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工程热物理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工程热物理学报
工程热物理学报

徐建中

月刊

0253-231X

xb@mail.etp.ac.cn

010-62584937

100190

北京中关村路乙12号(北京2706信箱)

工程热物理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技术性刊物。主要刊登工程热力学与动力装置、热机气动热力学、传热传质学、燃烧学、热物理测量学、热效率装置、综合利用能源、代用燃料等方面的科技论文、研究简报、重要学术动态等。主要读者对象为工程热物理专业科技人员及相关高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富燃燃气热物性对气膜冷却特性影响数值研究

    马宇焘隋秀明郝龙张秉龙...
    689-6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晰富燃燃气物性变化对气膜冷却的影响规律,本文分别构建了不同热导率的定物性模型和考虑化学平衡的变物性模型,通过数值求解定常RANS方程,获取了定压比热和热导率变化对温度和热负荷分布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相比于定物性模型,变物性下富燃燃气与冷气的掺混导致混合气比热和热导率降低,近壁区域平均温度最大增加2.557%、热流最大降低24.995%;混合气物性变化引起近壁区剪切应变率降低,冷气与主流剪切形成肾型涡强度减小,冷气耗散变慢,气膜覆盖性变好.

    富燃燃气气膜冷却热物性化学平衡

    可调串列静子特性及其对风扇性能的影响研究

    于贤君杨溟羽安广丰刘宝杰...
    697-7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可调串列静子相对于常规可调静子的优势机理和流量调节极限,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中低转速下某两级风扇在常规静子可调和串列静子可调两种情况下的变角度性能.结果表明:静子出口气流角决定下级转子部件流量,开大串列静子前叶可以提高静子部件流量,风扇整体流量由转静子部件流量共同限制;对中间级,调节常规静子会引起进出口几何角变化不匹配,改为串列可调后,在实现相同的出口几何角下,调节合适的串列前叶角度会大大减小静子损失,同时增大流通能力;对出口级,串列可调可以在保证风扇出口流动方向的前提下,调节串列前叶实现更高流通能力和更小损失;通过各级导叶静子匹配调节,与常规方案相比,串列方案的效率0.84以上的最大流量边界提高了 10%.

    流量调节多级风扇可调串列静子静子匹配调节

    基于实测扭转度误差对叶片气动合格性探讨

    但玥王浩浩高丽敏李瑞宇...
    707-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叶片实际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扭转度超差叶片,为探究其气动合格性,以跨声速叶片Rotor37为研究对象,首先将加工公差[-0.5°,+0.5°]添加至设计叶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确定气动性能合格范围,分析性能变化规律;而后基于实测扭转度误差均值及标准差,创建加工合格以及超差叶片,总结其气动合格性.研究结果表明:受扭转度误差影响,叶片特性曲线整体偏移,因此在选择近失速及峰值效率工况参数衡量稳定裕度的前提下,"欠偏转"叶片稳定裕度减小,而"过偏转"叶片的增大;以加工公差为参考,叶片超差区域与未超差区域的通流面积和攻角变化趋势相反,即两区域对叶片性能的影响存在抵消作用,使得存在超差叶片气动合格的情况.

    跨声速压气机叶片加工误差扭转度气动性能

    基于速比优化的三维透平叶片一维化设计方法

    戚乾刚杨欢王乃安黄典贵...
    715-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透平叶片设计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沿径向分布的几何参数,设计周期长.为了解决此问题,本文构建了一种三维叶片的一维化设计方法:将叶片流道沿径向分割成若干个子流道,对每个子流道进行一维设计,得到其最佳速比与进出口几何角,再使用每个子流道的一维设计结果沿径向叠加构建三维叶片.使用某F级燃机末级的边界条件,应用该方法对其叶片进行重新设计,并利用数值模拟结果中的静叶出口压力、落后角等参数作为额外约束进行精细设计.结果表明:与原始设计相比,优化得到的透平动叶部分区域损失略微增大,流量降低0.26%,但余速损失显著下降,同时轮周效率提高了 1.7%,总-总效率提高0.37%,并且轴功增大了 1.47%.

