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工程塑料应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工程塑料应用
工程塑料应用

王金立

月刊

1001-3539

epa@epa1973.com

0531-85878057

250031

济南市天桥区田庄东路3号

工程塑料应用/Journal Engineering Plastics Applica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技术性刊物。报道国内外工程用树脂、塑料及其复合材料、功能材料等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开发、加工与应用等方面的科研成果及技术改进经验。主要栏目有材料、加工、应用、测试、综术、简讯等,读者对象为从事高分子材料科研、生产及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相关专业高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螺栓连接压力容器耐压强度性能

    王明郑志才肖亚超王志增...
    136-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较小长径比复合材料压力容器需进一步减重的应用需求,设计了一种螺栓连接大开口复合材料压力容器,并以直径290 mm压力容器为例,基于网络分析法,设计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的纤维铺层厚度、缠绕角度以及层数等信息.利用水压试验首先考察了直径6.5 mm、材质分别为TC4和TC11的螺栓对大开口碳纤维复合材料压力容器耐压强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考察了直径9 mm、材质分别为TC4,TC11和35CrMnSi的螺栓对压力容器耐压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螺栓连接复合材料压力容器承载内压时,螺栓连接部位的复合材料为薄弱区域,该部位复合材料需满足挤压、轴向拉伸以及环向承载,因此需额外补强.同时,螺栓需具备足够的抗拉、抗弯强度,相同材质下,随着螺栓直径的增大,受力面积增加,其抗拉、抗弯强度大幅提高;通过选用更高强度的螺栓,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的耐压强度大幅提高.

    螺栓连接大开口压力容器复合材料耐压强度

    基于废弃PET的环氧超支化聚酯扩链剂应用性能

    黄炫淇李小林戴永斌陈珍明...
    143-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废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的降解产物为核心,制备了环氧超支化聚酯扩链剂(EHBP),探究了该扩链剂对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聚乳酸/碳酸钙(PBAT/PLA/CaCO₃)三元复合材料微观结构、热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PET降解产物制备的EHBP对复合材料有明显的增容作用.扩链剂中的高活性环氧基团能够与PBAT和PLA上的端羧基、端羟基发生开环加成反应,形成扩链大分子以增强PBAT和PLA之间的界面相互作用.当EHBP添加量达到0.6份时,可以明显观察到两相间变得模糊、孔洞减少.缺口冲击强度由6.48 kJ/m2增加到43.02 kJ/m2,拉伸强度由10.15 MPa增加到24.59 MPa,断裂伸长率由11.8%增加到56.72%.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聚乳酸扩链剂相容性复合材料

    不同金属离子复配的有机磷酸盐成核剂调控PP结晶行为和应用性能

    林福华荀慧霞张秀芝
    151-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添加成核剂来调控聚丙烯(PP)的结晶行为进而改善其应用性能是非常有效且可行的调控手段.采用熔融共混法分别制备了添加成核剂磷酸酯盐/硬脂酸锂(AlP/LiSt)及成核剂磷酸酯盐/硬脂酸钠(AlP/NaSt)质量分数都为0.5%的PP-Li和PP-Na复合材料,通过差式扫描量热分析仪和偏光显微镜对PP复合材料的结晶行为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成核剂AlP/LiSt和AlP/NaSt作为有效的成核位点,可显著提高PP的结晶温度及细化PP球晶;在降温速率为5℃/min的条件下,相较于纯PP的结晶温度(113.5℃),PP-Li和PP-Na复合材料的结晶温度分别提高到127.7℃和131.3℃.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PP-Li和PP-Na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分别比纯PP提高了6.7%和14.8%,而弯曲模量分别比纯PP增加了16.6%和38.0%,说明AlP/LiSt和AlP/NaSt成核剂均可明显改善PP的拉伸强度和弯曲模量,其中AlP/NaSt成核剂的提升效果更为显著;PP-Na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与纯PP基本持平,PP-Li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比纯PP提高了10.3%,说明AlP/LiSt成核剂更有利于提高PP的韧性.由Kissinger法计算得到的PP复合材料的热降解反应活化能(Ed)数据表明,两种成核剂均有利于提高PP的耐热性能,PP-Li,PP-Na复合材料的Ed值较纯PP分别提高了55.4 kJ/mol和49.3 kJ/mol,表明PP-Li和PP-Na热降解所需要的温度和能量均比纯PP高.

