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东气象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东气象
广东气象

庄旭东

双月刊

1007-6190

gdqxbjb@grmc.gov.cn

020-87672469

510080

广州市福今路6号

广东气象/Journal Guangdong Meteorolo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粤北山区2013-2022年短时强降水的统计特征

    熊英敖婷张东时洋...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地形复杂的粤北山区,基于2013-2022 年412 个地面气象观测站逐小时降水数据,总结粤北山区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粤北山区短时强降水频次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平均强度没有明显年际差异.(2)粤北山区短时强降水5 月最多,6 月次之,8 月更次之;南海季风爆发时间和强度对粤北山区短时强降水频次及雨强甚至极端雨强都没有明显指示意义.(3)粤北山区短时强降水日变化呈双峰型,17:00 前后为主高峰、06:00 前后为次高峰;从冬到秋季,主高峰由凌晨过渡到傍晚.(4)短时强降水的空间分布大体呈现西南多东北少,易发区主要集中在清远英德到河源龙门一带.4 到6 月以佛冈为中心显著增多;7 到9 月短时强降水多发生于山谷地区.

    气候学短时强降水强降水频次雨强粤北山区

    近60年来广东春季低温阴雨的时空变化特征

    丁丽佳凌良新陈新煜杨婕俐...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广东74 个国家气象观测站 1964-2023 年 2-4 月逐日平均气温资料、日照时数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K突变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近60 年来低温阴雨天气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东低温阴雨平均总日数、各等级低温阴雨日数呈西北多南部少的分布特征;北部低温阴雨结束时间迟.广东低温阴雨日数呈减少趋势,年际、年代际波动明显;低温阴雨总日数、重度日数减少及终日提前趋势显著;低温阴雨轻度日数、中度日数下降趋势不显著.区域低温阴雨的总日数、重度日数呈减少趋势;终日呈提前趋势,轻度和中度日数变化趋势不显著.低温阴雨总日数和轻度、重度日数存在准28 年的显著周期震荡;中度低温阴雨日数具有准 14 年的显著周期震荡;终日具有准24 年的显著周期震荡.广东低温阴雨总日数、轻度日数及终日在2017 年前后发生日数减少和终日提前的突变;低温阴雨重度日数在2002 年发生日数减少的突变;低温阴雨中度日数没有突变发生.

    气候学低温阴雨时空分布春季广东

    近11年广州南沙区短时强降水的特征分析

    祁秀香梁国豪阮子夕林加林...
    11-1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2012-2022 年广州南沙区自动气象站逐时降水量观测资料,分析近 11a南沙区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 11a南沙区年平均短时强降水日数为66 d,以局地和区域性短时强降水为主;强降水量级以20~40 mm/h为主,雨强≥50 mm/h的致灾性短时强降水发生次数呈波动增长趋势,极端的短时强降水最易发生在前汛期季风爆发期 5 月.雨强≥20 mm/h强降水发生日数最多的是7-8 月,雨强≥50 mm/h强降水在5 和8 月发生最频繁.雨强≥20 mm/h和≥50 mm/h强降水具有相似的日变化,即一天当中从午夜到傍晚,两者的发生频次都呈现出波动上升的特征,最易发时段都是午后到傍晚.短时强降水空间分布不均匀,雨强≥20 mm/h 和雨强≥50 mm/h强降水都有南北两个显著的高发区,两者高发区范围不同,但高发中心相同,位于北部榄核镇和南部珠江街、龙穴街和万顷沙北部区域.

    气候学短时强降水时空特征广州南沙区

    在模式参数有误差下使用四维变分同化的LAF法

    余晓健庞绮汶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有效利用各种观测资料改善观测误差来提高集合预报的效果,提出了一种新的预报方法,即拟在模式参数有误差的情况下,利用四维变分同化方法获取的初始场进行滞后时间集合预报(LAF).通过比较在不同的观测误差方差、不同观测个数以及不同观测间隔的条件下,新方法与传统的滞后时间集合预报方法和单考虑最优初始场的四维同化确定性预报的预报效果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四维变分同化分析场的滞后时间集合预报在短期内的预报效果较好,但随着预报时长的增加,预报效果与单滞后时间集合预报的预报效果相接近.

    滞后时间集合预报(LAF)四维变分同化参数误差最大简化气候模式

    珠海市16方位风速极值分布特征

    王静苏昱丞孙磊吴志棚...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更精确地定量描述珠海市的极端大风情况,采用基于POT的广义Pareto分布(GPD)方法,对珠海市2004-2022 年逐日 10 min最大风观测数据,分别进行了全风向风速和 16 方位风速的极值模拟,结果表明:香洲区东部、海岛、金湾区和高栏港西部的风速平均阈值较大.极端大风重现水平也最高,50 和 100a重现期的重现水平分别达到了30 和38m/s以上,其中高栏港西部、海岛不仅平均大风较多,发生破纪录的极端大风概率也较大;大部分地区的极值指标较大,极端大风事件之间近似独立;斗门北部、高栏港、香洲东部的极端大风近年有明显增加的趋势.珠海大部分站点最大的极端大风风向都为NE、ENE和NNE.极端大风除了受到天气系统的影响,地形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气候学16方位风速极值广义Pareto分布珠海市

