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林业与环境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林业与环境科学
林业与环境科学

曾令海

双月刊

1006-4427

gdfid@sti.gd.cn

020-87028081

510520

广州市天河区广汕一路233号

林业与环境科学/Journal Guangdong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CSTPCD
查看更多>>办刊宗旨是推广林业科研成果,交流林业生产技术,情况和经验,普及林业科技知识,报导林业 科学动态,进行林业学术交流,为促进广东林业生产和林业科学实验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广宁红花油茶林与次生林土壤有机碳和养分的垂直分布特征

    柳军蔡凤玲熊琳娜赵永献...
    84-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比较广宁红花油茶Camellia semiserrata 与次生林土壤有机碳和养分水平的差异,文章以广东省樟木头林场的广宁红花油茶林和次生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两种林分土壤的碳氮磷等指标,分析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两种林分土壤容重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而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通气孔隙度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下降;广宁红花油茶林土壤自然含水量、毛管持水量和毛管孔隙度均显著高于次生林,而非毛管孔隙度和通气孔隙度显著低于次生林;(2)两种林分土壤的总有机碳(TOC)、总氮(TN)、水解氮(HN)、速效磷(AP)、碳氮比(C ∶ N)、碳磷比(C ∶ P)和氮磷比(N ∶ P)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而土壤pH值和全磷(TP)在各土层间无显著差异;次生林土壤TOC、TN、TP、全钾(TK)、速效钾(AK)和HN含量显著高于红花油茶林;(3)相关性分析表明,广宁红花油茶林表层土壤TOC与容重、TK呈显著负相关,与总孔隙度和通气孔隙度呈显著正相关;次生林表层土壤TOC含量与容重、毛管孔隙度和TK呈显著负相关,与HN、毛管孔隙度、通气孔隙度、TN呈显著正相关;次生林底层土壤TOC含量与HN、AP呈极显著正相关;另外,两种林分土壤的表层和底层土壤TOC均与C ∶ N和C ∶ P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表层土壤TOC更容易受到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而底层TOC受到C ∶ N和C ∶ P的调控.研究结果可知,广宁红花油茶林土壤TOC和N、P和K养分低于次生林,表明广宁红花油茶的生长和产量可能受到土壤氮磷钾养分供应的影响,未来应加强对广宁红花油茶林土壤氮磷钾的养分管理;两种林分土壤表层有机碳受到土壤物理性质的显著影响,表明抚育管理等措施将会改变土壤有机碳的含量.

    土壤有机碳化学计量垂直分布红花油茶次生林樟木头林场

    典型城市行道树立地环境改造对植物长势及根系的影响研究

    肖珍泉崔诚刘欣冼卓慧...
    92-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典型城市行道树立地环境改造对植物长势及根系的影响,以广州市南沙区柳园路行道树秋枫Bischofia javanica为研究对象,采用透气铺装、绿带种植对其立地环境进行改造.结果表明,采了透气铺装、绿带种植改造的秋枫地上部分长势得到改善,其中透气铺装改造对秋枫株高提升较明显,空白对照组株高差异最高达1.56 m,绿带种植改造对秋枫胸围提升较明显,和空白对照组差异最高达6.02 cm,绿带种植改造对东西冠幅、南北冠幅提升效果均优于透气铺装改造,和空白对照差异最高达5.33,5.14 m.在垂直方向上,透气铺装、绿带种植改造后秋枫的根系密度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透气铺装改造在0~20 cm和>41 cm的土层深度中对秋枫根系密度影响较大,在20~41 cm土层深度中对秋枫根系密度影响较弱,而绿带种植在各个深度中对秋枫根系密度均有提升.在水平方向上,不同立地环境改造方式根系密度分布也不同,其中透气铺装改造秋分根系密度随着扫描半径的增大呈现"W"形态的趋势,根系集中分布在距离主干1.0,2.0 m处.绿带种植改造秋枫根系密度随着扫描半径的增大呈降低趋势,其中在距离主干0.5 m处根系密度最大为8.53 N/m.经过立地环境改造后,秋枫行道树根系密度和胸围呈显著正相关;行道树根系密度和株高呈正相关,但不显著;行道树根系密度和平均冠幅呈显著正相关.典型城市行道树立地环境改造对秋枫地上部分、地下部分长势促进效果明显,针对城市行道树立地环境差、根系生长空间不足、长势衰弱等情况,可优先采用行道树树穴改造的方法改善植物长势及其根系状况.

    行道树立地环境改造长势根系秋枫

    森林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广东省 11 个地级市为例

    丁鑫刘聘袁霖马振环...
    101-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森林城市是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为评价森林城市建设质量和成效,文章以广东省11 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从绿色发展水平、森林质量水平、生态绿地布局、生态福利普惠程度、生态文化影响力5 个方面出发,构建森林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和分级标准,对广东省森林城市建设进行综合评分.结果表明:广东省森林城市综合评价值为 1.674 6~2.795 0,9 个城市处于Ⅱ级水平,2 个城市处于Ⅲ级水平,其中广州市最高,为 2.795 0,其次为深圳、中山,建设质量整体较高,但与高质量水平仍有一定差距.今后,森林城市建设应进一步加强城市公园和绿道建设,完善自然教育和森林康养设施,提高生态福祉;加大宣传力度,加快产品研发,打造生态名片.

