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改革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改革
改革

月刊

1003-7543

023-67767553

400020

重庆市江北区桥北村270号

改革/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经济理论刊物。围绕我国经济改革的实践,发表论文、评著、调查报告等,分析探讨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反映改革动态,比较研究改革的经验与教训,为决策者提供借鉴。主要栏目有改革及时评、资本市场探讨、国际经济评论、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小企业改革、私营企业研究、比较与借鉴等。读者对象为经济工作者、大专院校经济专业师生及各级领导干部。有英文目次。继承《体制改革探索》(1985)。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据要素的赋能机制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来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证据

    史丹郑玉
    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数据要素引入生产函数,可产生巨大的生产力效应,但数据要素能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仍有待深入研究.利用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设立的准自然实验,运用2010-2022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和双重差分模型,揭示数据要素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数据要素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在作用机制上,数据要素主要通过创新赋能、营运赋能和投资赋能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异质性分析发现,数据要素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在数据开放程度高、数据应用场景丰富、数据法治建设完善、数据安全保障强的地区更显著.

    数据要素赋能机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人工智能时代下产业链供应链的重构、风险及应对

    师博阮连杰
    17-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加速演进,人工智能已经深度嵌入经济社会运行和产业发展,引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变革重构,产业链供应链将更加趋向收缩化与短链化、近岸化与本土化、融合化与数智化.而在其演化过程中,隐含着三重风险:就宏观层面而言,存在经济结构转型与新一轮大国竞争的内外部挤压;从中观维度来看,具有产业升级滞后、结构失衡及产业空心化的隐忧;由微观视角切入,存在着企业"中等技术陷阱"及数据和算法安全风险.在人工智能时代下,应采取如下应对策略:推进政府与市场制度安排的优化创新,在宏观层面构建产业链供应链数智新生态;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在中观层面驱动产业链供应链数智化转型;充分释放智能企业"补链强链"效应,在微观层面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有效降低产业链供应链"脱钩断链"风险,从而转危为机并实现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全面提升.

    人工智能产业链供应链实数融合

    数字治理革命与新型生产关系:基于技术、组织、制度三重视角的分析

    贾开高乐
    28-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但新型生产关系的重要性及其内涵尚未得到充分讨论.以索洛提出的生产率"悖论"为分析起点,指出技术革命不会自动转变为以全要素生产率普遍提升为标志的产业革命,二者缺口需要通过在各个层面改变利益相关方合作关系的治理革命来弥补.治理革命主要包含技术路线、组织结构、制度规则三个维度的多重可能性探索,这在当前又主要体现为数字技术多重路线的演化选择、"数字后福特"作为组织变革的迭代进化、包容性和开放性数字制度的探索变迁.它们共同构成数字治理革命的基本内涵,也是数字革命时代新型生产关系的重要内涵.

    新型生产关系新质生产力治理革命数字治理

    国企混改对劳动力配置的经济影响

    赵烁施新政罗润祺
    4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2004-2023年我国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了国企混改对劳动力配置的经济影响.研究发现,国企混改会显著促进企业劳动力技术结构升级,即企业会降低低技能劳动力 占比,并降低低学历劳动力占比.与此同时,国企混改会提升企业劳动力平均工资与企业绩效的黏性,并提升企业员工规模与企业绩效的黏性,即在增加企业劳动力工资有效性的同时,提升企业的劳动力利用效率.异质性分析发现,国企混改对中央控股国企、引入资本中用于员工持股改革比例较低、处于非竞争性行业和高劳动力密集行业的企业劳动力产生了更为显著的影响.

    国企混改劳动力技术结构劳动力工资有效性劳动力利用效率

    数字经济发展助力农村居民增收:作用机制与实证检验

    李林玥
    5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农村居民为研究对象,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和数字经济发展指数,通过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对农村居民的增收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农村居民具有显著的增收效应,且这一结论在替换核心解释变量、替换估计方法和剔除可信度低的样本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非农就业、促进农村居民创业、提升社会融入度四个作用路径助力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互联网依赖度高的农村居民、农村低收入群体及东北地区农村居民的增收效应更为显著.应加强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数字化培训和教育,完善数字经济发展相关政策,发挥地方特色优势.

