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东教育(高校思想教育探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东教育(高校思想教育探索)
广东教育(高校思想教育探索)

1005-1422

广东教育(高校思想教育探索)/Journal Guangdong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征稿启事

    1页

    陈独秀和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认识之异同研究

    李并柯黄睿群
    4-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两位重要领袖,陈独秀和毛泽东对农民问题的认识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陈独秀早于毛泽东重视农民的力量,并主要通过阶级理论和农商部数据研究农民运动.毛泽东在中国革命的进程中逐渐意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并在实践层面结合阶级理论具体地研究农民问题.在地主和农民的关系问题上,陈独秀论述地主阶级的剥削方式不多,毛泽东非常重视地主与农民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关系.在农民革命力量的问题上,陈独秀认为农民革命力量不是主要的,而城市工人的组织和斗争是主要的.毛泽东则认为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这也是陈独秀和毛泽东在大革命失败后走向不同革命道路的原因之一.

    陈独秀毛泽东农民问题中国革命认知异同

    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功能耦合与协同路径研究

    周广澜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需要紧紧围绕高校党的建设这个根本任务,因此有必要就课程中如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探索研究.在现阶段教育全面深化的背景下,在实际创新创业课堂教学中设计思想政治教育环节,使得创新创业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框架下,可以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实践,通过词频统计等方法提出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功能耦合契入点.研究内容描述了如何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生的实践发展结合形成协同路径,并通过线性回归方法验证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教育功能耦合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以实践教学为主的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功能耦合既培养了学生具有正确"三观"的思想道德素质,又推进了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价值导向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功能耦合价值观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评价维度探究

    喻志荣
    19-26,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重要力量,其队伍建设成效直接影响高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新时代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有效评价的构建机制和功能实现更显重要.总体来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应该重点把握好政治方向、扎实学识、教育督导、制度机制和环境氛围等五个方面.基于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的评价路径需在建立持久有效且高质量的评价机制的基础上,不断健全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四位一体的评价主体,注重建设与评价同步推进和相互促进,从而切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水平,发挥其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师风评价维度

    基于"仪式教育"的公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杨经录
    2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仪式教育"就是利用以政治性为基础,以象征性、程序性、表演性为表现形式的仪式活动所展开的教育活动."仪式教育"在公安院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要表现为:可以激发学生对警察身份认同的情感;可以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感;可以激发学生为民服务、责任担当的情感.在公安院校成功实施"仪式教育"需要:一是高度重视"仪式教育",充分认识和挖掘"仪式教育"的价值;二是精心设计与安排仪式活动,充分发挥和尊重每一个要素的价值;三是做足仪式活动的宣传教育,使仪式活动深入人心.

    仪式教育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论实践育人视角下"课程思政"效果的提升——以档案袋评价模式为研究手段

    吴晓娟
    35-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评价模式在评价标准、评价指标等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在检验高校实践类专业课的"课程思政"育人效果方面呈现出一定的不足之处.以江西某高校《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为切入点,对两个平行班开展档案袋评价模式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档案袋评价模式能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指导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全过程,对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效果有积极作用.

    实践育人课程思政档案袋评价法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

    吴辉剑麦晓文
    4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生社团组织是大学校园特有的文化.深入探究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劳动教育是对大学劳动教育平台的拓展,是对劳动教育内涵的丰富,同时是践行劳动教育的重要渠道.探索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劳动教育实践路径,需要明确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劳动教育目标、内容、实施以及评价体系.同时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劳动教育要做到劳动技能教育与劳动观念教育的结合;以社团为载体的劳动教育与自身专业学习的结合;专业学习中的劳动教育与日常生活中劳动教育的结合;以社团为载体的劳动教育与学生职业发展的结合.

    学生社团劳动教育劳动教育实践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效能提升探究

    潘伟
    5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效能直接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与水准,深刻影响着办学质量与人才培育,提升效能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应然之举.高校要树立整体观,围绕师生实际需求,从工作理念、工作体系、工作方法上探寻优化空间,以学生获得感、教职工幸福感与教育质量的提升为工作进路,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把广大师生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切实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效能优化.

    思想政治工作效能立德树人时代新人

    论"四渡赤水"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李栓栓
    5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渡赤水"精神发源、孕育于中国工农红军伟大长征之中,是理解和认识长征精神的金钥匙,蕴含着英勇顽强的奋斗精神、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军民融合的团结精神和服从组织的原则立场的价值内涵.将"四渡赤水"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培养大学生坚定理想信仰、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和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新时代下,推动"四渡赤水"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必须要深化"四渡赤水"精神的理论研究,依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拓宽"四渡赤水"精神在内的红色革命精神的弘扬传播渠道,从而更好地提升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效性.

    "四渡赤水"精神内涵价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论群众路线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

    赖洁莲殷毅山
    6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群众观点和认识论与方法论的有机统一.群众路线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工作路线,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动指南,有利于凝聚和创造集体意志,化解矛盾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坚持以群众路线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不断创新群众路线工作方法,增强工作感染力,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以人为本群众路线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