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东电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东电力
广东电力

何宏明

月刊

1007-290X

gddl888@sohu.com

020-85125107

510080

广州市东风东路水均岗8号

广东电力/Journal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公开发行的技术类刊物,由广东电网公司主管,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和广东省电机工程学会主办。《广东电力》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网络系统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网和北极星电力电信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电力报刊协会优秀期刊,广东省优秀期刊和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广东电力》着重刊载电力网、供用电和发电厂等有关生产、建设、修造、科学研究的技术成果、经验和科学管理等方面的信息以及电力发展动态。主要读者对象是电力系统及相关行业的科技人员、管理决策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及市场营销人员等。《广东电力》坚持刊物的创新性、学术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读性,为电力、电机工业生产、建设和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二阶一致性算法的电池储能系统SOC均衡及功率分配策略

    王颂汪隆君王钢钟庆...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延长电池储能系统的整体寿命,需保持储能系统中各单元的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均衡.为此,提出一种基于二阶一致性算法的改进下垂控制策略,通过指数函数嵌套变化系数,实现不同容量储能单元快速SOC均衡.在SOC均衡的基础上设计二次控制策略,在一定通信时延下实现频率、电压恢复和有功、无功功率合理分配.最后,以4台储能单元组成的电池储能系统为算例进行仿真,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SOC能够快速收敛达到均衡状态,频率、电压能够恢复到额定值,有功、无功功率能够按照相应下垂系数比例进行分配.

    储能单元下垂控制荷电状态均衡二阶一致性算法频率、电压恢复功率分配

    基于数学形态学和沃尔什变换的配电网高阻接地故障检测

    梅广季天瑶陈嘉伟丁志...
    1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配电网中高阻接地故障(high impedance grounding fault,HIGF)时常发生,故障一维零序电流信号特征模糊、微弱,极易与励磁涌流、电容器投切信号混淆.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相空间重构、数学形态学(mathematical morphology,MM)-沃尔什变换(Walsh transform,WT)的HIGF识别方法.首先,使用联合参数选取算法确定延迟时间和嵌入维数,利用坐标重构法对仿真零序电流信号进行相空间重构,获得重构轨迹图,以发掘在一维空间无法观测到的特征;然后,使用MM对重构图像进行去噪以及边缘特征提取;接着,采用MM-WT算法提取重构图像特征;最后,计算提取的图像特征的脉冲因子和对称因子,实现对HIGF和其他扰动事件的识别.在PSCAD/EMTDC和RSCAD/RTDS上进行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算法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配电网高阻接地故障相空间重构数学形态学沃尔什变换

    含储能和分布式光伏的配电网系统计及静态电压稳定性的多目标优化

    肖勇肖小兵金鑫何肖蒙...
    2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一种含储能电池和分布式光伏电源的配电网系统多 目标优化模型,用以应对光伏电源发电的不确定性和间歇性造成的配电网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性降低、电压越限、网损增大等问题.考虑24 h的小时级光伏出力及负荷变化,除以节点电压偏差最小和网损最小为目标外,优化目标还着重考虑静态电压稳定性指标和电压越限惩罚.基于粒子群算法,以IEEE 33节点配电网系统作为基础算例模型,通过优化储能电池的充放电功率及有载调压变压器、并联电容器组和静止无功补偿器等无功补偿装置,利用储能电池和无功优化装置的协同调控,实现配电网系统的24 h动态优化.优化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优化方案能明显增强配电网系统的静态电压稳定性,减小电压偏差和网损,防止节点电压越限,为配电网系统的安全经济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分布式光伏电源储能电池静态电压稳定性配电网

    电动汽车ChaoJi充电连接器温升仿真方法

    李奕杰吕晓荣吴丹雷珽...
    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功率充电桩在工作过程中,长时间大电流充电使其连接器温升明显.针对此电动汽车大功率充电的发展需求,对ChaoJi充电连接器的温升仿真建模及软件仿真开展研究.首先,简化连接器的结构为圆筒状,结合接触件的结构类型以及接触电阻的影响因素,研究连接器接触点的热效应模型;其次,研究ChaoJi充电连接器的温升仿真方法;最后,对ChaoJi连接器进行软件热仿真,由此验证ChaoJi充电接口温升模型,得出温升值与通电电流约为二次方关系的结论.所研究的ChaoJi充电连接器温升模型及软件热仿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充电接口温升研究的空白.