    轴流透平速比气动设计参数化方法三维设计

    波转子的驱动力形成机理数值模拟研究

    产世宁陈叶宇李凤超付超...
    725-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旋波转子用气流的驱动力维持转子旋转,能够显著简化波转子发动机系统结构、提高可靠性.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几何通道内部流动现象对切向驱动力的影响,解释波转子的驱动力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弯曲几何通道中的激波/膨胀波在传播过程中,波面发生倾斜,导致每个通道上下壁面间存在压差,多个通道的正向压差累积最终形成正向驱动力,实现波转子自旋.

    自旋波转子驱动力弯曲通道数值模拟

    轴流压气机性能预测及喘振/堵塞流量边界分析

    孙伟文王巍王晓放
    73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轴流压气机一维分析在压气机设计及性能快速预测领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广泛实验得到的冲角、落后角及各类总压损失模型,建立了逐叶片排计算的一维平均中径程序,利用NASA 2级压气机验证了程序计算精度.通过对四类失速边界模型和三种堵塞边界模型的预测结果对比,分析各类模型在不同转速下的适用性,对压气机流量边界的一维预测提供指导,同时基于速度比提出了一种堵塞边界预测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

    轴流压气机一维平均中径法特性仿真流量边界预测

    超音速分离器分离效率与液膜特性研究

    梁东伟于世文许伟伟霍力铭...
    741-7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超音速分离器内的流场特性与颗粒运动轨迹及液膜流动特性,分析了旋流强度和液滴直径对分离效率与液膜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旋流强度或液滴直径均可以提高分离效率与液膜流量.旋流强度为0.51时,0.1 μm以下的液滴分离效率不超过30%.对于直径不大于0.1 μm的液滴,最大分离效率仅为60.90%.

    超音速分离器旋流强度分离效率液膜

    组分比例对闪沸射流相变诱导激波宽度的影响

    许鹿冰徐海丰李雁飞马骁...
    748-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闪沸射流发生欠膨胀并诱发激波间相互作用是汽油直喷喷油器的喷雾坍塌的主要原因,但液体组分比例对闪沸诱导激波的影响特性和机制尚不清楚.利用纹影法,在定容弹中研究了闪沸条件下乙醇/正己烷混合比例对激波宽度的影响,喷射温度(Tinj)从30℃到150℃,环境压力(Pamb)从10 kPa到200 kPa.结果表明,提升喷射温度和减小环境压力,均会增加激波宽度.在相同喷射温度和环境压力下,乙醇含量增加会导致激波宽度呈现先增后减趋势,其主要是因为相变吉布斯能差(△G)随乙醇含量增加呈现类似规律;通过进一步量化△G和激波宽度的关系,发现激波宽度和△G·P-0.5amb强线性相关,表明闪沸射流的激波宽度受到相变与环境阻力的控制.

    闪沸欠膨胀射流激波双组分液体组分比例

    近壁球形颗粒的曳力特性研究

    霍晓昱王军夏国栋
    755-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研究了球形颗粒在近壁区域内的曳力特性,基于气体动理论方法推导得到了自由分子区内近壁颗粒沿垂直于平壁方向运动时所受曳力的表达式,其计算结果与直接蒙特卡洛模拟结果一致.计算并分析了动量适应系数、壁面温度等参数对近壁颗粒所受曳力的影响规律和机制.当壁面动量适应系数为零时,近壁效应消失;当壁面温度高于气体温度时,近壁效应使得颗粒所受曳力增大;当壁面温度低于气体温度且颗粒速度较小时,可能出现曳力方向与颗粒运动方向相同的情况.

    自由分子区曳力近壁效应气体动理论

    基于欧拉壁面液膜模型的管内蒸汽冷凝流动和液膜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谷雨龚路远郭亚丽沈胜强...
    764-7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ANSYS FLUENT软件建立了基于欧拉壁面液膜模型的光滑管内蒸汽冷凝流动过程的三维数学模型.模拟管长为500 mm,内径为38 mm.模拟工况为入口蒸汽饱和温度分别为70℃,总传热温差为5℃和7℃,入口蒸汽速度为14~20 m/s.模拟结果表明,液膜厚度在管道底部随着流动距离的增加而增加,液膜厚度在管顶部先增大后趋于稳定,更大的蒸汽入口速度产生更高的液膜厚度.液膜流动速度在管道底部随着流动距离的增加而增加,液膜流动速度在管顶部先增大后缓慢降低,更大的蒸汽入口速度产生更高的液膜流动速度.

    数值模拟冷凝液膜欧拉壁面液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