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东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东农业科学
广东农业科学

蒋宗勇

半月刊

1004-874X

gdnykx@vip.163.com

020-38319941/6/8

510640

广州市五山广东省农科院内

广东农业科学/Journal Guang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和华南农业大学合办的农业综合性科技期刊,一贯坚持“立足本省,面向基层、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刊方针,主要报道农牧渔业科技新成果,研究报告、实用技术和科技著述等,被评为广东省第一届“十佳期刊”和等二、第三届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同时被入选中国期刊方阵。该刊读者对象为农牧业科技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各级农业管理干部和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冷藏条件下斜纹夜蛾卵对夜蛾黑卵蜂寄生的影响

    李传瑛蔡瑜静苏湘宁申建梅...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夜蛾黑卵蜂(Telenomus remus)是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优势卵寄生蜂,而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是繁殖夜蛾黑卵蜂的优良寄主,明确斜纹夜蛾卵冷藏温度、时长对夜蛾黑卵蜂繁殖能力的影响,为草地贪夜蛾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方法]设置斜纹夜蛾卵不同冷藏温度(4、8、12℃)和冷藏时间(0、3、6、9、12 d),统计其对夜蛾黑卵蜂寄生率、羽化率和雌性率的影响。[结果]斜纹夜蛾卵不同冷藏温度和冷藏时间均能显著影响夜蛾黑卵蜂的寄生率、羽化率和雌性率(P<0。01),且随着斜纹夜蛾卵冷藏温度的下降和冷藏时间的延长,夜蛾黑卵蜂的寄生繁殖指标呈下降趋势。当冷藏温度分别为8℃或12℃、冷藏时间为3 d时,夜蛾黑卵蜂寄生率、羽化率和雌性率分别为85。98%、94。71%、56。15%(8℃,3 d)和85。49%、94。61%、60。00%(12℃,3 d),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是最适宜的冷藏条件;当冷藏温度为12℃、冷藏时间为6 d或9 d时,夜蛾黑卵蜂寄生斜纹夜蛾卵受到显著影响(P<0。05),夜蛾黑卵蜂寄生繁殖受到一定影响,但仍可维持种群正常繁殖,可作为备选的冷藏条件。其他冷藏条件对夜蛾黑卵蜂寄生斜纹夜蛾卵有显著影响(P<0。05),不宜作为斜纹夜蛾卵的冷藏条件。[结论]生产上需短期冷藏斜纹夜蛾卵时,可选择冷藏温度 8 或 12℃、冷藏时长 3 d;冷藏时间更长时可选择 12℃,但不应超过 9 d。

    夜蛾黑卵蜂斜纹夜蛾草地贪夜蛾冷藏条件寄生繁殖能力

    草地贪夜蛾取食桑树的生命周期研究

    田铃李愉谢晓乐黄志君...
    10-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取食桑叶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后续探索草地贪夜蛾对桑园的为害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利用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方法建立取食人工饲料和桑叶的草地贪夜蛾种群,测定其发育历期、产卵量、蛹重和化蛹率等生长发育和繁殖指标,使用两性生命表软件TWOSEX-MS Chart 2024 计算种群参数,并进行方差分析及绘制曲线图。利用TIMING-Mschart软件预测取食桑叶和人工饲料草地贪夜蛾种群未来 90 d种群动态。[结果]取食桑叶和人工饲料草地贪夜蛾均可完成世代发育,总发育历期分别为 44。18(±0。93)、32。30(±0。26)d,幼虫存活率分别为 41。17(±5。88)%、55。56(±12。73)%,蛹重分别为174。4(±34。2)、225。9(±23。7)mg/头,单雌产卵量分别为 499。58(±278。67)、877。40(±440。79)粒,卵孵化率均为 100%。取食桑叶和人工饲料草地贪夜蛾种群内禀增长率分别为 0。10(±0。01)、0。14(±0。01)/d,周限增长率分别为1。11(±0。01)、1。16(±0。01)/d,种群净增殖率分别为128。57(±36。37)、250。64(±77。14)粒/头,世代平均周期分别为 47。03(±1。42)、37。86(±0。34)d。[结论]取食桑叶和人工饲料草地贪夜蛾均可完成世代发育,与取食人工饲料相比,取食桑叶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速度较慢、发育整齐度低,存活率和产卵量较低。自然条件下,当虫口密度过大或者最适寄主植物缺少时,草地贪夜蛾可能会对桑树构成威胁。

