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王廷惠

双月刊

1008-2506

gdsxyxb@126.com

020-84096712;84096029

510320

广东省广州市赤沙路21号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广东商学院学报》是广东商学院主办的以研究经济、管理为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86年,曾用名《商学理论与实践》、《商学论坛》,1998年经新闻出版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1999年改用现刊名。《广东商学院学报》自创刊以来,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双百方针,发扬学术民主,促进科学研究,交流科研成果,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热诚为教学、科研和学术活动服务。《广东商学院学报》既是高等财经类院校学报,同时也是一份开放的、社会性、专业性学术期刊。它追踪前沿, 捕捉热点, 讲求品位 ,突出特色。在栏目的设置上既注重发挥学校的学科优势、科研强项,同时体现法商结合,反映地域特色,以促进广东地区经济,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除开辟有经济理论、企业管理、消费经济、金融研究、财税研究、国际经济、广东经济、市场经济与法等传统栏目外,近年来还新增经济随笔、学术争鸣、粤商研究等特色栏目。主要刊登经济领域及相关学科有一定学术水平,有创新性或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学术论文、调查报告以及反映国内外学术新动向、新理论的综述;尤其重视发表具有广东地域特色,对该地区经济建设有一定理论意义的原始研究成果。《广东商学院学报》始终把提高办刊质量、突出办刊特色放在首位,在策划上注重前瞻性、社会性;在选稿上重视创新性、学术性、应用性,编审时注意准确性,编排时注意标准化、规范化,严格按照《社会期刊质量管理标准》及《全国高等院校文科学报编排规范》编排稿件。《广东商学院学报》有由学术水平较高的资深学者组成编委会做学术指导,由广东商学院副院长于海峰教授担任主编,配有一支精良的编辑队伍。1999年公开发行后,二次文献转摘率、引文率不断攀升,主要评刊指标在全国同类学报中排名居前,2002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2006年被评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并入选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本刊编辑部热忱欢迎国内外经济理论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踊跃赐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模式

    邹新月张锦鸿张友泽
    4-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实现金融强国建设目标、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金融发展路径,具体可阐释为金融国际化之路、金融市场化之路、金融开放化之路和金融法治化之路.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高效协作是中国特色金融体系建设的基本发展模式.通过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金融要素将进一步生成与集聚,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将大大提升,科技金融与绿色金融等"五篇大文章"将高质量做好,经典的"三元悖论"将得到有效调和,金融强国坚实的法治保障将加快筑牢.探究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模式,有助于切实学懂、弄通、做实金融强国建设的行动路线图,也有利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金融学知识体系.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金融国际化金融市场化金融开放化金融法治化

    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与股票超额收益:来自中国A股市场的证据

    戈盈凡
    1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宏观基本面冲击作为股票市场波动的重要原因被广泛认可,但从宏观经济不确定性视角探讨其对中国市场股票超额收益率影响的研究却相对缺乏.利用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的多指标数据,构建2002-2022年中国宏观经济不确定性指数,考察其对A股超额收益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宏观经济不确定性暴露的负向溢价显著存在,即具有负的宏观经济不确定性贝塔股票的未来超额收益率更高;不过这种溢价在不同股权性质、规模和行业的股票中存在差异,并且相对于经济上行时期,经济下行时期的宏观不确定性贝塔(beta)溢价更为显著,凸显其异质性和状态依赖性.本研究对于理解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以及构建相应的资产组合来应对宏观不确定性冲击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经济不确定性股票收益不确定性溢价超额收益率资产组合

    营商环境、地方政府税收努力与企业税收遵从

    陶东杰陈政弘徐阳
    2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营商环境优化能够改变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博弈均衡,有助于政府提高最优税收努力水平,进而提升国家财政能力.构建"政府-企业"两部门Stackelberg博弈模型作为理论分析框架,利用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地方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准自然实验",匹配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对优化营商环境与地方财政能力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代表的营商环境优化有助于提升地方财政能力,表现为企业税收遵从的显著提升;在所得税由地税局管辖的企业、民营企业以及规模较小的企业,这种效应更加明显,从而证实了营商环境优化影响地方政府税收努力进而提高企业税收遵从的理论机制.研究结论对于从优化营商环境的路径提升国家财政能力提供了政策启示.