    广东省2001-2022年地表蒸散发和潜在蒸散发特征

    王敏张卫彪李曹明李丽芳...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01-2022 年MODIS第 6 版遥感产品数据的蒸散发(ET)和潜在蒸散发(PET)数据,利用相关性分析、变异系数和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等方法,分析广东省 2001-2022 年ET和PET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ET低于PET,ET和PET的年际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92,通过0.05 的显著性水平检验;(2)ET和PET总体上均呈现"粤东和粤北高-珠三角和粤西地区低"的空间分布特征;(3)年ET和PET以高波动性和较高波动性为主;(4)ET与PET的前2 个空间模态及时间系数分布较为一致,其中第 1 模态空间分布均表现为"全省一致型",其分布与年平均值的空间分布较为相似,呈现"粤东和粤北高-珠三角和粤西地区低"的分布;第2 模态空间分布呈"北正-南负"的空间分布型,2012 年之前,以"北多南少"空间分布为主,2012 年之后则为相反的分布型;ET的第3 模态空间分布型为"东正-西负"型,其在 2018 年表现为"东少-西多",在2020-2021 年表现为"东多-西少";PET的第 3 模态空间分布型为"沿海正-内陆负",其在2002、2015、2020-2021 年为"沿海多-内陆少"空间分布;在2009、2016 年呈"沿海少-内陆多"空间分布.

    气候学蒸散发潜在蒸散发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经验正交函数广东省

    粤北佛冈县两次特大暴雨过程对比分析

    陈洁雯张金宇王文星黄永基...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佛冈国家气象站和区域自动气象站逐小时降雨资料,Micaps探空资料和ECMWF的ERA5 分辨率为0.25°×0.25°再分析资料,分别对佛冈县前汛期两次特大暴雨过程 2020 年 6 月 7-9日(简称"6.7"暴雨过程)和2022 年5 月 10-13 日(简称"5.10"暴雨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过程均发生在高层辐散维持、中层短波槽东移和低涡切变南压的背景下,为持续性降水提供了动力条件;西南低空急流带来源源不断的水汽和能量.不同的是,"6.7"暴雨过程为一次明显的暖区暴雨,而"5.10"暴雨过程是一次锋面降水."6.7"暴雨对流层低层及边界层水汽均来自南海,水汽来源较一致;"5.10"暴雨源于北方的偏北气流与西南气流冷暖交汇.低空急流的日变化规律以及急流与降水在出现时间和强度上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天气学特大暴雨水汽条件佛冈县

    英德短时强降水频次的时空分布特征

    刘祥豪林娟娟熊绎王超...
    3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0-2023 年英德国家基本气象站和 30 个区域自动站(共 31 个站点)的小时雨量,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级分析研究了英德地区不同级别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英德短时强降水频次呈逐年上升趋势,与年降雨量呈正相关关系.>40 mm/h强度的短时强降水频繁.英德的短时强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4 至9 月),其中5 和6 月最为频发.前汛期强降水日变化呈现出多峰型分布;而后汛期则主要表现为单峰型,强降水主要出现在午后时段.英德存在两个主要的强降水中心,分别位于英德中南部和英德西北部.

    气候学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英德

    FY-4A估计降水产品在广东地区的误差评估

    刘子菁任鹏飞李立城陈彦伟...
    4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广东省内 86 个雨量站观测数据为真值,对 2020-2022 年FY-4A卫星估计降水产品(Quantitative Precipitation Estimation,QPEFY-4A)开展真实性检验以及误差来源分析,通过使用偏差、平均绝对误差、均方误差、均方根误差、相关系数来评价QPEFY-4A对不同强度降水的估计能力;通过使用探测率、虚警率和关键成功指数来分析在"龙舟水"和台风场景中QPEFY-4A产品的准确性和可用性.结果表明:QPEFY-4A对小雨量级的降水估计最为准确,对中雨以上强度的降水估计的准确率有限,对降水估计持续偏低;QPEFY-4A的误差来源主要是小时雨强较大的降水.不同场景评估结果表明:QPEFY-4A在"龙舟水"过程中和雨量站的一致性较低,误差、均方根误差大,受算法影响,对弱降水的估计偏低情况较多.在台风过程中的表现虽优于"龙舟水"期间,但对台风降水估计的时间和量级准确性上还存在一定误差,仅使用红外亮温数据难以对降水进行准确的估计.

    天气学FY-4A降水产品误差评估广东

    南海区臭氧与气象条件关系及输送源分析

    钟立华郭瑞玲余锐余晓建...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佛山市南海区2019 年近地面逐小时臭氧(O3)资料及同期气象数据和GDAS资料,对O3 质量浓度变化及其与气象条件关系、输送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19 年南海区O3 质量浓度较高的月份主要集中在 8-11 月,其中9 月污染最严重,多O3 连续污染过程,与此期间南海区多处于台风外围、副高控制、冷锋前等天气系统影响有关;干、湿季O3 质量浓度均呈"单峰型",基本与太阳辐射峰值、日最高气温、日最低相对湿度出现时间一致.(2)O3 质量浓度与气温呈现正相关,且白天优于夜间,干季优于湿季;与相对湿度和气压呈现负相关,白天相关性更加显著;白天与风速相关性较低,夜间远距离输送和上层O3 向下传输的贡献相对增加导致相关性增大.(3)2019 年 8-10 月导致南海区O3 质量浓度较高的多源输送主要来自其东北和西南方向,东北下沉气流向西南方向输送明显,主要潜在源区为广州、韶关、清远、河源等地,WPSCF值在0.9 以上.

    环境气象臭氧气象因素潜在源贡献因子输送源南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