    草地贪夜蛾桑树生长发育两性生命表取食选择种群参数

    印楝素胁迫下草地贪夜蛾幼虫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表达稳定性评价

    舒本水黄玉婷余萱悦刘翠婷...
    2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选择合适的内参基因对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评估印楝素胁迫下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E Smith)幼虫候选内参基因在不同样品中的表达稳定性,确定最适内参基因,为后续靶标基因功能分析和印楝素分子毒理机制解析提供基础。[方法]选取草地贪夜蛾 α-TUB、β-1-TUB、Actin、EF1α、EF2、GAPDH、RPL3 和RPL13 8 个候选内参基因,通过ΔCt、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和RefFinder软件对印楝素胁迫下各候选内参基因在草地贪夜蛾幼虫整虫、表皮、中肠、脂肪体和马氏管样品中转录水平表达量的稳定性进行评估,采用GeNorm软件确定最适内参基因数目,最终确定印楝素胁迫下不同样品中最适内参基因组合。[结果]印楝素胁迫下草地贪夜蛾幼虫样品中,ΔCt和Normfinder分析发现α-TUB和β-1-TUB的表达稳定性最高,GeNorm分析发现RPL3和RPL13的表达稳定性最高,BestKeeper分析则是α-TUB和RPL13表达稳定性最高。表皮样品中,β-1-TUB和α-TUB在ΔCt、GeNorm和Normfinder中表达稳定性最高,Actin和β-1-TUB在BestKeeper评估中最稳定。在中肠组织中,ΔCt分析发现EF2 和β-1-TUB表达最稳定,GeNorm发现EF1α和RPL3表达最稳定,Normfinder分析发现EF2 和β-1-TUB表达最稳定,BestKeeper分析发现RPL13和RPL3表达最稳定。在脂肪体组织中,ΔCt、GeNorm和Normfinder分析下RPL3和EF1α表达稳定性最高,BestKeeper分析则认为RPL13和RPL3稳定性最高。在马氏管组织中,ΔCt分析发现RPL3和EF2表达最稳定,GeNorm评估EF1α和EF2表达最稳定,Normfinder分析发现β-1-TUB和EF2表达最稳定,BestKeeper分析发现RPL13和β-1-TUB表达最稳定。此外,GeNorm软件分析发现各样品中最适内参基因数目均为2个。RefFinder综合分析结果为,α-TUB 和 β-1-TUB在幼虫和表皮组织样品中表达稳定性最高;EF2和RPL3在幼虫中肠和马氏管组织样品中表达稳定性最高;RPL3和EF1α在脂肪体组织样品中表达稳定性最高。[结论]印楝素胁迫下草地贪夜蛾幼虫和表皮中最适内参基因组合为α-TUB和 β-1-TUB;幼虫中肠和马氏管组织样品中最适内参基因组合为EF2 和RPL3;脂肪体组织样品中最适内参基因组合为RPL3和EF1α。

    实时荧光定量PCR草地贪夜蛾印楝素内参基因表达稳定性

    玉米不同生育期多旋翼植保无人机防治草地贪夜蛾施药参数优化

    肖勇王思威雷春媚尹飞...
    3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在玉米不同生育期施药参数对作业质量和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防治效果的影响,筛选最佳施药参数,为草地贪夜蛾精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大疆T20 型六旋翼植保无人机为对象,分别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和抽穗期对作业高度、作业速度和喷头型号进行沉积分布优选试验以及调查药后 7 d玉米上草地贪夜蛾的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结果]玉米大喇叭口期:当无人机飞行速度为 4 m/s、高度为 2。5 m、喷头型号为 SX110015VS时,雾滴归一化平均沉积量最高为 0。45 μL/cm2;当无人机飞行速度为 4 m/s、高度为 1。5 m、喷头型号为SX110015VS时,雾滴密度和覆盖率平均值均最高、分别为 44。92 个/cm2 和9。31%。玉米抽穗期:当无人机飞行速度为 4 m/s、高度为 2。5 m,喷头型号为SX110015VS时,雾滴归一化平均沉积量、雾滴密度和覆盖率平均值均最高,分别为 0。50 μL/cm2、82。92 个/cm2 和 7。67%。[结论]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和抽穗期施药参数选择时需结合田间实际病虫害发生情况,当无人机飞行速度为 4 m/s、飞行高度为 2。5 m,喷头型号为 SX110015VS时,雾滴沉积量均最高,且施药后 7 d对草地贪夜蛾的校正防效均在 85%以上。