    营商环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地方财政能力税收遵从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对数实融合的影响研究——基于数据交易平台设立的准自然实验

    王晓丹石玉堂刘达
    4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将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基于数据交易平台设立的准自然实验,采用耦合评价模型测度2010-2021年全国280个地级市的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以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以数据交易平台设立为表征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对数实融合的影响.研究发现: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显著促进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该结论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依旧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通过成本效应、要素配置效应、技术创新效应等路径影响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异质性分析表明,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对数实融合的提升效应在产权保护程度较高、行政等级较高及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城市表现更为明显;拓展性分析发现,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对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因而应加强数据交易平台建设,多维度探索数实融合路径,挖掘试点政策潜力,加强区域主体的交流协作,优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更好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数字经济实体经济数实融合

    工业机器人应用能否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梁鹏梁琳齐荻
    59-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业机器人作为数字技术的典型代表已成为传统劳动力的重要替代方式,为企业提供了创造性破坏的环境,其能否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受到广泛关注.基于中国微观企业数据,探讨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并有效提升企业实质性创新能力;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既可通过提升高素质人才需求、改善劳动力结构和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又可通过提升生产技术与生产效率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劳动力成本较高、劳动密集型、财务风险较高、国有企业以及外部市场竞争度较高的企业,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其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研究拓展了工业机器人与企业创新能力的研究范畴,对推动企业劳动力要素转变、改善人力资本结构及助力中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工业机器人企业创新人力资本生产效率智能制造

    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否降低劳动力成本粘性——基于内部控制的考察

    王贤彬陈禾
    7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数字经济的大浪潮下,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及成本费用产生了深刻影响.利用2010-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构建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标,探究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力成本粘性的影响效应及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利于提高内部控制质量,从而降低了企业劳动力成本粘性;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对劳动力成本粘性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衰退期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及东中部地区企业更明显;进一步检验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降低劳动力成本粘性具有长期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用工粘性而非薪酬粘性,且主要影响普通员工而非高管;企业数字化转型还能够更好地提高劳动力成本经济效率.本研究揭示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成本性态的影响机理,为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提供了现实指导.

    数字化转型劳动力成本粘性内部控制劳动力成本经济效率

    企业家精神、垂直网络质量与制造业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袁喜娜林晓晴丁湄霞
    88-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关系质量是影响企业获取资源的可靠途径之一,现代化企业均会积极利用垂直网络关系实现不同层面的创新合作.利用福建省205家公司的调研数据,研究垂直网络质量及企业家精神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企业家精神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在垂直网络关系中,上、下游网络质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均显著为正;企业家精神对企业绩效也具有显著正影响;具有较高企业家精神的企业会强化上游网络质量对企业绩效的正影响,弱化下游网络质量对企业绩效的正影响.本研究有助于理解制造业企业网络质量的建设,以及企业家精神在动态环境中对企业的复杂影响.

    垂直网络质量企业家精神企业绩效对偶视角产业链

    企业现金持有决策如何影响劳动收入份额

    关子桓赵允宁罗文忆丁思...
    102-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是人民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保障.与世界各国劳动收入份额普遍下降不同,我国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存在劳动收入份额"逆势上升之谜"的现象.从企业现金持有决策这一微观视角切入,基于2007-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样本,探讨企业现金持有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并分析融资约束和技术创新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企业最优现金持有水平对劳动收入份额存在负向影响;融资约束减轻或技术创新加快时,企业将现金分配于劳动要素的激励提升,提高了劳动收入份额,二者的负相关关系被强化.行业异质性分析发现,较高的劳动力成本、融资约束以及劳动偏向型技术创新不足是分别导致劳动密集型行业、资本密集型行业、技术密集型行业激励不足的重要原因.以上结论为理解现金持有决策的影响以及我国劳动收入份额"逆势上升之谜"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为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提供了有益思考.

    企业现金持有劳动收入份额融资约束技术进步调节效应

    环保垂直管理改革的组织逻辑与治理效应

    陈启博
    114-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保垂改作为中国环境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开启了中国环境管理体制由属地管理转向省内垂直管理.基于控制权理论构建环保垂改的理论分析框架,运用2013-2021年地级市面板数据和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环保垂改的治理效应及其影响机制.研究表明:环保垂改使市级和县级环保部门的控制权在组织层面发生了转移,为环保部门内部的上下级垂直管理赋予了实质性权威,从而提高了基层环境执法力度,降低了地区污染物排放;动态效应分析表明,环保垂改产生的污染减排作用具有较好的持续性;进一步分析表明,环保垂改对财政压力和官员关联促进污染物排放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并对边界污染的治理效应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为地方政府与环保部门间以及上下级环保部门间如何有效分工与协作、保障环境治理长治久安提供了理论和经验证据.

    环境管理体制垂直管理治理效应控制权分配实质性权威形式性权威环境治理