、DTI序列及MRS单体素或多体素,观察灰白质结构、脑回脑沟发育、颞叶海马结构大小体积及颅脑信号、ASL灌注情况、DTI神经纤维素及FA值增减、MRS代谢产物谱线增减等.结果 A组海马硬化/缩小5例(9.1%),皮层发育不良6例(10.9%),自身免疫性脑炎6例(10.9%),巨脑回畸形3例(5.5%);B组海马硬化/缩小15例(27.3%),皮层发育不良16例(29.1%),自身免疫性脑炎14例(25.5%),巨脑回畸形10例(18.2%),ASL异常灌注23例(41.8%),波普代谢异常9例(16.4%);扩散张量成像异常减少5例(9.1%);A组和B组头颅癫痫在海马硬化/缩小、皮层发育不良、自身免疫性脑炎、巨脑回畸形、ASL灌注、MRS、DTI的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0T多模态MRI扫描技术对癫痫患者颅脑形态及功能具有更全面和精确的影像评价.

    癫痫磁共振成像皮层发育不良海马波谱成像内源性动脉自选标记扩散张量

    基于血清学标记物和CT特征模型预测肝细胞癌组织分化程度

    黄翔何畅陈莲环凌文峰...
    649-6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联合血清学标记物和CT特征模型在评估肝细胞癌(HCC)组织分化程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梅州市人民医院2015年11月~2023年10月共206例HCC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其中训练组144例(包括42例低分化HCC和102例中高分化HCC),验证组62例(包括21例低分化HCC和41例中高分化HCC).比较低分化HCC和中高分化HCC组间血清学标记物及CT特征差异.采用多因素筛选HCC分化程度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模型.结果 相比中高分化HCC,低分化HCC的AFP阳性率(P=0.001)、乙肝发生率(P=0.003)、低密度环征(P=0.015)和癌栓发生率(P=0.001)较高,平扫CT值较低(P=0.010).多因素分析显示AFP(OR=0.269,P=0.027)、低密度环征(OR=0.273,P=0.047)、癌栓(OR=0.191,P=0.005)和肿瘤平扫CT值(OR=1.091,P=0.009)是HCC组织分化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联合AFP、低密度环征、癌栓和肿瘤平扫CT值的联合模型诊断效能最高,其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0和0.620.结论 AFP、低密度环征、癌栓和肿瘤平扫CT值是HCC组织分化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特征构建的联合模型对HCC组织分化程度具有较好诊断价值.

    肝细胞癌组织分化程度CT血清学标记物诊断效能

    甲状腺内胸腺癌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樊妮妮马步云
    65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甲状腺内胸腺癌是发生在甲状腺内的胸腺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临床以进行性增大的颈部肿块为特点,常与甲状腺肿瘤相混淆.影像学检查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免疫组化检测CD5和CD117呈高表达,基因检测不存在BRAF基因突变,少数存在TERT启动子突变.确诊需要依靠术后病理学,辅以免疫组化检测,治疗采取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辅以放疗和化疗,可以有效延长生存期和降低复发率.本文通过对甲状腺内胸腺癌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组织形态学、免疫表型特点以及目前的治疗方式等作一综述,旨在帮助提高临床医生对甲状腺内胸腺癌的诊断与治疗水平.

    甲状腺内胸腺癌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免疫表型

    光动力疗法在胆管癌诊疗中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齐硕陈康周磊刘昌军...
    661-664页
    查看更多>>摘要:胆管癌是一种罕见但危险的肿瘤,具有早期诊断率低、预后不良等特点,临床上手术切除是根治胆管癌的有效手段,但术后复发率高,而放化疗、介入治疗疗效尚不尽满意.光动力疗法利用光敏剂和激光进行肿瘤治疗,在胆管癌应用中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关于光动力疗法对癌细胞的作用机制还需要深入研究.本文通过对光动力疗法在胆管癌治疗中免疫治疗、血管生成抑制、抗氧化剂及热休克蛋白等机制,以及对光动力疗法联合靶向药物/放射治疗联合作用做一综述,旨在为临床上胆管癌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参考,以期为临床上胆管癌的综合治疗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光动力疗法胆管癌诊断作用机制进展

    恶性黑色素瘤PET分子影像探针的研究进展

    薛岩王玲黄志洪朱雪...
    665-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侵袭性强且预后不良的肿瘤类型,其预后和疗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诊断时疾病的临床分期.PET/CT是一种放射性核素示踪医学影像技术,利用癌细胞的特异性标志来获取有关肿瘤的信息,用于区分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18F-FDG PET已广泛应用于肿瘤原发及转移灶的显像,然而其对恶性黑色素瘤的微小转移灶和非代谢活性病灶的检出率低且其为泛肿瘤探针.进一步开发新型的恶性黑色素瘤特异性PET分子影像探针仍然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本文基于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率、预后信息及诊疗现状,对现有报道的恶性黑色素瘤新型PET分子影像探针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恶性黑色素瘤PET分子影像探针黑色素黑皮质素-1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