    草地贪夜蛾植保无人机生育期施药参数雾滴沉积分布防治效果

    入侵贵州贵阳草地贪夜蛾的分子鉴定及适应性研究

    康奎唐艳龙龚俊肖仲久...
    40-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贵州省为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周年繁殖区,采用分子标记鉴定贵州贵阳草地贪夜蛾的种群生物型,并对其在玉米、高粱、水稻上的适应性进行研究,以明确入侵贵州贵阳的草地贪夜蛾的种群生物型并了解其特性。[方法]采用CO Ⅰ和Tpi两种分子标记,对贵州贵阳 3 个县市共 32 个草地贪夜蛾样本进行PCR扩增、测序和比对分析,明确入侵贵州贵阳的种群生物型。记录草地贪夜蛾各龄期幼虫取食 3 种寄主植物(玉米、高粱、水稻)后的发育历期、成虫羽化率和存活时长,评估草地贪夜蛾对 3 种寄主植物的适应性。[结果]基于线粒体CO Ⅰ基因分析结果显示,32 个草地贪夜蛾样本中,93。75%为水稻型、6。25%为玉米型,且其序列特征与相应生物型的草地贪夜蛾种群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而基于核基因组Tpi基因分析的结果表明,32 个样本的单倍型特点均表现为玉米型。适应性研究结果显示,入侵贵阳的草地贪夜蛾在玉米上的幼虫期最短(13。22 d)、成虫存活时间最长(16。42 d)、羽化率最高(95。14%),在高粱上次之,在水稻上的幼虫期最长(16。59 d)、成虫存活时间最短(8。56 d)、羽化率最低(75。15%)。[结论]利用CO Ⅰ分子标记方法鉴定入侵贵州贵阳的草地贪夜蛾种群生物型时,93。75%为水稻型、6。25%为玉米型,而利用Tpi分子标记的结果为 100%玉米型。以玉米为食的雌性草地贪夜蛾寿命明显高于以水稻、高粱为食的雌性草地贪夜蛾。研究结果有助于分析入侵贵州省的草地贪夜蛾来源,可为高粱的草地贪夜蛾防控提供一定的基础。

    草地贪夜蛾贵阳生物型分子标记寄主植物适应性

    草地贪夜蛾bHLH基因家族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乐翔兆
    4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E。Smith)是对我国粮食安全构成巨大威胁的重要入侵害虫,碱性螺旋-环-螺旋(Basic helix-loop-helix,bHLH)基因家族转录因子在昆虫生长发育过程发挥重要调控作用,可作为RNAi农药的备选靶标基因。该文目的是确定草地贪夜蛾bHLH基因相关靶标,鉴定分析草地贪夜蛾bHLH基因家族成员信息。[方法]基于全基因组数据,对草地贪夜蛾bHLH基因家族成员的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蛋白保守结构域、系统发育进化、基因染色体定位、蛋白质三级结构预测等进行分析。[结果]从草地贪夜蛾基因组中鉴定到 56 个bHLH基因,编码 54 条不同的蛋白序列。草地贪夜蛾bHLH转录因子氨基酸数目为 84~2557、等电点为 4。88~10。76、相对分子质量为 9 751。19~285 517。20。草地贪夜蛾bHLH基因家族成员分为A~F 6 组,分别有25、9、10、1、10、1 个基因,分别编码 24、9、10、1、9、1 条不同的蛋白序列。同组成员有相似类型的motif,且同一分组的bHLH结构域在系统发育进化分析中大部分归于同一分枝,表明其在进化中具有保守性。草地贪夜蛾A组成员HLH4C(Sfru006728。1)和B组成员鸟苷酸环化酶Gyc76C(Sfru012226。1)被预测包含bHLH结构域的同时,还包含鸟苷酸代谢相关基因的保守结构域,与同组其他基因相比,其三级结构更为复杂,推测两者可能源自草地贪夜蛾相关的鸟苷酸代谢基因与bHLH基因在进化上发生复制与重叠,且可能具有未知的复杂的生理功能。[结论]该研究分析鉴定到 56 个草地贪夜蛾bHLH基因家族成员,获得其序列及理化、亚细胞定位、结构及进化等信息,有助于进一步研究草地贪夜蛾bHLH转录因子家族成员功能及筛选草地贪夜蛾RNAi农药靶标。

