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公安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公安研究
公安研究

刘伯祥

月刊

1005-1821

66261248

100741

北京东长安街14号

公安研究/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学术理论刊物。旨在反映我国公安工作的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为领导决策提供咨询,同时注意对深化改革形势下的公安工作面临的新课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读者对象为公安、政法系统的各级领导干部、公安干警、院校师生、研究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法治公安建设助推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实践与思考

    黄瑞雪
    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公安机关作为国家重要的治安行政和刑事司法力量,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参与者、推动者、捍卫者.立足公安机关敏锐感知社会治理问题的优势,结合甘肃省公安工作,就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从环境之"变"、实践之"问"、改进之"策"三个方面,对法治公安建设助推社会治理法治化进行了研究思考.

    习近平法治思想依法治国法治公安

    生态警务的实践与思考

    戚思宇
    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警务是指自然生态警务,其核心要义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价值取向,创建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的警务模式.忠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公安机关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探索实践,建立生态警长机制、全面实施生态警务,以"警务蓝"护航"生态绿",努力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红利共治共享.

    生态警务生态保护探索实践

    现代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创新完善

    杨万仁
    1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卫国家安全、维护政治和社会稳定,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更是公安机关的神圣使命.特别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推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叠加的新形势下,只有创新完善现代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才能有效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的顺利推进.本文笔者从创新意义、问题审视、建设思路,结合形势与趋势、理念与理论、政策与对策、方式与方法等方面,谈点初浅的工作思路.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现代化创新完善

    预测警务技术嵌入社会风险治理:综述与展望

    严佳灵
    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依托数据模型和算法技术的"预测警务"作为一种新的警务模式为犯罪预防、社会风险治理带来了新机遇,成为当前各国警察部门争相应用的热门工具,英美德等西方国家率先在该技术领域进行了探索,我国近些年在"科技兴警"上加大创新投入,在相关技术上也取得了不俗的成果.预测警务技术嵌入社会风险治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它是适应犯罪形势发展的关键举措、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必然选择、推进科技兴警战略的必由之路.然而,技术创新往往呈现"双刃剑"的局面,预测警务技术上带来的算法歧视、人权侵犯、制度失灵等法律风险不容忽视.因此应当采取完善个人权利保障制度、实现技术的中立性以及透明性、构建多元化权力监督体系等措施推进预测警务法治化.预测警务在法治的框架中前进,公安部门才可以更好的实现社会风险管控,在信息化社会担负起保卫国家与人民安全的重大责任.

    预测警务社会风险治理犯罪预防科技兴警总体国家安全观

    论非法实物证据排除规则

    黄明高
    3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非法实物证据排除规则极不清晰,瑕疵证据的补正规则与非法实物证据排除规则杂糅,非法实物证据排除规则与实物证据鉴真规则混同,非法实物证据规则之实体规则和程序规则不分.应回归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价值定位,以保护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为导向,将所有非法实物证据纳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范围,厘清相关概念,通过司法解释、指导性案例引导的方式对"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补正或者合理解释"进行阐述,明确非法实物证据排除规则的实体要件,激活非法实物证据排除规则.

    非法实物证据排除规则程序违法证据能力

    公安社会治理的群众之维——基于警察形象的视角

    何耀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民众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评价产生了许多变化,既有为民赴汤的褒扬,亦存令人唏嘘的争议.在寻绎警察形象的过程中,公安社会治理的身影常常浮现在其背后.本文认为:一方面,不同时期的警察形象呈现出具有侧重的意象,是当时公安社会治理的外延性表达.不同坐标下的警察形象表征着公安社会治理面临的风险挑战;另一方面,在社会治理典型经验的视域下,以"枫桥经验"为代表的社会治理范式及其群众面向的底蕴禀赋,对弥合当前警民关系裂痕、推进公安社会治理具有重要意义.面对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客观形势,沿承和拓展典型经验的向度应是公安社会治理的重要进路.

    公安社会治理警察形象"枫桥经验"

    基层公安民警宪法思维与法治意识现状调查

    孟卧杰
    48-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和鲜明特色.当前公安机关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贯彻和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推进法治公安建设和公安工作现代化.调查发现,基层公安民警的宪法知识储备比较厚实;但重视宪法的程度不够,理解宪法不深入;缺乏深入感受宪法、学习宪法、运用宪法的机会;现有的宪法宣传普及方式和机制没有为公安民警提供条件;实用主义思维方式还在作用和影响,较低的宪法思维水平制约了法治公安建设的进程,浅层次的宪法意识和宪法观念影响到公安工作的现代化推进.

    基层公安民警宪法思维法治意识实证调查

    新型诈骗易感人群异常特征识别模型与精准预防应用研究

    夏琳程亮杰
    59-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最新的新型诈骗犯罪受害者的户籍、性别、年龄、职业身份、社交、网络行为等特征,结合移动互联网端的APP安装活跃数据、LBS行为、资金端数据,以及人口相关性别、年龄、户籍等基画像特征,根据"公安大脑"建设要求,利用机器学习模型构建各类易感模型,再结合传统层次分析法将易感模型融合赋分,得到辖区最终易感群体及其可能受骗类型,进行针对性的宣防工作,进一步实现防范关口前移,弥补普宣和预警劝阻工作漏洞,实现精准识别预防,从而降低诈骗成功率,减少案件发生.

    数字反诈反诈宣防预测预警多跨协同精准预防

    矛盾纠纷"调解优先"的思考——兼论"三所联动"多元化解机制的上海实践

    朱志萍
    7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矛盾纠纷定位于调解优先是实现中国特色现代化社会治理的安全基础,且与中国特色现代化社会治理的价值取向相一致.调解优先是治理方式的优先、治理时空的优先、治理效果的优先,且具有微观、中观、宏观等方面的多项社会功能.在警务实践中,以"调解优先"为新形势下矛盾纠纷处置方式的首选,转变认知和强化能力则是基层民警提升常态化矛盾纠纷调解效能的重点解题思路.

    常态化矛盾纠纷调解优先社会治理三所联动

    亚运会交通安保机制的调研

    孔万锋
    78-8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举世瞩目的杭州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圆满举行.杭州公安交警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杭州举办一届精彩纷呈的亚运会"的千钧重托,坚持"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理念、"智能、无感、动态、和谐"的安保要求、"安全、准时、便捷、绿色、温馨"的赛时交通服务,以"一核两侧"(核心交通警卫、赛事侧、城市侧)为中心,实践形成"交通流线组织、交通流量管控、交通安保融合、车辆准点管理、调度指挥一体、数智安全防控、'四有'队伍保障"等重大活动交通安保七个工作机制,圆满完成杭州亚运会交通安保工作,确保了"五个实现".

    杭州亚运会赛事交通交通流线交通流量准点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