    电动汽车ChaoJi充电接口温升热效应连接器

    含储能的多端口柔性合环开关协调控制研究

    蒋维李新王圣李锦焙...
    38-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光伏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在柔性配电网中的比例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间歇性输出给电力系统带来了不稳定性与波动性.现有的柔性合环开关因为硬件参数和容量限制,无法应对负荷超容量波动带来的频率超限及潮流转移造成的电网开路问题.因此,有必要将柔性合环开关与储能技术相结合,构建新型柔性互联配电网,对带电池储能系统的多端口柔性合环开关设计相应的控制策略.首先,对于硬件参数不同和工作状态差异造成的储能单元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不均衡,设计自适应的SOC均衡控制策略.其次,对负荷大波动和稳压侧开路故障,设计切换策略以调节电网频率并进行短时直流电压支撑,确保下级负荷的稳定运行.最后,利用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的仿真模型和RTLAB硬件在环平台验证了所提协调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柔性合环开关电池储能系统协调控制荷电状态均衡柔性配电网

    计及氢能高效利用和热电灵活输出的综合能源系统源荷灵活运行策略

    李亚莎张永蘅陈俊璋晏欣悦...
    4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发挥氢能高效利用优势,构建绿色低碳能源系统,提出一种计及氢能高效利用和热电联产灵活输出的综合能源系统源荷灵活运行策略.首先,对源侧供能模型进行两方面改进:一是引入含风电制氢、燃气混氢、多能用氢和储氢的氢能利用模型,并考虑到电解水和甲烷化反应过程中的热量散失情况,引入热量回收装置,构建计及热量回收的氢能高效利用模型;二是针对常规热电联产灵活性不足的问题,构建含电锅炉和有机朗肯循环的热电灵活输出模型,以解耦常规热电联产"以热定电"和"以电定热"限制.其次,在荷侧引入含可转移、可削减和可平移的电、热柔性负荷,以缓解电、热负荷峰谷差,并与源侧相结合,形成源荷灵活运行模型.最后,综合考虑阶梯型碳交易成本、设备运行维护成本、弃风成本以及购能成本,建立综合能源系统源荷灵活优化运行模型.采用CPLEX求解器对所提综合能源系统源荷灵活运行模型进行求解,并设置不同场景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相比常规氢能利用模型,考虑所提计及热量回收的氢能高效利用模型时,系统的总成本、碳排放量分别降低了 1.92%、4.22%,并且引入热电联产改进模型后,其总成本、碳排放量可进一步降低4.08%、7.32%,实现系统低碳、经济和灵活运行.

    氢能高效利用热电联产灵活输出电、热柔性负荷有机朗肯循环综合能源系统

    广告

    61页

    电解水制氢参与调频辅助服务的经济效益分析

    聂元弘葛成朱刘柱赵晓丽...
    6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氢能、电力及可再生能源之间的纽带,电解水制氢技术具有较强的灵活性.电解槽在生产氢气的同时可为电力系统提供调频辅助服务.为了分析电解水制氢参与调频辅助服务对制氢成本的影响,构建电解水制氢参与电力现货市场及调频辅助服务市场的运行策略模型,并结合生命周期视角分析电解水制氢参与调频辅助服务的经济效益.以美国宾夕法尼亚-新泽西-马里兰(Pennsylvania-New Jersey-Maryland,PJM)电力市场的历史数据为例进行模拟.结果显示,参与调频辅助服务可以使电解水制氢的平准化成本下降27%.

    电解水制氢电力市场调频辅助服务平准化成本经济效益分析

    融合阶梯式碳交易与需求响应的源荷协同优化

    李怡晨李强李宏伟张伟...
    7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多能互补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低碳经济运行,提出一种融合阶梯式碳交易需求响应的源荷协同优化运行方法.首先,通过引入阶梯式碳交易机制和电转气设备来提高源侧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水平并降低碳排放量;其次,在负荷侧引入考虑用户满意度的电-气-热多能耦合的激励型需求响应,并结合调峰收益实现多元负荷的削峰填谷;基于此,建立考虑碳交易与需求响应的区域电-气-热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运行模型;最后,算例结果表明所提调度模型能够优化电-气-热负荷曲线并降低系统碳排放,实现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源荷协同降碳和经济性运行.

    多能互补阶梯式碳交易激励型需求响应源荷协同优化低碳经济运行

    采用节能导线的输电线路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

    范蓝心赵淑媛陈衡王奕楠...
    80-8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20年来,全国输电线路的长度显著增长,在线路工程建设中,经济性成本是至关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通过构建输电线路工程全寿命周期成本量化模型,对辽宁省A市某220 kV新建线路工程采用JL/G1A-400/35型钢芯铝绞线及JL(GD)/G1A-400/35型钢芯高导电率铝绞线下的经济成本差异进行对比分析.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灰色预测GM(1,1)模型以及自回归差分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模型对工程运行期输电线路的负荷水平进行预测,得出组合预测分析方法下线路工程的售电效益;同时,量化节能导线的减碳效益,分析负荷增长水平、天气、海拔及投资折现率对线路运行成本的灵敏度,对比评估2种导线技术方案的经济性指标.研究结果表明,作为一种节能导线,钢芯高导电率铝绞线可以降低输电线路工程的运行维护成本,在考虑售电效益的同时为线路工程带来额外的减碳效益,在工程的全寿命周期内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及低碳性.

    输电线路工程节能导线负荷预测减碳效益全寿命周期成本灵敏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