    草地贪夜蛾碱性螺旋-环-螺旋转录因子基因家族功能结构

    基于靶向代谢组学分析不同花色大红花花青素的差异

    桑贤东杨晓慧徐斌余少雄...
    6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大红花(Hibiscus rosa-sinensis L。)因花色丰富、观赏价值较高,被广泛应用于华南地区的城市绿化与园林造景中。研究大红花不同花色中花青素种类及含量的特征差异,分析大红花不同品种间代谢物特异性及共同性特征,为深入挖掘品种特性及花色定向育种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方法]利用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白色(W)、红色(R)、黄色(Y)3 种花色大红花花瓣组织中的花青素苷组成和含量进行测定,利用通路富集分析及多元统计学方法对代谢物进行功能注释、鉴定与分析。[结果]大红花W、R与Y花色中共检测出90种代谢物,其中差异代谢物共有 78 种,主要为矢车菊素(41。11%)、飞燕草素(20。00%)、芍药花素(13。33%)等。不同花色大红花间差异代谢物分别为62个(Y vs R)、50个(Y vs W)和65个(R vs W),其中共有差异代谢物22个。综合考虑各个比较组合差异显著性和绝对含量,发现矢车菊素-3-O-桑布双糖苷、天竺葵素-3-O-槐糖苷、矢车菊素-3-O-龙胆二糖苷和芍药花素-3-O-葡萄糖苷含量在红色花中较高;飞燕草素-3-O-(6''-O-酒石酰)葡萄糖苷、原花青素B4 和原花青素B3 含量在黄色花中较高。KEGG代谢通路分析发现差异代谢物在不同花色的组织中显著富集。[结论]矢车菊素-3-O-桑布双糖苷、天竺葵素-3-O-槐糖苷、矢车菊素-3-O-龙胆二糖苷和芍药花素-3-O-葡萄糖苷是大红花呈红色的重要代谢物,原花青素B3 是花色呈黄色的重要代谢物。该结果初步揭示大红花不同花色的代谢物差异,可为大红花花色形成机制和花色改良提供理论参考。

    大红花花色代谢组学花青素合成通路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石橄榄组织培养外植体筛选及培养条件优化

    朱华吴焕宋巧玲张淼...
    7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石橄榄组织培养快繁技术体系。[方法]以石橄榄全株为试材,研究外植体的生长情况,筛选出最佳外植体及培养基,优化石橄榄种子萌发、壮苗增殖等培养条件。[结果]石橄榄组织培养最佳外植体为种子,其根、根茎、假鳞茎均未萌发,并出现长霉和化水的情况,而种子均可萌发。石橄榄种子萌发启动最佳培养基配方为 1/2MS+6-BA 1。5 mg/L+NAA 0。8 mg/L+6-KT 0。1 mg/L,此条件下石橄榄原球茎变绿色。在基础培养基中分别加入香蕉泥(50 g/L)、土豆泥(50 g/L)、椰汁(50 mL/L)进行壮苗有机物筛选发现,添加香蕉泥的培养基中石橄榄整体长势良好、均一,假鳞茎多,株高与叶长均高于培养基添加土豆泥或椰汁的石橄榄,最终选出 50 g/L香蕉泥作为最佳添加有机物加入后续试验的培养基中。石橄榄壮苗优化的最佳培养配方为 1/2MS+50 g/L香蕉泥+6-BA 0。5 mg/L+NA A 0。5 mg/L+6-KT 0。3 mg/L,此条件下石橄榄长势好、株高较高。石橄榄壮苗生根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50 g/L香蕉泥+IBA 0。5 mg/L+NAA 0。5 mg/L,此条件下石橄榄假鳞茎多、气生根多立于苗上下。[结论]建立适合石橄榄种子组织培养快繁技术体系,石橄榄种子最佳萌发启动培养基配方为 1/2MS+6-BA 1。5 mg/L+NAA 0。8 mg/L+6-KT 0。1 mg/L;最佳壮苗优化培养基配方是 1/2MS+50 g/L香蕉泥+6-BA 0。5 mg/L+NAA 0。5 mg/L+6-KT 0。3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配方是MS+50 g/L香蕉泥+IBA 0。5 mg/L+NAA 0。5 mg/L,为石橄榄的资源保护与利用及其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

