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何继善

双月刊

1672-7940

cjeg@cug.edu.cn;cjeg001@163.com

027-67883682/1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中国地质大学校内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ngineering Geophysics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煤体结构测井响应及其判识方法研究进展

    吴蒙秦云虎孔庆虎兰凤娟...
    92-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煤体结构的测井精准识别有助于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和层位优选.为了准确、恰当地运用地球物理测井识别煤体结构,本文重点分析了国内相关成果,对煤体结构分类、测井响应及其判识方法进行了述评.结果发现:原生结构煤的井径(CAL)为14.82-47.29 cm,密度(DEN)为1.18~2.08 g/cm3,自然伽马(GR)为 8.66~111.45 API,声波时差(AC)为 259.00~681.21 μs/m,中子(CNL)为 22.95 %~52.76%,侧向电阻率(LLD)为39.18~26 990.50 Ω·m.随着煤体结构破碎程度的加剧,DEN、CNL和LLD值减小,GR、CAL和AC值增大.聚类分析、多元线性回归、贝叶斯判别式、BP神经网络、机器学习和支持向量机等定量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测井识别煤体结构的准确度.最后,建议煤体结构精准判识应加强地球物理测井的曲线重构理论、资料标准化、系统化和数据化研究,构建可视化、智能化、跨区域煤体结构测井判识的数据提取、指标优选和结果存储体系.

    深部煤层气煤体结构测井判识方法预测模型

    浊积岩反演储层预测技术——以东营凹陷滨县凸起为例

    王雅倜
    103-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浊积岩油藏作为一种典型的岩性油气藏,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本文以滨县凸起东坡沙三段浊积岩为例,针对东营凹陷浊积岩油气藏"埋藏深、个体小、厚度薄和含灰质"等特点,对其形成条件、地质沉积特征进行了深入剖析,重点介绍了针对浊积岩油藏的储层预测描述方法、技术,使用多参数联合岩性识别技术有效区分浊积砂岩与含灰质砂岩、灰质泥岩;另外,研究设计基于深度学习孔隙度物性预测方法,有效开展浊积岩储层预测.该技术在东营凹陷滨县凸起地区的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部分目标经钻井证实,结果预测吻合率达86%,对滨县地区及其他地区浊积岩砂岩储层预测具有借鉴及参考意义.

    浊积岩叠前反演储层预测孔隙度预测

    薄储层综合预测技术在新疆塔里木盆地WS凸起的应用

    程莎万应明赵建强丁艳红...
    113-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塔里木盆地WS地区新近系储层单层厚度小,横向变化大,单砂体厚度在2~10 m,储层岩性复杂,厚度变化快,传统地震预测技术维度和方法单一,预测精度低.为落实WS地区吉迪克组储层分布及内部油组展布,根据储层的测井敏感参数结合研究区内井位分布,优选在稀疏脉冲反演控制本区吉迪克组一、二、三段砂层组横向全貌的基础上,在研究区西南部——赛克地区针对吉迪克组三段纵向较薄的单个砂组或单砂体,进一步应用相控地质统计学反演和自然伽马协模拟反演.在多资料、多反演方法结合下,准确分辨出吉迪克组Ⅲ油组最薄砂体厚度为2 m的砂体储层分布范围,并进行了油气检测.储层预测技术的综合应用对塔里木盆地WS地区薄储层的精细刻画及岩性圈闭的圈定奠定了坚实基础,该结果有效支撑了井位优选,实际钻井的油气显示证实了该技术的合理性.

    WS凸起稀疏脉冲反演相控地质统计学反演储层综合预测

    分频CMY融合技术在河道刻画中的应用

    袁悦李帅姜雪
    127-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湖凹陷N构造区花港组及浅部龙井组地层发育多种类型河道砂体,砂体厚度横向变化快,准确识别目的层河道展布是该地区储层预测的关键.本次研究综合应用分频CMY(C-cyan,青色;M-magenta,洋红色;Y-yellow,黄色;三种颜色的简写)融合与地震沉积学技术,对地震数据进行全频段扫描,通过分频得到单频地震数据体,在此基础上选取有利频段地震数据进行CMY体融合,结合地震沉积学方法制作融合数据体目的层地层切片,通过调节切片上不同颜色所占比例及亮度显示强度,横向上凸显不同规模河道展布特征,纵向上分析不同期次河道演化特征.基于此,最终在N构造区花港组H2层刻画6或7条辫状河河道,在H3层刻画5条河道;在浅部龙井组刻画7条不同规模河道.该方法较常规地震属性刻画河道边界清晰,对河道沉积物厚度、粒度等信息都有响应,可为该地区岩性油气藏勘探提供一定的指导.

