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东社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东社会科学
广东社会科学

双月刊

1000-114X

gdshhkx@163.net

020-38801447

51061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北路369号

广东社会科学/Journal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dong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理论刊物。其宗旨是: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倡学术自由民主,恪守理论联系实际,崇尚笃实严谨学风,努力探究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沿课题和热点问题,为社会主义现化代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洋学者与中国的相遇:卜凯农村调研的西学意识与比较意识

    李金铮
    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卜凯所主持的中国农村经济调查和研究,在同时代同类成果中处于较高水平.基于美国的社会背景、教育背景和学科背景,卜凯具有浓厚的美国立场、意识和视角,其调查研究中国农村经济的方法直接来源于现代西方经济学尤其是美国的农业经济学、农场管理学.在此思想指导下,卜凯以欧美的优越感对中国与美国的农家经营进行了详细比较,得出中国农家经济落后的结论,并提出了一系列改良中国农业的建议.不过,卜凯对中国传统农业经济也并非完全予以否定,而是认为有其合理之处,这一合理部分应该继续延续.尽管其调查研究曾受到国内一些学者的批评,但也不能不说,中国学者也基本接受了西方农业经济学的方法,他们一道为中国农村经济学的本土化作出了贡献.

    卜凯农村调查西方美国

    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的乡村振兴战略

    贺雪峰
    2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服务和服从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总目标.目前,中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城市有着远比农村多的市场机会,越来越多农民进入城市寻求就业与获利机会,相当一部分进城农民在城市获得了稳定就业并在城市安居下来,他们是农民中的强势群体.还有一部分进城农民难以在城市安居,他们可能还要退守农村,这些可能退守农村的进城农民和缺少进城机会与能力的留守农民,是农民中的弱势群体.农民中的弱势群体需要农业就业与获利机会,需要农村社会体制保护.乡村振兴首先需要服务农民中的弱势群体,将尽可能多的农业就业与获利机会留给他们,并为他们建立基于村庄的社会保障体制.为农民提供保障的农村社会体制与城市市场体制的对冲与平衡,为中国式现代化总目标的实现提供基础条件.

    乡村振兴战略弱势群体社会体制城乡二元结构

    从个体流动到组织推拉:劳务协作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以SN东西部协作为例

    谢治菊陈香凝
    4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高质量促进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就业,确保农民稳定增收,实现东西部协调发展、协同发展与共同发展,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现实议题,这让以"政府主导、市场吸纳、社会参与"为核心要义的东西部劳务协作在中国乡村振兴中具有重要作用.以推拉理论分析SN东西部协作案例发现,劳务协作本质上是以东西部地区之间组织推拉方式,即西部地区的组织推力、东部地区的组织拉力和东西部地区间的组织合力,达成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就业目标,这一组织推拉过程实现了劳动力市场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不过,地方政府的具体实践表明,东西部劳务协作的组织化有其边界条件和局限性,需要进一步优化.

    劳务协作个体流动推拉理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

    科技创新驱动乡村产业振兴的机理及实践路径

    王兴国吴梵
    5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技创新对于乡村产业振兴有重要作用,乡村产业振兴必须依靠科技的引领和驱动.通过分析科技创新驱动乡村产业振兴的作用机理和运行机理,发现目前科技创新驱动乡村产业振兴存在农业科技政策体系不健全、创新对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作用有限、农业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等问题.建议完善相关政策,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制度保障;加大农业技术推广,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率,提升科技对乡村产业振兴的贡献份额.

    科技创新乡村产业振兴产业链

    宋明儒学诸概念的意义演变及其关系——以"宋学""道学""理学"为中心的考察

    连凡
    6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宋明儒学的名称概念可分为一般总称概念和特殊学派概念两类.一般总称概念中,宋学概念大体上经历了从中义(宋代义理之学)到狭义(与阳明学相对的朱子学)再到广义(与汉学相对的宋学、宋元明清义理之学)的意义演变;道学概念大体上经历了从广义(道统之学)到狭义(程朱道学)再到中义(宋明道学)的意义演变;理学概念大体上经历了从广义(义理之学)到中义(性理之学)再到狭义(程朱理学)的意义演变.特殊学派概念中,源自中国并传到东亚儒家文化圈的朱子学、阳明学概念经历了从狭义(朱学、王学)到中义(理学、心学)再到广义(东亚朱子学、东亚阳明学)的意义演变.此外还有隶属于上述学派概念的濂学、洛学、关学、闽学等中国地域学派概念,以及朝鲜退溪学、日本崎门学等东亚近世儒学学派概念.从意义演变及其关系来看,这些宋明儒学与东亚儒学名称概念都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思想内涵,相互之间也存在着错综复杂的交涉关系,因此必须从历史脉络和思想体系出发对它们的意义和关系进行清晰界定.