    数字经济农村居民增收效应

    人工智能对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效应研究

    王薇梁超
    7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新阶段,企业应用人工智能有助于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以2008-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检验人工智能对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采用人工智能可以显著减少企业的污染排放.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下,上述结果保持不变.异质性分析表明,人工智能对东部地区企业、国有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非技术密集型企业和大规模企业污染排放的抑制效应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人工智能通过减少企业的劳动力雇佣和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降低企业的污染排放.

    人工智能企业污染排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互联网资本的特性、行为规律与发展策略

    贺立龙骆桢
    8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联网资本及平台企业作为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主体,是推动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的关键力量.从性质看,互联网资本是极富创造力和黏合力的新兴资本要素,是带有网络外部性、兼具技术垄断和自然垄断属性的社会先行资本.从行为看,互联网资本通过投资开发互联网关键硬件和软件并创建数字堆栈,成为数据资源采掘和经济创新变革的主导力量,同时通过对前沿技术和数据资源的掌控而形成平台垄断,具有较强的全球流动性与跨界扩张倾向.一方面,互联网资本适应新的生产社会化需求,驱动数智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共享模式创新和治理现代化,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及人类福祉增进注入创新动能、制度势能和治理效能;但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资本无序扩张并引发垄断侵权、数字鸿沟乃至数字安全和意识形态风险,侵蚀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和安全保障.为此,应处理好互联网资本发展与规范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互联网资本的创新引领功能,又要构建互联网资本健康发展新秩序,加快形成数智经济发展新格局.

    互联网资本平台经济新质生产力

    规范财富积累机制的现实难题及其突破路径

    王丰田茂敏
    100-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以强监管、防风险、促共富为主线,有利于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大局.准确把握规范财富积累机制的着力方向,需要探索财富积累机制的构成要素、作用原理和运行规律.通过对居民、企业、政府、国外四部门财富积累活动及其互动关系的分析,总结厘清财富积累的动力机制、作用机制、长效机制和平衡机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上述四大机制暴露出不同程度的问题.依据财富积累机制运行的问题指向,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应践行"新财富观"凝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富积累新共识,打造"新要素市场"释放财富创造潜力,建立"新规范体系"赋能财富可持续积累,以"新激励手段"达成更高水平的财富积累效率和公平.

    财富积累机制治理模式共同富裕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企业ESG表现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

    刘艳霞曹钰琪李宾
    114-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碳"目标的提出要求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ESG作为系统考察企业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公司治理的评价标准,是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元素.以A股上市公司2010-2022年的数据为样本,探究企业ESG表现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企业良好的ESG表现可以约束盈余管理行为;机制分析发现,ESG表现主要通过缓解委托代理冲突和强化外部治理抑制盈余管理;异质性分析发现,ESG表现对盈余管理行为的抑制作用在内部控制质量较低、媒体关注度较低的样本中更为明显;区分盈余管理方向发现,ESG表现对正向的应计盈余管理和正负方向的真实盈余管理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负向的应计盈余管理未产生显著影响.研究厘清了ESG表现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及机制,为提高企业ESG表现、维护资本市场秩序、加速经济绿色转型提供了经验证据和理论参考.

    ESG表现盈余管理代理成本分析师跟踪

    实际控制人信任与高管薪酬水平

    张喆方政
    133-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际控制人对高管团队的信任是高管薪酬水平的关键影响因素,且这种信任显著提升了高管团队薪酬水平;其内在机理在于实际控制人通过任命有能力的"熟人"高管,实现双方风险共担、激励相容,即"赏亲以贤".检验结果排除了实际控制人合谋动机等潜在解释路径.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实际控制人信任在高管薪酬激励对代理成本的治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即作为协同机制优化了薪酬激励的治理有效性.上述结论不仅从理论上论证了实际控制人信任在优化高管薪酬契约有效性中的作用,为化解最优契约理论和管理层权力理论的分歧提供了可能,而且揭示了在我国制度情境下信任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有效策略,为企业家要素市场化定价提供了中国情境回答.

    实际控制人信任高管薪酬激励代理成本关系契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