    西湖凹陷CMY融合分频技术河道砂体地震沉积学

    组合高精度速度建模技术在渤海工区潜山成像中的应用

    席自彬王海昆徐强麻志国...
    136-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速度分析是地震数据处理的最重要环节之一,准确的速度场为偏移成像提供了最基础的保障,高精度的速度模型是提高潜山成像质量的关键.基于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的速度建模过程中要同时兼顾好项目运行周期、建模效率、建模精度等不同要求.因此针对不同构造区,采用合适的速度建模方法尤为重要.文章以渤海某工区为例,首先探讨了不同速度建模方法的优缺点,然后根据工区目的层状况选择优势互补的速度建模方法.即针对浅层以平层构造为主的目的层采用网格层析方法,针对中深层潜山构造采用非线性反演方法,针对潜山内幕及基底构造区采用速度扫描的立体层析方法.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组合高精度速度建模方法可以比较快速的得到高精度速度模型,速度反演结果与测井数据及地震剖面高度吻合,在大大缩短项目运行周期的同时,提高了潜山构造区成像精度,验证了组合高精度速度建模技术的可行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高精度速度建模网格层析非线性反演立体层析叠前深度偏移

    不连续界限地震响应与复合砂体构型研究——以渤海P油田Ⅳ-2层为例

    马子麟范洪军王海峰何明薇...
    146-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连续界限"研究通过识别多地震属性的变化位置,实现井震联合储层构型剖析.针对目前"不连续界限"研究对象主要为单期砂体这一现状,本文以渤海P油田Ⅳ-2层为例,提出两期叠置砂体不连续界限与储层构型研究方法,概括为"单井定期次、界限定边界、波形定结构".首先,以单井构型识别和分类为基础,建立两期叠置砂体构型边界处4种结构的正演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以界限类型和波形偏度为特征指标的砂体结构判别标准,指导剖面和平面构型研究.应用该方法剖析研究区储层结构,结果表明:本区Ⅳ-2层可进一步细分为三期曲流带沉积,曲流带宽度在150~385 m之间,曲流带之间的接触边界与废弃河道是阻碍渗流的主要不连续界限.动静结合验证,构型研究结果与动态响应相符,证明了本方法的可行性.

    复合砂体不连续界限地震波偏度储层构型

    用于地下金属浅层探测的便携式频域电磁探测系统降噪方法研究

    祁敬童汤洪志魏丽
    156-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浅地表电磁探测的接收信号是十分微弱的,其受宇宙辐射电磁噪声、电源频率、谐波干扰以及工业电器噪声等环境因素影响,采用电磁感应法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线圈耦合的影响,会导致频域电磁系统信噪比低、一次场干扰严重且接收信号很容易淹没在噪声中.因此本文通过对差分模型的互感建模分析,提出了一种收-发线圈水平共轴差分式组合设计方案来去除一次场干扰;在系统采集模块提出了一种二次场数字正交矢量解调算法,用来提取电磁信号中的幅值和相位;在数据处理模块提出了一种小波阈值去噪技术,利用信噪比、均方根误差对实测数据与小波变换的去噪效果对比分析,最后基于上述技术设计相应的便携式频率域电磁地下金属探测原理样机系统.实验结果表明,水平共轴差分方案可以有效抑制一次场的干扰,数字正交矢量解调算法可以有效地从噪声信号中提取出有用信号的幅值和相位,通过对比分析小波变换,将系统信噪比提高了27.32 dB.本文研究成果对频率域电磁法探测系统提取二次场信号和对采集信号进行噪声去除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频率域电磁法信号滤波数字锁相放大器小波变换

    基于主被动源频散曲线拼接策略的面波频散曲线反演研究

    方嵩根吴荣新吴海波
    168-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波勘探是浅地表勘查的主要方法之一,传统的主动源面波方法探测深度通常在30 m以浅,且在噪声干扰复杂的城市环境中作用严重受限;被动源面波正是利用背景噪声为信号源,探测深度大,但对浅层介质分辨能力较差.为此,提出一种主动源、被动源面波数据处理方法,兼顾勘探深度和浅层分辨率.首先对主动源和被动源数据的频散曲线进行拼接,从而获得更宽频带的多阶频散曲线.然后采用数值模拟并反演处理,验证主被动面波频散曲线拼接策略的有效性.通过实测数据处理,对比分析了主动源方法和拼接策略的反演效果,证明了主被动源频散曲线拼接策略能有效提高反演结果精确度.该策略解决了单一震源能量频带有限对反演结果造成的影响,为面波勘探提供了新的手段.

    面波勘探主动源被动源频散曲线拼接

    联合VMD和Shearlet变换的去噪方法研究

    聂荣许辉群赵桠松
    176-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震数据中的噪声信号会很大程度上降低地震数据的信噪比,对后续的处理和解释工作造成一定的难度,因此研究一种去噪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构建一种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和Shearlet变换联合去噪的方法,首先通过VMD将地震数据分解为一系列不同中心频率分布的模态分量(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然后使用Shearlet变换对含噪的IMF分量进行去噪并对处理后的分量进行重构,最终达到去噪目的.该方法引入基于稀疏表示的地震数据去噪方法,兼顾VMD和Shearlet变换的优点,可以有效去除噪声.经过合成信号、模型及实际数据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处理合成信号结果显示,与VMD和小波变换方法相比,信噪比分别提高1.69、1.87,均方误差数值上减少近一半,在去除噪声的同时能更好地保留地震数据特征,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

    地震信号去噪变分模态分解Shearlet变换地震勘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