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赵健杰

双月刊

1673-2375

xb@ciir.edu.cn

010-88561986

100048

中国北京市增光路45号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Relation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该刊宗旨是宣传马克思主义工会理论和历史,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工会建设和改革事业服务。读者对象为全国工会院校师生、工会工作者以及与工运理论和实践有关的党政干部、教学与科研人员。有英文目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推进工会学一级学科建设 助力工会学院高质量发展

    王娇萍
    1-3页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工会学院和工会学学科建设历程

    刘向兵
    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学学科,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然要求.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工会学院和工会学学科建设历史悠久,经历了起步、探索、跃升三个阶段.对其历程的梳理,有助于更好地认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拥有的工会特色鲜明、科研成果丰硕、学科基础厚重等优势,具备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学学科体系的坚实基础.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学学科体系,要以前瞻性为基点推进学科体系建设,以创新性为重点推进学术体系建设,以影响力为焦点推进话语体系建设.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工会学院工会学学科建设

    工会学一级学科建设刍议

    汪勇
    9-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新征程我国的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也对将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作为研究对象的工会学学科建设提出了时代要求.建设工会学一级学科直接关系到工运事业、工会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和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构建,是组织动员亿万职工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的战略需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工运史、长期以来的工会学人才培养和理论研究积淀以及丰富多彩的工会工作实践,为工会学一级学科的设置提供了历史积淀、学术积累与实践基础,也决定了工会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独特气质.建设好工会学一级学科,要从学科定位、学科交叉、学科体系等方面完善学科顶层设计.可将工会学一级学科置于法学门类进行建设,不断推动其与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并遵循科学性、逻辑性和可持续性的建设原则,构建由理论工会学、劳动科学与技术、应用工会学和劳动教育等四个二级学科构成的学科体系.行业高校是特色学科建设的主体,特色学科建设的提质升级也将引领行业院校的高质量发展.

    工会学工人阶级工会工作学科建设

    以推动一级学科建设为契机建构中国自主的工会学知识体系

    康晓强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构中国自主的工会学知识体系,既是提炼和凝练中国工会创造性实践、促推中国工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之需,也是向全球知识体系贡献基于中国工会实践智慧的"中国之理"的理论之需.强化学科建设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载体.工会学学科建设有基础、有历史、有依托、有支撑,在新时代新征程以推动一级学科建设为契机建构中国自主的工会学知识体系正逢其时,各种条件也逐渐趋向成熟.工会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兼具的学科,其建构与建设的基本取向是坚持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厘清学科生长边界,坚守工会学研究的中国逻辑,提炼基于中国工会之发育和本土化发展的原创性概念范畴.

    工会学知识体系学科建设自主性

    人才培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研究

    谢加书段文婷
    25-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抓住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核心要素、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历史经验表明,加强人才培育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劳动者是生产力最重要的要素等理论,为人才培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培育适应技术革命性突破和产业发展的劳动者,畅通教育、科技和人才培育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育全过程.研究建议,为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要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才培育价值导向的人民性、培育素质的全面性、培育类别的完整性、培育过程的协同性、培育方法的科学性和培育视野的全球性,培育大量高素质人才,促进人才梯队建设.

    人才培育新质生产力产教融合

    老年人劳动参与对子代生育决策的影响

    童玉芬杜旭刘志丽
    36-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我国人口负增长和快速老龄化背景下,提高生育率防止人口数量过快下滑迫在眉睫.然而,随着老年人健康水平的提升和寿命的延长以及文化教育素质的不断提升,老年人延迟退休或者再就业也处于快速发展中.本研究在对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CFPS2018年和2020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老年人劳动参与对子代生育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老年人劳动参与通过减少隔代照料对子代生育决策产生抑制作用;第二,老年人劳动参与通过对子代提供经济支持显著促进子代的生育决策;第三,以上两种相反作用,导致我国老年人劳动参与总体上对子代生育决策的影响并不显著,二者并不存在非此即彼的关系.鉴于此,研究建议,在人口负增长和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要充分开发老年人力资源,适当增加对生育家庭的补贴,使提高老年人劳动参与率和提升生育率获得平衡发展.

    老年人劳动参与子代生育决策

    女性人口高质量充分就业:基本意涵、机遇挑战与优化策略

    杨菊华
    47-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女性人口高质量充分就业是进一步解放妇女、实现性别平等之基,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研究从辨识"高质量充分就业"概念入手,利用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通过理论分析、数据分析、政策分析,探讨推动女性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分析女性就业的机遇与瓶颈,反思女性高质量充分就业的优化路径.研究发现,当前女性人口的就业规模降中趋稳,就业结构和就业质量持续改善,但就业的充分性与高质量还存在较大挑战.推动女性劳动年龄人口高质量充分就业,需要政府、市场、企业、社会、家庭和个体多元主体的共同努力、多措并举,扩容量、优结构、升质量;必须把握数字经济红利,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必须健全终身技能培训机制,完善就业公共服务制度,优化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有效治理劳动力市场的性别歧视,为女性高质量充分就业营造更优环境,提升她们对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度.

    高质量充分就业就业结构就业质量女性人口

    数字经济时代算法歧视问题研究

    李长安孙雨意韩威鹏
    58-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时代,人工智能与算法技术被广泛运用于就业领域,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算法歧视问题.本研究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梳理,对算法就业歧视和就业公平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总结.虽然算法能够节约企业招聘成本、缩短企业招聘时间,但是也可能导致在招聘与人员管理的过程中产生歧视性行为,从而侵害劳动者权益.研究参照算法歧视的域外治理经验,提出从技术、法律、社会三个层面实施相关措施,对算法歧视进行治理,引导算法技术在就业领域健康发展,从而维护就业公平、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算法歧视就业公平新质生产力数字经济

    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演化逻辑及现实意义——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至《雇佣劳动与资本》的文本群分析

    李建肖
    67-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史亦是一部劳资关系理论的演进史.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至《雇佣劳动与资本》,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叙事逻辑历经以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为核心的经济学哲学反思到以分工和交往形式为核心的历史分析,再到以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为核心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演化.至此,马克思贯通了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搭建了劳资关系研究的简明框架,把异化劳动批判内蕴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批判之中,从而建构了认识与改造世界的革命范式.以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为启鉴,是解构21世纪资本主义劳资关系样态、推进我国劳资关系治理现代化的应然选择.

    劳资关系异化劳动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21世纪资本主义劳资关系治理现代化

    ChatGPT与数字时代劳动教育的理念、方法、路径

    曹克亮
    77-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时代的到来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ChatGPT作为数字时代的最新劳动工具,它展现出了非凡的机器智能水平和工具劳动价值,对于推动数字时代的劳动教育理念变革和方法创新,重塑数字时代劳动教育的底层逻辑和运行思维都有重要作用.在重塑数字时代劳动教育理念方面,我们不仅要关注"不会劳动"的技能问题,更要关注"不想劳动"的劳动态度问题;不仅要强调"身心手脑"的实践教育,更要注重"劳动幸福"的理念教育;不仅要加强"人机协作"的劳动合作教育,更要深化"人机共生"的劳动生态教育.在方法运用上面,要不断增强ChatGPT的大数据技术和虚拟、增强、混合现实技术在数字时代劳动教育关键环节中的协调并用.在路径优化方面,要强化劳动教育的教育性,加强数字时代劳动情感和价值认同教育,提升数字时代劳动教育的数智化水平.

    ChatGPTSora数字时代数字劳动劳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