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工程爆破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工程爆破
工程爆破

崔鸣英

双月刊

1006-7051

gcbp@cseb.org.cn

010-51716952

100142

北京市海淀区阜城路42号中裕商务花园11号楼A座

工程爆破/Journal Engineering Blast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工程爆破协会会刊,由中国工程爆破协会主办,是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办的全国性科技期刊(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以工程爆破实践及其应用研究为主要报道内容,报道工程爆破界在科研、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安全防护、产品开发及与其相关理论研究等方面的新成果、新动向,交流不同定爆破、深孔爆破、地下采掘爆破、拆除爆破、水下爆破、特种爆破、爆破安全、爆破测试、爆破器材、爆炸加工技术及设备,凿、岩机用等方面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的科技论文、专题评述与管理经验,并辟有专家人员、科学研究与学术动态、爆破简讯、本行业协会重大活动及专题技术讲座等栏目,并刊登与之相关的服务项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应力差和节理角度对水压爆破岩体损伤影响研究

    王海洋万圣鑫陈祥陈欧阳...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应力差和节理角度对水压爆破破岩效果的影响规律,在对水压爆破应力波在岩体的透射、反射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 ANSYS/LS-DYNA 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不同应力差和节理角度条件下的水压爆破裂纹扩展过程、分布特征及岩体损伤范围.结果表明,应力差对岩体损伤区域影响明显,且对非线性破坏区的影响明显大于压碎区.在节理角度一定的条件下,翼裂纹的张开角度随着主应力差的增加而增大;节理角度对于应力入射波和反射波的叠加作用效果具有直接影响,导致翼裂纹的长度及扩展方向、层裂区损伤范围等发生变化.节理角度为 90°时,节理外侧岩体损伤最小,但是内侧层裂区损伤严重,随节理角度降低,层裂区损伤量减小,翼裂纹长度增加,贯穿裂缝逐步沿节理方向延伸,直至节理角度降低至 0°时,层裂区损伤达到最小,翼裂纹和贯穿裂缝重合.

    爆破损伤数值模拟水压爆破应力差节理角度

    基于裂纹动力学的岩石动力破碎平均块度研究

    封焱杰戚承志赵发王泽帆...
    9-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表征动力破碎的重要参数之一,平均破碎块度的研究对于揭示岩石破碎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尽管进行了大量理论与实验研究,但是还缺乏从裂纹动力学角度来澄清岩石破碎和块度形成机理.基于动态荷载作用下翼型裂纹扩展模型和 J.R.Gladden柱体动力屈曲失稳模型,提出了一种预测岩石平均破碎块度的方法,并探究了应变率对动态强度和平均破碎块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应变率的增加,动态强度增加,平均破碎块度减小,且应变率依赖性逐渐降低.模型平均破碎块度预测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

    岩石力学动态破碎裂纹扩展模型屈曲失稳平均破碎块度应变率

    一种基于Virial理论的爆轰产物状态方程

    苗飞超郭子如李丹丹
    18-25,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爆轰参数理论计算热化学代码的核心在于选择合适的状态方程用于描述物质的热力学状态.为扩大状态方程适用范围、减少状态方程的经验参数,基于维里(Virial)理论建立了能够准确计算到第 i个 Virial系数的 VLI状态方程.采用 VLI状态方程研究了第 2~9 维里系数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对比了不同阶数维里系数的相对大小及其对氮气热力学状态曲线的影响程度;计算了氮气的高压 Hugoniot曲线和低压等温线,并与 VLW和 JCZ两种状态方程的计算值以及相应的试验数据进行对比,进一步计算了典型炸药的爆轰性能,验证了 VLI状态方程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VLI状态方程维里系数Hugoniot曲线等温线氮气

    爆炸冲击波与水膜相互作用的试验研究

    岳亚军姜林
    26-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爆炸冲击波与水膜的相互作用,基于水平激波管搭建冲击波与水膜相互作用的试验平台,设计一个水膜发生器,能够产生厚度为 8mm 的稳定水膜.研究了 1.31 和 1.42 马赫的入射冲击波分别与距管口 45、55 和 65mm 处的水膜相互作用,并采用纹影仪和高速摄影机对冲击波与水膜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可视化研究,采用压力测试系统记录水膜前方和后方20mm 处的压力和冲量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水膜前方的压力变化取决于冲击波的反射,且水膜产生的反射波低于刚性-固体壁面产生的反射波;水膜后方的压力变化取决于受冲击的水膜破碎时所吸收的能量,且这部分能量主要来源于冲击波后高速气流的作用,冲击波本身的作用并不明显;水膜后方的峰值压力和冲量显著增强,峰值压力的增强效果能达到 50%以上,冲量的增强效果能达到 10 倍以上;水膜距管口越远,对峰值压力的增强效果越显著,对冲量的增强效果越微弱.