    磷酸酯盐成核剂结晶性能耐热性能聚丙烯力学性能

    环氧大豆油对聚乳酸/酸化木质素性能的影响

    林明华王华郭建兵郑斌...
    159-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索环氧大豆油(ESO)对聚乳酸(PLA)/酸化木质素(AL)复合材料增容效果的影响,采用共混改性方法制备了PLA/AL/ESO三元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材料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了ESO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结晶行为、流变特性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ESO的引入显著改善了PLA/AL复合材料的冲击断面形貌,使其从光滑平整转变为模糊粗糙,从而显著提升了材料的韧性.此外,ESO的加入降低了复合材料的初始热降解温度和最大热降解温度.同时,ESO降低了复合材料的熔融温度,而结晶度随ESO含量的增加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流变学分析结果显示,适量ESO的加入增强了聚合物分子链的运动能力,从而降低了复合材料的黏度.然而,过量ESO会导致分子链过度缠结,限制了PLA分子链的运动.研究表明,ESO作为一种有效的增塑剂和相容剂,能够显著优化PLA/AL复合材料的微观界面,提升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但ESO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材料的热稳定性、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

    聚乳酸环氧大豆油酸化木质素热稳定性力学性能

    防弹衣材料及防护性能研究进展

    王金梅
    165-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硬质防弹衣、软质防弹衣、软硬防弹衣以及液体防弹衣防弹机理的研究,厘清研制新型防护材料的需求和发展方向.通过分述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石墨烯防护材料、聚对苯撑苯并二噁唑纤维复合防弹材料、混杂结构防弹复合材料、无纺布防护材料、液体防护材料的性能特点、结构种类、应用方向、防护效果等,为制作不同功能的防弹衣有效选用不同种类的防护材料提供依据.阐述了各种类型防弹衣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充分考虑穿戴者的生理状态、环境变化和袭击威胁等多种情境,概述了现代战争对多功能防弹衣的迫切需求与广泛的应用空间,并结合电子防弹衣、新型智能防弹衣,现代数字化技术不断升级,物联网和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测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挖掘和探索防弹衣结构设计、外观设计与内在质量、防护效果的协调作用,实现防弹衣防护效能和穿着舒适美观的统一,为现代新型防弹衣的设计、制造和应用,提供充分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防弹衣防弹材料防护性能应用现状发展趋势

    聚己二酰间苯二甲胺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

    李陵洲冉宝清朱永军王廷...
    173-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简述了聚己二酰间苯二甲胺(MXD6)的性能特点,介绍了MXD6的合成方法(尼龙盐法和直接熔融缩聚法)以及各自的产品性能和改性制品.综述了MXD6的改性方法,涵盖了MXD6化学共聚改性和物理共混改性.聚焦于MXD6的两个重要应用领域(工程塑料领域和包装材料领域),重点分析了改性材料及其加工方法的研究进展、改性材料的功能特性在各自领域的产品应用,并指出了优化MXD6的合成工艺方法,进一步研究开发MXD6共聚产物和优化合成工艺,拓展MXD6及合金在工程塑料领域的应用,仍然是国内合成改性企业的探索研究方向.

    聚己二酰间苯二甲胺合成改性加工应用研究进展

    壳聚糖-金属氧化物复合抗菌材料研究进展

    王菁鲁新康李圣军孙燕琳...
    181-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了微生物类型、壳聚糖自身以及环境因素对壳聚糖抗菌性能的影响,总结了壳聚糖的抗菌机理,综述了近期壳聚糖与氧化铜、氧化锌和二氧化钛等金属氧化物复合抗菌材料的研究成果,展示了部分壳聚糖-金属氧化物复合抗菌材料在食品包装及生物医疗塑料方面的应用,最后分析并展望了该类复合抗菌材料研究的不足以及进一步的发展趋势.指出壳聚糖-金属氧化物复合抗菌材料的抗菌机理有待深入研究,后续将不断开发绿色友好的制备工艺,根据应用性场景针对性设计高效抗菌材料.

    壳聚糖金属氧化物抗菌活性抗菌机理复合材料

    碳纳米管导热复合材料的制备研究进展

    唐波相利学代旭明王二轲...
    187-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了碳纳米管(CNT)导热复合材料的传热机理.综述了各类制备CNT导热复合材料的常用方法,包括电场取向法、磁场取向法、3D打印法、静电纺丝法、化学镀法等.采用取向方法和3D传热网络的构筑,使基体中的CNT形成导热通路或导热网络,显著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分析了每种方法制备CNT导热复合材料的特点.最后,对CNT导热复合材料的未来发展作出了展望.

    碳纳米管导热系数制备方法复合材料成型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