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东教育(高校思想教育探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东教育(高校思想教育探索)
广东教育(高校思想教育探索)

1005-1422

广东教育(高校思想教育探索)/Journal Guangdong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的解放"思想的历史唯物主义再审视

    曾黎茜
    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以哲学的方式审视"感性的人的活动",以"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作为其哲学的根基,从"人是什么"的角度追问"人的存在",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为其"人的解放"之理论旨趣奠定了理论基础."感性的人的活动"是人现实的、创造性的存在方式,参与创建了人的对象性世界,使人和自然真正统一于社会的现实之中;"感性的人的活动"规定着人的现实的、历史的性质,表现为自然的、肉体的,活动着的,并且处在以生产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各种复杂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历史的人";"感性的人的活动"和"现实的历史的人"分别作为解放的客体维度和主体维度,是追求人在现实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实现自由自觉这一历史目标必然要关涉到的维度,从而切实使人能够解放社会并解放于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人的解放思想,立足于"感性的人的活动",落脚于"现实的历史的人",是人的解放思想的当代实践.

    人的解放感性的人的活动现实的历史的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个自信"的内在逻辑探析

    苏曦
    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高度重视"四个自信".从整体来看,"四个自信"是具有严密逻辑、高度自洽的有机整体;从相互联系来看,道路自信起到基础作用,理论自信具有指引功能,制度自信提供根本保障,文化自信作为强大支撑,四者相辅相成、最终统一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从而共同发挥作用.

    "四个自信"内在逻辑相互联系

    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逻辑与特征

    奚佳梦
    1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言使人们之间的交流成为可能,同时又阻碍人们相互沟通.语言的互动过程形成了话语,话语成为了连接语言和意识形态的中间点.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本身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得以实现的中介,结合新时代实践提出的新要求,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具有特殊发展逻辑和鲜明特征.在其意识形态逻辑、语言传播逻辑和社会实践逻辑上,分别强调党的领导与人民主体地位相结合、时代创新与传统文化传承相结合、社会关系描述与社会实体构建相结合.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主要特征是:政治性与科学性相统一、实效性与艺术性相统一、普适性与针对性相统一.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逻辑特征

    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研究

    李观文方春生
    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新时期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必要性方面,二者的融合是立德树人任务的需要、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需要、是提升教育效果的需要,通过融合形成协同育人的作用.当前,二者在融合上主要存在体制机制不完善、融合的思想认识不到位、融合的实施效果不理想三大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拓展深化二者融合的路径,在建立有利融合的体制机制、加强教学内容体系的融合、深化多种教学形式的融合三个方面不断加强,使二者相互促进,形成育人合力,进而提高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高校国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实现路径

    何惠娟
    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播先进思想观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成长生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进程中形成的中华优秀特色文化,将红色文化贯穿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有利于深入创新高校教育内容及形式,是更好地助推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效果的重要抓手.基于此,通过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融入困境等内容的分析,进一步提出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实现路径.

    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径

    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德育体系的建构

    杨阳张振卿
    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位一体"德育体系以实现家庭、学校、社会间的德育合力为手段,以实现高质量的道德教育为旨趣.立足道德教育的新时代语境,"三位一体"德育体系是协同育人的新模式,是培养时代新人的新举措,凸显出价值新意.基于道德教育"顶层设计"与"底层实践"的对话、育人"独力"与育人"合力"的对话,"三位一体"德育体系建构的现实应因得以澄明."三位一体"德育体系的建构是一个动态的渐进过程,应坚持以学生成长成才为根本,以德育问题为导向,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目的,具体分为以下四条路径:一是以人为本,促成"联通-互动"的德育共识.二是全面统筹,优化"场域-阵地"的德育系统.三是协调发力,强化"家-校"一体的德育联动.四是拓新渠道,激发"社会+德育"的育人效能.

    德育体系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引领功能探析

    苏琦童
    4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政治引领,既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也符合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高校作为大学生政治价值观培育的主阵地,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引领功能是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内在要求.为此,高校需要更新教育理念、丰富教育内容和创新教育方法,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引领路径选择

    高校公益型社团的发展困境和解决对策——以广东海洋大学爱心社为例

    梁丽媚孙学甫邓海漫
    52-5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公益型社团是大学生锻炼自我、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以广东海洋大学"爱心社"为个案,研究显示,当前高校公益型社团具备以服务育人筑牢意识根基、以实践育人践行知行合一、以文化育人涵养家国情怀的育人功能.然而,当前,高校公益型社团的发展面临公益认识不足、公益资源缺乏、组织管理松散和公益活动的业余性的四大现实困境,因此,高校公益型社团要实现可持续的发展,需要做到以下四点:一是制定政策法规,购买公共服务;二是搭建志愿服务平台,加强政策支持;三是完善组织管理,打造品牌项目;四是培育公益意识,提升公益技能.

    公益型社团育人功能发展困境对策

    "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圈层"实施模式构建——以南方科技大学为例

    马俊军
    5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理念的提出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三全育人"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的内涵和外延都应适度扩充.为此,需要构建由主阵地、主渠道的基础圈层;扩大发展的扩展圈层、巩固提升的强化圈层构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三圈层"实施模式.

    "三全育人"思想政治理论课"三圈层"模式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创新困境及路径研究

    王振东
    64-69,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话语体系是思政课的重要载体,其本身关系着思政课的实效性.值得一提的是,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具有其自身特点:意识形态鲜明、政治引领性强、富有实践感.但就目前而言,这一体系本身又具有自身创新的困境,如教师队伍自身业务素质不够、网络文化信息混杂、自媒体的冲击.由此,新时代探索思政课话语体系的路径如下:其一,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业务素质;其二,加强网络思政话语建设;其三,积极构建思政课网络自媒体话语.

    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