    宋学道学理学朱子学阳明学

    阳明心学立志工夫论的五个向度

    郭亮
    7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阳明心学立志工夫论主要有辨志、端志、笃志、责志、熟志五个向度:辨志是人生志向之辨明,端志是人生志向之开端与端正,笃志是人生志向之真切笃实的不间断实行,责志是人生志向出现懈怠不坚定时责备于初心回复到笃志的状态,熟志是人生志向坚定之后立志学做圣人工夫的最终成熟与圆满.这五个向度的立志工夫前后相连、互相贯通,共同构成了一个自洽圆融的立志工夫论系统,使得阳明学者坚信学做圣人的人生志向可以通过立志工夫的自由抉择、自由伸展得以实现.就此而言,阳明心学无疑具有以立志成圣为人生终极目的的"唯意志论"倾向.

    辨志端志笃志责志熟志

    超越与经世:熊十力人生哲学的两大面向

    王晓洁
    83-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熊十力的人生哲学产生于近现代内忧外患的民族危机之中,建基于体用不二的本体论之上,承载着他志在提升国人道德、赓续中华文化的人生理想,彰显着他刚健不屈、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一人生哲学具有超越与经世两大基本面向,实现了形上与形下的统一,为国人道德的自我完善提供了一条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的实践路径,代表了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为挽救民族危亡和世道人心所做的一种理论探索与现实努力.

    超越经世人生哲学修养工夫

    "北伐"与"南征":郑成功抗清战略的权衡——再探"郑成功应李定国勤王会师愆期"问题

    黄俊凌
    92-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朝末年,郑成功的水师以厦门、金门为基地,成为活跃于东南沿海一带抗清复明的重要力量.郑成功以明朝"中兴恢复"为己任,就得面临北伐或南征两种抗清路线的战略选择.受限先天的战略劣势以及三次南下勤王的失利,使郑成功在抗清战略选择上倾向北伐.永历八年(1654),李定国邀约郑成功派水师合攻广东新会,力图实现西南、东南抗清队伍的会师.郑成功克服不利因素,再度决定南下勤王,派出大将林察率水师南征,但林察顾忌海岸航行的风险与粤东清军的围击,以及缺乏与友军及时联络的方式,不敢快速南下.林察此举,虽避免孤军深入,但也错过了与李定国会师的机会,造成了愆期的局面.

    郑成功抗清战略李定国会师愆期

    冷战初期台湾当局与印尼的"非正式"联系(1950-1954)

    许浩
    106-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1950年代初期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印度尼西亚建立了外交关系,但却在一段时间内处于"建而不交"的阶段.台湾当局趁此机会,与印尼右翼政府在政治、情报等方面进行接触、合作,试图建立稳定的"非正式"联系.随着中印尼关系逐渐稳固以及1954年章勋义事件的东窗事发,台湾当局谋求与印尼加强关系的图谋终究未能得逞.台湾当局与印尼间的联系,极大地影响了冷战初期中印尼关系的稳定.

    印度尼西亚台湾当局中印尼关系章勋义

    由爱家而爱国:民国初年读书人关于政治与伦理的思考

    赵妍杰
    117-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国建立后,旧伦理在新共和体制下是否还有意义的现实问题促使不少时人重新思考和诠释家国关系.其中一部分读书人对民国初年道德真空导致的道德滑坡感到忧心忡忡,进而反思如何在强调自由平等的共和时代保存家庭伦理和社会凝聚力.爱家方知爱国的言说再现了那些被新文化运动以来宏大历史叙事所淹没的声音,可以丰富我们对民国初年社会大环境的理解和认知.对于态度稳健的读书人而言,历史是思想资源而非沉重的负担,这也提示出过去是以不同的方式进入民国的.

    自由平等五伦家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