    水膜爆炸冲击波峰值压力冲量水膜到管口距离

    爆炸荷载下反向弧形裂纹扩展规律的实验研究

    翟柏洋杨冰涛宋国康王昊林...
    35-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爆炸荷载作用下预制反向弧形裂纹的动态断裂特性,采用数字激光动态焦散线实像-虚像综合实验系统分析爆炸应力波作用下和斜入射爆生运动裂纹作用下预制弧形裂纹尖端实像和虚像焦散斑变化特征、预制弧形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变化特征以及爆生裂纹与翼裂纹运动扩展特征.结果表明:通过实像光路和虚像光路可以定量分析裂纹尖端拉剪应力和压剪应力的动态变化过程,从而获得爆炸荷载与预制弧形裂纹作用的全过程;爆生主、次裂纹能量具有大小之分,且其动态应力强度因子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定向爆生运动裂纹与预制弧形裂纹贯通位置是造成预制弧形裂纹上下端点应力强度因子差异性的主要原因.

    定向爆破动态焦散线反向弧形裂纹斜入射裂纹实像虚像

    SV波斜入射下凸起地形地震响应分析

    孙帅锋邵伟伟曹明星
    4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分析地震波斜入射下对场地地震的影响,基于显示动力有限元法,采用黏弹性人工边界,以SV 波斜入射不同坡度凸起地形,分析了不同入射角下凸起场地震动放大系数和傅里叶谱变化情况.其验证模型解析解和数值解吻合较好.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斜坡坡度的增大,地震动放大系数增大,其斜坡上放大系数变化明显.X 向放大系数大于Y 向放大系数.频率在 0.2~1 Hz的傅里叶曲线随着凸起地形坡度增加而增大;30°入射EI-centro 波时,在低频段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傅里叶谱幅值呈减小趋势,高频段监测点的傅里叶谱幅值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在 1~10 Hz高频段,幅值变化速率最大.

    斜入射有限元黏弹性边界放大系数傅里叶谱

    新建隧道爆破开挖对路基边坡稳定性影响分析

    王国斌代先尧张永权叶铭...
    5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隧道爆破开挖对邻近路基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以三峡枢纽茅坪港疏港铁路十里坪隧道并行三峡翻坝高速路基边坡工程为依托,采用理论计算和midas GTS NX 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隧道爆破开挖对邻近高速公路路基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经验公式计算的边坡峰值振速为 1.06~2.66cm/s,数值模拟计算的边坡峰值振速为0.882 cm/s,均小于3 cm/s,并且隧道建设前后,路基边坡的安全系数均大于 1.35,因此新建十里坪隧道爆破施工对于翻坝高速路基边坡的影响可控.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公铁并行的涉路工程设计及安全技术评价提供参考.

    涉路工程隧道路基边坡爆破安全评价

    炸药爆炸作用对煤基固废中煤矸石的破碎研究

    谢强李梁伟谢兴华王子...
    59-65,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满足快速破碎煤基固废中大量大颗粒煤矸石的要求,利用炸药爆炸破碎方式,设计了敞口与近似密闭条件下的破碎装置,从理论与实验方面分别进行了炸药爆炸作用对煤基固废中煤矸石的破碎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炸药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对煤基固废中大颗粒煤矸石进行破碎时,由于冲击波反射破坏作用,煤矸石的破碎过程起始于外部层裂或崩落.此外,与敞口体系相比,近似密闭条件可有效提升煤矸石的破碎效果.若进一步扩大破碎装置中的煤矸石装填量,增加破碎所需的爆破药剂用量,有望大幅提升煤矸石的快速破碎能力.

    煤基固废煤矸石炸药爆炸破碎效果绿色充填

    宽孔距爆破技术在大断面硬质岩石隧洞开挖中的应用

    杨玉银杨仕杰张艳如黄浩...
    6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乌干达卡鲁玛水电站尾水隧洞开挖施工中,为了解决大断面硬质岩石隧洞开挖炮孔数量多、钻孔时间长、施工进度慢等问题,实际施工中调整了隧洞爆破布孔思路,改变了传统布孔方式,提出了"隧洞开挖宽孔距布孔"的理念.通过一系列爆破试验,成功将原设计上台阶开挖炮孔数量 246 个减少到 181 个,有效降低了炮孔数量,实现了快速掘进.试验表明:在大断面硬质岩石隧洞开挖中,通过采用宽孔距爆破技术,炮孔数量降低了 26.42%,有效缩短了钻孔时间,加快了开挖单循环速度,最终实现了主洞上层开挖单面月进尺 230.2m(开挖断面 102.02 m2),为同类隧洞的开挖提供了经验.

    隧洞开挖硬质岩石宽孔距布孔试验研究

    台阶爆破孔间延时时间优化模拟实验研究

    孙增崔峻语韩文松宫伟...
    74-81,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露天台阶爆破工程中孔间延时时间对爆破效果的影响规律,基于应力波与爆生气体共同作用理论,通过 Ansys/LS-Dyna软件建立双炮孔三维实体模型,对比不同孔间延时时间下岩体应力、动能及破碎形态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延时时间与岩体爆破破碎效果之间的关系,引入岩体完整性系数对延时时间的选取方法进行优化,并进行了现场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孔间延时时间过小及过大,均不利于爆破能量的充分利用,存在一个爆破效果最优的孔间延时时间;数值模拟与理论计算得到的合理孔间延时时间基本相符,结合现场试验的岩体完整性表现,修正后的延时时间选取方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在现场爆破参数优化调整后,爆破大块率降低了 50%以上,为现场合理延时时间的确定提供了技术支持.

    台阶爆破数值模拟延时爆破爆破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