    石橄榄组织培养培养配方种子萌发壮苗生根

    六个不同品种鲜食甘薯贮藏品质变化

    李妍婷张荣姚研强唐朝臣...
    80-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品种鲜食甘薯在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规律,为鲜食甘薯贮藏品质研究和科学存放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指导。[方法]本研究以 6 个鲜食甘薯品种'安娜''广薯 42''广薯 87''广薯 72''广薯 79'和'普薯 32 号'为试验材料,在温度 18(±1)℃、湿度 70(±2)%条件下贮藏 60 d,研究其贮藏过程中的腐烂率、失重率、干物质量、淀粉酶活性、淀粉、可溶性糖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及食味的变化规律及相关性。[结果]贮藏 60 d时,'安娜''广薯 79'和'普薯 32 号'腐烂率分别达到 60。87%、50。00%和 44。00%,腐烂严重;'广薯 87'和'广薯 72'的腐烂率仅为 12。50%和 8。70%。6 个品种鲜食甘薯的可溶性糖含量和食味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上升,淀粉含量呈下降趋势。β-淀粉酶是鲜食甘薯中主要的淀粉酶,贮藏过程中'广薯 42''广薯 87''广薯 79'和'普薯 32 号'的β-淀粉酶活性下降 30%~50%,其他品种约下降 10%。此外,与贮藏前相比,贮藏后'安娜'和'广薯 42'的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 17%~23%,'广薯 87'和'广薯 72'的类胡萝卜素含量上升 22%~36%;贮藏 60 d时,'广薯 79'和'普薯 32 号'的类胡萝卜素含量与贮藏前无明显差异。[结论]6个品种鲜食甘薯在贮藏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贮藏特性,其中,'广薯87'和'广薯72'在贮藏过程中腐烂率较低,可适当延长贮藏期,而'广薯42''广薯79'和'普薯32号'在贮藏30 d后开始腐烂,不宜长期贮藏。'安娜'在贮藏 15 d后食味显著上升,但在贮藏 45 d后出现大面积的腐烂。

    鲜食甘薯贮藏品质腐烂率类胡萝卜素含量食味评价相关性分析

    氮肥减施对烤烟生长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李禹马建彬代惠娟白羽祥...
    92-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氮肥减施对烤烟生长发育、养分利用及产质量的影响,初步明确氮肥减施的可行性,为烤烟可持续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不施肥(对照)、常规施氮、氮肥分别减施 10%、20%、30%共 5个处理,对比分析各处理烟株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化学成分及肥料利用率等指标。[结果]氮肥适量减施能缩短烤烟生育期,显著增加烟株株高、有效叶数和最大叶宽。在烟叶化学成分方面,氮肥减施 10%处理烤后烟叶还原糖、总氮、烟碱含量等均在云南优质烤烟常规化学成分指标要求范围内;在烟叶外观质量方面,氮肥减施 10%、20%处理烤后烟叶颜色呈桔黄,结构疏松或尚疏松,油分充足,烟叶外观质量较好;就氮素养分分配而言,各处理烟株各部位氮素含量呈现叶部>茎部>根部的规律,且氮肥减施 10%处理显著提高了烟株叶部氮素含量;就氮肥利用率而言,氮肥减施10%和20%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农学效率、偏生产力分别提高10。15%、9。31%,3。66%、5。22%,5。22%、8。72%,而氮肥减施 30%处理的氮肥利用率与常规施氮处理间无明显差异;在经济性状方面,氮肥减施 10%处理的烤烟产量和产值较常规施氮肥分别提高 6。47%和 16。18%。[结论]氮肥减施 10%、20%处理显著影响烟株农艺性状、养分分配、烟叶化学成分及经济性状等指标,但氮肥减施 30%处理对烟株农艺性状、经济性状指标影响不显著。氮肥适量减施可促进烤烟生长、提高烤烟产质量和肥料利用率。

    烤烟氮肥减量养分分配干物质肥料利用率产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