    广东省森林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从化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及缓冲区鸟类多样性研究

    黄元王波黄俊杰袁倩敏...
    109-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摸清广东从化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内野生鸟类分布、种群特点、活动规律和迁徙规律,2021 年9 月至2022 年8 月,采用样线法对广东从化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及缓冲区(以广州市从化区为核心的9 个区县)进行4 个季度、为期 1 年的野生鸟类多样性调查.共记录记录鸟类 146 种,隶属于 16目51 科;其中优势物种为暗绿绣眼鸟Zosterops simplex、红耳鹎Pycnonotus jocosus、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栗背短脚鹎Hemixos castanonotus、八哥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金腰燕Cecropis daurica和黑短脚鹎Hypsipetes leucocephalus.在居留型组成方面,留鸟占总种数的 65.1%,冬候鸟占 21.9%,夏候鸟占9.6%.在区系组成上,东洋界占68.5%,古北界占 21.2%,广布种占 10.3%.记录到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17 种,省级重点保护鸟类23 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 9 种.从化区和增城区的种群数量明显高于其他7 个区县;聚类分析表明,从化区与增城区的鸟类物种相似性更高.

    野生动物鸟类物种多样性样线法无规定动物疫病区

    任豆组培再生研究

    张晓明邓小梅
    12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完善任豆Zenia insignis组培快繁技术,研究采用微枝扦插的组培再生方式,探讨了基本培养基中NO-3、K+、Ca2+不同含量,以及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与浓度对任豆组培芽增殖与生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任豆种子用 75%酒精、0.1%升汞分别浸泡灭菌 10,30 min,再用始温为 85℃无菌水浸种24 h效果最好,种子萌芽快,种子发芽率可达92.16%;(2)RD基本培养基中NO-3、K+、Ca2+含量分别以600,360,330mg/L为最优配比,最佳继代培养基配比为RD+6-BA 0.2 mg/L+NAA 0.01 mg/L,20 d增殖系数可达 3.32;(3)NAA对任豆组培芽生根以及生长有极显著的影响,最佳生根培养基配比为1/2 MS+NAA 0.5 mg/L+AC 1.0 g/L,生根率可达 100%,且根系粗壮发达,组培苗生长健壮,叶片浓绿舒展.

    任豆组培微枝扦插

    广东省木棉古树分布与健康及影响因子分析

    陈盼谭志权郭盛才陈秋菊...
    128-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广东省古树名木普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和线性混合模型分析了全省木棉Bombax ceiba古树的资源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广东省现存木棉古树 1 280 株,树龄、树高、胸围和冠幅主要集中在100~200 a,12.0~22.0 m,200~400 cm和8.0~20.0 m.木棉古树空间分布差异大,以珠三角地区为主,粤东西地区较少,粤北地区零星分布.木棉古树树龄与环境因子无显著相关性;树高与多数环境因子存在显著相关性;胸围与季节温度差、年均温度差呈显著正相关,冠幅与年均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但胸径和冠幅与坡度、坡向和年均降雨量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广东省木棉古树主要分布在广州市、东莞市、惠州市等珠三角城市,健康状况整体较好,树洞(中空)、病虫害、枯断枝比例、环境污染物和生长空间是影响木棉古树健康的主要因子.

    木棉空间分布健康状况相关性分析广东省

    广东从化陈禾洞省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资源分布

    余佩琪陈焕锦钟平生熊露桥...
    135-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摸清陈禾洞保护区兰科植物资源,通过典型生境路线法进行调查,分析资源分布现状与受威胁因素,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结果表明:陈禾洞兰科植物共有 3 属 65 种,种属的成分较为复杂多样;从区系来看,陈禾洞兰科植物分为8 类型和1 变型,以热带分布属为主,具有较高的热带属性;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3 种,被《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收录 8 种;生活型齐全,以地生兰为主,广布种占优势,海拔对物种分布存在一定影响.保护区应加强兰科资源动态监测,综合采取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回归等技术措施,从而进行有效保护.

    陈禾洞保护区兰科植物资源分布

    广州市湿地植物资源分析

    林雯林妍栏代色平杨晓...
    142-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广州市湿地植物资源现状,研究采用野外调查和资料查阅相结合的方式,对广州的湿地公园、河流、水库、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湿地开展了植物资源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市湿地植物共有93 科220 属485 种,其中植物种类最多的科是莎草科、禾本科和蓼科,植物种类最多的属是莎草属、薹草属和飘拂草属;水生植物有 142 种,其中,挺水植物 107 种,占 75.35%;红树植物有 17 种,其中真红树10 种,半红树7 种;外来物种有70 种,其中有6 种属于广州市重点管理外来物种;珍稀濒危植物共16 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2 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 11 种,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2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3 种.针对湿地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建议持续开展湿地植物保护和科研监测,进行合理利用和管理,并不断加强湿地植物的自然教育和科普宣传.

    广州市湿地植物资源保护

    罗汉果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李冉王张豪阎燚刚杨玉婷...
    150-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是我国著名的药食两用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文章对2018-2023 年文献报道的罗汉果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进行概述,已报道的罗汉果病害有 14 种,其中危害严重的有病毒病、根结线虫病、白绢病、炭疽病、根腐病、青枯病等;已报道的虫害有 79 种,其中危害严重的有罗汉果实蝇Zeugodaus caudatus、黄守瓜Aulacophora indica、红蜘蛛Tetranychus sp.、瓜藤天牛Apomecyna saltator和家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等.针对罗汉果在生长期间遇到的常见病虫害,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针对不同的病虫害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对症用药",科学有效地防治罗汉果病虫害,促进罗汉果产业的健康发展.

    罗汉果病虫害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